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革”期间进驻清华大学 1968年4月中旬,张耀祠团长打电话给我,讲:“老古,你那里没有什么事情了,干脆回来吧,现在就我一个人了,把我忙死了.”我知道现在警卫团的团首长都分别带队参加“支左”工作,家里的警卫工作很忙.我在电话里说:“好啊,我把这里的工作交完就回去.”随后,我将针织总厂的工作交给孙毅,回到警卫团.  相似文献   

2.
“你听说没有,一家企业的总经理招待一个外商,吃得好,喝得好,玩得好,可合作意向没有达成。”“人家那样招待,老外好意思走,没道理。”“外商觉得太浪费,将来怕搞不成事。”“招待得太简单了,他不会说没把他当人?我看还是没诚意。”  相似文献   

3.
对号莫入座     
我在一家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杂文,没想到居然有人对号入座。有位朋友对我说:“你那篇杂文一看就知道,写的是我们单位张××。”还有的同事对我说:“你那篇杂文写的就是我们单位李××。”有位诤友打电话提醒我:“你要当心,我们单位×××看了你写的那篇杂文很恼火,说你写的是他,侵犯他的名誉权,准备找你打官司!”我真感到莫名其妙,哭笑不得,一篇文章怎么有这么多人来对号入座呢?再一想,这也许是智极生蠢,心中有鬼的人是神经过敏,疑神疑鬼,这也不奇怪。一个座位,让谁坐呢?这倒把我难住了。当初我写那篇文章并未想到这些,这是节外生枝,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杂文这东西,有人爱,有人怕,也有人恨;杂文作者也如此。杂文被人公认是匕首、投枪、银针,就必然要刺  相似文献   

4.
茄子的好坏     
富翁对仆人说:“茄子增进食欲,是好东西.”“不错,”仆人说,“难怪它戴着顶王冠.”几天后,富翁又说:“茄子倒人胃口,还生痰,是坏东西呢.”“是呀,”仆人说,“瞧它头上长着刺呢.”富翁不满意了:“前天你说茄子是好东西,今天又说它是坏东西,什么意思?”仆人说:“我该怎么说呢?我是老爷您的仆人,不是茄子的仆人呀.”  相似文献   

5.
一个下雨天,生产队里开会。一个缠过足的老太太一颠一颠地走到我面前,悄悄地问我:“你会不会写字?”这问题问得奇怪,下乡的知识青年,怎么可能不会写字。不过看老太太问得认真,不像是开玩笑,我也认真地点了点头。“那么,你会不会写信?”我又点点头。老太太的眼睛一亮,有点迟疑地问道:“你,能不能帮我写一封信?”她说着,从大襟上衣的胸口里拿出两封捏得皱巴巴的信,“我儿子写了两封信来,我想给他回个信。你帮帮我,好吗?”这样的要求,在我是力所能及,我便答应了她。老太太的儿子在外地干活,写了两封信给她。两封信相隔有半年,写得很简短,内容只是  相似文献   

6.
创新无败     
创新会不会失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当年,当一位同事对爱迪生说“你寻找不会烧断的灯丝又失败了”时,爱迪生是这样回答的:“我没有失败。我只是找到了某种不符合要求的东西罢了。”这是智者的思维,这是大家的声音,这是沉醉于科学领域的宣言,它启示我们:创新无败。  相似文献   

7.
学会打比方     
战国时期的哲学家惠施,曾任魏国的宰相。有人对国君梁惠王说:“惠施这个人讲话喜欢打比方,你要他不打比方,他就说不出什么来了。”第二天,梁惠王对惠施说:“我听说你说话爱打比方,往后,你讲什么就直截了当的,不要打比方。”惠施笑了笑,回答说:“要是现在这里有人不知道弹弓是什么样子,他来问我,我就回答他说:‘弹弓就是弹弓那个样子嘛!’那么,您想想这个人会明白吗?”梁惠王听了说:“这  相似文献   

8.
美国总统柯立芝有一位女秘书,人虽长得漂亮,但工作中却经常粗心出错。一天早晨,柯立芝看见女秘书走进办公室,便立刻赞她:“今天你穿的这身衣服真漂亮,正适合你这样年轻漂亮的小姐。”柯立芝的评价让女秘书受宠若惊。柯立芝接着又说:“我相信你的公文处理也能和你的打扮一样漂亮。”果然,从那天起,女秘书在公文处理上很少出错了。一位朋友事后问柯立芝:“这个方法很妙,你是怎么想出来的?”柯立芝得意洋洋地说:“这很简单,你看见理发师给人刮胡子吗?他要先给人涂肥皂水,为什么呀?就是为了刮起来使人不疼啊。”好一个精妙的比喻啊,我们姑且称之…  相似文献   

9.
朱正 《瞭望》1988,(41)
一天,遇到一位青年朋友,闲谈了几句,他忽然说:“那本《社交书信大全》我已经看到了。” 我没有听明白,问:“什么书信大全?” “《社交书信大全》。怎么?你不知道?那里面还编进了你的几封信呢。” 他告诉我,他的同事有这书,他无意中在书里翻到了我的信,还以为我早知道了哩。我确实从来不知  相似文献   

10.
这几天天气不好,腰痛得象散了架似的。好不容易下班回家,老婆一边冲热水袋一边絮叨:“60几岁的人了,吃的苦还不够呀?你不要命我们要你哩!”我对她说:60几岁的人了,党还把几千万的家当交给我,这是对我的信任,拼老命也要当好这个家。何况我的命大得很,哪里这么容易就去了? 真的,要是腰病就可以要我的命,我曾纪芦早就死过九十九回了。你看我这一生,当右派、坐监狱、  相似文献   

11.
最近一位准备买车的朋友问:你说我是不是应该等一下再说,眼看咱们就要“入世”了?还有一位退休的老同志忧心忡忡地问:我一辈子那点积蓄都放在门口的银行里,你说“入世”后咱们这些银行会怎样?我那点钱不会就没了吧? 随着“入世”的临近,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 9月17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相似文献   

12.
当医生拔掉了你没毛病的牙齿却振振有辞时,当你乘坐从汽车租赁公司租来的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找不到责任人的时候,你就会很自然地想到找一个律师问一问:究竟由谁来负这些责任?“有事找律师”,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的一个重要变化。尽管中国人仍不会像西方人那样...  相似文献   

13.
“出版家的精神堕落,这趋势比纯以赚钱为目的更可怕,更值得忧虑!”这是已故著名出版家张静庐先生说过的一句话。张静庐先生是原上海现代书局、联合书店、光华书局、上海杂志公司的创办人。从他的话里,可看出一个老出版工作者的高度社会责任感。 1930年的一天,一位进了国民党上海市教育局担任书籍审查工作的“文友”来告诉他,“《我的幼年》要查禁了!”《我的幼年》是联合书店刚出的郭沫若的著作。张静庐说:“别说笑话,这本书有什么可禁呢?在你贤明的审查之下。”那人笑笑走了。第二天,那人又来了,说他有一部新稿子,请予照顾出版。张静庐略略翻动了一下,就回绝了。因为张静庐对言情作品一类低级货色不感兴趣,在他手中,不曾出  相似文献   

14.
打电话给一位领导,问:“这些日子怎么看不到你的身影?”对方答是因为“天天开会,实在忙得不得了”。又问:“天天开会有什么用,年关到了,你是领导,老百姓的冷暖寒热怎么办?”他答道:“我都放在心上呢。”  相似文献   

15.
我穿了五年警服,有许多痛快的事情,也有不痛快的事情。当兵,也有酸甜苦辣。 怎么想起要当兵的?记得高中毕业后一次酒会上,一位女同学说:好男要当兵。她这漫不经心的一句话,对我却颇具蛊惑力。几位同学也跟着嚷:“当兵去,当个将军才算好兵。”我的心里,就象喝了一口烈性酒,热乎乎的。你知道,天底下有那么一号人,总想做人尖尖。我就是这号人。 最初几天,我没敢报名。因为听说到北京当武警身高、体重等条件和其他兵种不同,特别是政审,要求更严格。一位同学用他那三寸不烂之舌在电话里鼓捣了半天,我想,干嘛不试一试呢? 这一试,竟被录取了。我自己吓了一跳,一股当将军的“野心”又怦怦跳个不停了。 到了警营,我的妈,这哪象同  相似文献   

16.
某单位一位领导是大家公认的老好人,他始终抱着“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宗旨为人处世。结果,这个单位接二连三出了违纪违规甚至违法的事。对此,群众反映说,若是领导平时多加批评教育,兴许不会出那么多问题。看来,不言人过  相似文献   

17.
阎锡山是民国史上独一无二的“不倒翁”.鲜为人知的是,阎锡山还对其貌不扬的毛驴情有独钟.抗战时期某外国记者在秋林见阎锡山后,曾写通讯戏谑阎为“毛驴将军”. 1929年9月30日,阎锡山陪同冯玉祥一家游五台山.阎锡山让冯玉祥一家都骑上高头大马,自己却骑了一头灰脊背、黑嘴头的老毛驴.冯玉祥不解地问:“百川老弟,你这是取什么样儿?兵营里有的是好马,你为什么骑了个毛驴?”阎锡山回答说:“大哥骑马我骑驴,这本是应该的,我总得比大哥矮一头吧?”冯玉祥哈哈大笑道:“你这个人哪,穷讲究真多!”  相似文献   

18.
史飞翔 《各界》2014,(9):91-92
胡适很早就认识陆小曼。有一种传闻,说最初是胡适看上了陆小曼,但由于无法跟妻子江冬秀离婚,这才将陆小曼让给了徐志摩。这种说法大概属于戏说,于史无考。但是胡适与陆小曼的关系的确有些不一般,这却是事实。1925年,陆小曼给胡适写过两封英文信,很能说明问题。第一封写于6月初,内容如下:“我最亲亲的朋友:这几天我很担心你。你真的不再来了吗?我希望不是,因为我知道我是不会依你的。我只希单你很快地来看我。  相似文献   

19.
有一则笑话,说是一个能够“点石成金”的神仙,想到人间找个不贪财的人,度他成仙,结果遍寻不见。最后遇到一人,神仙指着石头对他说:“我把这些石头点成金子给你用,怎么样?”这人摇了摇头。神仙以为他嫌小,又指着更大的石头说:“那就点这个?”哪知此人还是摇头。仙翁心中暗喜:“总算找到一个不贪财的了!”便准备度他成仙。但为慎重起见,神仙又进一步试探道:“你大小金子都不要,到底要什么?”这人此时才露出真相:“我别样都不要,只要老神仙点石成金的这个手指头。”神仙当然不会慷慨到把自己的手指掰下来送人。可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掰”下自己的“手指头”送人的傻事却屡有发生。  相似文献   

20.
贴心保姆     
亓秀芳 《慈善》2021,(2):38-39
新的一年开始,我已经奔向新的年龄高峰:八十岁了,名副其实的耄耋老人。前几天,戴着标有社区志愿者的红袖章,我们退休老党员在小区的各个角落巡逻,为社区治安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一位志愿者问我:“多大年纪啦?过70岁了吗?”我哈哈大笑,对那位志愿者说:“你真会开玩笑,我多次告诉过你,如今80岁,正式开始奔九了。”那位志愿者笑着说:“还真是问过多次,你的长相年轻,面嫩.我总是记不住,总觉得你70岁刚刚出头。”大家一阵狂笑,然后再开开玩笑,很有意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