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先锋队》1998,(8)
汪东兴回忆中南海里的一堂课毛泽东一生博览群书,注重教育。1954年毛主席提议为中央警卫团和他身边工作人员办一所业余学校,并请了五位专职教员,系统地讲授政治、语文、数学、历史、地理和自然科学等课程。毛主席说:没有文化,没有知识,建设不好社会主义。教育不...  相似文献   

2.
正关于叶剑英转述毛泽东一段话,在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的《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六卷第649页中如是记载:(1976年)6月在中南海游泳池住处同华国锋、王洪文、张春桥、汪东兴等谈话。毛泽东说:我一生做了两件事情。一件是打倒了蒋介石,把蒋介石赶到台湾,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一件是胜利地进行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与此同时,《毛泽东年谱  相似文献   

3.
潘鈜 《党的文献》2006,(6):76-77
1960年12月25日,在自己67岁寿辰的前夜,毛泽东请他的几位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吃了一顿便饭。参加者有李敏、李讷、毛远新、王博文(江青的侄子)、汪东兴、叶子龙、王敬先、吴旭君、张仙朋、林克、高智、李银桥、封耀松。席间,毛泽东讲了一个故事:  相似文献   

4.
严农 《党史天地》2008,(11):10-15
1962年1月31日清晨,章士钊正在书房看书.有人送来一个鲜红的请柬,一看请柬上遒劲有力独有特色的字,章士钊便知道是毛泽东写来的。打开一看,原来是毛泽东请他到中南海小酌。章士钊立刻换好衣服,坐上毛泽东专门派来的车,高高兴兴地向中南海驶去。  相似文献   

5.
王凡 《湘潮》2005,(7):4-7
毛泽东说:“他们要是反党小集团的话,我就是这个反党小集团的总后台。”周尚珏刚进中南海的时候,保健人员所归属的单位是中央办公厅行政处保健科。这个科的干部和医务人员办公居住的地方,都在中海和南海交汇处的西六所。在中南海里直接管理这一摊子工作的是中央办公厅行政处处长罗道让。1954年中央办公厅的警卫处和行政处合并为中央办公厅警卫局,保健科升格为保健处,也就是警卫局的四处。中南海里涉及保健的事务,就由局长汪东兴负责领导了。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始,中国大陆的政治运动逐渐多了起来,中南海里的保健大夫们也受到了运动的波及。…  相似文献   

6.
《党史文苑》1993年第4期所载三篇重要文章,即毛泽东《人没有压力是不会进步的》、《毛泽东给林克、高智、叶子龙、李银桥、王敬先、封耀松、汪东兴的信》和汪东兴《毛主席关怀身边工作人员的成长》,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1993年9月26日《江西日报》星期刊以第一版的整版篇幅,全文转载了这组文章,在全省引起了广泛反响。(省委党史委 王瀚秋)  相似文献   

7.
人没有压力是不会进步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湘潮》1993,(9)
本期发稿之际,我们高兴地得到了毛泽东同志的一篇谈话记录《人没有压力是不会进步的》和汪东兴同志的文章《毛主席关怀身边工作人员的成长》。1960年,毛泽东在他67岁生日这一天,邀请身边工作人员和亲属便餐。席间,他引经据典,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深入浅出地阐明了“人没有压力是不会进步的”这样一个道理。他要求身边的同志从高从严要求自己,正确对待批评和自我批评。毛泽东的讲话亲切诚恳,富有哲理,感人至深。在毛泽东诞辰100周年之际,汪东兴同志将这篇珍藏多年的谈话公之于众,并有感而发,同样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这两篇文章对当前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很有现实意义。为及时把它奉献给读者,限于篇幅,原定刊发的《关于毛泽东“非权力影响”的思考》一文未能安排,请读者谅解。  相似文献   

8.
《党的文献》2004,(1):29-39
离开江西庐山后,毛泽东的专列先到长沙,停在支线休息.15日到了武汉.16日,他批阅了汪东兴就庐山会议上跟着主张要毛泽东当国家主席所犯错误而写的第二次书面检讨,并约汪东兴谈话.  相似文献   

9.
正中南海是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居住和办公的地方。"文革"前,中南海划分三个区,甲区、乙区、丙区,三个区的通行有严格的规定:甲区的通行证可以进入乙区和丙区,乙区的通行证可以到丙区,丙区的通行证只能在丙区使用,乙区和丙区的通行证都不能进入甲区,如办公事,要通过电话联系,经有关领导批准才能进入。甲区为毛泽东、朱德、陈云、汪东兴、杨尚昆、胡乔木、田家英等领导以及中央  相似文献   

10.
1990年10月,当中南海毛泽东遗物的交接工作即将接近尾声时,原毛泽东身边工作人员在中央警卫局大楼的地下室找到了毛泽东一家的生活账,包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搬进中南海后,住在丰泽园菊香书屋的紫云轩内,这组简单朴素的房子成了毛泽东的起居室和办公室及身边工作人员的住所。  相似文献   

12.
《湘潮》1988,(8)
1951年春节,毛泽东在中南海丰泽园住所,握着一位老人的手,向家人和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是我九哥。没有他,就没有我。”在场的人听了,无不感到惊讶! 这位老人就是毛泽东的亲姨表兄王季范先生。王在同辈兄弟中排行第九,后辈都称“九阿公”,毛泽东一直叫他“九哥”。  相似文献   

13.
晚年的毛泽东,曾经有一根别致的拐杖--小竹竿.这根"拐杖"现收存在中南海毛泽东故居里,它的背后有一个小故事: 那是一次晚饭后,毛泽东在灯光暗淡的路上行走,险些被一块小石头绊倒.工作人员看到这种情景,就随手从路边的竹林里折了一根小竹竿,递给毛泽东,并非常认真地说:"主席,您这么大年纪了,也该置一根拐杖了.  相似文献   

14.
十五、最后一次签批文件1975年9月20日下午,是周恩来住院后的第四次大手术,当时的中央领导人邓小平、叶剑英、张春桥、李先念和汪东兴都来到了医院,以便随时知道手术进展情况,了解手术结果。万一发生意外,还可以代表毛泽东和党中央当场下决心。就在医生、护士们紧张地为手术做准备时,周恩来突然想起了什么,要在现场的工作人员赵炜回他的西花厅办公室,  相似文献   

15.
三9月18日下午,毛泽东在中南海办公室"菊香书屋"会客厅正式接见赛福鼎一行。当赛福鼎一行驱车抵达时,工作人员将他们引入庭院,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林伯渠等中央领导人已经站在门口迎候。为了表示对客人的尊重,毛泽东挥手示意赛福鼎等一行先走入室内。大家坐下后,工作人员端上茶水,毛泽东却并没有入座,他站在正中,神情凝重,慢慢地,一字一  相似文献   

16.
离开江西庐山后 ,毛泽东的专列先到长沙 ,停在支线休息。 1 5日到了武汉。 1 6日 ,他批阅了汪东兴就庐山会议上跟着主张要毛泽东当国家主席所犯错误而写的第二次书面检讨 ,并约汪东兴谈话。毛泽东说 :“他们 (指吴法宪、叶群、李作鹏、邱会作。———引者注 )在各组一起动作 ,煽动 ,他们几个 ,还有黄永胜报名要发言 ,都用了语录 ,但他们的简报 (指华北组以外的简报。———引者注 )未发。一说不行了 ,记录就收回 ,这当中好像是有点名堂。”又说 :“我劝林应好好地想一想 ,表一个态嘛 !今天未想通 ,待想通后表态也可以。”他还嘱咐汪东兴回京…  相似文献   

17.
徐中远 《党史文苑》2012,(19):53-54
中南海毛泽东故居藏书中有一部大字木刻本《二十四史》,它是工作人员根据毛泽东阅读中国古籍的实际需要,于1952年添置的。毛泽东特别喜爱它,每次去外地视察工作、参加会议和调查研究时,都嘱咐工作人员带上这部史籍。走到哪里,带到哪里,读到哪里。无论在住地的办公室里、在外出的火车上,不分白天、黑夜,身边的工作人员经常看到他凝神静气地读《二十四史》的身影。这部《二十四史》与毛泽东朝夕相伴24年,毛泽东对其堪称手不释卷,阅读之刻苦,阅读遍数  相似文献   

18.
陈贻林 《党史天地》2008,(11):54-56
2007年的一天上午,笔者随同毛泽东的生活管理员吴连登拜访了长期在毛泽东身边工作、毛泽东稿费的知情者汪东兴.对毛泽东稿费有1.3121亿人民币的说法,向他了解毛泽东的稿费究竟是多少。  相似文献   

19.
王锡堂 《党史纵览》2012,(12):41-45
陪同毛泽东重上井冈山1965年3月16日,毛泽东乘专列南下到达武汉,住在东湖边上的梅岭一号。4月27日清晨,毛泽东对前来请示工作的汪东兴说:"请平化同志来一趟。"当天上午,张平化接到汪东兴的电话:"主席在东湖,请你马上来一趟。"除此之外,再没多说一句。张平化当即向省委其他同志交代了工作,乘广州到北京的特别快车到了武昌南站,随后乘武汉市委派来的  相似文献   

20.
江东兴同志撰写的《毛泽东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一书,最近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该书从党的九届二中全会前后,一直写到林彪反革命集团覆灭,其中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史料。这对于党史研究有重要价值。汪东兴同志在撰写、出版此书的过程中,我参与做了审校工作,看了他记录的部分资料,并听了介绍的有关情况。现就汪东兴同志书中记述的毛泽东1971年南巡活动的主要内容综合整理如下。毛泽东主席1971年的南方巡视,是“文化大革命”中一次极为重要的政治行动,对于挫败林彪反革命集团的阴谋,对于“文化大革命”中后期毛泽东对某些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