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4年9月6~7日,"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改革与治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开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的拉丁美洲史分论坛"拉丁美洲现代化进程中的改革与治理"暨纪念南开大学拉美史研究室成立50周年大会同期顺利举行。此次会议由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和南开大学拉丁美洲研究中心共同举办。来自中国社科院拉美所、北京大学等多家单位的3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  相似文献   

2.
2010年12月11日,辽宁大学召开了"后金融危机时代俄罗斯东欧经济政治发展新态势"学术研讨会暨"辽宁大学俄罗斯东欧经济政治研究所"成立大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等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以及辽宁大学俄罗斯东欧经济政治研究所的教师和研究生,围绕后危机时期俄罗斯东欧经济政治形势这一主...  相似文献   

3.
2009年10月,经日本文部科学省的认定,京都大学东南亚研究所被确认为日本"东南亚研究的国际共同研究中心"。由此,京都大学东南亚研究所逐步开展了以"外派驻在型"、"外聘集中型"、"资源共有型"、"研究开发型"四大研究类型为根本模式的研究,不仅延续了传统的田野调查,还突出了日本自身与外部的学术对话机制,并注重文献资料的共有,研究课题的开发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具备了一定的典范意义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正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认识及其行动选择研究"结项成果,由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杨栋梁教授领衔撰写,全书50万字,2015年5月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前言阐明了研究视角和理论方法,序章追溯分析了近代以前中日关系的演进、特征和性质,正文历时性考察了日本1603年至本世纪初的中国知  相似文献   

5.
"北方领土"问题为日本的说法,意指日本国土北部的领土,具体指日本曾经占领并统治、现为俄罗斯实际控制的库页岛南部和千岛群岛的归属问题。我国学术界对"北方领土"问题探讨不算是一个全新课题,但是学者多以发表时评文章为主,缺少基于原始档案解读的有分量的学术成果,而当前研究缺乏历史考察的整体感,难以使读者弄清日本对"北方领土"问题政策的延续性、变化性  相似文献   

6.
201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迎来"不惑之年",而标榜重视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却公开表示,在钓鱼岛问题上必要时将动用自卫队。这是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前所罕见的。野田首相发表相关言论的实质、决策背景是什么?日本武力介入钓鱼岛的图谋和预案是什么?日本武力介入钓鱼岛受到的法律制约是什么?日本是否要在钓鱼岛问题上与中国不惜一战?这一系列新问题都值得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7.
小泉、安倍政权交替与日本的民族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泉、安倍政权的内外政策表明,民族主义正在成为主导日本政治的重要因素,走出战后体制,成为"正常国家"是日本当前的主要目标.日本仍然要保持日美同盟,不会改变和平发展道路.当前日本的民族主义与战前不同,有其发展的必然性,但也有为右翼势力操纵的可能.因此,必须关注和研究日本的民族主义趋向,认真应对日本正在发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正7月23日,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东北师范大学"东亚研究院"揭牌仪式暨"区域与国别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本次会议由我校东亚研究院、历史文化学院主办,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社会科学处协办。会议期间,来自日本人间文化研究机构、韩国东亚大学东亚研究院、越南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与汉喃研究院、蒙古国立教育大学社会与人文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外专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  相似文献   

9.
冯昭奎 《国际安全研究》2013,(1):79-90,157,158
中日关系既有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史,又有1894年到1945年的日本侵华史。1949年新中国成立,二战后日本走上了和平发展道路,中日关系开始了"第三个历史"。中日关系"第一个历史"是日本向先进中国学习、在实力比较上是"中强日弱"时期。然而日本作为一个狭窄多灾岛国,有着强烈的扩张生存空间意识,在唐朝和明朝,中日间发生过两次军事较量,都以日本失败而告终。这说明,只有一个既先进又强大的中国,才能使日本折服甚至追随。日本在1868年明治维新后走上了"脱亚入欧"之路,其后又走上了疯狂的对外侵略扩张的邪途。1894年甲午战争成为中日实力对比的转折点,即从"中强日弱"转变为"日强中弱"。二战后,中日关系"一强一弱"成为历史,并开始走向两千多年来从未有过的第三种状态──"强强型"关系。201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今后10-15年,中国现代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经济和军事实力将进一步走向强大,日本和美国将会加强合作来牵制中国。然而,从中期而言,日本将会摆脱对美国的依赖而追求某种自主性;长期而言,日本可能还是不得不与中国友好相处。当今中日关系的本质问题在于,在日本从当前追随美国转向美国某学者所称的"追随中国"的长期过程中,是否也会经过古代历史上日本终于对中国"服气"之前曾发生过的同中国之间的"战争磨合"呢?  相似文献   

10.
正重新思考日本,已成为当前世界的一个潮流。安倍政权的一系列举措,使日本成为国际舆论的焦点,更引发了对日本的战略争论。这些争论的持续,已使人开始重新审视战前日本和战后日本、冷战时期的日本和冷战后的日本、20世纪的日本和21世纪的日本等战略深层的问题。由此,"日本问题"已经超出了狭义的范畴,成为一个涉及层面更广泛的国际性问题。一、重新审视安倍与"安倍政治"  相似文献   

11.
日本的关东大地震虐杀华工案和"王希天事件"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日本政府曾极力掩盖虐杀中国劳工的真相,严格控制封锁相关的档案资料,致使这一事件的真相迟迟不能大白于天下。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日本国内具有正义感的专家学者,在反思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罪行的同时,开始了对关东大地震前后虐杀王希天及滞日华工个案的研究,先后出版了一些具有史实意义和学术价值的著述,为国内的王希天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助力。  相似文献   

12.
《外国问题研究》2010,(2):43-43
接受日本国际交流基金资助,东北师范大学日本研究所自2006年起实施《东北师范大学日本研究丛书》项目。丛书主编系东北师范大学日本研究所所长,教育部日本教育专家组成员尚侠教授。本套丛书计划出版10本,涉及日本文化与文学、日本经济与经营、  相似文献   

13.
<正>2013年11月25~26日,"拉美热点问题论坛"在南开大学举行。会议由中国社科院拉美所墨西哥研究中心和南开大学拉丁美洲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浙江外国语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协办。来自拉美所墨西哥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新华社以及南开大学等单位的近3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学术讨论会。本次会议旨在以学术讨论会的形式庆祝南开大学拉丁美洲研究中心成立20周年。研讨会主要涉及两大主题:一是墨西哥涅托政府执政一周年成效及中墨关系发展新动向;二是  相似文献   

14.
日本战后新日本主义叙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出现的"日本主义"为旧日本主义,而战败后的"日本主义"则为新日本主义。两个时期的"日本主义"都以"日本论"与"日本人论"为标识。自省—自信—自负,成为新旧"日本主义"共有的心路历程。总体而言,新日本主义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其性质也随时而异,其早期的对战争的反省与中期的对"成功"的思考,曾给予历史以重要的启示,而后期的"自负"、"膨胀"意识的产生,则是一种危险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日本对台湾进行殖民统治期间,将台湾作为研究与调查东南亚资源和华侨问题的重要据点.<利用本岛人执行华侨工作之具体方案>就是台湾总督府为配合日本南侵的需要而提出的"研究成果".它既是台湾总督府在台湾长期统治的一项经验总结,也是大日本帝国在"南方圈"利用台湾"本岛人"协助推行华侨政策的蓝图与工作手册.  相似文献   

16.
1998年10月19~23日,拉丁美洲学会第15届年会暨“世纪之交的拉美及中拉关系”研讨会在京郊密云召开。来自中联部、外交部、经贸部、新华社、对外友协、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湖北大学、天津外国语学院、山东经济学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以...  相似文献   

17.
日本第24届参议院选举被称之为"战后日本政治史的转折点"、"历史性突破"等,意指通过这次选举,所谓"修宪势力"在参议院已经达到法定修宪门槛的"三分之二"。加上由自民党和公明党组成的执政联盟在众议院议席已经超过"三分之二",所以"修宪"已经"成为现实可能"。但实际上,"三分之二"在当下日本政坛所具有的真实内涵是复杂的。"安倍经济学"虽然是这次自民党胜选的重要依托之一,但与其说已经被选民普遍认可,不如说是对安倍政权的"缓期执行,以观后效"。此外,本次选举进一步印证了日本政治生态的发展趋势,即总体右倾化使自民党重获"一党优位"地位,以及在自民党内形成"安倍一强"的状况。通过本次选举,执政基础进一步得到巩固的安倍政权,其对华外交必将更加强硬,也意味着中日关系将有新的变数和面临新的严重挑战。  相似文献   

18.
奈良平安时期的日本诗僧包括"披着袈裟"的出家僧侣和"不披袈裟"的居士或准居士诗人。日本诗僧群体的产生不仅与唐代盛行的诗僧文化密切相关,还受到佛经中诗偈的潜在熏陶。佛教被提升到日本国家宗教的高度后,日本诗僧亦表现出亦佛亦俗、亦僧亦士的双重性人格。  相似文献   

19.
浅议日本外交的"两面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社会的"双重性"不仅体现在日本的政治、经济等诸多方面,也同时反映在日本的外交上.日本外交语言的隐晦性与多义性以及其外交姿态与走势的多变和不可琢磨的特点,应是其外交两面性的外在表现.在日本的外交中,两种对立的极端可以共存一体,表现为一明一暗,一表一里,并会在演进中互换着位置.准确地解读和认清日本外交的"两张脸",对于我们制定对日外交方针,正确处理与日本的关系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社会网络分析是一种研究社会行动者之间互动关系的结构性方法。本文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日本外交政策智库间的关系,具体选取17家智库及其隶属的320名主要研究者作为数据源,通过矩阵运算和社会网络可视化分析,描绘了日本外交政策智库间的社会网络结构,进而发现了在该网络结构中智库是如何通过"联系"的方式来增强自身"权力",甚至影响网络整体发展的。本文认为日本外交政策智库在网络化的互动环境中,通过两种方式发挥其影响力。一种以东京财团为代表,主要利用自身所拥有的丰富的社会资本,充当各行为体间的"中间人"角色,通过控制社会网络内部信息和资源的流动与供给以影响他者和网络整体。另一种以日本国际论坛、东亚共同体评议会、日本全球论坛为代表,通过"三位一体"的方式共享主要研究者、财政预算与信息资源,分担智库的不同功能,在自身能力及财源有限的不利情况下实现整体影响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