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涛 《法制与社会》2010,(24):288-288
孝是儒家伦理道德观的核心内容,汉代统治者提倡以"孝"为本,"以孝治天下",使得原本只是一种道德规范上升为国家法律和公共政策,"孝道"的推行逐渐形成了汉代独特的孝治文化。汉代的"孝道"贯穿于其社会的方方面面,尤其于家族法中的体现尤为明显和突出。本文主要依据《汉书》、《后汉书》等基本史料,以法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对汉代的孝与法律的融合过程、特点,汉代法制中的孝及其实施状况和后果作了一番综合考察。  相似文献   

2.
依托于《汉科考略》① 一文 ,应驳斥“汉代无科说” ,坚持汉代有科的观点 ;依据出土的史料 ,汉科不仅是定罪正刑之法 ,同时是计功行赏之法 ;汉代法律形式除律令之外 ,还有科比和品约。品约是由各都尉府分别制定的一种法律形式 ,唐代的烽式就是基于汉代的品约而逐渐形成的军事规范。  相似文献   

3.
龙大轩 《法学研究》2012,(2):179-186
法律史学界通说认为八议制度始于曹魏。但经深入挖掘、分析史料后可以发现:从周之八辟到汉之八议的名称变化,表明了一种新的法律制度在汉代萌生;在两汉法律遗存中能够寻找到八议的大部分内容;在汉代司法活动中,八议也已成为断案议罪必须遵循的法律准据。以此可证,八议制度的确立时间当在汉代。  相似文献   

4.
清代是中国近代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既有对汉代以来封建政治法律制度的继承,又有其自己的发展特色。本文结合相关史料初步探讨清代政治法律制度中的监察制度和司法审判制度的形式及特点。  相似文献   

5.
试论秦的徒刑是无期刑——兼论汉初有期徒刑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秦代徒刑的刑期问题,历来根据东汉卫宏《汉旧仪》的说法,认为是一至五岁的有期刑,两千年以来,早成定论。自秦简出土后,这种传统的说法开始被打破。一些同志根据简文及汉代史料,认为  相似文献   

6.
先秦至汉代,国家意识形态经历了从"以吏为师"到"黄老无为"再到"独尊儒术"的变化过程。但及至汉代以后,儒家思想一直成为封建国家的指导思想。本文指出从儒家思想意识成为国家意识形态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其对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在世界法制发展的历史上,中国法律以其独有的特色自成一系,这就是中华法系。上讫西周春秋,下及汉唐明清,中华法系根植于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绵延不绝,有着极其丰富的史料和内容。但对于在中国封建制历史上占着极重要地位的秦的法律制度,以前苦于史料缺乏,我们的先辈不得不望而兴叹,浅尝辄止,仅停留在以“汉承秦制”为依据,由汉代的制度,上溯秦制,作一些概约的研考,在历史的这一关节处,为  相似文献   

8.
汉科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笃才 《法学研究》2003,(4):149-160
科是汉代的法律形式之一 ,在汉魏法律体系转变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在法律史学界 ,对于汉科是不是一种独立的法律形式一直存在争议。依据《汉书》和《后汉书》中翔实的史料 ,可以证实汉科的确实存在。科和比不是一个事物 ,而是从律令中衍生出来的定罪正刑之法。曹魏以及蜀、吴的科皆是对汉科的继承。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经过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期和法家全盛的秦朝,在汉代儒家思想占据了主流的思想地位,并继而成为以后绵延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法律作为社会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汉代也因此而出现了儒家化的趋势.本文认为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必然选择,文中将从儒家化的历史选择过程来说明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瞿同祖在研究中国古代法律变迁时指出,《晋律》开以"服制定罪"之先河,该观点对学界颇有影响。然稽诸两汉史籍及出土简牍资料,多有以五服治罪之案例、律令、诏书和律章句。深度探究发现,汉代为缓和社会矛盾及加强社会治理,全面推行丧服礼制,自觉运用服制限制秦夷族连坐遗风,禁止亲属间的违礼相犯。随着丧服之礼与律令的有机渗透,至东汉中后期,服叙已成为处置相关案件的参照标准或基本依据,还形成了"礼教与是非曲直并重"的司法模式。这些环节在相关史料中都得以显现,展示了"服制定罪"在汉代发展、创制的完整过程。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详述了中国法制史研究的历史传统,特别是介绍了建国以后中国法制史学曲折的发展历程,以及有关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史料、古代法律体系等问题土的见解。同时强调法制史研究需要总体把握与多角度相结合;注意历史土法律调整功能的多样性;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法文化,科学地提供历史借鉴;注意理论与史料的统一,等等。  相似文献   

12.
禁赌须重典     
中国是有着赌博的“悠久”传统。据史料记载,赌博早在先秦时期就已较为普遍。到秦汉时期,赌博的种类逐渐增多。至汉代,博戏则已蜕变成“戏而取人财”的活动了。唐宋时期,赌博现象几乎渗入社会各个阶层。明朝中晚期,赌博活动炽盛,晚清赌博之风猖獗,这与当时社会上重利,奢侈消费的世风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刑事政策的角度,对先秦儒家和法家思想中有关犯罪原因、犯罪对策等问题进行探讨,在比较儒家以德去刑与法家以刑去刑思想差异的基础上,认为二者在追求去刑的社会理想方面是相通的,而二者的不同刑事政策主张也在汉代以后也开始得到调和。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海外贸易从汉代丝绸之路始,到元朝海陆并进,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进入明以后,对外政策由开放趋向保守及至全面的海禁。明清二朝尽管都实行了大规模的海禁政策,但在此问题的立法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同时也体现出了鲜明的继承性。  相似文献   

15.
“司法时令说”及其对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影响舒国滢,宇培峰“司法时令说”是中国法律思想史上的一个影响久远的理论学说,是独具中国特色又自成体系的理论形态。这一学说影响之大,以至于其作为一个重要的技术规范,在汉代以后直至明、清的法律中得以体现。所以对这一理...  相似文献   

16.
"孝者,顺其心。"言行符合父母的心意,时时处处令老人高兴,才是真正的孝道。但有些人并没能真正领会孝道的真谛,偏偏在形式上动脑子做文章。从汉代实行"举孝廉"以后,有人为了"孝廉"之冠,在孝字上大做表面文章,误导后人出现了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所谓"孝子"。  相似文献   

17.
汉初,礼、法是两张皮,不过是主观上视礼为法,真正将这两张皮合二为一的是西汉中后期在司法领域的春秋决狱。而儒道之说融入法律,仅仅是个别,但也毕竟开始结合了。自武帝以后,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天人感应”的阴阳五行学说成为官方哲学,它笼罩统治汉代数百年,弥漫在几乎全部意识形态领域。儒学最初对法制的影响,正是以这样一个道、法、阴阳兼收并蓄的花脸形象呈现在礼、律混杂的汉代法制之中的。公元前69年,汉宣帝受儒学影响,颁有“首匿”诏称:“父子之亲,夫妇之道,天性也。虽有患祸(罪行),犹蒙(冒)死而存(隐匿保护)之。诚爱结于心,仁厚之至也…  相似文献   

18.
汉代监狱是我国监狱发展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汉代监狱制度内容完善且丰富,对后世监狱制度的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将从汉代监狱的设置以及对囚犯的管理两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9.
秦进才 《河北法学》2004,22(4):80-83
广泛地收集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系统地考察了汉代法律形式———律、令、科、比、品、春秋决狱等,探讨相互之间的关系,指出汉代皇权是法律形式的权力渊源。  相似文献   

20.
黄清华 《证据科学》2002,9(2):84-87
三、我国医疗立法的简史和现状我国浩繁的史籍中蕴含着丰富的医疗法史料.从已发掘的史料看,早在周代,我国已建 立一定的医疗制度.西周的法律典籍<周礼>,其开卷篇<天官>明确规定医是一种官职,并有专业分工和确定的员额.以后各朝各代的律令中,都有或简或繁的医制.医制的繁简往 往与王朝的强弱兴衰有关,强大王朝的医制,甚至对周边国家的封建医制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在奴隶和封建制时代,各朝都没有医疗法的专门典籍,医疗法律规范散见于各种律书和典籍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