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2年台湾的对外贸易中,对日本与欧洲的出口贸易额虽然有所减少,但对中国、香港的出口贸易额却有顺畅的增长;为此,中国、香港所占的出口比重有所上升.同样地,2002年台湾的外资投资与对外投资均趋低迷,但对中国大陆的投资则继续有所扩大.随着台湾对中国大陆的资本投资的扩大,台湾企业向中国大陆转移生产基地的进程有所加速.作为防止台湾岛内产业空洞化的对策,台湾当局加大了引进外资投资的政策力度.另一方面,在台湾投资的日资企业也在海峡两岸(中国大陆与台湾)经济紧密化的形势下,促进日资企业在台湾运营功能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2.
1999年台湾的外资直接资本投资总额(注:包括了华侨资本的投资,本文的投资额均指批准投资额)仅次于1997年,创下历史第二位的记录.2000年1-6月的外资直接资本投资额也比1999年同期增长1.3倍,光是2000年上半年的外资投资额便跃增到接近于1998年全年的水平.2000年全年的外资投资额肯定也将比1999年有大幅度的增加.另一方面,1999年台湾的对外直接资本投资额由于受到对中国大陆间接资本投资疲软的影响而有所减少,但2000年1-6月的对外投资额则由于对中国大陆间接资本投资额剧增(比1999年上半年增长129.9%)而比1999年同期增长42.8%.  相似文献   

3.
2002-2003年台湾的对外贸易与外资投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2年台湾的对外贸易中,对日本与欧洲的出口贸易额虽然有所减少,但对中国、香港的出口贸易额却有顺畅的增长;为此,中国、香港所占的出口比重有所上升。同样地,2002年台湾的外资投资与对外投资均趋低迷,但对中国大陆的投资则继续有所扩大。随着台湾对中国大陆的资本投资的扩大,台湾企业向中国大陆转移生产基地的进程有所加速。作为防止台湾岛内产业空洞化的对策,台湾当局加大了引进外资投资的政策力度。另一方面,在台湾投资的日资企业也在海峡两岸(中国大陆与台湾)经济紧密化的形势下,促进日资企业在台湾运营功能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4.
1999年台湾的外资直接资本投资总额(注:包括了华侨资本的投资,本文的投资额均指批准投资额)仅次于1997年,创下历史第二位的记录。2001年1-6月的外资直接资本投资额也比1999年同期增长1.3倍,光是2000年上半年的外资投资额便跃增到接近于1998年全年的水平。2000年全年的外资投资额肯定也将比1999年有大幅度的增加。另一方面,1999年台湾的对外直接资本投资额由于受到对中国大陆间接资本投资疲软的影响而有所减少,但2000年1-6月的对外投资额则由于对中国大陆间接资本投资额剧增(比1…  相似文献   

5.
聚焦港澳台     
《小康》2012,(10):26
正台湾《旺报》解除政治紧箍咒推动大陆资本来台开放大陆资本来台投资已逾3年,历经三波政策开放,但成效始终不明显。台湾"经济部门"投审会公布表示:到年底大陆资本投资总额不会超过1.8亿美元,低于台湾"经济部门"最初设定的2亿美元目标。台湾既然希望大陆资本来台,就应该创造更好的环境,检讨现状可  相似文献   

6.
由于世界经济的好转,台湾的出口贸易额在隔了17年之后再次出现了20%以上的增长幅度;对中国大 陆的出口依存度达到创历史最高记录的25.8%。另一方面在进口贸易方面,由于机械设备的进口剧增和石油、 资源价格的高涨等原因,进口贸易额增幅超过30%。2004年台湾对中国大陆的直接资本投资增长51%,以 制造业为中心的产业继续向中国大陆进行转移投资。由于薄膜晶体管(TFT)、半导体领域的外资投资的拉动, 2004年台湾的外资投资继2003年之后连续两年出现了正增长。  相似文献   

7.
在1990年的显著经济衰退之后,1991年台湾经济有了较可观的恢复,其经济增长率在7%以上。1991年台湾的经济恢复主要是由政府增加投资与出口需求的增长所带来的,特别是由香港转口发展了与中国大陆的间接贸易关系。民间投资在1990年的剧降之后,1991年也有回升。1990年民间资本投资的剧降是由于当时台湾经济因股票市场的解体和海湾战争被迫进行了调整。  相似文献   

8.
李晴 《两岸关系》2006,(9):20-22
一、当前两岸投资现状(一)投资规模改革开放初期,台湾对大陆的投资规模很小。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台湾对大陆的投资规模开始增大,特别是中国加入W T O之后,台商西进步伐骤然加快。(二)投资方向台商投资大陆是从传统产业开始的,随着大陆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近年来,大陆台资行业分布结构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整体投资水平大幅度提高,生产基地与研发中心出现向大陆转移的趋势,台商对大陆的科技产业投资加快,目前,科技产业及其他技术密集型产业逐渐成为投资的主流,投资覆盖机械、电子、化工等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尤其是电…  相似文献   

9.
台湾的海外投资与货币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文载于日本世界经济研究协会,《世界经济评论》1998年6月号。作者系日本神户大学国际经济合作学科博士后研究生。序言80年代上半期由于世界经济低增长、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等原因,世界的海外直接资本投资衰退,但80年代下半期则急速增大,直到现在。世界海外直接资本投资的90%以上是由先进国家进行的海外投资,但近年来作为海外直接资本投资的新的供应国、新兴工业化经济群体在世界海外直接资本投资的重要性也急速增大,其中台湾在近几年对外投资的急剧增长尤其引人注目。台湾的对外投资开始于1959年,但1987年以后…  相似文献   

10.
檀江林 《两岸关系》2002,(10):34-35
近年来由于受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台湾有些传统产业已逐渐失去了市场竞争力,面临经营困境而被迫关厂歇业或者外移.为了摆脱困境,许多台湾钢厂已将外销重心放在中国大陆.目前,台湾钢铁制品在大陆的客户,主要是投资大陆的台商.随着台商投资大陆的不断增加,台湾钢铁制品势必要随之而来.此外,由于全球钢铁需求不断上升,加上美国及东欧的老旧钢厂已不具竞争力,全球钢品的供给量将逐渐减少,国际钢铁市场刺激台湾钢铁行业加快对外投资的步伐,也给台湾钢铁业在大陆发展提供了机会.   ……  相似文献   

11.
20 0 1年台湾的国内生产总值初次出现了负增长 ,贸易总额由于受到了国际市场信息技术产品需求衰减的影响而减少了 2 0 %、外资投资额也减少了 30 %。台湾企业对中国大陆的资本投资趋向增大 ,台湾企业继续向中国大陆转移生产据点。自台湾于 2 0 0 2年 1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 ,它在对外贸易和外资投资方面不断放宽限制。台湾当局担心台湾产业空洞化的进一步发展 ,努力采取措施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2 0 0 1年贸易总额减少了 2 0 %根据台湾“行政院”主计处的统计数字 ,2 0 0 1年台湾国内生产总值出现负增长 - 1 .9% ,这是 1 951年台湾开始…  相似文献   

12.
本文回顾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台湾泡沫经济的形成机制及其膨胀和破灭的原因。当前大陆经济也出现了与台湾泡沫经济时期极为相似的经济特征,而且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也出现了资产价格飞涨的现象。对当前大陆经济运行的分析表明中国大陆经济已经具备了类似当年台湾泡沫经济的形成机制。针对中国大陆当前的资产价格泡沫,文章提出了实现经济内外均衡、拓展投资渠道、完善汇率制度以及加强资金流向监管等调控建议。  相似文献   

13.
20 0 0年台湾的外资投资总额① 创历史最高记录 ,达 76 78亿美元。但是进入 2 0 0 1年以后 ,随着世界IT产业的不景气带来的世界经济衰退等原因 ,台湾的外资投资额转趋减少 ,2 0 0 1年1 - 6月的外资投资额比 2 0 0 0年同期减少 2 2 1 %。另一方面 ,2 0 0 0年台湾的对外直接资本投资额② 已从 1 999年的减少后回升。同年 (2 0 0 0年 )对中国大陆的间接投资额 (金额 )比 1 999年增长 1 0 8 1 %。 2 0 0 1年全年由于IT产业不景气 ,加上在美国发生多起恐怖事件 ,不仅台湾的外资投资受入额减少 ,其对外投资、对中国大陆的间接投资也同样受到…  相似文献   

14.
台湾宝来金融集团,2005年1月主导完成了台湾“正隆”收购大陆A股上市公司山鹰纸业公司百分之十二股权并购案,使台湾“正隆”成为山鹰纸业国有股之外第一大民营股东,实现了两岸第一宗优势互补的产业整合案,也是第一家台湾上市公司以“战略投资人”方式投资中国大陆A股上市公司的案例。台湾宝来金融集团“大中华资本市场”总经理黄齐元在接受本社记者专访时指出,台湾券商进入大陆,首选着力点应该在投行业务方面,实践将证明,很多成功的案例正在逐渐出现。黄齐元认为,大陆企业欢迎具有内涵的外资战略投资者,欧美的外资因为太大,很难介入中型企…  相似文献   

15.
朱磊 《台声》2008,(5):19-20
随着两岸经贸交流不断发展,大陆不仅是台湾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贸易伙伴,还是台商的第一大投资地。据大陆方面统计,截至2007年12月底,大陆累计批准台资项目75146个,按投资者注册地和实际到资额统计,累计吸收台湾直接投资457.6亿美元。而据台湾方面估算,包括以第三地名义进入大陆的台资,台商在大陆投资超过1000亿美元,占台商对外投资总额的60%以上。然而在台商蜂涌投资大陆的同时,大陆企业赴台投资的项目和金额却几近于零,这种不正常的经济局面主要是台湾当局的限制性政策所致。随着主张发展两岸经贸关系的马英九和萧万长上台,人们开始关注这些限制性政策是否能够大幅调整,两岸能否迎来双向投资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6.
台湾资本的大量外流是在1986年以后出现的。60年代起到70年代中期是台湾发展面向出口工业化时期;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期是台湾的第二次进口替代工业化与面向出口工业化的并行发展时期。这两个时期是台湾经济的高速增长时期,岛内资本投资活跃,对外的直接资本投资只是极少量、极个别的;80年代上半期是台湾岛内产业技术升级与经济结构调整时期,其产业技术升级虽然面临了一定的困难,工资水平、材料与中间产品成本也均有较大幅度的上涨,但其资本外流的数量仍然有限。根据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的资料,在1980—1985年的6年间,台湾的年平均资本外流仅在3至4千万美元的规模而已。1986年台湾的海外资本投资额也仅有6千万美元。1987年起台湾资本外流量便开始急剧增大。据台湾“经济部”所公布的资料,1987年台湾当局核准的对外直接资本投资总额为19.38亿美元、1988年为21.9亿  相似文献   

17.
香港资本在台湾的投资,是台湾与香港经济关系的重要环节,也是台湾听吸收侨外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叙述香港资本在台湾投资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并说明香港资本投入台湾对台湾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影响港资入台的主要因素。一、香港资本在台湾投资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8.
最近,台湾岛内有一种观点认为,台湾新竹科学园区高科技产业迅速向大陆转移,加上没有其他新的高科技产业诞生,台湾硅谷将出现“空洞化”现象。可以说这是岛内前些年认为台商赴大陆投资会造成台湾产业“空洞化”观点的一种延续。每当台商对大陆投资出现高潮时,岛内就会有少数人忧心对台湾经济的不利影响,提出台湾产业可能“空洞化”的警告。这与日前台湾当局高层称台商投资大陆拖累台湾经济的论调是一致的。实际上高科技产业对大陆投资不会也没有带来台湾产业或科学园区的“空洞化”,而且有利于台湾科技产业生命的延伸与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国际资本流动规律与台湾当局的“南向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南向政策”,指的是为了避免台湾厂商的对外投资较集中于中国大陆,造成两岸经贸关系过于依赖大陆而产生政治风险,台湾当局在政策上引导厂商分散海外投资,鼓励台商投资于东南亚国家.“南向”的范围包括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文莱、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等国.台湾当局的这种“南向政策”,是否符合国际资本的流动规律?是否符合台湾厂商海外投资的意向?它关系到“南向政策”的成败.本文就这个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原文载于日本贸易振兴会《1999年贸易振兴会白皮书:投资篇》,日本,东京,1999年3月15日。外资投资保持高水平受到亚洲货币、经济危机的影响,台湾对亚洲地区的出口贸易额出现剧减,1998年的经济增长率从原初预测的6%左右修正下调为5~5.5%,但台湾的外资直接资本投资额在1998年上半年却仍保持了高水平。根据台湾“经济部”投资审议委员会的统计数字,1997年台湾的外资直接资本投资额(包括了华侨资本投资,以下均指批准投资额)比1996年增长73.4%,增至42.67亿美元,比过去历史最高记录的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