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必须解决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这一根本性问题.世界上曾经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因为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都掉入了历史周期率陷阱.中国共产党在尚未掌握全国政权时就开始思考和探索如何解决这个难题.经过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不懈努力,中国共产党确立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创立了科学化的党的建设路...  相似文献   

2.
地方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一环,也是国家治理目标能否实现的基础,考察党在地方治理过程中的执政方式得出经验教训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建国后,党在地方治理过程中经历了一元化、制度化及多主体参与的发展、演变,这总体上体现了党应对经济、政治、社会环境转变进行的自我革新。在这个过程中,党始终充当了国家与社会的桥梁、纽带,而新时期,多主体参与的地方治理也标志着地方政府独立性增强和政治权力向社会的回归。  相似文献   

3.
黄卧云 《南风窗》2007,(22):19-21
新的执政观念认识到,统揽一切的执政方式不但没有必要、而且与民主格格不入。执政权是对政府行使管理权,但不是唯一的国家权力。它需要其他权力的合作。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其基本形式是以政党为中心、由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民主政治体制。它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中国共产党执政表明中国特色的个性,但它同时也要体现民主的一般原则。十七大报告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把实现党的民主执政作为明确的方向,这必然要对党的执政方式提出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创立新中国的伟大革命实践中,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四座历史丰碑,这四种精神在拥有共同价值的同时又在内涵上各具特色,井冈山之源、长征之魂、延安之思、西柏坡之风,从不同价值向度上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建设提供了文化资源,共同构成了中国的革命精神。这一具有丰富价值意蕴的精神传统,...  相似文献   

5.
经过80多年的发展,我们党的队伍、所处的地位和环境以及所肩负的任务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观念方面从"夺权·革命"思维转变为"执政·建设"思维,树立新的时代观,真正尊重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注意对财产个人所有权的肯定和保护,从单一的按劳分配转向多角度的按生产要素分配,注意各阶层利益的整合.  相似文献   

6.
从对我国精神损害赔偿现状的解析入手,结合四起司法案件存在的问题,得出了我国精神损害赔偿确定的不足,并在立法体系与制度建设等层面提出完善设想。  相似文献   

7.
赵灵敏 《南风窗》2007,(20):45-47
十七大的党章修改将体现科学发展观等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把党的十七大报告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写入党章,说明经过15年的探索和调整,执政党处理与各个社会阶层的关系的基本思路确定在为各阶层的平等发展创造环境,寻求一种各阶层合作共赢的新格局上。  相似文献   

8.
2002年4月16~18日,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和中共中央编译局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共同发起召开“苏共执政的历史教训”座谈会,与会者都是长期研究苏联问题的资深专家,他们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诸多方面探讨和分析了造成苏联共产党丧权亡党的原因与教训。大家一致的看法是苏共垮台、苏联解体的因素很多,执政党的因素是根本的。苏共没有推进政治民主化、经济  相似文献   

9.
杨军 《南风窗》2012,(24):35-37
十八大报告强调了使命意识,一个具有历史使命感的执政党,才有能力带领中国走向新的繁荣。11月15日差7分钟12点的时候,焦急守候的人们终于迎来了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集体亮相。这一次中共最高领导人的权力交接引起了更为广泛的关注,因为世界局势如此微妙,中国的政治变迁将影响世界的未来。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2月以来,委内瑞拉爆发了近年最大规模的社会抗议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众对当前社会经济状况的不满。抗议活动及其引发的社会动荡使马杜罗政府面临执政以来最严峻的挑战,增加了其施政难度。面对日益严重的社会冲突,马杜罗政府积极寻求应对之策,力图稳固执政地位。新一轮抗议活动的主要特点早在查韦斯执政以来,委内瑞拉国内各种形式的反政府抗议活动从未中断过。与此前的抗议活动相比,本  相似文献   

11.
研究精神赡养问题,应当回到法的一般原理中去探讨精神赡养的内涵,如法律关系通常由主体、客体、内容这三个部分组成,在精神赡养法律关系中,也应当明确其主体、内容、客体,在此基础上,笔者还会探讨精神赡养义务的履行主体、表现形式、立法目的等内容,进而对于精神赡养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13.
民族精神与和谐社会的价值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和谐社会的价值认同,实质上是重建民族与国家的整体目标与价值体系,维系国家的内在统一和社会的向心力与凝聚力。民族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价值取向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是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国家认同、文化认同及意义认同的精神支撑。要建构现代中国的民族精神与民族品格,促进和谐社会的价值认同,就必须坚持科学理性的认同视野、主体自由基础上的国家认同、以人为本的道德关怀和保持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与开放性。  相似文献   

14.
改革的逐步深化,让单位制度在中国城市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愈加弱化,而居民居住空间扩大和自由化对现代社会的公共精神也带来了相应的冲击。通过对单位制度变迁的结果来研究其对公共精神的冲击,并为化解危机寻找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樊乐 《当代世界》2008,(9):41-43
2008年3月20日,摩尔多瓦政府发生人事变动,担任总理长达7年的瓦西里·塔尔列夫宣布辞职。他是摩尔多瓦共产党人党长期负责经济领域工作的专家。自从该党2001年通过选举成为执政党以来,塔尔列夫就一直出任政府总理。由于7年来政绩突出,他在摩尔多瓦国内是最受欢迎的政治家之一,也是总统弗拉迪米尔·沃罗宁的得力助手。此次塔尔列夫提出辞职的原因是要给新人创造机会。  相似文献   

16.
17.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精神的现代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精神是遏制列强瓜分中国图谋、推动先进中国人百折不挠寻找救国真理的强大动力。但民族精神本身并不能为近代中国指明应走的方向和道路,民族精神所依托的传统儒学同样解决不了这个问题。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取代了民族精神所依托的传统儒学及若干西方引进的资产阶级思想,为中国指明了民族民主革命的方向和道路。在此基础上,马克思主义推动民族精神实现了开放性、革新性、科学性、主体性的现代重塑。  相似文献   

18.
小康社会的伦理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康社会的伦理精神是由当前中国社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条件所决定的。其内容包括平等、公正、信守契约、尊重个人权利、关爱弱者、善待自然等。小康社会的伦理精神重在建设和培育。  相似文献   

19.
刘洋 《工会博览》2010,(5):236-236
精神损害赔偿已成为现代社会对公民人身权受到损害的一项重要救济方法,它对保护公民的人格利益,提高我国人权的保护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拟从精神损害赔偿的含义,构成要件、赔偿范围及界限做出分析探讨,以期对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进一步发展完善做出指导作用,从而更好的保护精神损害人的合法权利。  相似文献   

20.
在民怨纷扰、危机隐伏的局势面前,朝野上下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种共同的隐忧。在学界也不例外,在关注敌意因子是如何被引发并积累起来的,自然也会担忧社会敌意因子的增盛会导致社会紊乱。在笔者对社会敌意的研究中,意外地发现了另外一样东西,一种可以自发消解社会变革和敌意冲动的力量。即在我们的国民性中有着其他文化并不多见的文化因子——社会懈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