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引言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作为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是人们感情相依、出入相邻、守望相助的一个地域性活动空间。随着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细化,使社会关系在可以适意延伸、不受空间、区域限制的关系中展开,这种现象即为“社区脱域”现象。  相似文献   

2.
基于一项对南宁市城市居民社区意识的问卷调查,对城市社区意识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南宁市居民的社区意识总体上较为积极,居民的人口特征、阶层特征对其社区意识的影响较小,而社区与互动因素的影响较大,特别是社区参与经历是社区意识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总体上看,城市化对居民的社区意识的消极影响并不明显,加强社区内居民间的互动、协作则有助于促进社区意识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正社区意识是社区建设的关键,研究影响因素及路径,对促进社区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社区认同、社区依属、社区凝聚力和社区满意度是作为社区意识的四个基本特质~([1]),受到单位制社会的转型、城镇化、市场化等因素的影响,社区发展受到很多困境。本文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从四方面来探索社区意识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为我国城市社区发展做出一点思考。笔者实证调研了杭州市临安区葡萄园社区意识现状,主要采用了问卷调  相似文献   

4.
《中国保安》2012,(10):65-66
编辑老师: 你好! 我是一名社区保安,最近我碰到一件头疼的事,特来请教一下。事情是这样的:我工作的小区是个老小区,小区内有几排平房。最近因为下雨,业主张某家的储藏室开始漏雨,所以,他想把自己的房顶重新铺盖。由于他的房子处于中间,所以,要想加固自己的房子就必须经过刘某的屋顶。  相似文献   

5.
张军 《传承》2009,(19):46-47
邻里关系自古有之。古时,邻里关系非常重要,其地位与价值是仅次于血缘宗族关系的地缘关系。谁破坏了这种关系,就有可能失去生存的外在环境和条件,在生活、生产等方方面面都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  相似文献   

6.
《广东民政》2010,(3):44-46
中央电视台曾以《中国人邻里关系调查》为主题,对中国15个大城市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84%的人与邻里几乎完全不认识,“远亲不如近邻”已成为往事。从以上状况可以粗浅的分析:城市邻里之间守望相助的功能日趋弱化,取而代之的是铁门铁窗铁心灵,高楼高房高距离。“咳嗽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现象随处可见,邻居之间交往日趋表面化、形式化,邻里关系趋向于冷淡。有些邻居之间已经是“最近的距离和最远的感情”。  相似文献   

7.
疫情袭来,“禁足”家中。集聚在城市楼宇中的“最熟悉的陌生人”,不得不共同面对疫情带来的各种难题。于是,有人分享物资、代喂猫狗,有人阻止治愈者返回,甚至有人向电梯按键吐口水。当疫情放大温情与冷漠,“邻里关系”这个被漠视已久的话题再度浮上水面,这让我们思考,疫情过后,能否重构城市邻里关系?  相似文献   

8.
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了巨大改变,其中包含了农村邻里关系的内容、邻里关系的形式以及邻里情感的建立等等,而这些影响在更深的层面上解构了邻里之间的人际信任,邻里之间的信任处在一个相对断层的状态。本文从一场农村青年之间的打架事件中追问了邻里信任关系建立的这一断裂状态。  相似文献   

9.
社区是具有一定功能的社会地域生活共同体,是一个以居住和生活区域为天然纽带的组织形式,它作为都市的细胞,包含着“社”和“区”的相互关系,是个具体、直观的社会实体,其构成具有广泛的社会性。所谓社区意识,就是社区居民(包括法人居民)对所在的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参与感。社区意识是社区的灵魂,是社区人现代文明的一种体现,是在长期的社会交往中共同孕育创造出来的,形成对某些事物的共同评价标准,相互承认作为社会成员的权利和义务,从而形成社区的群体凝聚力。  相似文献   

10.
《协商论坛》2011,(10):61-61
目前,洛阳警方破获离奇大案,洛阳市技术监督局执法大队工作人员李浩,在购买的地下室内开挖地窖,先后将6名歌厅女子诱骗至此囚禁为性奴,被囚禁时间最长的女子为2年,有2名女子被残忍杀害。  相似文献   

11.
天塔街位于天津市区西南部.天津电视塔脚下,面积3.28平方公里.人口8.4万。这个建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的居民区.当时没有完全实行气化、热化,公共生活设施较差.邻里之间常有为水费电费、晾衣滴水等一些小事发生的口角.甚至还有为“争地盘”的大打出手。邻居间出现了“一墙之隔不往来,擦肩而过不说话,楼上楼下不知谁姓嘛”的现象。生活居住环境不好.再加上邻里关系的不和谐.使居民对社区管理者产生了对立情绪.增加了开展社区工作的难度.  相似文献   

12.
《精神文明导刊》2014,(6):30-31
自2007年以来,抚顺市文明办以“相知、友爱、和谐”为主题,以建设和谐邻里、和谐社区、和谐社会为目标,在全市社区广泛开展了“社区邻居节”活动,为广大社区居民提供了相互沟通、相互了解、相互信任、增进友谊的平台。  相似文献   

13.
北京城市居民风险认知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口、资源、环境矛盾和人类自身各种矛盾的发展,现代社会面临着诸如自然灾害、贫困人口、气候异常、能源危机、新技术负作用、金融动荡等各类风险因素共存并相互影响的挑战。在这种所谓风险社会中,通过高效合理分配资源以应对多种风险因素成为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北京作为全围的首都和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相似文献   

14.
在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最重要的是如何透过纷纭复杂的现象界抓住时代的深层本质与主要矛盾。都市化进程是影响当今世界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的核心机制与主要力量。都市文化本身构成了核心价值体系赖以立足的软环境,既是直接包围着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土壤与氛围,也是核心价值体系在成长过程中必须直面的感性对象与表现空间。以大都市和城市群为主阵地、示范区,培育和创新都市文化,能充分发挥其财富、人口等要素集聚的规模效应,更好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过程中主要矛盾的解决,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5.
建构认同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题中应有之义。近代以来,现代性外力的形塑不仅加速了乡村的衰败,而且导致乡村社区认同日趋式微。重建乡村社区认同是新时期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目标和价值旨归,必须整合社区资源,完善社区功能,增强社区的吸引力和归属感;再造社区公共空间和符号资本,强化人们对社区的文化和心理认同;发挥社区成员主人翁意识,大力开展社区参与和志愿服务活动,发扬光大社区公共精神。  相似文献   

16.
岳永逸 《思想战线》2013,39(1):84-88
近年来,主流与非主流相声、二人转与二人秀的激烈论争,表明了人们关于曲艺认知的混乱。作为因应新的主流意识形态建构而生的"曲艺",可以打破既有的官民、雅俗、大小传统等二元认知的桎梏,直面曲艺本身。在曲艺演绎的历史长河中,以厚厚薄薄的城墙为界,城墙内外的曲艺分别有着"媚下"和"迎上"的基本取态。这意味着乡野曲艺一直就有的都市化历程。二人转和温州鼓词在当代不同地域的红火,预示着诸多乡土艺术再度繁盛的可能,但必须首先让这些乡土艺术回归乡土。  相似文献   

17.
金萍 《长江论坛》2010,(5):67-72
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群际融合度在逐年提高。主要表现在:农民工的市民角色期望度和身份认同度的提高、城市居民对农民工的肯定态度的提高、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社会距离的缩小、农民工的城市生活满意度的提高等。但在群际融合道路上依然存在着不少障碍因素。本文着重分析了其中的认知障碍因素并指出,我们仍需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群际融合。这些措施包括:重新分类使“农民工”成为历史名词;加强农民工的市民角色学习使之完成角色转换;提高市民道德素质促进群际融合;打造群际接触平台,提高群际接触的频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18.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我国城市居民意识形态的变化,这种变化也会促进新的意识形态的产生。本文通过探索性调查,表明了新的意识形态中人们对于现有的工作、收入等是比较满意的,但是具体到某个方面比如收入,社区的富裕程度等方面,其满意度是不同的。这就说明了在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主体地位没有发生变化的前提下,我国城市居民的意识形态内容发生了部分变化,而且也表明政府应该加大对于穷社区居民的重视力度。  相似文献   

19.
韩慧 《青年论坛》2011,27(1):85-90
公民意识是衡量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调查显示,济南市民公民意识缺失现象严重。市民公民意识缺失的原因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新形势下,立足于济南市情,积极探索深具泉城特色的公民意识培育模式,是提升济南城市综合竞争实力的基础性工程。  相似文献   

20.
在台湾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都市化一直发挥着主要的动力源作用.从发展轨迹看,台湾的都市化与西方国家基本一脉相承,但也有其特点.鉴于此,本文一方面重点分析全球化对台湾都市化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另一方面分析了台湾能够避免"超都市化"现象所导致的社会严重失衡状况的原因.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台湾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的缺失与问题.也出现了西方都市化发展中的弊端,但还是维持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均衡,实现了经济发展与都市化进程的正面互动和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