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提高民众防灾减灾意识,增强居民避险逃生技能,是世界各国应对自然灾害的一个重要措施和方法。在这方面,我国有“曲突徒薪”的典故,日本有“稻丛之火”的故事,在2004年印度洋海啸中又有英国小女孩蒂莉挽救海滩上100多人生命的事例……这都说明了解防灾减灾知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张琰  欧华兰 《中国民政》2008,(12):57-57
湖南省临澧县自然灾害救助中心大力开展各项社区减灾活动,成绩斐然。一是完善社区减灾工程。制定和完善防灾减灾新体制:“一街、二所、三室、四有、五牌”。即建立科普防灾宣传一条街;规划朝阳广场、丁玲广场两个应急避难场所;在建立减灾培训室、物资资料室、居民模拟逃生室三个基础设施;社区内各机关单位、公共场所配套完善防火设备、救灾(生)工具、防灾安全哨、防灾预警器等四种救灾器具;  相似文献   

3.
姜波 《中国减灾》2011,(7):54-56
开栏语 近年来,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频发,“天灾人祸”防不胜防。灾害就在我们身边。如何避免更多灾难发生,将危险降到最低?向广大民众普及防灾减灾知识迫在眉睫。本刊从本期开始开辟“防灾讲堂”专栏。陆续邀请在各个领域内有建树、有经验的权威专家和学者,向民众讲授防灾减灾、避险逃生、自救互救的知识和技能,以助推我国防灾减灾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陈恋 《中国减灾》2013,(9X):30-31
<正>增强防灾减灾意识,识别灾害风险,掌握避险逃生技能,是世界各国应对自然灾害的重要措施和方法。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连续两年的"国际减灾日"主题与学校防灾减灾相关。建立一个涵盖政府、学校、社区的防灾减灾教育体系,是我们防灾减灾工作的当务之急。从"曲突徒薪"典故、日本的"稻丛之火"故事、2004年印度洋海啸中英国小女孩蒂莉的事例到绵阳市安县桑枣镇桑枣中学最牛校长叶志平奇迹……无一不说明在平常生活中教育普及防灾减灾知识的重要性、根本性和长效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社区减灾工作的发展、“5·12”防灾减灾日宣传等,我国的防灾减灾教育已迈出可喜的一步。但是不得不承认,我国距全民防灾的路还有距离。随着气候异常,灾难频仍,防灾减灾形势依然很严峻。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科学院、中国气象局、中国工程院、中国地震局、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国家海洋局、国土资源部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中国减灾与经济发展 (部长 )论坛”于2 0 0 0年 3月 1日在北京中国国际贸易中心举行。会上主办单位及有关单位负责人就中国减灾与经济发展发表了见解 ,全面论述了我国各大灾种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严重危害 ,介绍了中国防灾减灾的成就与进展 ,对深入开展国家防灾减灾提出了若干对策和建议 ,受到与会者的欢迎。与此同时 ,“中国国际防灾减灾设备、物品与服务展览会”举行。中国气象局、中国地震局、国土资源部…  相似文献   

7.
王俊华 《中国减灾》2014,(12):50-50
“遇到灾害,老年人应如何正确应对?”面对老干部们年龄高、体能弱,自然灾害逃生避险和自救能力不足的状况,河北省邯郸市军队离休退休干部第一休养所的服务人员融防灾减灾宣传于思想政治工作之中,对提高老干部防灾减灾知识和能力进行了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8.
徐富海 《中国减灾》2011,(13):25-27
提高民众防灾减灾意识,增强居民避险逃生技能,是世界各国应对自然灾害的一个重要措施和方法。在这方面,我国有"曲突徒薪"的典故,日本有"稻丛之火"的故事,在2004年印度洋海啸中又有英国小女孩蒂莉挽救海滩上100多人生命的事例……这都说明了解防灾减灾知识的重要性。那么,面对全球日益严重的灾  相似文献   

9.
近期,一直担任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节目主持人的何炅,在百忙中抽闲走进录音棚,为中国首部防灾动画电影《今天·明天》录唱主题歌。作为防灾题材的动画电影,《今天·明天》的片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另一部灾难大片《后天》。做过老师的何炅深有感慨:“我们确实缺失对孩子防灾减灾意识的培养,灾害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人类的生存,防灾减灾是观众朋友们、小朋友们都应该关注的事情。”  相似文献   

10.
达之 《中国减灾》2004,(11):22-23
10月23日傍晚,一场里氏6.8级的大地震袭击了日本中部的新溻县。其后又发生数百次余震。这次地震至少造成了35人死亡,2530人受伤,3人失踪,并造成大量房屋倒塌、道路中断、停电停水,甚至连著名的“新干线”高速铁路也首次发生了列车出轨事故。这是自1995年阪神地震以来日本最严重的一次地震。但面对这场严重的天灾,日本的民众和政府却表现出了相当的镇定,民众灾害逃生从容不迫、沉着冷静,政府救灾工作有条不紊、富有效率。日本民众较强的防灾减灾意识和日本各级灾害应对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防灾减灾文化不过是人类在防灾减灾活动中代代累积沉淀的习惯和信念。”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位梦华认为,“防灾减灾文化是一种道德文化。” 民众缺乏防灾减灾知识 2008年汶川地震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痛,还有大灾之后的思想洗礼。  相似文献   

12.
<正>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镇社区防灾减灾体验馆通过地铁逃生体验、紧急自救互救互动体验、心肺复苏等板块,以"实物互动、多媒体互动、现场互动"三大体验方式普及减灾知识,提高社区居民防灾意识。地铁逃生体验互动系统采用多媒体三维VR互动技术,参与者借助互动摇杆,以第一人视角进行互动,在虚拟三维空间中体验地铁发生事故后的状况。"在上海,市民日常出行离不开地铁,学习地铁逃生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能  相似文献   

13.
10月 1 1日是今年的“国际减灾日”,其主题是“防灾、教育和青年”。这是联合国开展“国际减灾战略”活动之后的第一个“国际减灾日”,也是联合国将全球减灾活动全面推向 2 1世纪的一项主要行动。联合国对今年减灾日的活动高度重视 ,希望世界各国特别关注今年减灾日主题 ,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 ,安南秘书长对此发表了文告。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教育部和共青团中央于 1 0月 1 1日在京共同举办了 2 0 0 0年度国际减灾日专题报告会。会议邀请中国地震局原副局长陈院士作“地震和地震灾害”的报告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所长郭…  相似文献   

14.
肖兆菁 《中国减灾》2013,(12):37-37
海南省海口市是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城市,受南海海洋气候影响,台风、水涝、干旱等灾害发生频率高,这些自然灾害给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2009年开展“全国综合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以来,海口市认真贯彻国家和海南省减灾工作规划,紧紧抓住国际旅游岛建设重大机遇,以打造“宜居、宜业、宜学、宜游”最精、最美省会城市和海南首善之城为契机,紧紧围绕社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健全社区灾害应急管理机制,逐步提升社区综合减灾能力,构建社区综合防灾减灾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中国减灾》2012,(6):60-60
2012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四个“防灾减灾日”,主题是“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5月12日上午,由江西省减灾委员会、南昌市人民政府主办,南昌市西湖区人民政府、市民政局和市防灾减灾局承办的大型防灾减灾文化宣传活动在南昌市“八一广场”举行。省政府常务副省长、省减灾委主任凌成兴,  相似文献   

16.
2013年“防灾减灾日”的主题是“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这一定位是对去年主题“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的细化和具体化,它抓住了防灾减灾文化建设的关键,即弘扬防灾减灾文化的最终目的是使政府、组织和个人具备较强的灾害风险识别能力、掌握相应的减灾技能,这也是防灾减灾意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海洋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从为渔民海上捕捞提供服务,拓展到海洋防灾减灾、国家安全、海洋经济发展等多个领域。“十二五”期间,我国现代海洋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海洋气象防灾减灾面临的要求更高、领域更宽,加上服务能力与需求之间的矛盾仍然突出,所以探讨海洋气象防灾减灾监测预警能力建设的若干问题就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8.
在实施“国际减灾战略”行动计划以来的第一个“国际减灾日”之际 ,宝鸡市 2 0 0 0年“国际减灾日”座谈会暨“宝鸡科技减灾广播电台”创办 1 0周年座谈会同时举行。市国际减灾委主任、常务副市长孟祥义发表了题为《综合减灾面向新世纪》的“国际减灾日”寄语 ,强调“提高全民防灾意识、强化政府减灾功能、依靠科学技术支撑”这三条 ,是推进综合减灾事业不断发展的宝贵经验 ,今后应当进一步发扬光大。市国际减灾委副主任、市政府副秘书长周长安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市国际减灾委办公室和宝鸡减灾中心负责人 ,在会议上宣讲了“国际减灾战…  相似文献   

19.
正2016年底,笔者参加由湖南省民政系统组织的"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项目"培训团赴日本学习培训。期间,先后学习了日本防灾减灾体制机制建设、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等课程,并参观了日本东京都防灾中心、东京临海广域防灾公园管理中心、大阪府危机管理室等单位,对日本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有了更深的了解,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相似文献   

20.
金磊 《中国减灾》2012,(5):34-36
2012年5月12日正值第四个全国“防灾减灾日”,5月7日-13日也被确定为“防灾减灾周。今年国家“防灾减灾日”的主题是“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