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蓝洋  华军  君凤 《江淮法治》2012,(2):28-29
据权威机构统计.深沪两市有效A股账户超过了一亿三千万个,然而股市的涨跌千变万化.让许多股民苦闷不已.渴望在茫茫股海中有一盏指路的明灯。曾在证券公司工作过的重庆开县人毛桥卫.瞅准这一发财机会.充当起了股海指路人——通过指导别人炒股来收取咨询费。  相似文献   

2.
    
1、这几年,Y市的 小商品经济发展很快。金思财和妻子眼看着在商品街上摆摊的人都发了财,十分眼红。  相似文献   

3.
日天 《检察风云》2007,(14):62-63
随着全国打假力度的不断加大,假冒商品却仍然凭借其顽强的生命力在夹缝中生存,假服装、假运动鞋、假烟酒、盗版书、盗版光碟……事实上,区别这些商品的真伪绝不像分辨真假美猴王那样困难,然而在近乎跳水般的价位以及其他诱惑面前,"知假买假"的消费行为却仍令许多人趋之若鹜.……  相似文献   

4.
张莹 《法律与生活》2011,(19):12-19
2011年9月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1+1》节目播出《“助纣为虐”的古董鉴定!》,曝出“富荣”谢根荣自制的金缕玉衣被五位国内顶尖文物鉴定专家鉴定价值24亿元人民币。他以此鉴定骗取银行贷款10亿元,一审被判无期徒刑。  相似文献   

5.
生产者拿过期商品降低成本,经营者用更换标签减少损失,而这些“绝招”却让消费者叫苦连天。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越来越突出,职业打假人的队伍也越来越壮大。  相似文献   

6.
易蓉 《公民与法治》2013,(18):39-39
暑期是大学生实习高峰,但岗位难找、成本较高、备战考研等因素影响了部分学生的积极性,甚至有学生以天气炎热为南逃避,于是假实习证明市场悄然诞生。同时,就业压力影响下,假协议合同、假报到汪明也能在网上花钱买到,学校、企业对此却鲜有核实,使大学诚信体系受到考验。  相似文献   

7.
《公民与法治》2014,(4):2-2
最高人民法院对外发布司法解释——《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因食品、药品质量问题发生纠纷,购买者向生产者、销售者主张权利,生产者、销售者以购买者明知食品、药品存在质量问题而仍然购买为由进行打窃辞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相似文献   

8.
今年35岁的王某是天长市铜城镇的农民.由于好逸恶劳,妻子与其离了婚。光棍一人的王某想到了一条生财之道:骗。2009年7月,王某拨打了一个街头小广告号码,以“王凯”的名义,办了一张假身份证。随后,他自称是一名老板,窜至山西省运城市,与女青年小翠勾搭上了。  相似文献   

9.
张妍 《法制与社会》2013,(12):237-238
本文从消费者主体资格及经营者的"欺诈"行为两个方面探讨知假买假情形下是否能适用《消法》第49条的惩罚性赔偿规则;从《消法》、《合同法》及法制理念方面否定知假买假行为。  相似文献   

10.
3月14日,东莞中院公布了一批该院审理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典型案件,其中一宗知假买假、索要十倍赔偿的案件,法院判决不予支持.东莞第一法院认为,以营利为目的专门购买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而获得“十倍价款赔偿”的行为与我国《食品安全法》的法律价值和立法精神不符合.  相似文献   

11.
论知假买假行为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假买假行为自出现以来是否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保护就颇受争议。反对者认为知假买假者不是受欺诈而购买商品的消费者,所购商品不是用来消费的,而且对知假买假者的保护也不符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目的等理由主张不应予以保护。本文从知假买假者的消费者身份认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价值取向以及保护知假买假者的社会功能等方面论证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应该保护知假买假者。  相似文献   

12.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这个司法解释之后,你以后打假就更有底气了。”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曹三明笑着对王海说。  相似文献   

13.
知假买假行为适用惩罚性赔偿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知假买假行为使用惩罚性赔偿的分歧主要集中在立法目的、消费者的认定、欺诈、打假的社会功能等四个方面。由于《消法》立法目的不明确,无法作为立论依据;由于举证难,无法否认知假买假行为为生活消费需要、事先知假,应该认定知假买假者为消费者、销售者存在欺诈,因而可以适用惩罚性规则;从社会功能上看,知假买假客观上净化了社会环境,提高了社会福利,因而法律应该确立这种行为。  相似文献   

14.
李富成 《法人》2006,(8):76-77
如何消除听证会的公信力危机?这需要有关方面在听证程序、信息公开制度、企业内部控制、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作出多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5.
近日,福建省漳州市及诏安县纪委、监察局对该县打假护假受贿窝案中涉案的 25名党员干部作出党纪政纪处理决定,原诏安县打假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诏安县委常委、县政法委书记吴根源,原诏安县打假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诏安县副县长陈君鹏,漳州市乡镇企业局副局长、原诏安县副县长、打假领导小组副组长许瑞章等 15人被开除党籍,吴、许、陈分别被判有期徒刑 10年、 11年、 2年,并追缴其非法所得上缴国库。   经查, 1997年下半年,诏安县官阪镇一些制假烟大户为了寻求保护伞,非法组织了“烟机组联网理事会”(亦称“大公家”),其任务…  相似文献   

16.
从山东青岛曾经传来消息说,有个“王海之流”,明知某商店所售什么牌的日本充电电池有假,却一下买了5万多元的货,然后索赔。于是“有关部门”介入了。尽管这批电池确属“假冒伪劣”,连那家日本公司也出面证实是冒牌货,但就像我们经常看到的那样,  相似文献   

17.
知假买假的现象自1995牟“王海打假事件”出现以来已有16年了,但对于知假买假行为是否适用于惩罚性赔偿,学术界、司法界仍然没有定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法》)对相关概念界定模糊,导致司法实践中对知假买假行为的处理态度由支持转向否定,以至于司法的严肃性和公正性遭到严重质疑。本文对《消法》49条中的关键概念进行分析,从而认定知假买假者为消费者,应该对其适用惩罚性赔偿。  相似文献   

18.
艺术品的投资,日已成为继房产、证券之后的第三大投资方向.相对而言,艺术品投资的风险更低、回报较高.越来越多的投资人把目光投向艺术品拍卖,越来越多的资金流向了艺术品拍卖,从而促使近几年艺术品的拍卖日益红火.……  相似文献   

19.
在市场机制不完善的现实下,消费者为了维护自身的权益,欲通过《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获得双倍赔偿, 产生了大量以私力救济为主要特征的“知假买假”的现象。然而,从长远的制度建设,以及公平、高效的市场目标来看,“知假买假”不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填写假单据、假凭条的犯罪案件日渐增多,这类案件由于字迹少,相同的字、偏旁及笔画重复出现少,习惯特征不易暴露,加之书写时客观条件、作案分子的心理状态及故意伪装等因素的影响,给检验鉴定造成较大困难。笔者在工作中遇到一些此类案件,就办案的一点体会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 填写假凭条、假单据是犯罪分子以贪污为目的一种犯罪手段。由于凭条和单据的特定条件所限,填写的字迹有日期、姓名、金额等内容,所以检验这类字迹与少量字迹的检验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其自身的特点。 1 认真了解案情是检验的前题 了解案情的目的是分析案件情节,研究案件性质,通过了解案情可从蛛丝马迹中发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