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府预算体制。各国基础设施和服务性部门的国有企业大都采取这种体制,如邮政、通讯、供水、供气、广播、电视等市政企业。这类企业大都按“公法”组建和经营,在财务上实行预算体制,即政府统收统支,盈亏由国家财政包干负责,政府对企业各方面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在人事制度方面,基本上采用政府聘任制和委派制,  相似文献   

2.
沈远新 《新东方》2000,(3):42-46
在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过程中,政府和企业的关系要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政府和企业经营者都有产生不规范行为的可能性,从而出现了内部人控制企业、经营权力家庭化、干部企业家、等问题,把腐败推到了极端。  相似文献   

3.
谢勤杰 《政协天地》2011,(11):33-34
目前,非公有制企业颇感艰难,许多企业亏损甚至倒闭,通胀严重影响了企业生存和民众生活。笔者作为政协委员,参加了云霄县政协深入企业的调研,认为要抵御通货膨胀,政府应从深化财税体制、税收制度和税费改革入手,减税让利,扶持企业再次渡过难关。  相似文献   

4.
体制是企业运行的外部环境,机制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内部制度,基层政府在推进国企改革中容易出现体制与机制误区。国有企业改革成功的关键是企业的体制与机制创新。在宏观体制改革推进过程中,应把理顺企业内部运行机制作为企业改革的核心内容,进而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和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相似文献   

5.
《人大建设》2002,(5):44-44
赵长荣撰文认为。政府和企业是一对矛盾,如何处理好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是任何体制转轨国家都不能不面对的一个关键性问题。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中国经济改革,实际上是围绕企业改革这个中心展开的:企业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就是理顺政府和企业的关系,通过政企分开,把企业从政府的直接管制中解脱出来.使之成为真正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的建设是一个包括政府、社会组织、企业以及个人共同努力的长期任务,作为社会细胞的企业应发挥关键性的作用。企业对经济社会的各方面都产生了深层次的影响,市场经济体制的正常运行要求企业承担社会和谐的责任,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有和谐的企业。  相似文献   

7.
中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基本上是以放权让利为主线。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也从中央政府推动型向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推动、地方政府推动力增强的模式演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与完善,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也逐步由政府推动型转向政府宏观调控下的企业推动型。使企业成为市场的真正主体,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8.
试论中国文化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是由于其大型文化企业具有创新能力,而中国文化企业整体创新能力不强。但是,也应看到中国部分文化企业已经开始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企业家、企业规模、国内市场和政府政策四个方面。我们,需要从国际化战略、培养文化产业经营人才、鼓励文化企业规模化经营和专业化协作与建立科学管理体制上提高文化企业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正10.如何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决定》提出,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这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关键环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中,企业制度、市场机制和政府管理体制是最重要的3个支柱。企业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是创造财富和形成竞争力的源泉;市场机制是配置资源、调节需求、优化结构的基本方式;政府是维护公平竞争、保障经济主体合法权益、保持经济社会稳定的制度建设者和保护者,三者相互支撑、相互补充、制约和促进,其关系的协调和推进的均衡决定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程度和质量。从目前看,企业改革、市场建  相似文献   

10.
现有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呈现的多层次性提出了若干制度性挑战,涉及大多数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一个根本挑战是确保公司如实遵守。政府应该发挥重要作用,创造一致的政策和体制框架,应对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体系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1.
我国早在20世纪90年代时就已经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是与西方发达工业化及后工业化国家相比,我国的市场经济仍然比较脆弱。这种脆弱性集中体现在市场经济与行政体制发展的非同步性,即我国的经济运行方式已经初步具备了市场经济的普遍特征,实现了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现在市场经济的过渡,而行政体制却仍然处于过渡或半过渡阶段。这主要在于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行政文化的缺失。行政文化与企业文化都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区别明显,但是又有许多共同的特征,借鉴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文化寻求行政文化的发展进步,有利于政府实现高效、廉洁、廉价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王焕培 《湖湘论坛》2007,20(1):38-39
目前非公有制企业融资环境在逐步改善,但融资难问题还很突出.究其原因:一是非公有制企业自身素质的障碍;二是金融机构的信贷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的障碍;三是金融服务中介机构的障碍.缓解非公有制企业融资难的对策:一是非公有制企业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提高对金融机构的吸引力;二是金融机构要完善信贷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创新金融方式,帮助中小非公有制企业走出困境;三是政府要拓宽融资渠道,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做专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是新世纪新阶段指导我国发展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是我们党的发展理论的新概括和新发展.本文针对三方协调机制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详细探讨了劳动者、企业、政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体制与机制,文章指出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观就是要充分表达当今时代对劳动关系和谐发展的客观要求,使劳动者、企业、政府三方主体在劳动关系建立、形成、发展、保障诸方面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动态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组织罪犯参加劳动,通过劳动改造罪犯,使其成为守法公民,是我国监狱工作的特色之一。劳动改造这一监狱改造罪犯基本手段的载体──监狱企业生成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国家通过统购统销能对监狱企业予以较好的扶持,而在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后,则必须建立政府订购监狱企业产品的机制,以实现国家对监狱企业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王敏 《创造》1999,(12)
我国现行的行政体制和制度是长期计划经济体制及其运用的产物。地方政府作为政府机构,体制和制度也同样是计划经济实施的结果。这种基本框架的主要弊端有如下几个方面:第一,长期以来,我们国家的政府机构是在摹仿苏联模式和总结解放区政府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长期政府与企业的职能不分、角色混淆。而且政府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人事人员的调配使用及财、物的统筹统购,致使企业缺乏活力和经营自主权。第二,企业在进行正常的投资决策中没有一定的自主权。而是政府干预企业的投资决策和投资活动,致使不能形成科学决策的…  相似文献   

16.
滕彪 《同舟共进》2008,(11):19-19
三鹿事件后,评论者的锋芒,从商业道德、政府监管、新闻管制、发展战略,进而指向了体制。在全权体制下,政府大包大揽,揽了一切好事,功德、利益、名誉,那么出了任何事情,政府也难辞其咎。政企不分的情况下,企业犯罪,政府就是共犯;公私不分的情况下,私人的恶行,也会算到体制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债务的效应及形成机制新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方政府债务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伴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和政府职能的转换而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地方政府债务包括地方政府从商业银行获得的贷款、中央政府将国债部分收入转贷给地方政府和地方政府为企业担保等形成的隐性债务等。地方政府债务的迅速膨胀已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这种债务的形成和扩张既有显性的正式预算制度的制约,也有非正式预算制度、地方政府间财政竞争和地方政府债务动态发展机制等因素的拉动。  相似文献   

18.
我国产业组织的突出矛盾是生产过于分散,企业达不到规模经济的要求。结合我国当前的经济条件,我们认为,打造企业的有效规模,政府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以企业集团为龙头,构建母子公司体制,加速资本的集聚与集中通过母子公司体制构建企业集团是当代企业规模经营的主要形  相似文献   

19.
企业营销文化是贯穿企业整个营销活动过程的一系列文化理念、指导思想以及与营销相适应的规范制度等的总称。 20世纪20年代后,企业营销观念和文化在西方发达国家许多企业被广泛推行。而我国对营销文化的研究起步较晚,至今还未引起一些企业的足够重视。由于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是政府的附属物,生产什么、怎么营销都由政府决定,因而缺乏这方面的实例,只能借鉴欧美日本的成功经验。西方企业营销理论与方法从引进传播到推广应用,多数企业基本上是“照葫芦画  相似文献   

20.
非国有企业劳资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俊青 《前进》2005,(2):32-33
伴随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非国有企业已成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微观基础。但非国有企业发展中出现的劳资关系紧张、劳资纠纷频繁已成为制约我国非国有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严重问题。如何在非国有企业内部建立合作、共赢的劳资关系,成为理论界、企业界和政府关注的焦点,本文试图对此做些探讨。 一、我国非国有企业劳资关系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