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带枪的女兵     
在如海的往事中,我的女兵时代,像几朵披了晨光的浪花,斑斓如锦,令人眷恋不已。女兵与枪1938年初冬,史沫特莱到了皖南新四军军部。她约访女兵,周纫蕙和我来到她的住处,好像是在离军部不远的南保村军医处。她头剪短发,身穿宽大的灰色连衣裙,外罩男式夹克衫,脸型瘦长而有皱  相似文献   

2.
正"白雪罩祁连哟,乌云盖山巅哟,草原秋风狂,凯歌进新疆哟。"一位耄耋老人哼着革命歌曲,手里拿着泛黄的老照片。照片中,一支雄赳赳气昂昂的女兵队伍迎面走来,她们穿着宽大的军装,斜挎着军用书包,扎着军腰带,插着白毛巾。老人讲,这支队伍就是临洮女兵,这张照片是翻越天山山脉干沟时在库米什照的,并指着走在队伍最前列的那个小个子女兵,就是当年的她。这位老人是谁呢?她就是从兵团工会离休的魏玉英。  相似文献   

3.
在长征过程中,红四方面军中有一位小脚的女兵连长,她就是河南籍共产党员王泽南。她!2岁就到姑姑家,给表兄做了童养媳。姑姑很疼地,但封建思想严重,让小泽南坚持裹脚,生生把一双正在发育的小脚终于衰成了一对“三寸金莲”。当地十七八岁的时候,红军在她家乡建立革命根据地,小脚王泽南从此走出家门,参加苏维埃,入了党,后来加入了红军。长征中,过草地,爬雪山,率领女兵,一步不拉。女兵连在过大渡河铁索桥时,场面令人惊心动魄:门面高出水面足有三四层楼高,两岸陡峭有如刀削,河面有八九十米宽,水流湍急,声如间雷;铁索桥横…  相似文献   

4.
二三十年代,一部《从军日记》和一部《女兵自传》曾经蜚声中外,作者就是当年的女兵,现代著名女作家谢冰莹。解放后,谢冰莹因去了台湾,在大陆渐渐鲜为人知。直到80年代,海峡两岸开禁,有关她的情况传到大陆,才又引起人们的注目。叛逆的女性1906年,谢冰莹诞生在新化县大同镇(现为冷水江市铎山乡)一个山清水秀的村庄。父亲是清末举人。谢冰莹五六岁时,父亲就教她读《唐诗三百首》,  相似文献   

5.
“90后”、“19岁”、“身高155厘米”、“女孩”……走进普洱军分区之前,当有关她的这些关键词传人耳中的时候,记者还很难将她与荣立一等功,连连获誉的巾帼英雄联系在一起。她叫郑进美,普洱军分区通信站的一名女兵。  相似文献   

6.
“90后”、“19岁”、“身高155厘米”、“女孩”……走进普洱军分区之前,当有关她的这些关键词传人耳中的时候,记者还很难将她与荣立一等功,连连获誉的巾帼英雄联系在一起。她叫郑进美,普洱军分区通信站的一名女兵。  相似文献   

7.
1952年3月,寄居在长沙伯父家、正上中学的她听说新疆来人招女兵,抱着好奇的心理报了名,穿上军装来到新疆,成了一名荒地女勘察队员。50年代的新疆,人们说,人少狼多。经常在荒原里承担勘察任务的她于是有了“与狼共舞”的历险经历。如今她虽然已到人生的暮年,但生命中曾有的辉煌并不因年代的久远而有丝毫晦暗。老人用一副响亮的好嗓子为我们讲述了她最值得回忆的生命历程……进疆遭匪我已经记不起来招聘团是怎样在湖南招女兵的,反正来之前我还是个学生。招聘团在湖南招兵的日子里,学校里整日人心惶惶,今天听说这个师姐参军了…  相似文献   

8.
豪情不减当年──“民协”成立50周年北京纪念会侧记高洁一群两鬓飞霜的长者,11月5日上午聚集在北京大学临湖轩,纪念民主青年协会成立50周年和“民协”领导的成都“双十一运动”50周年。这些可敬的长者绝大多数都已年逾古稀,是当年民协组织的成员和那场震惊大...  相似文献   

9.
在出席共青团十六大的代表中,一位身穿海军军服的女战士格外显眼,她就是刚从四川什邡抗震救灾前线赶来的海军某陆战旅战士文敏。文敏是陆战旅女兵队班长,身上有着许多值得称道的事迹,头上也顶  相似文献   

10.
黄河  朱吟 《党史文苑》2002,(4):32-32
1927年 8月1日凌晨,一声枪响划破长空,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爆发了。枪声中,一位年轻的女性来回穿梭,一会儿送情掖,一会儿接电话,一会儿抬伤员……她就是人民军队第一批女兵中的一员——胡毓秀。  相似文献   

11.
1978年4月17日18时,年轻漂亮、20出头的女兵李红站在哨位上,她惊讶地发现,她和战友们看管的人犯仍然丰韵犹存。20多年过去了,已步入不惑之年的李红,仍然清晰地记得她第一次见到江青的情景:一袭长袖的黑色“布拉吉”、优雅的背影、浓密的黑发、高傲的神情、白皙的脸庞……  相似文献   

12.
正一个女兵,一个女八路,一个女英雄,一个功勋卓著的革命老同志。在这个只有十几万人的山区小县,虽然没有多少人认识她、了解她,但她身上的确又拥有这个红色革命老区县——铜鼓县的多个"唯一"和"之最":她是这个县唯一的新四军战士,唯一的解放军护士班班长,唯一的曾荣立三次战功的女英雄;她的"之最",就是在她拥有这众多的"唯一"的同时,又是这个县目前最长寿的女人,最默默无闻的女战士、  相似文献   

13.
1950年9月,第一届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在各野战军自下而上推选的350名代表中,有10名女代表,她们都是战斗英雄和工作模范。其中有两名女兵是以战斗英雄身份出席的:一位是四野的战斗英雄、女扮男装的郭俊卿,另一位是被选入大会主席团的来自二野的全军唯一的女特等战斗英雄涂勋。 她特等就特等在她不仅是战斗英雄,而且还是劳动英雄。  相似文献   

14.
1928年4月下旬,朱德、毛泽东领导的两支军队在宁冈县砻市胜利会师。就在朱德的部队里,行进着一名女兵。她高高的个子,黑黑的皮肤,脸上还有几点稀疏的麻子,长得不算漂亮;但她性格开朗、泼辣大方,一身军人装束,干净利落,英姿勃勃。她,就是朱德同志的妻子伍若兰同志。伍若兰是湖南省耒阳县金兰村人,1903年8月出生于一个小知识分子的家庭。她早年毕业于衡阳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1925  相似文献   

15.
她曾是豪门闺秀,却报考军校,穿上戎装,成为中国革命第一代女兵。她文才横溢,却驰骋边区,英勇杀敌,成为威震敌胆的女司令。她,就是被彭德怀称之为红军中“难得的女将”——胡筠。  相似文献   

16.
李兆梅 《党课》2014,(19):59-60
“退伍女兵胡敏是龙池街道张云村的一名普通党员,1989年出生的她,虽然年纪不大,却对公益充满兴趣。平时,她常利用闲暇时间到附近的幼儿园辅导小朋友学习算术,还和单位同事一起,自发组成了一个志愿者队伍,定期看望家庭贫困的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17.
1998年,在重庆某钢铁厂上班的王昕慧下岗了。下岗后她四处求职,最后,她在重庆的解放碑好吃街开了一家小餐馆。这一干就是好几年。  相似文献   

18.
这些年来,《党史纵横》月刊与全国各地众多的老同志结下了不解之缘。其中,有一名当年新四军第一批女兵中的一员,如今已是古稀老人的陈模同志,给我们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我和同事力文趁赴青岛公出之机,曾拜访过她。  相似文献   

19.
田妹 《当代党员》2011,(4):20-21
重庆是一片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热土。在中国革命的紧要关头,毛泽东同志1945年8月28日亲赴重庆,进行了名载史册的“重庆谈判”。邓小平同志早年从重庆登轮,赴法国勤工俭学,  相似文献   

20.
邬梅丽 《湘潮》2016,(4):247-250
谢冰莹(1906-2000),原名谢鸣岗,字凤宝,笔名林兰、南芷、英子、忆萍、阿木林、纪佬、冰莹女士等,湖南新化铎山人。早年与陈天华、成仿吾一同被称为"新化三才子"。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被誉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女兵。1927年出版《从军日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兵作家,大革命时期一手握笔、一手拿枪的文坛武将。她以女兵的姿态、朴质的文笔和木兰以后罕有的独特感受写作的《从军日记》,风靡文坛,成为北伐战争弥足珍贵的历史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