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今年10月25日是抗美援朝战争50年,本刊特邀请亲历战争的一些幸存者,再忆抗美援朝,以纪念这场伟大而正义的战争。50年前,中国人民进行的抗美 援朝战争,是美国当局强加 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表明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维护亚洲与世界和平的正义立场,支援了朝鲜人民,打破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斗争,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争取了中国长期建设的和平环境,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增长,促进了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谱写了中国人民伟大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壮…  相似文献   

2.
郭品 《瞭望》1995,(39)
1991年10月,在国际社会各方的努力下,柬埔寨巴黎和平协定签署了宣告长达13年之久的柬埔寨战乱的结束,和平的福音降临伤痕累累的柬埔寨大地.13年的战乱不但给柬埔寨人民心理上造成极大伤害,也使其传统经济受到毁灭性打击.从70年代开始经济急剧衰退,农业连连欠收,据官方统计,1986年仅完成种植计划的65%.战争中有70%的公路和大约2万公顷胶林被毁坏.工业也濒临瘫痪,工厂开工和生产率极低,产值微乎其微,石油则全部依靠前苏联供给.1978年以来,国内通货膨胀率一度高于800%,物价指数长期居高难下,人民生活一落千丈.据联合国估计,柬埔寨国民平均收入低于65美元,是世界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3.
吴继锋 《学理论》2009,(20):45-47
抗日战争胜利后,久经战乱的中国人民渴望和平,希望和平建国。从民心向背、国民党的困境、共产党的行动、国际力量等四个方面来看,和平建国有一定的可能性。但是,由于对所建立的国家的性质的根本分歧,国共两党的长期恩怨和力量对比,以及美国的积极介入来看,和平又是那么的脆弱以至于战争一触即发。而这场战争,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历史发展的趋势来看,又是值得的。  相似文献   

4.
《侨园》2017,(3)
正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习近平主席指出,中日友好的根基在民间,中日关系前途掌握在两国人民手里。越是两国关系发展不顺时,越需要两国各界人士积极作为,越需要双方加强民间交流,为两国关系改善发展创造条件和环境。70多年前的那场战争,日本军国主义不仅带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以沉重灾难,也造成300余万日侨俘滞留中国战区,他们有家不能回,无处躲烽烟。当时的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5.
不久前在东京同日本学术界以及青年朋友的交流中,深深地感到,当今中日关系不仅处于历史上的最好时期,也处于发展过程中极为重要的时期。 一、中日友好事业面临着新老交替。从中日两国的人口构成看,第二次大战后出生的人口占一半以上,其中四十岁左右的人,正在走上掌握国家权力、推行各项政策的岗位,中日永世友好的大业当然也要由这些人来继承。但是,这一代人对对方国家的历史了解不够,对战争给中日人民带来的苦难缺乏切身的感受,因此,对于今天这样美好的中日关系的来之不易,有可能也不会象老一辈那样发自内心地予以珍视。这向我们提出了一个新课题:由老一辈建立起来的中日友好事业,能否由新的一代继承和发展下去,或者说如何继承和发展下去。 一九七二年中日复交以来,两国关系有了良好的发展,但也出现了象篡改教  相似文献   

6.
贝鲁特专电 8月20日,贝鲁特的东西区之间出现了一条白色的纽带。这是由数千名黎巴嫩青年结成的纽带,是反对战争、渴望和平、要求统一的纽带,也是人心结成的纽带。 饱受12年战乱之苦的黎巴嫩人喜欢白色,他们深知和平的可贵,把白色看作和平的象征。 那天清晨,人们响应热爱黎巴嫩委员会的号召,举行和平示威。  相似文献   

7.
海湾危机缓解的启示施鲁佳世纪之交,世界又经历了一场战争与和平的较量。较量结果,和平占了上风。在这场较量中成为英雄的,不是伊拉克的萨达姆,不是美国的克林顿,而是联合国的和平使者安南。人们于是扼手称庆,庆幸伊拉克人民避免了再遭战乱之苦,庆幸美国的士兵避免...  相似文献   

8.
《和平》     
和平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而维护世界和平正是我国领导人为之奋斗的崇高事业。 本期封面刊登的雕塑照片《和平》,是胡耀邦同志送给蒙受战争灾难的日本长崎人民的。 那是一九八三年十一月三十日,胡耀邦去长崎访问,在县知事高田勇和市长本岛等先生的陪同下,专程去和平公园参观。公园碧草如茵,松柏涌翠。在湛蓝透明的天幕下,一座巨大的青铜  相似文献   

9.
在日本三千名青年应邀来华访问的前夕,四位将要来华参加这次中日青年大联欢的日本青年特为本刊撰文,抒发他们对中日两国世代友好的希望。这四位青年人都是青年学生——三位是大学生,一位是高中生。虽然他们难以完全地反映日本各界青年的思想,但读了他们这几篇话语不多、篇幅不长的文章,还是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日本青年发展中日友好的愿望和对中国人民诚挚的友好感情。  相似文献   

10.
日本外相田中真纪子7月30日说,小泉不应以首相身份参拜靖国神社,即使以私人的名义参拜也与禁止国家从事宗教活动的宪法第20条相抵触日本《朝日新闻》发表社论说,小泉无论如何也应取消参拜靖国神社。体会不到邻国人民感情的言行将损害日本在国际社会的信用和本国的国家利益。小泉根本没有考虑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11.
在二战胜利五十周年之际,在世界人民(包括日本人民)欢庆和反思声中,从东瀛三岛也传来点嗡嗡叫的不协音:日本军阀发动的那场战争是对亚洲国家和人民的“解放”!使人怀疑这几位先生是没受过扫盲教育还是心理反常.在日文的汉字中,也是把侵入他人国土、奸淫烧杀、掳他人作奴隶等行为叫作“残无人道”,发动这种战争叫做“侵略行为”的.这几位先生应当是参加过那场战争的,也该记得在中国进行的那场“狩兔之战”,也就是遵照东条英机内阁决议,在农村全副武装的侵华日军抓掳手无寸铁的中国人民,或以招工名言骗押中国人民,强行  相似文献   

12.
在地处欧洲心脏部位、东西方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前沿地带的联邦德国,无论是老年人,还是青年人,对战争都持明显的反对态度。他们不愿意打仗侵略别国,也不愿别国入侵自己的国土,或是被驱使在战争中为他人火中取栗。他们爱和平,赞成裁军,主张国与国之间友好交往,增进了解,发展和平合作关系。 这是笔者作为中国女新闻工作者代表团成员最近访问联邦德国和西柏林时得到的一个最深刻的印  相似文献   

13.
关权  孝坤 《瞭望》1995,(29)
在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曾被日本侵略者抓到日本当劳工,后在山洞里穴居13年的刘连仁,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要记者转达他的愿望:“世界人民要团结起来,坚决反对侵略,反对战争!中日两国人民应该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刘连仁老人所说的这几句话,听似平淡,其实内涵深刻,是他对自己苦难经历的深刻总结。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造成的灾难和损失罄竹难书,刘连仁老人当年所经受的苦难则是难以想象的。 这位83岁高龄的老人在山东省高密市井沟镇草泊村他的家中接待  相似文献   

14.
不久前,5000多名东瀛宾客 在中国各地访问。在这次 规模空前的两国人民友好交流活动开始之际,江泽民主席、胡锦涛副主席、钱其琛副总理会见了以日本运输大臣二阶俊博为特别顾问、日中友好协会会长平山郁夫为团长的“2000中日文化观光交流大会使节团”主要成员。 江主席在会见使节团主要来宾时发表了精辟的、高屋建瓴的讲话。他说,“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推动两国友好合作不断发展,不仅符合两国人民及子孙后代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中日友好归根结底是两国人民的友好”。江主席…  相似文献   

15.
华盛顿专电对波黑人民来说,1995年11月21日是一个难忘的和平之日.这一天,与波黑冲突直接有关的波黑、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3国总统在美国达成并草签了波黑全面和平协议.美国总统克林顿在白宫玫瑰园宣布这一协议后,国际舆论纷纷为之欢呼,波黑首都萨拉热窝的一些市民禁不住奔走相告、鸣枪庆祝.饱受战争之苦的波黑人民终于迎来了和平曙光.  相似文献   

16.
国际要闻     
《瞭望》1995,(35)
日首相就战败50周年表示反省日本首相村山富市8月15日在首相官邸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发表谈话说,日本过去“走了战争道路”,其“殖民统治和侵略给许多国家,尤其是亚洲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损害和痛苦”.他承认这段“无可怀疑的历史”,再次表示“深刻反省”和“由衷的歉意”.日一批内阁成员参拜靖国神社8月15日,现任日本村山内阁通产大臣桥本龙太郎等8名自民党内阁成员参拜了靖国神社.靖国神社是日本祭祀明治维新以后历次战争中死亡军人的场所,甲级战犯东条英机作为“昭和殉国者”也被奉祀在此.  相似文献   

17.
珍贵的纪念     
今年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赴朝作战50周年纪念日,人们以各种方式纪念、缅怀已牺牲或去世的志愿军指战员。本刊特邀亲历这场战争的老战士、曾任志愿军副参谋长的王政柱同志,根据耳闻目睹的事实,对我们回忆50年前的这场战争,讲述中国人民志愿 军取得腹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8.
黄仕禹 《学理论》2013,(12):26-27,34
战争与和平是国际关系的两种基本状态,它们的相互交替始终支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规避战争,寻求和平,一直是近代以来国际社会和各国人民的期盼和努力方向。在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围绕着这一主题展开了范式之间的争论,相互依赖和平论就是其中影响较大的一种。相互依赖能否带来和平,这是本文所要讨论的核心议题。  相似文献   

19.
现已出版的科学社会主义教材在有关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章节中,大都将列宁在一九一七年二月革命后提出的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可能和平发展的思想与十九世纪后半期马克思、思格斯关于英、美等国无产阶级可能通过和平方式达到目的的思想相提并论,一同作为革命导师在肯定暴力革命的同时不排斥革命的和平方式的论据.(参见:高原主编《科学社会主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13—116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科学社会主义原理》1983年版,第179—180页.)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列宁在论述一九一七年二月革命后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平发展的思想时说:“武器掌握人民手中,没有外力压制人民,——这就是问题的实质.这就提供了并保证了整个革命有和平发展的可能.”(《列宁选集》第三卷,第107页)在这里,列宁非常明确地指出了革命可能和平发展的实质性条件就是“武器掌握人民手中,没有外力压制人民”.很显然,这种实质性的条件是由暴力革命提供的.由于历时多年的帝国主义战争和腐朽的沙皇制度造孽,俄国一九一七年二月终于爆发了革命.这是一场由布尔什  相似文献   

20.
传世之作     
李尔重同志的《新战争与和平)可称是一部传世之作.我们的同代人,都经受过日本侵略者强加给我们的战争苦难,也有过战胜日本的欢乐.有了这种体会,才能懂得李尔重同志,何以能在70岁的高龄,用10年的苦斗精神、写出这部八卷本500万字的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