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新加坡华文文学在世界华文文坛,特别是东南亚华文文坛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80年代以来,新加坡华文文学开始走向世界文坛。许多作家,如尤今、王润华、周颖南、黄孟文、田流、骆明、流军、淡莹等等,他们的作品先后在中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出版,并引起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读者与评论家的注意。新加坡华文文学这一变化,是和新加坡华文作家、新加坡华文文学团体的努力分不开的。作为新加坡重要的华文文学团体之一的新加坡文艺协会,在骆明会长领导下,立足本国,放眼世界,为振兴新加坡华文文学做了许多扎实的工作。在…  相似文献   

2.
她不是开车来的,而是乘的士来到乌节路上的董宫与我们相聚。这位背起行囊,足迹遍及四十多个国家的尤今,却红着脸向我们解释说,由于对新加坡的道路不太熟悉,不敢斗胆驾驶车来,否则将会迷路,等会回去时,还得搭朋友的车。一听这话,大伙都笑了。骆明先生象列方程式一样介绍。尤今已在新加坡、中国、台湾、香港等地出版了几十本书,尤今是新加坡首届“新华文学奖”的得主,尤今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尤今是中学的教师,尤今是优秀班主任,尤今是……然而,站在我们面前的尤今,一头短发,一张笑脸,一副眼镜,活脱脱,轻盈盈。丝毫没有矫柔…  相似文献   

3.
她不是开车来的,而是乘的士来到乌节路上的董宫与我们相聚.这位背起行囊,足迹遍及40多个国家的尤今,却红着脸向我们解释说,由于对新加坡的道路不太熟悉,不敢斗胆驾车前来,否则将会迷路,等会回去时,还得搭朋友的车.一听这话,大伙都笑了.骆明先生像列方程式一样介绍.尤今已在新加坡、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等地出版了几十本书,尤今是新加坡首届“新华文学奖”的得主,尤今是3个孩子的母亲,尤今是中学的教师,尤今是优秀班主任,尤今是……然而,站在我们面前的尤今,一头短发,一张笑脸,一副眼镜,活脱脱,轻盈盈,丝毫没有矫揉造作的名女人架子,宛若一位矜持的狮城姑娘.尤今原名谭幼今,祖籍广东省台山县.1950年出生于马来亚霹雳州的怡保,8岁时举家迁往新加坡,  相似文献   

4.
新加坡的华文文学自开始的移民文学到侨民文学,从侨民文学到马华文学,一直发展到如今在新加坡的文艺团体和文艺杂志中,新加坡文艺协会和《新加坡文艺》杂志算是相当长命的了。新加坡文艺协会的成立和发展,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即:《新加坡文艺杂志》阶段、1980年新加坡文艺研究会阶段及1990年改为“新加坡文艺协会”到目前的阶段。在1975年,由几名志同道合的文艺爱好者:骆明、烈浦、杨松年、杜城、谢克和王润华等,创办了一份同人大型纯文艺季刊《新加坡文艺》,由教育出版社出版。1980年12月,以《新加坡文的新华文…  相似文献   

5.
秋声不可闻     
近日,又来到风景如画的新加坡,旧地重游感慨万千。记得在20年前曾经来过这里,那是跟随北京人艺来演出话剧《天下第一楼》。当时印象最深的就是屹立在海边上那座醒目的,鱼尾狮的洁白色石雕像。同行的演员林连昆更是对此兴趣极浓,刚刚来到不久就拉着我跑去观看。  相似文献   

6.
认识年红     
我认识年红先生已经十二个年头了。   1988年 8月,我应新加坡作家协会、新加坡歌德学院的联合邀请,出席在狮城召开的第二届华文文学大同世界国际会议。下榻于狮城半岛酒家的当晚,年红先生带着张慎修先生来酒店看望我们,虽是第一次见面,却是一见如故,谈得很多。那情景依然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人生于世,在茫茫人海,每年萍水相逢而遇的人何止万千,但能在记忆中永不淡忘的,毕竟是少数;由相识而相知的,更是少数中的少数。我和年红先生由相识而相知,友谊历久弥新。我想这是与年红先生的人格力量分不开的。从我们多年来的交…  相似文献   

7.
东南亚各国写长篇小说的华文作家屈指可数,而新加坡作家流军却是写得最勤、作品最丰的一个。他的小说时常刊登于国内的文艺杂志,也在国内出版,所以国内文艺界对流军先生并不感到陌生。去年10月下旬,流军来到北京。他这次是来治病的。他患的头晕病,看了很多专科医生,新加坡最先进的医疗仪器都检验过,诊断的结果是神经紧张和敏感。新加坡中央医院的脑科医生说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医治这种病症的特效药。有个北京的朋友告诉他北京有几个老中医对头晕病很有研究,如果有信心,不妨来一趟。于是他就来了。我认识流军已经整十年,我们…  相似文献   

8.
九江行     
初识九江,洪水无情人有情飞机在机场上空盘旋开始降落。这里是江西省会南昌市,从飞机上朝下看,只见机场的周围是一片白亮亮的汪洋。我的那可怜的航空知识告诉我,机场是没有建在水中间的(当然,香港的新机场除外),这片汪洋肯定就是那洪水了。连机场的周围都成了这个样子,可见这里的水灾严重到了什么程度。令人不解的是,这片汪洋中竟布满了密密麻麻的船一样的东西,难道,还有渔民们在这洪水里打鱼吗?这未免也是有点太“抓紧时机”了吧!我是随着总政组织的一个创作人员组成的小分队,到当时抗洪情况比较严峻的江西九江前线去采访和…  相似文献   

9.
第一感觉:热爱新加坡 新加坡人给人的第一感觉是非常的热爱新加坡,内心深处以作为新加坡人而骄傲,甚至有人胆敢说一句不好听的话,就会引起群情激愤,不惜跟你争个脸红耳赤。 有位来新加坡定居不久的女士说,有天中午与同事们一起吃中饭,大家围坐着一张桌子,有说有笑,谈论着一个同事辞职去澳洲发展的事,她说了一句:“澳洲不错,比新加坡……”话刚说了半句,已经引起一片不满。 一个同事用高了八度的声音说:“新加坡有什么不好?我们有这么好的政府,有世界第一流的樟宜机场,有世界第一流的海港……” 结论自然很明显:“既然你不…  相似文献   

10.
带着母亲的嘱咐,亲人的心愿,我回到阔别多年的越南“第二故乡”。虽然我在会安、三岐、朱莱又称为安津、山城等地逗留的时间仅有短短的几天,但这里毕竟是我祖孙三代和亲人们出生和生活过的地方,因此,这里的一切,特别是古城会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情那景至今仍历历在目,久久不能忘怀。那是几年前一月的一天,我在越南胡志明市办完公事,便抽空回“故乡”探亲祭祖。当天乘越航飞机到达越南中部港口城市——岘港。一出机场,便看到我的亲戚史老先生和同乡潘先生已备好车等候在那里。由于时间紧迫,也顾不上探望在岘港的姑…  相似文献   

11.
父亲的使命 1967年初的一个寒冷的日子,周(恩来)办公室来电说我父亲即将到来,要怀和我一起到澳门去接,然后陪他一起飞返北京。1956年以来,我们和父亲还没有见过面。 怀和我都搞不清楚他来干什么,我们猜想他可能是来接我们回去的。对他的历史我们虽然知道得清清楚楚,但对他的形象,尽管我搜索枯肠也还是模模糊糊。怀不无信心地预言,“我们会认出他的。”远离父亲如此之久,这时再去认他好像很别扭。 老赖开车送我到廖(承志)家去研究我父亲的旅程,在车上我尽力试图集中精力考虑必须商讨的问题,可是当我们接近廖家院子时…  相似文献   

12.
图书的生产     
燕晓东 《新青年》2004,(9):41-41
我们公司是全国知名公司,名字我就不说了.我怕说出来会吓倒许多人.我提示性地说一下,凡是在我们这个时代读过书的人都受到过我们公司的影响,换句话说,我们出过的畅销书风靡过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每一次,那景象,真就像北国风光,万里雪飘.  相似文献   

13.
1.一天晚上,与朋友阿伦正在某快餐厅里吃洋快餐。我有个习惯,喜欢边吃东西边看人。有两个民工模样的年轻人端着汉堡包、饮料等正准备坐在我们旁边的一个座位上,从他们有点慌乱、不知所措的举止上看,显然他们是第一次来这种快餐店。可能是看见了我杯里的吸管,他们小声地商议了几句,其中一个便自告奋勇地来到垃圾箱边徘徊,观摩了一圈又折回座位上,显然他们不知道吸管该从何处取。这时,我听见他们中的一个人叫服务生过去,只听见服务生客气但大声地回答说:“对不起,我们这里没有汤匙,更没有筷子!”我为那个农村男孩焦急,更为那…  相似文献   

14.
《新青年》2003,(5)
细雨:我是一名师范学校的学生,我最近遇到了一点麻烦,想请你来帮忙。那就是我和我的同桌发生了矛盾,我们已经断绝了来往。可是冤家路窄,我们俩又同寝室了,寝室是学生最常呆的地方,因此,我们之间产生的磨擦就更大了。这些事情令我烦恼极了。另外,最让我头痛的是,我们寝室不久前安装了电话,有时别人打电话找我,正好被那个与我有矛盾的同学接到了,她却故意不告诉我。虽然我觉得这是正常现象,因为我们之间毕竟没有共同语言,可我的心里总觉得不是滋味。不过,有时有人打电话找她,可她不在,电话如果被我接到了,我也懒得告诉她。…  相似文献   

15.
珀斯偶记     
机场缉毒犬我乘坐澳航由香港,经新加坡来到澳大利亚西部名城珀斯。我们一行携带手提物品,来到人关处,排队等候查验护照和签证。这时,只见一位海关人员,牵着一只黑色的大大向人群走来,那犬这儿嗅嗅,那儿嗅嗅,而且不仅手提物品,有时那犬还往人身上嗅嗅。这种举动,...  相似文献   

16.
在台北的蒋碧微,与子女只能在照片上见面了。 徐伯阳说:“把我们儿女的情况,告诉我母亲的,是我父亲朋友沈宜甲先生。还是在1927年4月,我母亲发现她怀孕了.我父亲当时在新加坡卖画,我母亲决定回国内生孩子,她把六、七大箱书画交给航空运输公司,直接运到国内来。她一个人从巴黎搬家,沈宜甲帮了很多忙。临走的时候,我母亲很感激他,没什么好东西给他,就指着自己的肚子说:这孩子生下来认你做干爹。1976年沈宜甲回来探亲时找到我,就跟我讲起这段事。我们还一起在我父亲的墓前照了相,他把这张照片辗转到我母亲手里。  相似文献   

17.
20年前我与10位学友,到雅加达拜访一位 在那里当经理的同学之后,就再未涉足印 尼了。 今年以来,住在印尼巨港的亲友曾多次来拜访我,并盛意拳拳邀请我去印尼探亲游玩,出于朋友的一片赤诚之心,我决定于7月2日到雅加达走一趟,以了解当地实情。 清晨7时,晓色微开,我们已到了机场,马航班机9点半起飞,10时就到了雅加达,原来两地时差仅一小时。 过关时,我心里担忧,不知是否要给小费。回想20年前,我们在雅加达的哈林机场,一行10人,全被叫进一间小房。官员要我们付出美金为小费,才肯在护照盖印。很快地,这项忧虑消…  相似文献   

18.
人们也许还记得上世纪80年代出版的长篇小说《一个中国伤兵在美国》,人们关注着书中主人公后来在美国的命运,可惜不久作者也移民去了美国。1997年年初,我与老伴从香港飞加拿大看儿子,到加之后即给小说作者李大明挂电话,他一听我到了家门口,异常兴奋:“太好了,这下我们又可以见面了!”当时大明任北美最大的中文报纸———《世界日报》驻圣迭戈记者兼业务代表。4月24日,我与老伴步出圣迭戈机场时,他已守候在接机大厅里。我怎么也没想到,他竟身着一件上世纪80年代中国军队的短袖上衣,脚踏一双三截头军官皮鞋,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他那军衣上黄澄…  相似文献   

19.
机场的孩子     
正我是在军队机场长大的孩子。1971年的冬天,我放学回家,见到了身穿军装的父亲。这是我有记忆以来第一次见到他。父亲把我抱在怀里看了好半天,问想不想他,学习怎么样?调皮不调皮?我和他有距离感,很陌生。爸爸给我吃苹果,还有一个大菠萝,那是我第一次吃这玩意儿,又酸又甜,直到现在我仍喜欢吃这种水果。  相似文献   

20.
1 2008年的情人节,罗列早早地来了电话,下班后要去机场接一个重要的外商并且陪同他,所以,艾琳的情人节,要改在2月15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