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是一名老炮兵。思绪一回到当年炮火纷飞的战场,我就不由地想起我们的团长黄登保同志,想起我们与老团长朝夕相处、生死与共的岁月。 上篇 黄登保同志,1918年1 月生于福建省厦门市一个世代华侨家庭中。中学读书时,就受到抗日救国主张的思想影响。  相似文献   

2.
崇敬董慧     
陆寿钧 《党建文汇》2002,(14):18-18
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离开井冈山,向赣南进军。彭德怀奉命率领红五军800多人坚守井冈山,与数倍于己的敌人鏖战了一个多月,井冈山失守。于是红五军决定突围下山,康健、宋任穷便受命率领特务连走在红五军的后面,担负掩护任务。  相似文献   

3.
石仲泉 《湘潮》2014,(12):17-20
1928年7月22日,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等领导发动了震惊全国的平江起义。起义成功后,部队命名为紧随井冈山红军第四军后的第五军。部队实行军事民主,成立的士兵委员会选举彭德怀为军长,滕代远为党代表。红五军转战湘鄂赣三省敌军薄弱地区,在大迂回、大穿插的运动中与敌作战,不断壮大力量。1930年6月,根据中央指令,以红五军为基干,扩编为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主要干部大多参加过平江起义。  相似文献   

4.
情趣郭沫若     
刘大为 《党史纵横》2004,(12):31-32
1958年10月,我国派出了一个由工农商学兵各界人士组成的代表团访朝,参加当年在朝鲜举行的中朝友好月活动,同时代表中国人民迎接中国人民志愿军凯旋。代表团由郭沫若同志担任团长,甘泗其同志为副团长。由于这个代表团要参加的群众活动较多,很多场合团长都要讲话,需要专门配备撰写讲演稿的人员,于是我和毛烽同志便以秘书的名义奉命参加代表团,担任专门为郭老起草讲演稿的工作。在与郭老朝夕相处一个多月的日子里,我不仅感受到了一代文豪的文思才情、一个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大家风采,同时也近距离地看到了平常生活中一个充满情趣、诙谐幽默、乐观…  相似文献   

5.
1999年11月13日,是人民好公仆、原中共晋中地委书记裴庆生同志辞世五周年祭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不知不觉裴庆生同志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五个年头了。五年来,在我的心里,裴庆生同志那人民公仆的伟岸形象,不仅没有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失,恰恰因“狂沙吹尽始见金”而愈益清晰和高大了起来。每当念及裴庆生,我都禁不住为我们党失去这样一位优秀的领导干部扼腕叹息。我多么渴望裴公转世,我多少次呼唤魂兮归来。归来归来兮!因为裴庆生同志在人们的心里已经成为一种精神和一面旗帜!说起裴庆生同志我早有所闻,…  相似文献   

6.
坦诚教诲终生难忘回忆小平同志对西藏工作和我的关怀阿沛·阿旺晋美我初次见到小平同志,是1951年4月在重庆。那时他担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政治委员,我是原西藏地方政府噶伦、西藏地方政府同中央人民政府进行和平谈判的首席全权代...  相似文献   

7.
1999年11月3日,是原湘鄂西苏区红三军政治部主任、中共鄂西北分局特委书记柳直荀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于1999年5月30日致信柳直荀的儿子─—原国务院生产办公室高级工程师柳晓昂,深情表达对柳直荀同志的哀思。信文如下:晓昂同志:来信收悉,今年是个尊柳直荀同志诞辰百年纪念,缅怀先烈,无限敬仰。直荀同志钟三湘灵秀,成革命先驱,忠诚为党,奋不顾身,惨作王明路线牺牲,长今后人掩史大息。淑一同志忠贞不易,艰苦备尝,得毛主席的《蝶恋花》一词,传诵国门,足慰忠烈。我见秉性仁厚,学业有成,勤奋工…  相似文献   

8.
“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是袁文殊同志逝世后,《人民日报》载文对其作出的高度评价。 1993年1月下旬,当时我在广东兴宁县委工作。一份从北京来的讣告一下子把我震惊了:“著名的戏剧电影评论家、电影事业家、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原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中国电影协会副主席袁文殊同志,因病治疗无效,于1993年1月2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袁文殊是1927年开始参加革命活动的老同志。他的老家与我同一条村。我还在小学读书时便听到过许多关于他“打土豪,闹革命”、演白话剧的故事。1985年我调兴宁…  相似文献   

9.
邓萍,红军时期最年青的高级指挥员之一,曾任红五军参谋长,红三军团参谋长兼红五军军长,长期和彭德怀并肩战斗。长征路上,在攻占遵义城时不幸壮烈牺牲。井冈百战逞英豪邓萍原名邓少章,1908年出生在四川省富顺县凉高山(今为自贡市大安区)。1926年12月,刚满18岁的邓萍就毅然离家,奔赴武汉,考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在校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组织。国共合作推动的大革命运动,由于蒋介石为首的大资产阶级背叛而失败。1927年冬,邓萍受党派遣,秘密前往国民党湖南独立第五师第一团作兵运工作。该团的团长彭德怀和党早有联系,彭也向党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相似文献   

10.
参加工作的第一年,我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我工作的第一个单位就是“模范团长”李国安所在的部队——给水工程团。在那里,我每天都能感受到李团长坚定的党性光芒。作为一名有着几十年党龄的老党员,李国安团长以自己的躬身实践告诉了我什么叫做“立党为公”。特别是1998年参加张北县抗震救灾任务时,  相似文献   

11.
1950年6 月,我在印度接 到一道别具一格 的调令,是黄作 梅同志从香港发 出的。事情的原 委,颇堪回味。 1948年8 月,我受命从香 港到印度去从事 “文史研究”。 我从此离开了香 港《华商报》, 也告别了耕耘逾 十载的新闻从业 园地。为了申请 国民党当局的护 照,我改名换 姓,解放后难以 还原,沿用至 今,以致除少数 同志,几乎没有 人知道我的真名 实姓了。临行 时,香港工委书 记章汉夫将我的组织关系面交工委负责外事和国际宣传的乔冠华,让他同我保持单线联系。 我在加尔各答附近的和平村(Santiniketan)住…  相似文献   

12.
1930年,我14岁时,在家乡江西省吉安县加入中国工农红军.由于我念过6年书,有点文化,不久就被调到连部当文书,后又调任湘东南独立第一师三团团部宣传队长、团部书记.1933年5月,任弼时同志由中央苏区来到湘赣苏区接替王首道同志担任省委书记,并兼任军区政委.他带来一部电台,由于我曾在湘赣军区司令部无线电训练班第一期学习过,被调到电台任报务员.1933年6月,组建红六军团.任弼时同志任军政委员会主席,肖克同志任团长,王震同志任政委,李达同志任参谋长,张予意同志任政治部主任.  相似文献   

13.
《湘潮》2020,(6)
正毛泽东在《西江月·井冈山》一词中,写下了"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的名句。而在前线指挥黄洋界保卫战的,就是驰骋井冈山的骁将、时任红四军三十一团副团长兼一营营长的陈毅安。陈毅安,1905年1月出生在湖南湘阴县界头铺,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秋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1927年参加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后随部到井冈山。先后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一团连长、营长,红四军三十一团副团长兼一营营长、团长,红五军副参谋长、参谋  相似文献   

14.
2001年7月23日零时40分,张平化同志与世长辞了,治丧委员会、湖南省委办公厅、张平化同志的亲属都分别给我来了电话。我在万分悲痛中写了“北海惊涛泪送张老乘龙去,韶山松柏何时再迎平化归”的挽联,并以个人名义敬献了一个花圈。转眼间快两年了,然而怀念张老的心情永世难以泯灭。最使我难忘的是1990年6月1日在张老家里度过我人生的第49个儿童节。那天早上我在天安门广场参加了升国旗仪式,又在毛主席纪念堂瞻仰了遗容,参加了江泽民、李鹏、宋任穷等中央领导接见少年儿童的仪式后,按约定时间,去拜见原湖南省委第一书…  相似文献   

15.
2003年9月12日上午,原粤中纵队第二支队分会的战友和应邀参加的四支队、六支队等分会的战友以及仲恺农业技术学院离退休同志共约250多人,听取原二支队团长、国防大学教授陈全同志谈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16.
冯晓蔚 《党史纵横》2011,(12):23-27
季振同,1901年5月6日出生于河北省沧县狼儿口村。先在冯玉祥领导的军队里服役,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在蒋介石背叛革命后,所率的二十六路军第七十四旅被派往前线"剿共",在中共地下组织的工作下,季振同和二十六路军其他进步军官一起,带领二十六路军在宁都光荣起义加入红军。起义部队改编为红五军后,他任红五军团副...  相似文献   

17.
1927年10月,毛泽东同志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上了井冈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随后,朱德,陈毅同志率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分队伍以及彭德怀、滕代远同志率平江起义时成立的红五军也先后于次年四月和十二月上了井冈山。这样,井冈  相似文献   

18.
1930年6月10日前后,红三军团(前身为红五军)在湖北大冶果城山的刘仁八村成立,彭德怀任总指挥兼前委书记,滕代远任政治委员(后为杨尚昆),邓萍任参谋长,袁国平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红五军、八军和十六军。同年8月23日,  相似文献   

19.
难忘的谈话──怀念耀邦同志刘绍棠1989年4月,胡耀邦同志逝世时,我虽已出院回家,但是只能瘫卧床上,不能下地走动。我的儿子代我到胡耀邦同志家里吊唁。50年代在共青团中央工作过的老同志,共同决定每人写一篇回忆和敬悼胡耀邦同志的文章,编成一本纪念文集,交...  相似文献   

20.
1997年9月10日,我到北京看望老同志。专门拜访了好领导、好朋友李瑞山同志。万万没想到,只1个多月,小我3岁的瑞山同志就先我西去,实在令我震惊,令我悲痛。记得1997年9月9日那天下午,我走进瑞山同志家,环视陈旧、并不宽敞、也未装饰的客厅、卧室,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