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大钊、陈独秀、李达是我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一方面 ,由于对中国现实社会的认识存在差异以及各人的主客观因素、传播角度、着重点等不同 ,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具有鲜明而丰富的个性色彩。另一方面 ,由于共同的目标和追求 ,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又具有显著的共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刘瑛 《湖湘论坛》2001,(1):82-82
五四运动后,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越来越广泛地传播,日益引起了当时思想界的关注。马克思主义在吸引了众多拥护者的同时,也遭到了中国一部分人的质疑甚至否定。这些人认为马克思主义不适合中国国情,不宜为中国所用。他们中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胡适、张东荪等。他们提出马克思主义不适合中国的根据是,马克思主义是对欧洲共产主义运动经验的总结,她是建立在欧洲文化传统基础之上的,欧洲文化与中国文化具有本质区别,因此马克思主义不适合中国国情。  相似文献   

3.
自媒体作为新媒体传播方式,不仅在信息大众化传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也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构建全媒体化的马克思主义传播体系,更新传播内容及语言表达,实现"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营造良好的传播环境,对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资产阶级革命派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在最初被介绍到中国的时候只是西学东渐的众多学说之一,在中国产生的影响有限。十月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改造旧三民主义并完成了向新三民主义的飞跃。这为第一次国共合作奠定了政治基础并在客观上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迅速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由于阶级立场的局限导致其思想改造并不彻底,为后来的国共分裂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5.
罗啸啸 《传承》2012,(10):34-35
作为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载体——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中国的传播已有百年历史。恩格斯的著作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恩格斯的著作在中国的传播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了积极巨大的作用。恩格斯著作在20世纪初期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前期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学习者有着深远的影响并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瑛 《湖湘论坛》2001,14(1):82
五四运动后,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越来越广泛地传播,日益引起了当时思想界的关注。马克思主义在吸引了众多拥护者的同时,也遭到了中国一部分人的质疑甚至否定。这些人认为马克思主义不适合中国国情,不宜为中国所用。他们中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胡适、张东荪等。他们提出马克思主义不适合中国的根据是,马克思主义是对欧洲共产主义运动经验的总结,她是建立在欧洲文化传统基础之上的,欧洲文化与中国文化具有本质区别,因此马克思主义不适合中国国情。  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敏锐地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实质是有人借中国文化传统与欧洲不同来…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的精神交往观、大众媒介观和政治传播观蕴含了丰富的传播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传播观中的重要范畴。在网络时代,这些观点不仅没有过时,反而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网络的传播提供了哲学依据、理论借鉴和传播策略。因此,在网络时代,用马克思主义传播观来指导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的传播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玲仙 《前沿》2011,(24):58-60
中共在延安的13年,不仅是我们党由弱变强、转败为胜的13年,更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辉煌13年,是马克思主义成功实现其中国化转型的黄金时期。在长达13年的时期内,我们党通过行之有效的手段展现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丰富图景。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效果,传播的整体性、科学性、有效性、大众性、实践性凸显,传播范围也进一步扩大。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生根,党的指导思想开始步入科学化的完善历程。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历程的关键阶段有其鲜明的特征,其中许多独创性的历史经验,仍然具有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传承》2015,(8)
抗战时期,广大国统区的爱国知识分子为马克思主义在国统区的传播作出重大贡献,推动国统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时代化、本土化的发展。总结抗战时期国统区的爱国知识分子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经验,对于当今广大爱国知识分子进一步探索和完善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有效路径,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2008·马克思主义与儒学高层论坛"上,学者们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儒学的关系。他们认为,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新东方》2015,(4)
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理论武器,期间在中国的传播可谓是其整个中国传播史的一个光辉时期,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抗战时期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中,面对国民党的政治高压和人身迫害,广大国统区的爱国知识分子毫不畏惧,为马克思主义在国统区的传播作出了重大贡献,推动了国统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时代化、本土化的发展。总结抗战时期国统区的爱国知识分子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经验,对于当今广大爱国知识分子进一步探索和完善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有效路径,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不同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宣传方式,面向青少年以动画形式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领风者》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与青少年青春天性""匹配"与"合拍"的大胆尝试,它的成功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基于半结构访谈与弹幕分析,研究探讨了青少年对《领风者》的认同度及其对马克思大众化传播的启示。研究结果显示,通过观看《领风者》,青少年既真切地感受到了马克思的人格魅力,又深刻地体会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进而产生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但是,制作不够精良、理论解说不深入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对《领风者》的接受程度。因此,对青少年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教育,必须要精准选择适合青少年的传播内容,要参照青年亚文化构建富有亲和力的话语体系,要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载体的时代感和交互性,打造"寓教于乐"的传播特色。  相似文献   

13.
正马克思和恩格斯创办、主编和参加编辑的报刊有十余家,长达半个多世纪。他们通过对自己报刊活动实践的总结和对新闻事业一般规律的理解,提出并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基本原理,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马克思主义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充实、完善和创新、发展的过程。新媒体时代,随着网络、手机、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出现,新闻传播的途径更多、速度更快、面积更广,同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主要涉及历史分期、队伍组成、传播途径和方式、传播内容、传播特点等方面。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与中国的国情及革命实践紧密结合,一开始就带有中国化的特色,这个特色表现出思想上的创新性,这个特色也恰恰符合马克思学说的精髓即实践唯物主义,而不带有教条主义的僵化特征。在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回顾和反思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对于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陈独秀综合运用多种路径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主要包括:构建以《新青年》杂志为中心的报刊传播阵地;发表《马克思学说》等重要文章予以正面传播;组织翻译出版《共产党宣言》等多种马克思主义著作;通过展开《社会主义批评》等著名演讲进行大众传播;在与三大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斗争中进行批判传播;结合创建中国共产党和领导党的初期革命活动进行组织传播。这些传播路径对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俞良早 《人民论坛》2012,(23):12-13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必须以科学的原则整理和优化理论体系,以利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的展开。鉴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象是广大的工农群众,他们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复杂,只有利用现成的文化传播途径和方式来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工作,才能达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当前,马克思主义的网络传播存在网络传播意识薄弱、传播内容刻板空洞、西方价值观冲击和相关人才缺乏等问题,阻碍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为此,要增强马克思主义的网络传播意识,打造复合型人才队伍,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监管,助推马克思主义的网络传播。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初期,中国东北由于具有独特的地缘位置、社会环境等因素,成为最早接触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地区之一。这种传播并不是偶然和无序的,而是客观地体现于传播媒介、传播地域、斗争模式三维进路之中。传播媒介方面,起初以俄国工人为媒介到后来以文字和社会组织为媒介,由单一走向丰富;传播地域方面,体现为"北下"和"南上"两个方向;斗争模式方面,体现为东北地区的工人运动由"自在"走向"自为"。这三维进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东北地区的传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五四时期群众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时期群众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开始结合。群众运动在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它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视角,是马克思主义战胜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关键因素,是中国先进分子实现世界观转变的实践动力。它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促使马克思主义开始大众化,促使先进分子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20.
贺金莲 《求索》2007,(7):119-120
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得到迅速广泛的传播,并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所接受,从社会文化因素来看,一是中国面临的文化危机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迅速广泛的传播提供了历史契机;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马克思主义具有价值契合性,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适宜的文化土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