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了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科学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要求这一深刻论断。在"依法治国"方略提出17年之后,党的全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无疑为未来中国建设法治国家描绘出新的蓝图。因此,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就要深刻认识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认真坚持依宪治国、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不断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严肃惩治司法腐败;规范权力运行,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了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科学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要求这一深刻论断。在"依法治国"方略提出17年之后,党的全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无疑为未来中国建设法治国家描绘出新的图景。因此,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就要深刻认识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认真坚持依宪治国、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不断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严肃惩治司法腐败;规范权力运行,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了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科学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要求这一深刻论断。在"依法治国"方略提出17年之后,党的全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无疑为未来中国建设法治国家描绘出新的图景。因此,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就要深刻认识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认真坚持依宪治国、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不断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严肃惩治司法腐败;规范权力运行,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了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科学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要求这一深刻论断。在"依法治国"方略提出17年之后,党的全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无疑为未来中国建设法治国家描绘出新的图景。因此,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就要深刻认识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认真坚持依宪治国、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不断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严肃惩治司法腐败;规范权力运行,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了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科学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要求这一深刻论断。在"依法治国"方略提出17年之后,党的全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无疑为未来中国建设法治国家描绘出新的图景。因此,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就要深刻认识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认真坚持依宪治国,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不断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严肃惩治司法腐败;规范权力运行,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相似文献   

6.
论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条件杨明前*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我们党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深入发展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一项重要治国方针。这一方针是对邓小平法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对党的执政方式的进一步完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五大报告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高度,第一次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在党的代表大会上郑重地提了出来。这是对邓小平法制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世纪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在总结20年改革开放实践发展和理论的基础上所确定的治国方略,也是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要完成党的十五大提的战略任务,大力推进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进程,就要进一步提高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应发挥的重要作用的认识,进一步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这是我们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  相似文献   

10.
<正>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目标,这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笔者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因为标明了“依法治国”,所以应当理解为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法治的认识我们的目标之所以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11.
1997年党的十五大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写入执政党的工作报告;1999年宪法第三次修改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2002年党的十六大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2007年党的十七大对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做出一系列新部署;2012年党的十八大再次强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吹响了法治建设的新号角,掀开了我国法治建设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2.
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这一基本方针。党的十五大再次肯定和强调了“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如何积极稳妥地推进,已成为理论界的热门话题,本文就如何创新制度,实现依法治国谈谈自己的认识。一建立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现阶段,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首先必须解决有良法可依的问题,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包括:1.进一步重视对国外法律的研究和分析,大胆地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反映现代化生产和商品经济一般规律的法律制…  相似文献   

13.
一、功强司法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这一提法,第一次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出现,这是党对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多年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也表明了党中央已把依法治国作为一项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提到议事议程。从一定意义上说沛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引导和保护,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既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坚…  相似文献   

14.
论董必武法制文明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必武同志是新中国政法工作的主要奠基人,他提出的法制文明思想内容包括:法制是文明社会的主要标志,国家没有法制就不能成为国家;正确处理党与政法工作的关系;依法办事。这些思想对当前所进行的依法治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有着重要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中国工会中十三大报告也指出:“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6.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对邓小平法制思想进行了重大的理论创新,作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选择,提出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明确了建立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目标任务,使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实现了新飞跃,登上了新高度。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继承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法制理论,并结合中国社会实际,开创性地提出在法制建设中必须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原则,健全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实行依法治国。这为中国的"法治"建设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基础,也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方略。人民防空依法行政既是政府依法行政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人民防空工作的重要内容。县级以上人民防空行政主管部门,是《人民防空法》及其配套法规、规章的执法主体,努力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对于加快人民防空建设具有十分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软法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应当发挥怎样的作用?如何认识软法和国家治理的关系?本刊专访了著名法学家罗豪才教授。记者:您长期致力于软法研究,是"软法之治"的倡导者和践行者,您从事软法研究的动因是什么?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过程中,为什么要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启了全面依法治国新征程。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全会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