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蒋子龙 《党课》2011,(8):118-119
在四川南充仪陇的金城山上,古柏掩映、奇花衬托着一副巨大的“德”字石刻,丰润沉厚,古朴苍劲。整个字的高和宽均为22米,立面达484平方米。显而易见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字石刻,张扬着一种举世景仰的两“德”精神——从这里走出了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和“普通一兵”张思德。  相似文献   

2.
道德是什么?     
道德起源于人这个“政治动物”(亚里斯多德语)的相互交往、相互依存和组织。“道德”两个字在我国的秦汉以前是很少连起来用的。那时候,道是道,德是德。那时的“道”与“天”都是最难界说的两个字,意义无穷。比如“道”,有时指形而上溟溟蒙蒙的东西,有时指道路,有时指原则或法则,有时又代表道德。而“德”字的指向则是明确的,古人解释是“德者得  相似文献   

3.
仪陇位于四川北部,是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块以诞生朱德、张思德引为自豪的红土地  相似文献   

4.
《党员干部之友》2023,(4):56-57
<正>毛泽东经典著作中有个“老三篇”,分别是《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纪念白求恩》。其中有一篇是他在一个普通战士追悼会上所做的演讲。这个人,就是张思德,小名“谷娃子”,四川仪陇人。当年,红四方面军路过他的家时,他毅然加入红军。红军过草地时,因为粮食短缺,战士们不得不寻找一些野草充饥。为了帮战友分辨野草是否有毒,张思德总是抢先尝试。为此,他遭了不少罪。  相似文献   

5.
今年6月9日,联合国农业发展基金会驻华官员加西亚一行一踏上朱德总司令的故乡——仪陇,第一件事就是真拨国际长途,没料到电话一拨即通。加西亚翘起大拇指连说:“OK,OK!” 1989年才甩掉“摇把子”的仪陇邮电局,如今已实现高起点——跨越传统制式  相似文献   

6.
少时读《礼记》,读到“德者,得也”一句时,父亲解释说:有德的人,也就有得;但得到的不是金银财宝,而是得到别人的尊敬,得到做人的尊严。随着年事渐长,阅历渐丰,对《礼记》中这句话的理解也渐深。这“德”、“得”二字虽然同音,但含义却大相径庭。古往今来,因“德”而永垂青史者代不乏人,因“得”而身败名裂者也是史不绝书的。这二字还如影随形。在贪“得”之后紧随着便是缺德。比如:得到了一次非分的公款吃请,便缺了做公仆的德操;得到了一笔小人的贿赂,便缺了当权者的德政……因为贪婪,想得到更多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因此毁掉了不少人的前程和性命。凡事必得为先,贪得无厌而丢掉脑袋,绝不是危言耸  相似文献   

7.
汉字字中有字,奥妙无穷,拆而析之,意味尤长。譬如“德”吧,其中就有“一心”二字。不错,“一心”才有德!与谁一心?答案很简单:你是党员,理应与党中央一心;你是公民,理应与共和国一心……反言之,你的思想行为同党中央、同国家、同企业、同群众、同亲友所力  相似文献   

8.
阳春3月,巴山蜀水格外明媚。山笑,水笑,人欢笑,“朱总司令回来了!”家乡的人民奔走相告,传递着这一喜讯。一辆小车缓缓地行驶在山间的公路上。司机特别小心地驾驶着车子,绕过坑坑洼洼,专找平坦的路走去,但仍然颠簸不停。司机非常歉意地说:“总司令,这山路不好走,让您老人家受累了!”“没得关系。这路,比50多年前我出去时走的盘山小道好多了!”朱德说。这是1960年3月,朱德访问故乡仪陇的一个小小镜头。“您离开仪陇50多年,一直未回来过?”司机又问道。“是啊!我是1909年1月离开仪陇去云南当兵的。怀乡念旧,人之常情,自古有之。我一直想回来看…  相似文献   

9.
黄建国 《党课》2008,(9):57-59,65
德才兼备,是我们党用人的大政策、大原则、大标准。德与才是相辅相成的。德和才是支撑人字的撇和捺。没有“德”字这一撇,不成其人;没有“才”字这一捺,人难自立。德是才的统帅,才是德的资本;德乃人之魂,才乃人之胆;德胜才是君子,才胜德是小人。德才兼备德为先。成人比成才重要,为官应重德行。做人要通过做事来体现价值,检验成败。做事要通过做人来引导方向,提供动力,保证效果。  相似文献   

10.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四句,应解读为“上德不德,是因其有德;下德不失德,是因其无德”。“德”字被用于同人事相关的场合,其通义为“心有所得”。是以“道”还是以“德”为伦理标准,这是“上德”与“下德”的分际所在。区分“上德”与“下德”是为“圣人之治”提供理论依据,其伦理意义在于倡导朴实之“德”,反对虚伪之“德”。“上德”之朴实,是因其一视同仁地善待一切人和物,是为公平之德;“下德”之虚伪,是因意有所偏,行有所弃,不能一视同仁地善待一切人和物,是为不公平之德。倡扬公平之德是老子伦理观之主要特色。能履行公平之德,方是“上善”。“上善”是“上德”在实践中的体现。“上善若水”是“上德”的实践原则,它要求:(1)像水之善利万物那样善待一切人;(2)像柔弱的水那样不与万物相争;(3)像善于居下的水那样谦卑。  相似文献   

11.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四句,应解读为“上德不德,是因其有德;下德不失德,是因其无德”。“德”字被用于同人事相关的场合,其通义为“心有所得”。是以“道”还是以“德”为伦理标准,这是“上德”与“下德”的分际所在。区分“上德”与“下德”是为“圣人之治”提供理论依据,其伦理意义在于倡导朴实之“德”,反对虚伪之“德”。“上德”之朴实,是因其一视同仁地善待一切人和物,是为公平之德;“下德”之虚伪,是因意有所偏,行有所弃,不能一视同仁地善待一切人和物,是为不公平之德。倡扬公平之德是老子伦理观之主要特色。能履行公平之德,方是“上善”。“上善”是“上德”在实践中的体现。“上善若水”是“上德”的实践原则,它要求:(1)像水之善利万物那样善待一切人;(2)像柔弱的水那样不与万物相争;(3)像善于居下的水那样谦卑。  相似文献   

12.
刘国庆  刘丽 《实践》2006,(5):48-48
“怕”是人们常有的一种心理。人生之于世,都离不开一个“怕”字。为官者自然也有“怕”的时候,这便是“官有所畏”。“官有所畏”,古已有之。古人云:“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清代大学士纪  相似文献   

13.
王远柏 《当代贵州》2022,(46):50-51
<正>榕江县寨蒿镇三洲村,大山里的侗族村落。今年,该村试种“巨型稻”喜获丰收,这是黔东南州首次种植巨型稻。巨型稻在三洲村试种成功,给这个山村的农业生产带来了一系列变化……榕江县寨蒿镇三洲村,大山里的侗族村落。今年,该村试种巨型稻喜获丰收,这是黔东南州首次种植巨型稻。  相似文献   

14.
黔西南州三大开发区之一的德卧,正围绕一个“抢”字,进一步调整开放开发的战略部署。 德卧开发区位于安龙县西南部,以南盘江为界同广西隆林县相邻,面积207平方公里,人口3.5万人,南昆铁路穿越镇域19.8公里。开发区党委在“西部大开发,德卧怎么干”的大讨论中达成共识:树立自觉服从服务于西部大开发的观念,坚持“依托南昆铁路,实现观念、政策、产业、人才全方位开发;招商引资,加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总书记要求全党同志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这里的关键是一个“常”字,始终如一、常  相似文献   

16.
衡洁 《廉政瞭望》2011,(23):46-47
一个“德”字,注定成为2011年的政治热词之一。近日,中央连续出台举措加强对官员道德的考核,《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关于加强对干部德的考核意见》相继出台,正在进行的国家公务员招录工作。也要求重点加强对考生“德”的考察。  相似文献   

17.
胡慧敏 《党课》2011,(18):66-66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再次强调,选拔任用干部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德乃干部为人处世、立身从政之本,德的有无、好差,事关个人形象,事关工作大局,事关科学发展。为此,干部修德就要念好“细、里、远、省”四字经,自觉加强党性锻炼,修成“真金”不怕火炼.修到“圆满”永茯井.进。  相似文献   

18.
“得”“德”之间曹敬宗为民公仆、当以"德"字为本,察民情,听民声,纳民意,而后自己也会有所"得"。故《礼记》有云:"德者,得也。"无德处事,一味信奉"厚黑之学",虽亦能有所得,然有德之"得"与无德之"得"是截然不同的。县委书记焦裕禄心中装着人民,唯独...  相似文献   

19.
钱吴平 《党建文汇》2011,(11):27-27
德乃干部为人处世、立身从政之本,德的有无、好差,事关个人形象,事关工作大局,事关科学发展。为此,干部修德就要念好“细、里、远、省”四字经,自觉加强党性锻炼,修成“真金”不怕火炼,修到“圆满”,永葆先进。  相似文献   

20.
胡锦涛同志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我们党的干部标准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德”的核心就是党性。他对领导干部首次提出了“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勤政为民、恪尽职守、清正廉洁”二十四个字的要求,是对领导干部“德”的基本内涵的精辟概括,是党中央对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明确提出的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