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践证明邓小平关于"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的论述是正确的.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最鲜明的特点."改革"与"革命"是一对不可分割的社会矛盾范畴,30年前在中华大地上推行的改革是中国第一次革命的继续.第一次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的第一步,第二次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的第二步.第一步是革旧制度的命,第二步是革旧体制的命,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后者是前者的继续的发展.改革反映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发展要求,在中国推进的改革是一场深刻而广泛的社会变革.改革是亿万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指导,从根本上长远上保障人民群众利益的落实.  相似文献   

2.
李有昌 《新长征》2008,(12):30-31
中国改革与开放的第一步发轫于农村,当年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创造性探索”,30年后,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这一次.人们的目光又将投向农村?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为农村改革提出了全新的发展思想目标、全新的机制创新体系、全新的改革任务和全新的发展方向,它确立了我国农村发展的具体目标就是实现2020年的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3.
开篇的话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前,一场始于农村的改革,拉开了中国全方位改革的帷幕.四川是我国农村改革较早的发源地之一:1978年1月,广汉县(现广汉市)金鱼公社在116个生产队实行"包产到组"责任制;1980年6月,广汉县向阳公社率先摘下"人民公社"的牌子,挂上"向阳乡人民政府"的牌子;1981年1月,广汉、新都、邛崃3县进行农村综合体制改革试点……  相似文献   

4.
《党课》2008,(12):5-5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是在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全局出发,深刻总结了3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深入分析了当前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5.
《党的建设》2008,(11):58-59
十七届三中全会的主题定位于研究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对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今年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和改革开放30周年。波澜壮阔的中国改革事业,发端于农村。回顾10个"一号文件",对于农村改革发展的政策轨迹和未来走向有着重要意义与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农村改革又是从安徽开始的,在安徽农村改革中起重要作用的人就是万里。在改革开放时期,万里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切感情,深入农村,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敢于实践的精神,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农村改革的道路。他领导的安徽农村改革,更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发展的一次重大突破,本文主要从万里在安徽制定"安徽六条"、借地度荒、坚决支持改革三个方面突出表现万里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杨泽荣  高玉凤 《实践》2009,(1):28-28,29
30年前,被称为内蒙古"小岗村"的托县中滩公社,率先进行了"口粮田"包产到户的家庭承包制改革,开启了内蒙古农村牧区改革的先河. 30年后再回首,从包产到户到农村税费改革,中国农村经历了历史性的变革.如今,我国的农畜产品供给已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  相似文献   

8.
经过30年的改革,中国农村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了计划经济,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双层经营制度取代了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了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新经济体制框架,从而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使得农业发展越过了长期短缺阶段,呈现出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的新格局,解决了亿万人民的吃饭问题;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带动了农村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变革和小城镇发展,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道路;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村经济社会进入建设新农村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新阶段.总结30年来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后前30年的历史,与改革开放的顺利开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毛泽东一贯倡导的"紧密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使党在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信,这是中国改革成功启动的政治基础;毛泽东一贯奉行的廉洁政治,使党内始终没有形成既得利益阶层,为改革的启动减少了阻力;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中的"条条"和"块块"的有机结合,使中国地方始终保持着一定的活力,成为改革成功启动的体制原因;前30年农村工业的发展、农村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10.
风起小岗     
《江淮》2008,(6)
30年前,小岗村18个农民的鲜红血手印,改变了中国,影响了世界。30年后,安徽已站在了"科学发展、加速崛起"的起跑线上。过去的30年,安徽经历了惊天动地的变革:从农村改革的先行者小岗人,到中国改革风向标"傻子年广久";从"中国企业活化石"史玉柱,到率先告别两千年"皇粮国税",安徽人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在中国改革开放史上写下了一首首划时代的壮丽诗篇。中国过去30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中国未来的发展,也必须靠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纪念30年前起步的、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本刊与省委党史研究室、省直机关工委、省党建研究会联合推出"改革开放30年看安徽"征文活动。从本期起,我们将陆续刊发征文。  相似文献   

11.
陈廷一 《党史博采》2004,(10):12-17
久违了,中央一号文件! 穿越时空,寻找记忆,人们不会忘记:从1982年到1986年中央连续出台了5个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忆当初,在"文革"废墟上起步的中国,万木凋零,百事待兴.在一场关乎中国命运的大改革中,党中央高瞻远瞩,把改革的突破口,毅然决然选在了拥有八亿人口的农村.连续五年、连续5个中央一号"箭令",激发了亿万农民联产承包种田的积极性,开创了我国农村发展和改革的新局面.几千年温饱不保的中国农民,在历史的瞬间,越过了贫困,从温饱线上逐渐向小康迈进.农村的飞越,一年一小步,五年一大步.从此,中央"一号文件"功成名就,永垂史册.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在小岗农村改革座谈会上从农村改革历史、"三农"发展未来的角度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立足实际、直面问题,深刻阐述了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的新思想、新理念、新要求,为推进农村改革、加快农村发展、维护农村和谐稳定指明了方向、划清了底线、明确了重点。同时也使我们深刻认识到,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是"三农"发展的历史必然和现实要求,推进农村繁荣发展,必须遵循30多年农村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必须继续弘扬敢闯、敢干、敢为人先"大包干"精神,不断深化农村各项综合改革。  相似文献   

13.
农民职业化教育大有可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邬志辉 《新长征》2009,(1):23-23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七届三中全会的30年,是我国各项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30年,农村改革与发展尤为显著。从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取消农业税,从农村综合改革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无不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热情,使农民、农业和农村工作出现了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喜人局面。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下一步应该怎么走,推进农民职业化是一个关键点,农村教育在这一过程中应该发挥战略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怎样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跨入21世纪,怎样把握今后15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农业改革和发展的全局?1990年3月,邓小平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与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是又一个很大的前进,当然这是很长的过程。"邓小平同志关于农业"两个飞跃"的思想,为我国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是指导我国农业改革和发展的伟大纲领,对推动农村改革与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新形势下农业问题的远距离观察被誉为"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第一次飞跃"的农  相似文献   

15.
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废除人民公社,到突破计划经济模式,构筑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统分结合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四川的农村改革创造了好几个全国第一:第一个在广汉金鱼公社推行"包产到组";第一个组建县级农工商联合总公司;第一个实行以财政包干为主体的县级经济管理体制;第一个实行粮改,取消粮票.改革开放30年来,四川农村改革发展的实践不断延续,伴随着农村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农村生产力获得了极大解放,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认真总结农村改革发展30年的历史,对农村改革进行深刻认识,作出客观评价,无论是对当前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还是对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当代党员》2009,(2):12-12
“一朝越过温饱线,30年难进致富门。”小岗村的困境,是中国农村的缩影。于是,十七届三中全会应势召开,农村改革,成为未来30年中国发展的新的突破点。紧接着,重庆开启市委三届四次全委会大幕,将2000万农民的致富问题摆上最高台面。30年后,改革的重心重回农村。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市委三届四次全委会,将“三农”问题提到史前高度,各项限制逐步取消,优惠政策层出不穷,以工哺农蓄势待发……这一切,为资本进入“三农”掘宽了“渠口”,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过20多年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卓越成就.中国发展的模式也引起了世界的赞扬和思索:中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放弃了原有国有体制下"绝对公平"的追求,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大大提高并释放了农村生产力;城市实施了"下放经营权"、"承包、包税制"等一系列的改革,尤其是实施搞活民营经济的"渐进式"改革方针,不仅使得经济的总量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且也带动了城市原有国有体制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这里有黄金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五届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肯定了农村改革20年的光辉成就,指出这个根本性改革,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带来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性巨变。农村改革的成就,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现代化道路,为全国各行各业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农村税费改革是继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新中国农村的第三次重大变革,他给中国农村社会带来了一系列深刻的影响,而农村义务教育首当其冲,如何化解"税改"后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的困境,本文主要从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中国农村又一次重大改革实践。2007年4月20日,温家宝总理在江西省武宁县调研时深刻指出:"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是继家庭联产承包改革后农村的第二次革命,它的意义不亚于当年小岗村的分田到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