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正处于改革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该用怎样的价值观引领人民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面对社会转型期人们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我们该用怎样的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又该以怎样的价值观展现大国人民的良好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作为社会主义的内在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面旗帜,是全国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的纽带。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我们当前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3.
城市精神是城市文化的精髓和内核,凝练和培育城市精神对于一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城市文化是社会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城市精神的城市文化与社会主流文化应该具有高度的统一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对整个社会价值观体系起着引领作用。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各种途径不断培育和践行。城市精神有十分深厚的历史底蕴,也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诠释和具体体现。培育和践行城市精神的过程就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地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养什么样的公民的问题,因而它具有重要的政治功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功能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是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指针;是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将大大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流行,使之成为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的重要思想引擎。为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必要深入了解和把握核心价值观的生成规律。只有准确把握和切实遵循核心价值观的生成规律,才能有效地凝练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任何价值观的生成,都有其特定的社会场域。从一定意  相似文献   

6.
王立兵 《政策》2015,(2):61-63
核心价值观是社会意识形态、价值体系的核心体现和重要基石。面对各种思潮交相激荡、价值观较量日趋激烈的新常态,在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的重大使命,对于凝聚社会共识、引领社会风尚,更好地组织和动员全国各族人民奋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大  相似文献   

7.
面对大学生存在多元价值观的现实,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必须突出导向性。要实现导向性的目标,就必须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这个核心。核心价值观是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的基础。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统一思想,要有统一的核心价值观。一个社会,越是呈现出价值多样化,就越应该重视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和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必须顺势而为。我们要善于借助新媒体的优势,不断创新传播内容和形式,更好地迎合受众的需求、拓宽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渠道、优化传播环境,更加有效地发挥核心价值观凝聚社会力量、引领社会风尚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公平正义是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性质的最根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古以来,"公平正义"就为许多中外思想家和仁人志士所向往,并把公平、公正看作价值理想,同时"公平正义"也反映着人民的愿望,代表着人类历史前进的方向,具有引导人类文明进步的普遍世界历史意义。公正价值观具有历史性、阶级性和相对性。在现实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实现历史进程中的过程性"公平正义",是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征。公正价值观与其他价值观相互支撑:公正可以促进和谐,有公正才有和谐。没有公正,就没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没有公正,也就没有法治秩序下的自由、平等生活;没有公正,就不能塑造诚信友善、勤劳敬业的人民。  相似文献   

10.
姜万兰 《前沿》2014,(17):10-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宽领域、多层次、内涵丰富的有机统一体,具有普遍性、包容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凝聚了中国力量,以实现中国梦。赤峰精神是赤峰人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依托,是赤峰人民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中,结合赤峰市地域、人文特点,对赤峰地区的主流意识形态进行理论提升和整合,获得了赤峰各界民众广泛认同的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11.
王宇 《观察与思考》2012,(10):32-35
社会共同价值观是在一定历史时期的特定社会共同体中各社会阶层的社会成员普遍认同并持有的价值观。社会共同价值观是精神富有社会的核心内涵。"务实、守信、崇学、向善"的当代浙江人的共同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以"精神富有"为内核,适应了转型时期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趋势,符合当前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精神需求,为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提供了全新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和政府以及全体人民共同为之努力奋斗的价值取向,也将成为中华民族走向民族复兴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伟大的精神向心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共识"的价值观,是打上了"国情烙印"的价值观,是体现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精神"的价值观,是能够形成"百姓气场"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当前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要进一步搞清楚在这一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的价值观。劳动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唯物主义历史观归根结底就是劳动历史观。劳动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基础。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劳动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当前,已经基本形成了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然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状况尚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仍是思想道德领域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只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最广泛的社会共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关键在于要大力提升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目前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建设未能足够重视"人的需要"维度,难以应对市场经济体制下多元需要格局的冲击和挑战。因此,在加强思想教育和文化宣传的同时,要以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为指导,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现实根基,以引导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丰富的多层次需要为主线,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建设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中,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广泛接受和认可,并内化为人们日常生活的行为准则与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充分发挥其引领社会思潮、凝聚价值共识的强大功能。  相似文献   

16.
一个健康有序的现代国家必然是在具有自身精神标识的价值引领下开启现代化征程的,软实力的支撑构成国家治理现代化所必需的逻辑前提。软实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价值观的较量。以社会主义为根基和以人民群众为旨归的本质特征充分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治理现代化所倚重的一种软实力。它从实现价值整合、凝聚价值共识、巩固执政地位等层面对国家治理现代化发挥着支撑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之间的契合性启示人们,应通过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鲜明的主导地位、提供坚实的硬化条件、植根于雄厚的民族精神、强化价值自信等路径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渊源于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中华传统价值观,具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对于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提升文化软实力,促进国家文化现代化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荣辱观凝聚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精髓,“八荣八耻”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基本价值观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社会风尚是社会存在的客观反映,我们不能幻想在一个极短时间内就使社会风尚有一个根本转变,而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科学地加以引导,使其逐步向健康文明、和谐向上的方向转化。当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和塑造良好社会风尚应当重点抓好几个关键环节。要加大核心价值观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核心,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层培育是应对新的伟大斗争的现实要求,是凝聚人民意志和力量,应对社会思潮斗争和破解文化空心难题的必要举措。现代社会治理从突出人民主体地位、服务型政府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等方面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层培育提供了路径可能。依托社会治理要坚持党的领导、发挥政府的服务性,围绕中心开展文化宣传,注重道德与法治的支撑共建,以社会综合教育和基层组织自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层培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