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云静  彭顺勇 《求索》2012,(3):252-253
在辛亥革命的大背景下,"湖南自治运动"是湖南立宪派和革命派民主宪政运动之合力的结果,是两派变革社会、实现政治主张的历史必然选择。"湖南自治运动"与辛亥革命的的关系看似无奇,实则密切:一定程度上为武昌首义的成功奠定了思想基础、政治基础和人才基础;辛亥革命后,这场运动又在其推动下经历了发展、高潮,又迅速走向消亡。"湖南自治运动"的失败,是清末民初各派政治军事力量博弈的结果,是对湖南立宪派和革命派追求民主宪政的承重打击,也暴露出运动自身的诸多历史局限。反思中国民主宪政发展路径中的这段重要历史,我们或可发现,辛亥革命和近代中国自治运动都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中国的民主宪政只有在维护中央权威,提升大多数公民政治素质,具备足够经济基础的前提下,有步骤、循序渐进地推进,才能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2.
辛亥革命时期湖南的政权斗争,是辛亥革命史研究中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1911年10月22日,长沙新军起义,宣告湖南“光复”;时过十天,风云突变:10月31日,长沙城内又一次发生兵变,都督焦达峰、副都督陈作新惨遭杀害,原立宪派首领、参议院院长谭延闿登上了都督宝座。 如何看待焦、陈被杀与谭延闿上台?过去史学界流行的说法是:这一事件是立宪派密谋策划的,是一次有计划有组织的反革命政变。近年来则有人提出:立宪派密谋策划说难以成立,焦、谭两任政府的  相似文献   

3.
赵瑞芳教授数十年辛勤耕耘的硕果《近代的回声》,由云南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了(以下简称《回声》)。这一本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遇到需要解决的问题,史学界有争论的问题,以及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某种借鉴的问题为研究对象的论文集,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评法国革命中的立宪派》一文。我们知道自建国以来在高等学校世界近代史的教材中,几乎一致地否定了立宪派的地位和作用。对此,作者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提出“法国革命摧毁旧的封建制度,建立新的资本主义制度的任务,是在立宪派执政时期就基本完成了……后来吉伦特派和雅各宾派执政时期,虽然也各有建树,但更主要的精力是用在保卫革命成果  相似文献   

4.
论焦、陈罹难后湖南军政府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说明,本文所谓湖南军政府,特指从辛亥焦、陈罹难后谭延闿上台到二次革命爆发前的谭延闿政权。因此,这里不涉及对几次统治过湖南的整个谭延闿政权的评价。 关于焦、陈罹难后的谭延闿继任政权的性质,以往论著大都认定是反动的,认为这一政权的交替是全国范围内立宪派攘夺革命成果的一个最明显典型,是一场反革命政变。对此,我们难以苟同。经过多方收集史料和认真分析研究,我们认为:这两届政府都是革命派和立宪派合作共事的革命政权,后者对于前者具有明显的延续性和继承性。  相似文献   

5.
吴惠红 《前沿》2010,(16):12-16
很少有人像马恩那样,把一生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上。他们在深刻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不合理性的同时,阐述了他们对合理发展的看法。本文在分析马恩合理发展思想的主要内容基础上,探讨了马恩合理发展思想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清末留日立宪派的理论贡献陈宇翔翻开辛亥革命的发展史,一个无可辩驳的历史事实是,革命派的民主共和理想要比立宪派的君主立宪幻想进步得多,而且历史的发展也证实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胜利和立宪派奔走呼吁的立宪运动的失败。但历史是复杂的,它同时还向我们揭示了...  相似文献   

7.
《时事报告》2012,(5):4-4
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马凯硕说,西方资本主义陷入危机,这是因为西方犯了错误,其中之一就是,他们在向第三世界宣扬资本主义优点的同时,没有教本国人民认识“创造性毁灭”。教科书上指出,当汽车问世时,马车行业必将消逝。但他们没有教导民众,当新竞争者从中国和印度涌现出来时,他们必须学习新的技能。  相似文献   

8.
列宁与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革命观是一致的。在革命的前提问题上,他们都认为,无须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但必须有一定程度的资本主义,才能开始社会主义革命;在革命的进程问题上,他们都认为,无产阶级政治革命可以在一国或几国首先获得胜利,但要取得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则至少需要各先进国家无产者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9.
江轶 《湖湘论坛》2013,(5):75-79,102
晚清立宪运动是清政府面临多重危机而进行的适应性变革,是近代中国构建现代化国家的努力。立宪运动在清政府宏观规划和立宪派的推动下启动,江苏立宪派作为立宪派的重要力量,其宪政活动既有获得成功效应的经验,亦存在不足和缺陷,其整体心态和行为值得检讨,更有对现在改革的积极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一百多年前,当资产阶级正在为他们所取得的巨大胜利而弹冠相庆、并把资本主义奉为人类永恒的社会制度而顶礼膜拜时,马克思却站在历史的峰峦上向全世界宣告: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它犹如一声惊雷,敲响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一百多年来,马克思的这一伟大预见经受了实践的严峻考验,历史又一步步把它变成了现实。然而,  相似文献   

11.
清王朝被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的各种社会力量,必然要登上历史舞台逐鹿争斗,进行激烈的较量。当时,以袁世凯为首的、得到帝国主义大力支持的封建顽固势力,控制着广大的北方;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则以南方为基地;以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也有其“大西南计划”。在云南,资产阶级革命派联合资产阶级改良派,发动起义,夺取了政权。云南黔籍官僚、立宪派人士刘显治、熊范舆、周沆、唐尔锟、戴戡等人,与蔡锷关系密切而且支持过夺权,胜利后多混进了云南军政府担任要职。他们与贵州的反动势力立宪派是一家,千方百计地要把贵州政权搞到手。滇军中的一些青年将领,也是  相似文献   

12.
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中国发展的产物 ,由于他们代表着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因此 ,在无产阶级走向成熟并开始登上政治历史舞台以前 ,必然要承担起领导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并在政治、经济制度上为中国现代化进程扫清道路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3.
刘新华  刘欣 《前沿》2008,(3):20-22
本文将卡尔·马克思与马克斯·韦伯两人社会学理论中关于资本主义的思想进行了比较,主要从两住思想家关于资本主义的形成,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以及对资本主义未来发展的态度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虽然他们在这三个方面的论述迥然不同,但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他们的思想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对立关系,而应是一种传承和互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恩格斯生活在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即商业资本主义时代刚刚过去,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以及刚刚开始的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时期。因此,他们早期对资本主义的认识是以工业资本主义时代作为分析基础的,他们的论断是以资本主义的典型型态为出发点的。马、恩的时代,正经历欧洲几次大动荡,如1848年的资产阶级革命,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等等。这是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学  相似文献   

15.
晚清立宪运动是近代中国政治转型与现代国家建构的重要活动,在运动过程中兴起的立宪派早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作为领导与推动晚清立宪运动的社会精英群体——江苏立宪派,学界对其研究亦不乏热度,大体上集中于人物研究、立宪团体和政治活动研究等领域,近三十年来取得不少成果。不过从当前研究现实来看,三十年来的江苏立宪派研究时至今日已开始步入了困境与误区,如何摆脱研究中的困厄,进一步拓展该领域研究的空间,提升其研究层次和水平,则需要学术界深入探索,这对于中国近代政治史研究的发展亦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6.
汤化龙是湖北立宪派的首领,同时也是清末立宪派(宪政派)的领军人物之一。在日本留学期间,汤化龙接受了西方传入的宪政思想,初步形成了自己改良主义的思想体系与循序渐进的政治主张,转变成了一个君主立宪分子。归国后,汤化龙领导湖北咨议局和各省咨议局联合会为实行宪政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清政府的压制下,汤化龙君主立宪的思想主张完全行不通,其早期的宪政实践以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17.
<正>第三部分71-8071.中国进入资本主义将是灾难性的新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如果引入中国,你就不得不照单全收。在意识形态上,你可以说我们将排除亚当·斯密,但在现实中,现代化却无法与启蒙的意识形态共处一室。如果走上这条道路,资本主义、新资本主义、投机活动,所有这些会创造一个富有的资产阶级,他们将反对共产主义的乌托邦,因为他们唯一关心的是让自己变得更富有。马克思也说过,你无法反对资本主义,因为没什么能反对它,它是自我运转的。如果中国引入资本主义,它将是灾难性的。我希望中国能找到一条不同于美国资本主义的替代道路。——美国当代思想史家、历史哲学家海登·怀特(《中国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18.
文摘     
区分两种不同发展阶段的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诞生在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西欧;他们始终把社会主义看成是资本主义经过发展之后的社会制度。马恩之后,实现社会主义所直接取代和继承的,大多不是已经有了较为充分发展的资本主义,而是早期的资本主义,甚至是前资本主义。这种社会主义包含着一系列完全不同于马、恩当时所论述的发展环节和历史任务。可见理论的社会主义与现实的社会主义是两种不同发展阶段含义上的社会主义,而长期以来,我们恰恰忽视了两者之间的差别,把现实社会主义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标定在资本主  相似文献   

19.
<正> 从思想史的角度来说,社会主义的概念最早是由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看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他们从道义出发,提出用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功绩在于从批判和分析资本主义制度出发,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客观规律,从而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但由于那时缺乏实践经验,他们只是一般地预见到未来社会的一些原则、特征,也讲到未来  相似文献   

20.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以来活跃在政治和思想舞台上的主角之一。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大都是站在时代和历史的角度,试图解决20世纪以来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存在的现实问题,如人道主义、异化问题、历史性、现代性等问题。他们关注人和人的社会现实本身,对资本主义的研究具有独到的视角,因此加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观研究,对我们今天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