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贽《童心说》把“童心”界定为最初一念之本心并予全面肯定,然而在中对其肯定“童心”的依据全无论证。有的学在古代中国的人性论中,寻找其理论基础。但假如考虑到李贽的理论体系,则荀子、孟子和程朱的主张都不足为其依据。其实李贽这种理论的依据主要是禅宗学说。但李贽所说的“佛”是入世的、能够帮助人解决各种世俗困难,也就是使人的世俗生活更为顺遂的明灯;并且他所说的“学佛”是要人从外在的“闻见道理”中解脱出来,从而达到一切任其自然的境界。因此,这是经过李贽改造了的佛家之说。  相似文献   

2.
邓晔  阳永恒 《法制与社会》2013,(17):182-183,189
本文从理论界有关"网络空间"的种种观点出发,提出"网络空间"是现实空间的次生空间的新观点,首次从理论上解决了实践中政府规制网络空间所遇到的重大难题。  相似文献   

3.
李平 《现代法学》2013,35(2):42-55
"法"在字源和词源上有三个系统,即灋、佱、。许慎在《说文》中仅以战国篆文为据,未能考察商至战国前期文字发展的理路,对"灋"的词源解释有误。廌与作为神兽的獬豸有差异,并无掌法神兽之义。灋字在西周时代作为"废"的本字使用,与后世的"法"义并无关联。宗周文化系统中有一个表规范、法则意义的"佱"字;南方文化中有一个表达规范、法则、效法甚至法律的"",因此在先秦时代有宗周的"佱"和南方的""两个与后世"法"有渊源关系的概念系统。这两个系统在春秋中叶至战国时代发生碰撞、融合,最终以""吸纳并取代"佱",并写作"灋"为终结。具有"刑罚"、"审判"之义的"法",通过"灋"的字源和词源无法解释,而当与宗周文化系统之外的南方文化中的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4.
宋代的大文学家苏轼,对王安石的变法持有不同意见,遭到一些执政大臣的反对,被迫离开朝廷到外地当官了,但他并没有改变自己的政治主张,不时对假借变法欺压百姓的官僚加以讽刺。这更令一些大臣忌恨,便要设法整治苏轼,可苏  相似文献   

5.
宋代的大文学家苏轼,对王安石的变法持有不同意见,遭到一些执政大臣的反对,被迫离开朝廷到外地当官了,但他并没有改变自己的政治主张,不时对假借变法欺压百姓的官僚加以讽刺。这更令一些大臣忌恨,便要设法整治苏轼,可苏  相似文献   

6.
宋代的大文学家苏轼,对王安石的变法持有不同意见,遭到一些执政大臣的反对,被迫离开朝廷到外地当官了,但他并没有改变自己的政治主张,不时对假借变法欺压百姓的官僚加以讽刺。这更令一些大臣忌恨,便要设法整治苏轼,可苏  相似文献   

7.
三晋 《检察风云》2011,(24):61-61
几百年来,少林寺一直以佛教禅宗的发祥地而闻名于世,其少林功夫更是享誉中外。少林功夫的名声在外,让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少林功夫,国外的游客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8.
《刑法》第17条第二款的规定,在用语上有的是以罪名方式表述的.如“投毒罪”.有的是以行为方式表述的.如“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因此,理论上和实践中在理解该条款时,有“罪名说”和“行为说”两种基本观点。笔者较为赞同行为标准说,即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者只要实施了“该条款”所罗列的八种犯罪行为.就应当负刑事责任.其触犯的具体罪名是什么则在所不问。  相似文献   

9.
说“勤”     
为学须勤,人皆知之,为政治军经商均执之以勤,这是近年工余读书和生活阅历赐给我的收获之一,受金膳先生爱读《资治通鉴》的蛊惑,从2001年开始,已断断续续读了这部巨著的一半,并随手记下一些有趣的材料。  相似文献   

10.
刘继兴 《政府法制》2014,(21):42-43
矿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极其重要的能源之一,如今矿老板已成为巨富的代名词.有趣的是,历史上有两位超级大文豪都开过矿,他们就是李白和苏轼.名满天下的大诗人李白究竟以什么为生?千百年来一直是个谜.其实在生活中,他并不靠卖诗稿为生,也非富家子弟.从他的诗中可推测出,他曾开过铜矿和铅矿,且自运自贩铜铅矿石,长途跋涉,其乐陶陶.  相似文献   

11.
论税收法定主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笔者对“税收法定主义”加以语义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税收法定主义的具体内容进行了归纳总结,以引起立法者对税收法定主义的重视,并希望能在在适当的时机将其明确在宪法条文中,从而对我国的税收法治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宪法实施与依法治国关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霞 《现代法学》2000,22(3):46-49
本文通过探析宪法在法治中的地位和作用,揭示了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并根据中国的国情,进一步提出和探讨了保障宪法实施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邓小平理论既有"返本"的一面,又有"开新"的一面."返本"主要表现在:在唯物史观的层面回归生产力决定论,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层面重新回归社会主义物质基础论."开新"不仅表现在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更表现在实现了从结构主义的社会主义观向功能主义的社会主义观的根本转变,从理想主义的社会主义观向现实主义的社会主义观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