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程金良 《理论导刊》2006,(11):36-38
马克思对阶级的理解是从人类历史发展和人的生活的两个视角切入的,由此而架构起了阶级分析法的二重维度。在现实的理解中,人们对阶级分析法的理解往往偏向其中的一维。这样必然会导致两种后果:一是在理论层面,对阶级分析法的理解会产生误解;二是在实践层面,会使政策和措施产生倾斜、偏差甚至极端。要科学地把握阶级分析法,就必须从二重性的内在统一来理解。  相似文献   

2.
《共产党宣言》既是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重要的单篇政治文献,又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中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其基本理论应用于实践深刻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在当代中国具有重要价值。贯穿《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内在逻辑是一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所产生的成果,所蕴含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论是分析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理论基础。其所提出的"自由人的联合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前景,"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9,(12)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从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矛盾出发,运用唯物史观揭示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狭隘性和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当代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研究学者特里·伊格尔顿在其著作《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一书中对当前西方反马克思主义的十大观点进行有力驳斥,为我们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崭新视角和有益启示。基于《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的文本分析《共产党宣言》经典文本发表170多年以来思想张力的基本特性,其高度的科学性、自觉的实践性、鲜明的阶级性是《共产党宣言》保持旺盛生命力和强大影响力的深刻理论特性。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8,(10)
2018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这一光辉文献自发表以来,马克思和恩格斯生前如何看待《共产党宣言》?从1872年到1893年他们为各种版本的《共产党宣言》撰写了7篇序言,详细谈了他们对《宣言》的看法和再认识,尤其是恩格斯在此后撰写的多篇文章中引用和谈到《共产党宣言》。我们从《共产党宣言》的名称由来;"一般原理的正确性";消灭私有制;原理要随时随地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等方面研究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共产党宣言》的评价和再认识。  相似文献   

5.
"历史周期率"是抗战时期民主人士黄炎培与毛泽东在延安交谈时提出的重要命题,它揭示了一个常见的历史现象:社会个体、团体或国家在艰苦的环境中往往能够励精图治、奋发向上,而在环境好转时却容易精神懈怠、不思进取,直至衰亡。《共产党宣言》蕴含了马克思恩格斯对这一历史现象的深刻思考。革命导师在《共产党宣言》中阐述了资产阶级从执政前"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到执政后"不能统治下去了"的惊天巨变,"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了自己",表明资产阶级受到"历史周期率"的支配。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获得统治地位之后的资产阶级由"革命阶级"变成"保守阶级","使整个社会服从于它们发财致富的条件",丧失历史进步性。更可贵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初步构想了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途径,提出了"两个决裂"的思想,为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6,(1)
《共产党宣言》是在人类历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它的问世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它对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基本原理进行了完整、系统的阐述,使当时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并蓬勃地发展起来。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它作为时代的产物仍然指引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黑格尔的民法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法哲学原理》一书中。在他看来,民事主体自由意志的实现问题是民法哲学中最基本的内容,也是整个法哲学所围绕的一个中心问题,所以,民法哲学也就成了法哲学构成体系的最基本单位。民法哲学既是法哲学的逻辑起点,也是它的历史起点,在法哲学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付蕊 《理论探讨》2012,(4):73-76
汤因比所著的《历史研究》虽然探讨历史本体和本性问题,寻求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动力、历史的目的和意义、历史的统一性等问题,从总体上属于思辨的历史哲学,但因为它能够广泛吸取众家之精华,而且汤因比既是历史学家又是哲学家,因此,《历史研究》这部著作的许多方面都超越了思辨的历史哲学.  相似文献   

9.
夏雪莲 《学理论》2014,(23):1-3
《共产党宣言》作为武装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头脑的精神支柱,被斯大林高度赞扬为"马克思主义的歌中之歌",始终燃烧着不灭的生命之火,直至今日,其伟大的历史价值还广为流传。《共产党宣言》的时代价值:坚持的原则坚定性与策略灵活性;从社会历史的角度去思考民族问题;处理民族问题必备的品质:与时俱进与理论创新。局限性:对资产阶级国家进行了批判,但忽略了某些国家里还有其他族群的存在;不是完整的理论框架,还只是科学理论的萌芽和雏形;"两个必然"的理由已不适用于当代。  相似文献   

10.
在马克思哲学传播的过程中,曾出现了将马克思哲学人道主义化的现象,这一现象同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发表确实有关,手稿的发表,表明了马克思哲学思想前后存在着一些差异,这种差异有可能导致理论上对马克思哲学的人道主义化理解,但在理论的背后,将马克思哲学人道主义化有更深刻的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21,(5)
中国共产党在创建初期继承和发展了《共产党宣言》所阐发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选择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实践,洞察解决影响中国革命的关键问题,宣告为无产阶级的利益而奋斗,公开宣布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广泛用马克思主义教育启发无产阶级,提出建立广泛的民主主义联合战线,始终站在中国革命斗争的最前沿,以自身革命实践忠实践行《共产党宣言》精神。  相似文献   

12.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加快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李杰教授所著的《原始历史意识》利用云南13个少数民族的创世史诗、创世神话,从原始历史意识的内涵、认知方式、形成机制与表现、内容构成、认知价值等方面,尝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原始历史哲学。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一是建构了原始历史意识理论体系,有益于历史意识研究的深入;二是从原始文明的角度关注了认同问题,有助于认同理论研究领域的扩展,从而为认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3.
尽管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立足费尔巴哈的自然唯物主义立场深刻地批判了黑格尔哲学,也确实揭示了黑格尔法哲学体系中的一些内在悖论,但由于此时缺乏应有的经济哲学的基础理论,他还没有真正意识到市民社会的经济属性和经济规定,因而也还没有真正形成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理念。就此而言,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时期只是"颠倒"而非"超越"了黑格尔哲学。重估《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思想史地位,对于准确把握青年马克思的思想脉络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20,(9)
《哲学的贫困》作为马克思的经典著作之一,它既是一部论战性的著作,也蕴含着丰富的贫困理论。由于马克思和蒲鲁东两者的立场及世界观存在差异,两者对贫困的逻辑形成及解决方式必然不同。马克思的贫困理论既包括其贫困理论的逻辑形成,又蕴含其解决贫困的逻辑理路。马克思贫困理论的逻辑形成离不开其无产阶级的政治立场、批判蒲鲁东等一系列经济学家的重要过程以及揭示贫困根源的关键一步。马克思解决贫困的逻辑理路可以概括为批判——揭示——构建。探讨马克思在该书中阐明的贫困理论的逻辑体系,挖掘该书中隐含的深层价值,为更好地看待与解决当代的贫困问题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与对黑格尔法哲学以及历史哲学的批判有着不可否认的联系.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的批判,构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历史唯物主义体系以及路线图.在理论意义方面,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无疑具有巨大的贡献.但是,在当今现实中,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仍未很好地回答一些具体问题.批判地看待马克思对黑格尔的批判是理解马克思历史哲学的一个路径.  相似文献   

16.
17.
岳建军 《学理论》2011,(14):23-24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之作,距今已有一百六十多年的历史。但它作为纲领至今依然指导着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为实现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而努力奋斗着。与此同时,它也不断接受着不同观点的质疑与批判,但依然不倒。  相似文献   

18.
《共产党宣言》作为党纲自然有其不同于其他党派的道德价值诉求,唯有真正把握其核心价值诉求,才能真正全面深刻把握《共产党宣言》和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共产党宣言》的道德价值观诉求包括:反对剥削的公平正义道德价值观;批判资产阶级的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道德价值观的反人性性;无产阶级利益至上的共产党人价值原则;尊重人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19.
《共产党宣言》作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性著作,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第一个党纲,作为列宁所说的“每个觉悟工人必读的书籍”,它的公开发表已经整整160周年。对于160年以前的历史文献,我们今天应当怎么读它?显然,这不是一个历史问题,而是一个现实问题,也不仅仅是个理论问题,同时还是一个政治问题。其实质,就是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董琳 《理论导刊》2013,(4):57-59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早期的重要著作,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美学思想。本文以其中审美主体的确立与建构为研究视角,探讨马克思美学思想中关于审美主体的独特价值,认为马克思的审美主体思想不同于历史上的诸种美学观,它不是孤立地、静态地研究审美主体,而是把审美主体与人的本质紧密联系在一起,将其置于主体与客体的双重关系以及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来考察,并以审美主体的实现程度作为人的本质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尺,从而深刻地阐明了审美主体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