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爱,可以等待     
一张请柬在他的桌面上,红纸黄字,特别的引人注目。他不敢相信,他写的小说会获奖,更不敢相信省作协邀请他到省城参加授奖大会。这是今年他发表的小说中让他最满意的一篇,可以说写的是自己,字里行间有他四季的心绪和无尽的情感。想到这,不知为什么,他流泪了。28岁的他,过早地品尝T他这年龄不应该品尝的东西,就像读了一本他不该读的书。他曾经让许多人羡慕:一米七八的身材,一身的橄榄绿,站在路中间,每天有无数车辆和人流,在他挥手间驶过……这一切对他来说有些短,他还没有仔细地回味就消失了,快得像雨后的彩虹。两年前一个夏…  相似文献   

2.
在鹤岗,人们都叫他“张黑子”。这是因为他长得黑,还因为当年他在公社当公安特派员时对横行乡里的恶势力的处理比较狠,恶势力说他手黑;   他曾被人诬陷,判刑两年,就在现在工作的鹤岗市第二看守所服刑;后来,他刑满释放,组织上给他平反了,他又被安排到这个他曾在此服刑的看守所任所长;   演讲归来,他坐在我的对面,无声的笑从他脸上布满沧桑的褶皱中溢出。我的脑海中不断地闪映着他曾经的往事,从他宁静而安详的面容上,从他脸上那些或深或浅的皱着的纹路中,我努力地解读着他曲折的警察生涯。   秋天的北方,饱满而且丰盈…  相似文献   

3.
有一句话:“爱他,就要爱他的家人和朋友。” 当恋爱最终走向婚姻,他背后的那张由他的父母兄妹、亲朋戚友共同织就的那张关系网瞬间会将你包裹。那张网,很大,很坚韧,最关键的是,他与他的网血脉相连,好像他的“左膀右臂”一样。若想横刀截断,他就会承受深彻的断臂之痛。 所以,无论你多么看不惯他的老妈老爸,多么讨厌他的那些狐朋狗党……为了他不受那“断臂之痛”,都不得逃避。 既然爱他,就要学会管理你们的亲密关系,他的家人和朋友快乐了,他就快乐了,他快乐了,你也就快乐……在这个崇尚Ba1ance的年代,你要的不仅仅是职场的风生水起。一个幸福的婚姻更彰显一个女人的魅力,更是你快乐心情的源泉。  相似文献   

4.
路榕 《人大论坛》2010,(6):53-54
他,起起落落,尝尽了人生的得意与失落。他,有教无类,秉承中国教育的精髓。他,文治武功,兼具了智慧与胆魄。他,闪烁古今,开创了影响世界的哲学思想。他,便是王阳明。  相似文献   

5.
浅释庄主     
正式见到吕中明是在邻县公安局看守所的审讯室里,他被刑事拘留了,因为案情复杂,专案组对他实行异地关押。审讯室的中央有一道铁栅栏。我在栅栏这边,他在栅栏那边。我是从看守所办公室的旁门走进审讯室的,我的这边有审讯用的台子和椅子。他由看守所的民警押着,直接从号子里面走进审讯室的,他那边只有一张椅子。他在椅子上坐下,押他的民警用一副手铐将他连在椅子上,他很听话,一言不发地承受着。看守所的民警退出后,他便向栅栏这边打量,目光是忽闪的。他想认真地盯我一会儿但又不敢,他缺乏直视人的勇气,目光从我脸上一掠而过,又…  相似文献   

6.
汪舟  徐波 《台声》2002,(7):23-25
他戴着一副深度近视眼镜,衣着朴素,学究模样。在讲台上,无论是面对几十人的小课堂,还是面对几百人上千人的大会场,他总是满怀激情地讲先秦哲学,讲中国文化,讲台湾历史,讲两岸关系;在空闲时,他喜欢约三五个朋友,点几样小菜,喝几杯白酒,依旧是满怀激情地讲先秦哲学,讲中国文化,讲台湾历史,讲两岸关系。说到得意处,他会发出一阵天真的大笑……他的学识,他的激情,他的笑声,常常感染在座的每一位朋友。他就是著名学者、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王晓波。我聆听过他的演讲,编辑过他的文章,也和他喝过酒,算起来应是多年的朋友了。…  相似文献   

7.
托马斯杰裴逊,美国第三任总统,或许没有乔治华盛顿和亚伯拉罕林肯那么有名,但大部分人都还记得他,那就他写的《独立宣言》。其实他多才多艺,目光远大,除了具有卓越的政治才能外,他还精通写作、音乐、建筑、发明等等,他是弗吉尼亚大学的创办人,他重视亲自考察和实践,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他谦虚谨慎,不耻下问,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今天,他的许多思想仍闪耀着智慧和理性的光辉。  相似文献   

8.
慎乎后天     
我一个中学同学,人极聪明,大学读的工科,却又擅作文,精书法绘画。毕业以后,一直在公、私企业辗转,大多是他炒老板,偶尔也有老板炒他。这后一种情况据我分析,多半是因为他的过于能干,老板拿不出高薪聘他,或担心他的僭越。其实我这个同学,人尽管聪明,又是极厚道的一个。不管在公私单位,也无论单位大小,他自甘屈居一把手之下,也就是说,他永远只会当副手,要么军师的角色。究其因,他说他的心理承受能力有限,一旦有什么大责任在身上,就会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活得太累。我为他的才能叫屈,却也认为他的自我分析大致不差,勉强…  相似文献   

9.
八年前,他曾因抢劫脱逃被警方追捕;八年中,他组成了一个盗窃集团,在与警方苦苦周旋中,他和他的盗窃集团顶风作案 230起,盗窃总价值近百万元;他给他的犯罪集团成员配备了机械化作案工具,他自称“智能大盗”,自吹警察永远也抓不到他;在同伙归案后,他曾向警察叫嚣:“有能耐你们来抓我 !”在警方的追捕中,他始终没有间断地在警方的眼皮底下作案;为了不暴露自己,他不断改变自己的住处,甚至不让同伙知道他的住址;他甚至让妻子与他假离婚,不让儿子当外人面叫他爸爸。   这天是 2000年 2月 28日,星期天,一个北方初春以来最…  相似文献   

10.
他聪明能干,他心细如斯,他乐于助人,他是北苑街道残疾人的专职委员。  相似文献   

11.
没有刻意的“包装”,没有人为的 “炒作”,近年来,一个共产党员、公安民警和领导干部的名字在燕赵大地上被人们争相传颂。有人说他是“超人”,因为他的所作所为不可思议,难以置信;有人认为他是“怪人”,因为他的言行举止不合时宜,不近人情;有人说他是“铁人”,因为在他身上蕴涵着无穷无尽的力量和热情;还有人说他是“奇人”,因为他的精神境界常人无法企及。但是更多的人说他是新时期的焦裕禄,说他是穿警服的孔繁森,说他是一个始终保持了优秀本色的、真正的共产党人。 他,就是河北省公安厅副厅长刘金国。 追寻着刘金国的足音…  相似文献   

12.
没有枪林弹雨,没有惊天动地,但他的事业心、责任感,他的品质,他的坚强,他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使他深受群众的一致称赞。  相似文献   

13.
《中国保安》2012,(2):53-53
有一位主管很有能力,他负责的项目很受推崇。有一年他得到了大奖,一开始他还很快乐,但过了个把月,却失去了笑容。他说,部门里的同事,包括他的上司,都在有意无意间和他作对。  相似文献   

14.
也许是他身材伟岸魁梧,面颊有棱有角;也许是他性情直爽,处事果断:也许是他骨子里潜藏着一种宁折不弯的豪气;也许已没有也许,他就天然是那“将军”的风度。果然,他当过兵,并当了26年。即使转来地方,仍奖他一个“模范转业军官”的称号。如今他已年过半百,从他敢打敢拼的天性,我们能看到他那风华正茂的当年。两个小时的来访,浓缩他的人生可用两句话:每实现一次跨越都留下一串闪光的足迹;每到一处都能将沙漠变成绿洲。他叫卫福春。在荆楚群星中,他被誉为“军转之星”。1942年农历六月初三,骄阳似火,地处江汉平原的天门市卢市镇…  相似文献   

15.
当我在南京见到无名氏先生时候,十分惊讶地在8旬高龄全无老态。一套合体的西服衬托着身姿挺拔,一头浓密头发下的目光炯炯有神。他热情而开朗,言谈间妙语成珠,对别人的询问从容答对,不难想像他年轻时的风雅和洒脱,他从台湾重返祖国大陆,实为故地重游,因他父母早亡,他直系亲属均在港台、但他对古都南京充满感情,这里是他的出生之地,也是他念过小学和中学的启蒙之地。说起“无名氏”这个在当今港台走红的鼎鼎大名,他告诉我,这是他在写作第一部小说《无极风情画)时的笔名。当时他在西安当记者,《华北新闻)总编辑约他写一部连载…  相似文献   

16.
我的弟弟     
我的弟弟从小就长得十分漂亮,且是最小的孩子,所以最受祖母和母亲宠溺,只有父亲严厉一些。 12岁那年,父亲患了重病,全家人都一起忙乱着,没有人管教他。他的学习一落千丈,且再无回升的迹象。等到父亲去世、大哥主家时,我们方才发现他的劣性已经扎根得相当顽固了。他贪玩,虚荣,整日游手好闲,无所事事。为了督促他学习,即将分娩的嫂嫂每日看着他让他做功课。就是这样也不行。他在她的眼皮底下频繁地上厕所,在厕所里偷偷吸烟,半夜甚至用烟头将被褥烧一个大洞……一起管教他,他和我们大声顶嘴,实在无奈,我和大哥将父亲的遗像抬…  相似文献   

17.
头回见泥塑艺人双起翔,我便被他那满头银发和长长的白胡须给震住了。他的形象如同他塑造的脸谱一样美。他打造了一个泥塑世界,同时也打造了自己。于是,我请他与脸谱合影,拍下了对他的第一感觉。自认识以后,我便一次次地拜访他,试图走进他那个独有的、美的世界。一回生,  相似文献   

18.
有一种情感,在他血管里流淌,有一种情感,永藏于他的心间。 这种情感,是他对党的情感,是他对事业的情感,是他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  相似文献   

19.
龚文 《浙江人事》2006,(5):21-22
每一份琐碎的工作,他都能做得有滋有味;每一个平凡的工作岗位。他都能做出精彩与不凡;他以他的任劳任怨,他的真诚。他的奉献,谱写了一曲新时代建设者的奉献之歌。2004年1月,他被国家人事部、建设部评为先进工作者,2005年4月。被评为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他就是舟山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陈秀仕。  相似文献   

20.
文坛“怪杰”李敖在台湾名气很大,他自诩为博学的洪水猛兽。台湾民众都知道李敖很有傲世独立的名士之风。普通人说他时也是肃然起敬,比如台北一个跟文学不沾边的朋友,很羡慕我们去了李敖家,和李敖有一番交往。他说,李敖确实是个人物。李敖狂放。他60年代挑起东西方文化论争,从此成为台湾文化界的风云人物。别看他曾两度入狱,后来蒋经国召见他,他不去;民进党拉他,他不理睬。不论是国民党还是民进党,看不顺眼他都直言不讳。连赴台访问的几位很有名的北京作家,也被他拒之门外。理由是,跟官方不打交道,包括它方的人介绍来的人。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