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8 毫秒
1.
严峻 《瞭望》2001,(27)
近一段时期,李登辉似乎耐 不住退休后的寂寞,不断 跳出来公开支持陈水扁和民进党。继李登辉在《虎口的总统》及《李登辉执政告白》两本书中,一方面大力攻击“泛蓝军势力”(国民党、亲民党、新党等),另一方面为陈水扁执政以来造成台湾经济衰退、政治混乱开脱责任,并为其鼓劲加油后,6月8日及13日,李登辉与陈水扁两度晤谈,共谋所谓的“政党重组”。6月13日,李登辉公开向民进党进行信心喊话,称“民进党在  相似文献   

2.
蔡永飞 《团结》2003,(2):32-34
2003年2月14日,台湾国民党主席连战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宣布建立两党联盟,准备在胜选后联合执政,舆论称之为“连宋配”。消息一传开,许多人预测,台湾两大在野党的联合,势必深刻改变台湾政治格局,在明年的大选中,陈水扁极有可能败下台去,造成国民党的东山再起,从而对两岸关系的发展变化产生新的影响。 2000年春,民进党候选人陈水扁一举击败长期统治台湾的国民党,成了打破国民党垄断政权、享受开放党禁的民主改革成果的第一人。但舆论普遍认为,民进党取胜之关键,实际上并不在于民进党的“台独”纲领在台湾民众中有多么强大的号召力,而是国民党本  相似文献   

3.
《瞭望》2005,(30)
赢得中国国民党主席选举的马英九,将担负起中兴国民党的历史重任。他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在于如何维护党内团结、推动“泛蓝”整合、促进两岸关系发展。  相似文献   

4.
杨琳 《瞭望》2007,(16)
在台湾政坛摸爬滚打了近40年,新任国民党主席的吴伯雄可谓“政坛常青树”4月11日,中国国民党在台北中央党部举行党主席就职典礼,新当选的党主席吴伯雄正式就任。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台“立法院长”王金平及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全部到场。吴伯雄在就职典礼上表示,摆在国民党眼前的考验非常严峻。他接任后,会秉持大公无私态度,协调推出最有胜选可能的“立委”人选,并尽最大努力提出最有胜选可能的台湾地区正副领导人人选。  相似文献   

5.
“泛假心理”是时下很流行的一种畸形心态。其特征是,以消极的态度看待社会,把属于某一领域,某一局部的虚假现象泛化为社会的普遍现象,用怀疑一切的思维定势研究市场、评估同志、观察生活。“泛假心理”的扩散,是对以诚信为本的交往道德的挑战,同志之间、朋友之间、社会成员之间失去了推心置腹的直率和坦诚,很多人把不讲真话、不现真心、不动真情、“把放心留给自己,把戒心留给别人”作为人生信条。更为严重的是,“泛假心理”消损了社会成员的进取意志,持此论者惯用逆向思维思考问题,对先进不是认真学习,汲取教益,而是用怀疑的…  相似文献   

6.
最近一个时期,李登辉利用各种场合,就台湾前途定位和两岸关系等问题发表了一系列言论,尤其是他与日本作家司马辽太郎的对话,具有相当浓厚的分裂主义色彩,是反映他真实思想的内心独白。他的这些言论,背离了“一个中国”的原则,也违背了国民党过去一直坚持的关于追求两岸最终实现统一的目标,不仅引起了大陆同胞的普遍关注,而且也使台湾岛内包括国民党内部的有识之士感到震惊和困惑不解。人们不禁要问,身为台湾头号当权者的李登辉,究竟要把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置于何地?要把2100万台湾同胞引向何方? 李登辉近期散布的不少言论,有许多堪称奇谈怪论:李身为国民党主席,竟称国民党是“外来政权”,并把国民党政府当年到台湾接受日本投降,与日本帝国主义入侵台湾相提并论;李身为中国人(台湾人当然是中国人),竟说“中国这个词是模  相似文献   

7.
台湾新领导人上台以来,两岸政策较国民党执政时期已有很大变化。国民党的两岸政策归结起来是以《国统纲领》规定的统一中国为宗旨,而台湾新领导人的两岸政策却是以“台独”为中心,用翻新的政治手腕,制造新的复杂局面,必须引起祖国大陆高度警觉和应对。就现实而言,采取  相似文献   

8.
今年7月7日,台湾国民党将召开“十三大”,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加紧准备。这次会议是蒋经国去世后国民党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会议可能对今后岛内局势和两岸关系的演变产生相当影响,因而受到了海内外舆论的广泛注意。  相似文献   

9.
岛内"文化台独"的历史演变"文化台独"是伴随"台独"势力而出现的。上世纪70年代中期,台湾"外交"败局和经济萎缩困挠国民党当局,蒋介石去世使国民党权力核心出  相似文献   

10.
娄杰 《党政论坛》2008,(2):12-13
岛内“文化台独”,的历史演变 “文化台独”是伴随“台独”势力而出现的。上世纪70年代中期,台湾“外交”败局和经济萎缩困挠国民党当局,蒋介石去世使国民党权力核心出现交替。为应付变局,蒋经国改变国民党原有封闭形态,推行“本土化”政策,启用大批台籍人士到权力机构,广纳台籍群体为国民党社会基础,使党内出现新的省籍矛盾,反对一党专制的党外运动也借机兴起。1987年7月,国民党当局解除“报禁”,隐蔽的“台独”分子开始办杂志。黄信介等在《美丽岛》杂志中矛头直指国民党当局,提出“反中国”的“台湾意识”,成为笼络“台独”分子的据点。  相似文献   

11.
正"荣民"全称"荣誉国民",笼统来说就是退伍老兵。但"荣民"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群体?不仅大陆人感到陌生,即使是台湾年轻的一代,也越来越难以理解这个词背后的特殊含义。他们的由来,还要从20世纪40年代末,国民党失去大陆时说起。大江大海19491949年,国民党在内战中彻底失败,蒋介石黯然退守台湾。但对于蒋氏而言,这并不意味着结束,他始终没有放弃"反攻大  相似文献   

12.
兆达 《瞭望》1995,(36)
彭明敏与李登辉都是二次大战期间留日、战后一起回到台湾大学继续学业,又先后留学美国获得博士学位,返台后又都是受到蒋家父子重用的“杰出台湾学者”.但由于二人性格迥异,彭明敏锋芒毕露,公开鼓吹台湾独立,不见容于当局而出逃海外,成了当局通缉的重大案犯;李登辉则长期在国民党内,深藏不露,直至接管了国民党政权,当上了台湾“总统”.彭李二人尽管有一度遭际不同,但却是莫逆之交,一个  相似文献   

13.
“泛北部湾”指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泛北部湾中国区域涉及广西、广东、海南以及香港等地。“泛北”架构需要合力打造。现代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律表明,在区域经济形成和发展的政治力、科技力、经济力和文化力当中,文化力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显。同时,在区域经济形成和发展的另一组力量,即政府力、民间力、企业力、统战力当中,  相似文献   

14.
尽管马英九强调,“整顿是必要的,不做的话,政党政治没有希望,台湾政治也没有前途”,但面对选举送礼这一国民党的“历史共业”,如何处理是考验马英九最直接的难题,“党产”问题也仍然是国民党的“软肋”。  相似文献   

15.
中国国民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7月7日在台北召开,这是已故国民党主席蒋经国去世后国民党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大陆民众和岛内、海外人士一样关注着这次会议,十分希望这次会议对推动两岸关系的继续发展有所作为,有所前进。 近一年来,台湾的形势和海峡两岸的关系发生了  相似文献   

1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以来,关于什么是当代中国的“先进生产力”问题,广大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都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见解。但是,却出现了一种离开生产力范畴谈生产力的现象,一些人写文章或有些领导干部讲话,把“精神文明、教育、企业文化,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关系、环境、感情投资”等等,都说成是生产力。这种把不属于生产力要素的东西等同于生产力并使之泛化,可以称之为“泛生产力论”。这种观点在理论上是荒谬的,在实践上也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17.
台湾倒扁运动的效果,要看两个“临界点”何时到来在泛蓝推动罢免案之时,泛绿方面以“六月雪”讥笑其不能持久,岛内不少媒体也认为“罢免案表决之日,即是陈水扁脱困之时”。当时,“名嘴”陈文茜即相对应地提出“九月枫”的说法,预言9月份才会是陈水扁处境最艰难、台湾政局变数最大的关键点。近来岛内“倒扁”声势再起,陈水扁困境加深,似乎印证了陈文茜的判断。然而,以台湾的政治气候推论,9月的秋风真的能让枫叶变色吗?  相似文献   

18.
张琼 《民主》2005,(10):25-27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9月22日至23日,“海峡两岸企业发展与合作论坛”在湖北武汉成功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200余位企业家云集武汉,共谋中部崛起良策,共绘互惠双赢蓝图。今年4、5月间,国民党连战先生、亲民党主席宋楚渝先生相继访问大陆,党际之间的交往日益加深,带来了两岸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更广泛的交流。中国民主促进会作为参政党,  相似文献   

19.
"法理台独"的高危期不在今明两年,而在2008年之后。理由是:2008年"总统"大选存在两种可能:一是民进党继续执政,二是国民党夺回执政权。前者如若成为现实,可以想见国民党或泛蓝阵营将出现新的分化或分裂,"立法院"有可能失去制衡,民进党在"去中国化"乃至"法理台独"的道路上将面对更少阻力。若后者成为事实,则民进党以  相似文献   

20.
国民党丧失台湾政权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一个政权的更替,都有其复杂的内部和外部因素,尤其是有着百年历史的国民党,在台湾执政长达半个世纪,此次政权旁落更令世人瞩目。 1949年12月,国民党的党政机构由大陆迁往台湾,从此,国民党开始了对台湾长达51年的统治。 国民党在败退台湾后,从50年代初开始对国民党进行改造,并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其立足与发展的政策,在政治、经济上进行了改革。这样,一个在大陆遭到惨败的国民党政权,在美国的经济与军事援助下,在台湾逐渐发展起来,执掌政权长达半个世纪。然而,这次国民党在台湾“大选”中败北,结束其执政党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