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毅夫 《新东方》2000,(3):9-15
近几年来我国的通货紧缩是改革开放20年从未有过的现象。造成通货紧缩的主要原因,不是需求的下降,而是严重的供给相对过剩。解决通货紧缩的办法;一是依靠时间,通过企业破产、大量压缩生产力以达到社会供求在较低水平上的平衡;二是政府找到或创造一个巨大的社会需求来消化掉过剩的生产能力。在我国目前情况下,应在全国农村范围内发起一场以实现自来水化、电网化、道路网络化、实现“村村通电视”的新农村运动,从而把农村潜在巨大需求能力释放出来。  相似文献   

2.
当前通货紧缩趋势不是需求下降而是供给相对增长过快所造成。投资增长过快造成生产能力增速过快 生产能力出现普遍过剩时,一般企业很难找到好的投资机会,整个社会的需求必然下降;企业开工不足,职工的永久性收入预期下降。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双双下降,而生产能力还在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则会使原来生产能力过剩的状况更为严重。 应对由生产能力严重过剩所引起的通货紧缩趋势,办法是创造出一巨大的需求,以消化过剩的生产能力。应在大力推进农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加快农村地区与生活消费有关的自来水化、电器化、道路网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创造出大的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3.
和春雨 《创造》2002,(2):8-9
中国实现富裕的根本支撑点在哪儿?有经济学家称——在于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应当说,这一看法是很有见地的。不过,我们又看到,为达到这一目的,各级政府不谓不力,但实际成效终与目的相距甚远。近年来,以云南农民收入增长的情况而言,无论从名义收入看,还是从实际收入看,都出现了持续减缓趋势。要透视农民收入增长趋缓的深层原因,有两个问题无法回避:其一,农村劳动力过剩和农村人口过剩。众所周知,农民收入减缓,根本原因是农村劳动力过剩和农村人口过剩,而其主要标志是农村劳动力过剩。据经济学家估算,目前我国农村经济的总产…  相似文献   

4.
唐旖聃 《理论月刊》2000,(12):19-20
经过 20年的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我国社会供求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已从根本上摆脱了“短缺经济”,步入了“过剩经济”时期。我国现阶段的“过剩经济”具有以下特征: 1、低水平的相对过剩。 2、结构性的不均衡不稳定的过剩。 3、过剩将是一种常态。只要我们采取适当的宏观经济政策,就能有效应对过剩经济的挑战,使经济真正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相似文献   

5.
消费需求不足与巨大的产能过剩,是增长型衰退这一枚货币的两面。中国必须防止这种持久的"增长型衰退",政府需要适度转变战略。从长远看,应增加消费能力,抑制过剩的产能,而不是通过政府大规模投资产生大量投资品的购买需求获得暂时(三五年)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6.
金融危机本质新解:资本过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生产过剩理论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这次危机爆发的根源和本质.但考虑到这次危机与以往危机,尤其是古典危机的不同,我们认为,这次危机的本质在生产过剩之外,更合理的解读应该是资本过剩.资本过剩是资本主义社会自身发展的结果.在资本过剩出现之后,就产生了过剩资本无限增殖与社会总剩余有限的矛盾,矛盾一旦激化就会产生金融危机.这次危机就是资本过剩的危机.治理资本过剩的危机,凯恩斯主义政策将会面临困境.我国应该合理应对国际过剩资本,并防止过剩资本在国内出现.  相似文献   

7.
我国相对过剩经济形成的深层原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在我国的经济运行中 ,出现了供求严重失衡 ,经济相对过剩。这种状况已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我国相对过剩经济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主要是 :重复建设造成产品结构趋同、供给结构失调 ,无效供给增加 ;城乡居民的收入增幅下降 ,消费是收入的函数。使居民消费需求规模缩小 ;住房、医疗、养老、教育等制度的改革 ,使居民福利性保障减少 ,生活风险增加 ,支出预期和居民储蓄率同步增长 ,即期消费紧缩 ,有效需求减少。所以 ,必须对供给与需求进行双向调节 ,增加有效需求 ,减少无效供给 ,以保证供给与需求的相对平衡 ,使我国经济进入新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8.
我国目前已进入过剩经济的通货紧缩阶段,有效需求不足。扩大国内需求,开拓国内市场,是启动经济增长的动力。由于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经历了两次历史性跃迁,自90年代,其消费水平跃进以汽车、住房等为主要追求目标的第三阶段。但目前尚处于这一阶段的升级和准备时期,短时期内还不会全面启动。这是由于凯恩斯所论及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的作用,城镇居民的这一轮消费热潮还没有来临。这样,国民经济增长对农村市场的信赖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开拓农村市场成为我国经济较快增长的一个重要的启动器。并且,开拓农村…  相似文献   

9.
熊振均 《前沿》2010,(13):79-83
流动性过剩分为绝对性过剩和相对性过剩两种,产生过剩的原因在于货币发行过多和投资、需求不足;过剩的货币流向虚拟财富市场,在非理性预期的推动下,造成虚拟财富的泡沫化,消除泡沫化的治理措施在于控制基础货币发行、增加需求和规范虚拟财富市场。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与交流》2003,(1):40-40
1、通货紧缩问题不是很严重。现在的通货紧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技术进步、效率改进、品质改进等一些因素导致的。有一点我们需要有清醒的认识,就是国际市场目前面临的都是通货紧缩和经济生产能力过剩的压力。而中国由于实行市场化改革,压缩成本,提高效率,改进技术,改革制度,因此我们的生产速度、生产能力增长也是很快的。所以可能今后以通货紧缩型为起点的经济波动,或者说以生产能力过剩、以供给过剩为起点的经济波动将成为中国经济波动的主要特征。这甚至也可能是今后全世界经济波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经济危机视角下的产能扩张与产能过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一轮经济周期推动的扩张性投资,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表现为较严重的产能过剩,进而导致不断增多的贸易争端.产能过剩主要源于高价格和高需求的产能投资.变革传统的产能扩张模式,建立基于低价格和高需求的产能扩张模式,有助于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缓和国际贸易争端.利用经济危机契机,鼓励有实力的民族企业引进高端商品生产技术,有利于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和联合重组,实现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2.
正我国农村老年人数量庞大,农村人口老龄化发展非常迅速。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的养老问题呈现新特点和新问题。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空心化、家庭空巢化以及社会经济转型大大加剧了以留守老人为主体的农村老年人对社会养老服务的需求,形成一个重大的家庭和社会现实问题,关系到我国新型城镇化能否实现缩小城乡差距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一、农村人口老龄化和留守老人的现状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  相似文献   

13.
代表语录     
《中国人大》2015,(8):6
在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增长后,我国经济和社会领域中积累了一些潜在风险。当前,产能过剩、房地产价格波动、地方政府债务、金融和影子银行、农业结构性压力、通货紧缩是6个最需要防范的风险。按照目前经济的发展形势,只要我们能预见风险,就有能力和条件去化解风险,关键是把经济增长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结合起来,通过促改革、转方式、调结构,为经济发展增加长期动力。  相似文献   

14.
学者观点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杨帆教授认为,人民币名义汇率的升值压力来自于:第一,国内储蓄大大超过投资,资本过剩。第二,劳动密集型产业过剩所造成的农民收入降低,城市工人下岗,缺乏购买力;两极分化严重造成消费和产业断层,使大多数消费品供大于求、价格下降。第三,外资因优惠政策,进一步挤跨国内企业,而企业破产清算,在银行就表现为通货紧缩。外资企业是以外资银行为基础的,因此,国内通货紧缩不会结束。第四,通货紧缩必然造成人民币对外币升值,这将进一步加剧国内通货紧缩,从而进入人民币升值和国内通货紧缩的循环。国家如果继续购买外汇,不让人民…  相似文献   

15.
“农产品卖难”为何频现国内市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产品卖难”问题是一把悬在我国9亿农民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大部分农产品告别了普遍短缺的时代,却又转为了当前阶段性、结构性、季节性、区域性的局部相对过剩,特别是鲜活农产品的“卖难”现象尤为突出,成为了影响我国农村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增长的一大问题。  相似文献   

16.
冯恂 《群众》2013,(7):I0031-I0034
我国钢铁业在产能过剩与需求不足的双重挤压下,陷入了长期的低迷状态,钢价持续下跌,钢铁产品库存高企。党的十八大提出稳步推进城镇化建设,给我国钢铁行业复苏注入强烈的改革预期。但这是一把双刃剑,城镇化建设固然可以刺激钢材需求,但如果钢铁行业不能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摒弃向规模化要效益的传统赢利模式,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根据市场需求优化产品结构,而是一哄而上,钢铁产能快速释放的程度超过短期内城镇化对钢材需求的拉动程度,钢材市场震荡下行也是大概率事件。我国钢铁产业发展的现状如何,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什么,经历多年高增长后背负巨大过剩产能的钢铁业能否借城镇化再度雄起并顺利迎来“春天”?本期产经气象将与您共同关注这些话题。  相似文献   

17.
通货紧缩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其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出口需求的不平衡是形成通货紧缩的重要原因 ,治理通货紧缩应从优化投资、扩大消费需求、增加出口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产能过剩是我国经济体制的痼疾,但2001年以后产能过剩问题似乎消失了,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中国加入WTO,快速融入全球化;二是住房制度改革启动了房地产投资的快速增长,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为重工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随着房地产调控的深入,2012年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将结束,产能过剩问题将重新考验中国经济。  相似文献   

19.
启动农村消费的政策应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玉蓉 《理论月刊》2003,(8):158-159
1998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运行中出现了需求不足、通货紧缩的态势。虽然中央采取的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但消费的需求才是最终的动力。我国城市消费和农村消费发展极不平衡,城市消费市场逐步趋于饱和,而农村消费市场尚未真正启动。本文分析了造成农村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试图探讨如何从政策上拉动农村消费这个引擎,从而有效促进我国经济继续持续、稳定的增长。  相似文献   

20.
困扰我国经济多年的通货紧缩 ,经过多方治理 ,已于去年有所缓解 ,经济有所回升。虽然通货紧缩尚未过去 ,经济回升也不稳定 ,但继续实施恰当的政策 ,经济回升的势头将会继续 ,通货紧缩迟早会消退。一般地说 ,在市场经济中 ,在经济处于衰退或低潮中 ,会发生大量的企业间的收购和兼并 ,一些过剩的生产能力被削减 ,一些缺乏竞争力的技术、产品和企业遭淘汰 ,新的技术和产品开发出来 ,固定资产大量更新 ,从而产生新的需求 ,以致出现新的产业和经济的新增长点 ,导致结构的大调整 ,从而使经济重新回升 ,走向高潮。在我国这次通货紧缩所导致的经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