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我1951年出生于立陶宛。我的母亲是纯血统的立陶宛人,父亲是俄罗斯人。1956年,我们全家搬到了乌克兰的扎波罗热市。父亲在"扎波罗热钢厂"成为一名普通的装卸工,母亲则是一名裁缝,一生都在给人做衣服。我记得,我们一直生活艰难,购买生活  相似文献   

2.
回忆起1951年的入伍参战动员会上的情形。黄祥增仍觉得历历在目:“那年我16岁,乡长第一个点了我的名。我就带了团支部所有的6名团员参军了。”黄祥增在我们面前抖开了一面旗,1951年区公所赠送的,上书“一人参军,全家光荣”八个大字——其实,黄家那次共有3人参军,另外两个是黄祥增的堂哥黄祥昌、黄祥霖。  相似文献   

3.
我叫孟凡德,今年47岁,是农五师八十八团七连一名普通职工,为了让穷困孩子改善上学条件,23年来坚持捐资助学,作为对生我养我的团场的回报。1959年我的父母来这里开荒造田,我们兄妹7人相继出生,因为孩子多,为了照顾我们,母亲就没有工作,成了家属,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只有父亲一个人的工资,再加上什么都是定量,全家9口人,别说上学读书,就连吃饱饭都成问题。少年时代的辛酸  相似文献   

4.
1915年12月,我出生在福建上杭县通贤乡周源村一个贫农家庭。为了养活全家,父亲经常到百里之外的龙岩去做泥瓦工,母亲在家向地主租种几亩薄田。每年秋收交了租、还了债所剩无几,常常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我们弟妹4人,因为全年收入养不活全家,两个妹妹就早早送人当了童养媳。父母亲深深体会到没有文化的苦,决定让我上私塾学校去念书。只读了一年,《三字经》也没有读完,因为交不起学费,只好辍学在家。7岁上山割草喂牲口,12岁跟着父亲做泥瓦工,全家人仍然无法糊口,穷人真是无路可走。  相似文献   

5.
叶华明 《广东党史》2004,(1):15-18,14
1941年1月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我父亲叶挺被国民党非法扣留,先后被囚禁在安徽恩施、江西上饶、重庆等地。1941年12月,由于香港被日军占领,澳门形势很紧张,我们全家(外祖母和姨妈等全家约20人,其中小孩们有十多人)1943年春便离开澳门,先后转移到广州、罗定县,并于1943年夏季到达桂林。  相似文献   

6.
我的电力梦     
正梦想是什么?是我们每个人从孩童时代就怀揣在心中的前进方向;是我们孜孜不倦勇往直前开创事业的力量;是我们晚年追忆起当年的信仰。梦想并不是我们想要的那个最终目标,而是为了那个目标而不停奋斗的精神!我的梦来自于我的父亲,来自于我父亲所从事的光荣事业。1989年我出生在农一师西大桥水电厂,父亲给予了我最纯朴的愿望,取名"盛楠",意为健康成长。父亲是一名从事电力30余年的普通电力工作者,年轻时他奋战在西大桥水  相似文献   

7.
常玉文 《湘潮》2013,(11):27-30
曾涤离开我们已经整整42年了。40多年的时光,并没有冲淡我们全家对他深深的怀念。今年是曾涤诞辰100周年,我和孩子们为他举办了隆重的纪念活动。抚今追昔,曾涤生前的点点滴滴,重又浮现在我的脑海。  相似文献   

8.
罗忠 《求是》2005,(22):62-63
1919年冬,我出生在四川巴中恩阳河一户贫寒人家。6岁放牛,7岁学拳,从小性情倔犟、顽皮,不愿受人欺负。看到有钱人家的娃娃常常欺负穷人家孩子,我就把本村的穷孩子组织起来和有钱人家的娃娃干仗。有一次我和哥哥去有钱人李四老爷田边割牛草,李家小姐引来几个坏小子,不但动手打人还抢走了我们的背篼。有一个叫罗九营的,他叔父是国民党军队的一个排长。他家娶媳妇,我和哥哥看热闹,那个排长叫勤务兵把我兄长一脚踢倒在门外。我们晒的谷子也被有钱人抢了。父亲好不容易开了个屠宰房又被董大老爷霸占,被逼得跑到了外乡,全家7口人全靠母亲一人纺线…  相似文献   

9.
正今年7月,我就要大学毕业了。四年的大学生活充实紧张,我也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然而五年前,这却是我们全家想都不敢想的。2013年8月,母亲身患重病,每次治疗都需要一大笔钱。父亲靠打工维持全家生计,加上我马上要上高三,学习资料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这期间发生的一件事,更是让我几乎放弃了上学的念头。一天吃晚饭时,我对父母说,学校要收600元学习资料费。话音刚落,家里的空气仿佛一下子凝住了,  相似文献   

10.
1895年,董振堂出生于河北省新河县西李家庄一个农民家庭。少年时代,他目睹列强的侵略、军阀的混战和民众的苦难,便立志从戎,救国救民。1921年考入当时的最高军事学府——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接受了德国、日本先进的军事教育。毕业后在冯玉祥的西北军历任排、连、营长,直至中将师长。 1926年9月,董振堂随国民军联军参加了北伐战争,结识了共产党员、总政治部副部长刘伯坚,并在多次的接触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从刘伯坚身上,看  相似文献   

11.
正春节就要到了,孩子们开始"忙年"。今年,儿媳妇其木格打算给我和老伴每人做一身新蒙古袍。说起蒙古袍,习近平总书记来我们家后,我就想亲手给总书记缝制一件蒙古袍。儿媳妇帮着我,从选面料、定样式到最终缝制完成,做了有半个多月,代表我们全家的一份心意。2014年1月27日,总书记到内蒙古考察工作时,来到我在锡林浩特市宝力根苏木巴彦淖尔嘎查的家。  相似文献   

12.
我父亲吴大川先生是吴官正夫妇五十年代后期就读鄱阳中学时的带班语文老师,今年已81岁高龄了.2004年1月17日,我们家收到一份非常珍贵的礼物--吴官正夫妇在百忙之中寄来的新年贺卡,贺卡上写道:"尊敬的吴大川老师:新年快乐猴年吉祥全家幸福万事如意!学生:吴官正张锦裳."父亲手捧这份贺卡,读了一遍又一遍,心情十分激动.我们全家也都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中.  相似文献   

13.
我叫马良成,今年57岁,全家6口人。1995年底从甘肃定西县来到农六师军户农场二连。6年来,在二连党支部的关心帮助下,我的家庭生活一年比一年好,儿子娶了媳妇,家里添置了新家具,买了摩托车、四轮机子,还盖了新房。 1996年我在二连扎下根后,大胆地承包了12亩酒花。从此一家老小起早贪黑,一天到晚都在酒花地里忙这忙  相似文献   

14.
2007年10月29日是父亲何家产逝世30周年。每到这个时候,我总是不由地想起1977年那几天痛彻心肺的日子。那是我们全家都感到天塌地陷的日子。那一天来的太突然。让我们完全不知所措。走过30年之后,这种感觉仍然清晰地留在我的记忆中。  相似文献   

15.
剑锋 《湘潮》2013,(7):50-50
李中权,四川达县人。20世纪30年代初、中期,达县属红四方面军开辟的川陕革命根据地。1932年前后,李中权全家都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春,红四方面军退出川陕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在艰苦、激烈的革命斗争中,李中权全家9人中有5人牺牲。  相似文献   

16.
张俊久 《新长征》2006,(4):28-29
“虽然我们不曾相识,也不曾相遇,但你们的善心让我的女儿有了新的生命,也让我们全家有了新的生机。你们的精神比青春更美丽,比朝霞更鲜艳。比玫瑰更芬芳。你们才是世上最可爱的人……”这是一名受到慈善资助的小女孩家长写给我们信中的一段话。我和同事们看了非常感动,那些捐赠者看了也很感动,您也一定会受感动。  相似文献   

17.
谨将这篇小文,献给我的家媳岳西玲。万万不幸,1998年5月15日,她不幸遭遇车祸,永远离开了我们。它带给我们全家及她的家人极其沉重的悲痛。她在我们小家中的重要,不言而喻。她虽不是回族,但出生在宁夏西吉,是我们家庭跟宁夏连系的最新情的纽带。江汗青一九九八年五月十七日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一个出生在上个世纪50年代的中年人,亲历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全过程。从我们家这些年来所发生的变化,特别是由外地农民身份到在京创业、购房、定居,全家四世同堂过上其乐融融的“北京市民”生活,可以说是佐证了社会建设30年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口号万岁     
我身处的时代,标语口号如同每日三餐一样想离都离不开。词典上说口号是“供口头呼喊的有纲领性和鼓动作用的简短句子”,而标语是“用简短的文字写出的有宣传鼓动作用的口号”,即标语也是口号。口号由于简短和目的性强,往往产生一些言外之意甚至是意想不到的副作用。我近年来在祖国各地发现了不少值得一提的口号。比如关于计划生育的,在西北,我看到了“计划生育,丈夫有责”,这说明那里的主要障碍在男方。在山东,我看到了“一人结扎、全家光荣”,我仿佛回到了“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战争年代,不知道结扎这事有何荣可光,难道说也放鞭炮、骑大…  相似文献   

20.
在麻城市西北角的乘马岗镇项家冲湾,有这样一个家庭,全家18人参加革命,17人在土地革命战争前期为革命献身,只有1人活到解放后。这个人就是王树声大将。他们家的17位烈士分别是:大堂兄王幼安,二堂兄王宏学,堂弟王宏儒,长兄王宏忠,二兄王宏恕, 弟弟王宏义,妹妹王桂玉,堂姐王娇玉、王春玉,堂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