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孔丁英 《中国审判》2009,(12):99-99
2004至2008年,多次获得广西自治区调研工作和学术论文工作组织奖;两级法院获得全区诉讼法学年会、全区法院优秀调研成果、学术讨论会论文特等奖和一、二、三等奖80余篇,3篇学术论文在全国法院系统学术讨论会获奖,获奖篇数和获奖等次均居全区法院之首,其中,《实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情况的调研报告》获2008年全区法院优秀调研成果惟一的特等奖;  相似文献   

2.
一在人类追求正义的无尽历程中,民事诉讼法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在一个国家的实定法体系中,民事诉讼法又处于怎样的地位?近年来,为了打破"重实体,轻程序"的传统观念,使民事诉讼法摆脱"助法"、"从法"的附庸身份,中国的民事诉讼法学者进行了大量的努力。这种努力的一个代表性成果,是引进了民事诉讼程序独立价值的理论。该理论揭示了民事诉讼程序自身具有但却常为人  相似文献   

3.
《中国审判》2012,(6):24-25
编者按民事诉讼法,是所有规制民事诉讼程序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直接关系到民事诉讼过程中各方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实现。我国民事诉讼法自1991年正式颁布实施以来,在保障民事诉讼当事人各方权益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民事案件日益增多,当事人权利保护日益受到重视,民事诉讼法的及时修订成为一件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国际私法和国际民事诉讼法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评胜雅律与徐国建合著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私法与国际民事诉讼法》张明杰瑞士著名中国法专家胜雅律教授和我国国际私法学者徐国建博士用德文所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私法和国际民事诉讼法》是笔者所知的迄今...  相似文献   

5.
国际民事诉讼法的统一化运动自十八世纪于欧洲发端,历经近三个世纪的发展,迄今已是蔚为壮观。在有关国家及国际组织的大力推动下,国际民事诉讼法的统一化取得了丰硕成果。这无疑为国际民商事交往提供了可靠的、一致的程序性保障,便于国际民商事争议的顺利高效解决。本文拟就国际民事诉讼法的统一化的目标、特性加以阐述,并对有关国际组织,尤其是海牙国际私法会议在此领域的工作及其所取得的成果予以评介  相似文献   

6.
关于做好新再审程序实施准备工作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10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会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人们多年来重点给予关注的再审制度改革终于有了一个阶段性法律成果。民事诉讼法再审程序修订后,一方面将为当事人申请再审提供更加规范、更加充分的权利保障,另一方面也将给全国法院的审判监  相似文献   

7.
我国司法鉴定管理立法取得了初步成果,但是司法鉴定的诉讼程序仍然亟待规范与完善。这不仅是司法鉴定活动的本质要求,也是深化司法鉴定体制改革以及全面推进司法鉴定改革的迫切要求,还是诉讼法修改的必然要求。要规范和完善司法鉴定的诉讼程序,必须在诉讼法中明确鉴定人的诉讼权利与义务,设立鉴定结论的告知或者开示程序,明确规定与鉴定结论审查判断有关的事项。  相似文献   

8.
数字社会是用数字技术来表达、交流、储存、分析使用信息,进而展开一系列活动的社会。在这一新兴社会形态中,诉讼法虽未面临颠覆性、根本性的挑战,但也必然发生重要变革,一种不同于传统诉讼法的数字诉讼法正应运而生。互联网法院(法庭)、在线诉讼、区块链证据等带有数字因素的新型诉讼制度与诉讼机制便是数字诉讼法的典型标识。在数字技术发展与诉讼数据“喂养”之下,数字诉讼法有着广阔的生长空间,但同时也受到了传统诉讼法一般原则与机理的约束,且面临着数字技术水平、社会接受度等制约。继续探索在原则、机理等重要方面不同于传统诉讼法的数字诉讼法,正视数字技术在诉讼法变革中的有限性,合理研发数字诉讼的技术产品并通过试点验证,将有助于推动数字诉讼法的良善发展。  相似文献   

9.
公正与效率是诉讼法的两大基本价值目标。提高司法效率是诉讼法的重要功能,这是由诉讼法 本身的特质所决定的,也是诉讼效率原则的基本要求;在我国,制约诉讼法之效率功能充分发挥 的因素主要是程序正义理念的缺失和诉讼法自身的不够科学、合理;要充分发挥诉讼法的效率功 能需要完备的外部条件及诉讼法自身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0.
《民事诉讼法》从1991年颁布实行,至今已有13年之久。如果算上1982年试行的《民事诉讼法》,那么,我们建立的民事诉讼制度已经运行了20多年。这20多年,正是我国改革开放高歌猛进,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发生重大变革的历史时期。特别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伴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力度的加大,社会纠纷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民事诉讼法》制定时许多没有预想到的民事争议不断出现,既有的诉讼制度不能满足经济生活发展的需要。尽管最高人民法院不断出台新的司法解释,有些司法解释已经带有超前性,但作为司法解释,毕竟不能超越国家的基本法律。修改现行的《民事诉讼法》,补充理论研究的成果和实践总结的经验,将这些司法解释中的可取之处上升到法律层次,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的呼声,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1.
影响诉讼法教学效果的因子多种多样,有的因子是既影响诉讼法教学效果又影响其它课程教学效果的,我们称之为共有因子;而有的因子则是仅仅影响诉讼法教学效果但不影响、或很少影响其它课程教学效果的,我们称之为特有因子。研究表明:影响诉讼法教学效果的特有因子有:学生的实体法知识基础、是否让学生亲自体验诉讼程序(实践性教学环节)、诉讼法课程安排的学期顺序。因此,提高诉讼法教学效果的优选对策的是:1.将所有诉讼法课程安排在实体法课程教学之后;2.让学生在学习诉讼法理论的同时,让学生亲自体验诉讼程序。  相似文献   

12.
《公民与法治》2011,(14):25-25
中央政法委全体会议日前透露,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将进行修改完善。而记者获悉,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启动包括上述两部诉讼法在内的三大诉讼法的修改工作。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是中国最重要的三部诉讼法,已经连续两次进入全国人大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  相似文献   

13.
修正后的刑诉法是我国诉讼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她是我国传统诉讼理论和世界优秀法律文化的结晶,她是体现宪法原则保障人权的一部重要法律。 列宁曾精辟地提出“诉讼形式高于一切”。我国历来存在重实体  相似文献   

14.
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民事诉讼法的决定。本次民事诉讼法修改是自1991年民事诉讼法颁布以来的第二次修改。相对于2007年的第一次修改而言,本次修改是一次较大的修改。虽然对本次民事诉讼法修改的时机,学术界有不同的认识和看法,但可以认为,本次民事诉讼法修改适时地、积极地回应了社会对完善民事诉讼法的部分诉求。民事诉讼法的修改依据这些诉求,从我国纠纷解决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5.
比较法学是能为立法和法学理研究提供良好借鉴的方法和学科。《比较民事诉讼法》集十几年来民诉法学比较研究的成果,以中国民诉法理论框架为纲,创建了比较民事诉法新的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16.
黄文艺 《人民司法》2012,(13):108-111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九条规定,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的,应当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①实践表明,该规定执行效果差强人意,逐渐累积成民事执行工作中的一大难点。本文以有关调研成果和案例为  相似文献   

17.
诉讼法修改中若干问题的意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都面临着进一步修改和完善的问题。三大诉讼法如何修改,深为理论界和实务界所关注。在9月24日至26日召开的中国法学会诉讼法学年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构建和谐社会下的诉讼法理论、现实与进路”的议题,进行了充分探讨。本刊特组织诉讼法修改专题,刊发部分专家学者的发言、论文及本刊记者的综述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论诉讼法与实体法的关系——兼论诉讼法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次一、导言二、诉讼法的工具价值三、诉讼法的独立价值四、科学对待两种诉讼法价值的学说一、导言将法律分为实体法与程序法是国际法学界的一种传统分类。广义的程序法包括诉讼程序和非诉讼程序,狭义的程序法仅指规范诉讼程序的诉讼法,根据我国和世界一些国家的法律,诉讼法大分为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人们对诉讼法与实体法关系的认识,与对程序的价值认识直接相关。所谓价值,从哲学上说,是指一定客体对一定主体的需要的满足,即对主体有益、有积极的作用。至于反面的作用,则不能  相似文献   

19.
正首先,介绍一下民事诉讼法修改的几个宏观方面的问题。这次民事诉讼法修改,是1991年民事诉讼法的第二次修正。我国民事诉讼法立法变迁的过程大概是这样的:建国初期,没有制定民事诉讼法。相关的民事诉讼制度深受苏联的影响,体现的是超职权主义模式。这也是由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决定的。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恢复法制建设。1982年制定了《民事诉讼法(试行)》。这时候国家的改革开放刚开始不久,诉讼模式上仍然体现强职权主义色彩。到了1991年,民事诉讼法正式颁行,诉讼模式上朝着弱化  相似文献   

20.
证人制度是诉讼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它关系到案件的审理结果,但我国现在的证人制度存在诸多问题。中国古代证人制度给我们提供了很多优秀经验。本文将对中国古代证人制度规定进行归纳的基础上探讨中国古代证人制度的现代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