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阳信生 《求索》2005,(2):183-187
晚清湖南绅权与政权之间经历了由基本一致到矛 盾斗争日益激化的演变过程。特别是清末时期,由于绅权 的膨胀,湖南绅权与政权之间的矛盾斗争日益复杂和尖锐。 绅权与政权的矛盾斗争早期主要表现为权绅、旧绅、劣绅与 政权的冲突,到后来已演变为新绅、正绅与政权的对立和斗 争。这对清末湖南政局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为辛亥革命中 新式绅权最终离异政权开辟了道路。这可为探讨晚清中国 绅权与政权的关系提供一个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2.
清末,列强的掠夺、清政府的盘剥及自然灾害的肆虐是湖南"首应"的深层原因;同时,湖南境内民众运动形成了震荡全国的革命形势,为辛亥革命"首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两湖地区紧密的革命联系、信息传递的便捷以及湖湘文化的熏染在湖南"首应"中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晚清立宪运动是近代中国政治转型与现代国家建构的重要活动,在运动过程中兴起的立宪派早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作为领导与推动晚清立宪运动的社会精英群体——江苏立宪派,学界对其研究亦不乏热度,大体上集中于人物研究、立宪团体和政治活动研究等领域,近三十年来取得不少成果。不过从当前研究现实来看,三十年来的江苏立宪派研究时至今日已开始步入了困境与误区,如何摆脱研究中的困厄,进一步拓展该领域研究的空间,提升其研究层次和水平,则需要学术界深入探索,这对于中国近代政治史研究的发展亦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云静  彭顺勇 《求索》2012,(3):252-253
在辛亥革命的大背景下,湖南自治运动是湖南立宪派和革命派民主宪政运动之合力的结果,是两派变革社会、实现政治主张的历史必然选择。湖南自治运动与辛亥革命的的关系看似无奇,实则密切:一定程度上为武昌首义的成功奠定了思想基础、政治基础和人才基础;辛亥革命后,这场运动又在其推动下经历了发展、高潮,又迅速走向消亡。湖南自治运动的失败,是清末民初各派政治军事力量博弈的结果,是对湖南立宪派和革命派追求民主宪政的承重打击,也暴露出运动自身的诸多历史局限。反思中国民主宪政发展路径中的这段重要历史,我们或可发现,辛亥革命和近代中国自治运动都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中国的民主宪政只有在维护中央权威,提升大多数公民政治素质,具备足够经济基础的前提下,有步骤、循序渐进地推进,才能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5.
论辛亥革命前的国民性改造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革命前 ,资产阶级思想家、宣传家对国民性改造问题作了多方面的探索和论述 ,并形成了一股国民性改造思潮。无论是资产阶级革命派 ,还是立宪派等 ,都对国民中存在的“奴隶的根性”、国民性的状况、国民所应具有的品质 ,以及国民性改造的目的、步骤、手段等问题 ,作了深入的剖析和探究 ,从而成为这一时期资产阶级启蒙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辛亥革命前 ,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力倡共和政体 ,基于三方面认识 :清政府是满族建立的政府 ,革命成功之后 ,不能再建立由满族人作为君主的君主立宪政体 ,必须建立共和政体 ;采取共和政体 ,可抑制“豪杰”争雄之“野心” ,达到“一劳永逸”之目的 ;中国社会已具备了实现“共和政体”的基本条件。辛亥革命烈火中诞生的资产阶级共和政体 ,虽是进步的、革命的抉择 ,但却无法与中国社会机体有机地结合。资产阶级“共和政体”是不符合中国基本国情的尴尬抉择。  相似文献   

7.
尽管清末新政确实催生了辛亥革命,但我们绝不能狭隘地吸取改革催生革命的历史教训而不敢大胆改革,因为从理论上或当时其它国家的历史上看,改革未必催生革命,改革可以成为革命的替代物  相似文献   

8.
由于受对义和团"野蛮暴力"与革命党激进革命的反思、外来文化的深入传播、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等社会历史环境的影响,辛亥革命时期兴起一种"文明革命"思想。革命派汲取改良派某些合理观点,在"文明革命"上达成共识,并在革命实践中运用之,使辛亥革命成为一次"平和"的革命。由于革命史观的话语垄断、革命的胜利果实被篡夺、部分官僚在革命中的政治投机等原因,学界对"文明革命"的评价甚低,对此需重新审视辛亥革命时期的"文明革命"。  相似文献   

9.
几乎每个时代、每个社会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激进思想,但在承平年代开明社会,形形色色的激进思想于民众之影响者几希,更掀不起能动荡社会的大风大浪。然而,一旦社会腐朽不堪,而统治者又拒绝改革以疏不满以缓危机,则蛰伏已久的激进思想便如狂飙突起,成为席卷一切的巨浪大潮  相似文献   

10.
江轶 《湖湘论坛》2013,(5):75-79,102
晚清立宪运动是清政府面临多重危机而进行的适应性变革,是近代中国构建现代化国家的努力。立宪运动在清政府宏观规划和立宪派的推动下启动,江苏立宪派作为立宪派的重要力量,其宪政活动既有获得成功效应的经验,亦存在不足和缺陷,其整体心态和行为值得检讨,更有对现在改革的积极启示。  相似文献   

11.
刘国习 《湖湘论坛》2008,21(2):47-49
严重的民族危机推动清末湖南留日学生提出湖南地方自治的主张;革命派从反满革命的立场宣传湖南地方自治;改良派主张通过地方自治以救湖南从而救中国;两派的宣传为湖南地方自治作好了舆论和技术准备,也推动了全国性地方自治舆论的形成,但二者都有过于功利和浮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吴争春 《求索》2011,(10):130-131,136
辜鸿铭从道德角度评析了辛亥革命发生的原因、革命的目的和结束帝制的后果。以惯常的价值与思维方式看,辜鸿铭对辛亥革命的解读是“另类”的。但是,他的评论为我们了解这段历史提供了另一重视角,增加了另一个思想的参照系。尽管其立场是“保守”的,其思想观点从学术角度而言也远非严谨,然而其致思的视角与某些观点所达到的深度,对于我们转换视角、更加深入地研究辛亥革命仍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是不应遗忘的思想资源与思想批判资源。  相似文献   

13.
《黄埔》2011,(2):64
黄兴,字克强,原名轸,字廑午,是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重要领袖,中华民国的缔造者之一,当时人们把他和孙中山并称为孙黄。黄兴1874年生于湖南善化(今长沙)。青年时入读武昌两湖书院。1902年黄兴被派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师范科学习。他到日  相似文献   

14.
辛亥革命前,为了争夺南洋华侨的支持,革命派继东京《民报》后,在南洋地区的《中兴日报》上再次笔战保皇派。此次笔战不仅阐述了革命派的施政观点,更重要的是向广大华侨宣传了具有强烈的反清革命意识。这种宣传虽有不足之处,但却有效地激发了广大南洋华侨的爱国热情,推动了革命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于怀摄 《中国妇运》2012,(4):49-F0003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无神论思想的形成,既是对中国历代无神论思想与有神论思想斗争的继承与发展,同时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无神论思想的发展,先后经历了近代启蒙思想家,即地主阶级开明知识分子向工商资产阶级过渡要求的无神论思想.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无神论思想和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无神论思想等几个发展阶段,特别是...  相似文献   

17.
18.
湖南绅士与三十年代湖南的读经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玉明 《求索》2005,(9):186-190
湖南绅士是晚清以来出现在湖南社会的一个特殊政治群体。进入二十世纪后,由于科举的停止和自然减员以及其他一些方面因素,这一群体逐渐减少。时代前进了,他们的思想、政治态度、文化教育方面的主张等都没有因时代的变化而有丝毫的改变,仍然抱残守缺,顽固坚持尊孔读经。何键执掌湖南大权后,倡导尊孔读经,他们便起而响应,纷纷著书立说,创办刊物,发表大量文章,为何键在湖南倡导读经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以船山学社、湖南国学馆、孔道学校为阵地,开展读经活动,试图将读经推向全省。他们不仅为何键在全省开展读经运动提供了依靠力量和理论依据,而且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极大冲击。  相似文献   

19.
新书架     
《上海人大月刊》2011,(11):53-53
《帝制的终结:简明辛亥革命史》辛亥百年,辛亥革命研究也已百年,但是,对这次革命的若干基本问题似乎还可以讨论。例如,多年来,人们将辛亥革命定义为资产阶级革命,其领导力量定为资产阶级革命派。但是,对此却一直缺乏认真的、充分的、强有力的论证,也很少有人要求这样的论证。似乎是一种无须论证、不言自明的真理。其实不然。本书全景式讲述辛亥革命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姚顺东 《求索》2011,(11):248-251
作为一种从西方移植过来新型的制度安排,农贷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介绍了湖南近代农贷发展概况,剖析了农贷的运作机理。文章认为近代湖南农贷是政策性、商业性和合作性农贷的结合体。农贷事业取得了一定的绩效,在全省范围内建立了比较全面而系统的农贷金融体系;加强了政府对传统农业的改造,推动了湖南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也使部分农民得到了实惠。但是由于近代农贷缺乏经费、组织、人才支持,尤其缺乏制度移植的经济社会基础,因而导致近代农贷距离制度设计的目标还十分遥远。成效也极为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