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调查以问卷的方式,选取 1999年以来由玄武区法院少年审判庭审理判决的 162名城市未成年犯进行调查,从少年犯自身、家庭、学校、社会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结合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及相关规律,找出未成年人犯罪的共性原因,进行理性思考,以求对当前形势下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对策,并为完善我国少年司法制度提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未成年人的犯罪趋势,总的来说呈上升态势,其原因是复杂的,不仅有社会环境的因素,而且家庭和学校环境的影响也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根源。预防措施的根本就是学校、家庭、社会紧密结合,针对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教育中讲究方式、方法和策略,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及思想品德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的主要原因有四:未成年人身体发育与心理发育的不一致;闲散的未成年人增多;网络的迅猛发展;社群隔离和污名化效应的影响。遏制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趋势最重要的途径是普及高中教育,使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渐趋一致,使未成年人有集体归属感,减少社群隔离给孩子造成的歧视;改革学校的评价机制,完善德育与法制教育,强化学校管理,使高中学校切实解决未成年人闲散化的问题,切断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的源头。  相似文献   

4.
5.
6.
目前,未成年人再犯罪率正逐年递增,有效遏制有犯罪前科的未成年人重新违法犯罪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要从未成年人再犯罪的内因和外因上综合治理,才能切断其犯罪根源,完善我国的社区矫正制度是预防未成年人再犯罪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7.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未成年人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关心未成年人就是关心祖国的未来。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复杂多样,主要表现在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等方面。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该着力从加强学生自身教育、提高家长素质、完善学校教育和优化社会环境等方面入手,做好未成年人的教管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前北京市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虽取得了突出进展,但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管理、家庭教育、亚文化影响等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治.相对于成年人犯罪行为而言,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特有规律,不仅影响家庭的稳定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败坏社会风气、危害社会治安.因此,应立足于北京市未成年人犯罪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政府、社会组织、家庭和个体各自优势,构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综合社会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9.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不仅仅是法律问题,还是一个社会问题,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加以重视,更要坦然面对和解决的问题。防治未成年人犯罪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也是社会与国家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这不仅需要法律层面来完善防治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更需要完善社会对策,需要净化整体社会环境,采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措施。只有政府、社会、家庭、学校各个方面相互配合,少年司法制度与社区矫治相结合,构建预防未成年犯罪的综合体系,才能达到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 ,色情、暴力等文化垃圾及教育、管理失控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文章呼吁全社会实行综合治理、加大“扫黄打非”力度 ,认为这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作者结合办案实践就当前未成年人犯罪为何居高不下之原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 ,并提出了防控和教育挽救对策。  相似文献   

11.
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原因主要有家庭结构残缺,家庭教育功能缺失;父母关系破裂,家庭关系不和睦;以及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等解决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诱因,需要家庭成员以及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2.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的重要课题之一。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寻觅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 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  相似文献   

13.
文章首先从作案组织形式、年龄、心理特征等方面分析了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并对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从加强和改进学习教育,增强未成年人法制意识等四个方面深入阐述了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相似文献   

14.
随着犯罪低龄化问题的日渐突出,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所关注的问题。为贯彻对未成年犯教育、挽救、改造的方针,达到预防未成年人再次犯罪,以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保护社会的双重目的,就应当把握对未成年犯罪从宽处罚的原则,注重量刑的平衡问题。由于我国没有单独的未成年刑法,对未成年犯如何适用刑罚,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量刑如何适用无疑是一个需要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未成年人犯罪适用刑罚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成年人犯罪具有特定的身心和社会原因。对未成年人适用刑罚涉及人权保障、刑事政策和刑罚正当化等问题,应科学地进行设定。现行刑罚体系中无期徒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的刑种和累犯制度适用于未成年犯罪人不合理,应予革除。对未成年人犯罪提倡适用非刑罚方法和缓刑、减刑、假释制度。  相似文献   

16.
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吉林省公主岭市人民法院近3年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基本情况看,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已经成为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司法机关是防治未成年人犯罪的最后防线,对未成年人罪犯,要认真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寓教于审、惩教结合、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是社会问题,全社会都应该重视、关注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共同建立起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立体网络。  相似文献   

17.
调查结果表明,近年来山东省未成年人犯罪日趋严重,犯罪人数逐年上升,已成为当前山东省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本文列举了当前山东省未成年人犯罪的六个特点,分析了造成未成年人犯罪的四大原因,提出了预防和治理未成年人犯罪的四大措施。  相似文献   

18.
刑罚观念的转变和对刑罚功能局限性的认识,刑罚谦抑性以及刑罚经济思想成为对未成年人犯罪实行非刑罚化处理的理论溯源;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是对未成年人犯罪实行非刑罚化处理的现实根基和强劲支撑;未成年人犯罪的特殊性决定了对未成年人犯罪实行非刑罚化处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调查结果表明,近年来山东省未成年人犯罪日趋严重,犯罪人数逐年上升,已成为当前山东省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本文列举了当前山东省未成年人犯罪的六个特点,分析了造成未成年人犯罪的四大原因,提出了预防和治理未成年人犯罪的四大措施。  相似文献   

20.
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全球性的社会问题,为控制未成年人犯罪,各国均在探索有效的途径。为此,本文从考察犯罪心理的角度出发,就自我暗示心理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作一探讨。 自我暗示心理是指行为人对外界信息进行分析、加工,然后与自己的经历相结合,形成自己的看法,再以该看法指导自己行动的意识活动。可见,自我暗示心理活动是行为人特定意识定形的过程。鉴于目前的未成年人自我意识较强,实施特定行为一般均以自己的看法为基础。因此,为准确认识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的形成、强化、外化,有必要探讨其自我暗示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