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的剥削理论认为,剥削属于历史的、经济的和既具有共性又具有个性的范畴。在我国现阶段,判断剥削的标准应该以马克思的剥削理论为基础,看其是否存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形式、是否存在雇佣劳动关系,以及是否产生剩余价值,而不应以其行为是否合法以及是否按生产要素的贡献进行合理分配来判断。据此标准,我国现阶段存在剥削现象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我们也要认识到:我国现阶段在总体上不存在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关系,要超越道德层面看待剥削,运用马克思关于剥削的传统标准分析问题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剥削程度能够自觉加以限制。  相似文献   

2.
撰文说,马克思揭示了剥削的秘密,为人们与资产阶级斗争提供了理论武器。“权力剥削”这种剥削形式,比资本剥削更野蛮,更落后,也应该进行揭露和斗争。 “权力剥削”是社会上一部分人或集团凭借拥有的政治特权,无偿占有另一部分人或集团的必要劳动,它与资本剥削相比,有其显著特点:第一,资本剥削的基础是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权力剥削”的基础是少数人拥有的政治特权。第二,资本剥削遵循等价交换原则,“权力剥削”则完全是不等价交换。第三,资本剥削主要发生在社会产品的初次分配中,“权力剥削”则主要发生在社会产品的再  相似文献   

3.
西方"分析马克思主义"学者运用经济哲学、阶级分析等方法,结合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和阶级结构的变化和发展,对马克思传统的剥削概念作出了理论拓展和新的构建。但其对剥削概念的一般化处理,扭曲了剥削的本质,掩盖了问题的实质;对当代社会剥削形式的多元解释乃至剥削概念在道德问题上的观点,虽有其合理成分,但不够严密科学,分析也不够充分全面。  相似文献   

4.
《资本论》中对剥削问题的论述体现在不同的抽象层次上。对不同抽象层次上的剥削文本进行文义解释,会得出《资本论》关于剥削的论述存在内在矛盾这一错误学术观点。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对其不同抽象层次的论述从整体角度进行目的解释。通过目的解释我们发现,马克思剥削理论的根本理论旨趣在于其作为产权公有的理论依据对当前全球盛行的私有产权制度构成一种牵引作用,使得我国在进行经济制度设计时须把握好企业国有化和民营化之间、土地使用权公有化和私有化之间、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之间的关系,使其保持一种必要的平衡。  相似文献   

5.
论及“剥削”,人们往往将之与封建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相联系,尤其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剥削”几乎与社会主义制度断然无缘。随着现实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剥削”的现象已逐渐出现在社会经济生活之中,尽管人们在心理情感上一时还难于接受。对此,有人恐惑不安,他们把这一经济现象视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尤物”而大加斥责,甚至有人认为经济体制改革已偏离社会主义方向。因此,在理论上对社会主义实践中存在着的“剥削”现实加以研究和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一、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对立面,社会主义从它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把消灭剥削作为已任而致力于改造不平等的旧社会。然而,剥削的产生和存在是与私有制的产生和存在紧密相联的,私有制是剥削得以产生和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因此,马克思、恩格斯早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指出:“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  相似文献   

6.
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的马克思的剥削理论,既蕴含了对无产阶级生存困境的深切关注和共产主义理想的描述,同时又以政治经济学为方法载体对这一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证明,这说明马克思的理论既包含人道的关怀,又是科学的体系。科学与人道的统一既表现为马克思评价社会发展的历史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统一,也表现为马克思理论中科学认知维度和价值判断维度的共存。  相似文献   

7.
在马克思看来,剥削既是一个生产关系范畴,也是一个生产力范畴。剥削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迅速发展,具有历史正当性。资本家对绝对剩余价值的占有是剥削,而对相对剩余价值的占有则不属于剥削。资本家是"总体工人"的一部分,资本家的劳动具有二重性,资本家的劳动也创造剩余价值。资本家个人是不需要为剥削关系负责的剥削者,是资本主义社会不可或缺的劳动者。  相似文献   

8.
法视野中的我国行政改革世界现代化进程与中国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关于邓小平社会控制谋略的思辨邓小平人权理论探析对马克思世界历史观的当代思考 — —兼谈“四个如何认识”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文化迫问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认识、新成果 — —“迎接新世纪新千年,社会主义与人类文明”理论研讨会综述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新发展 — —兼谈对“两个必然”的再认识腐败根源的政治权力分析面对全球化的创新: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抉择政治体制改革:21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迫切选择中美关系的回顾与展望论纲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的独创…  相似文献   

9.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目录特稿民间组织的政治意义:社会建构方式转型与执政逻辑调整(林尚立)政治学理论解读政治艺术:一种尝试性的政治艺术理论阐释(方盛举,陈自强)政治合作刍论(陈毅)绿色政治的现象生成与哲学图景(赵闯)论西方政治制度中的人性预设(袁明旭)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不适用了吗———从现实社会结构进化理论与实践看与此相反的结论(李杰)马克思和谐社会思想的历史、逻辑和方法(宋朝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走向分析(史家亮)满目青山夕照明———论晚年叶剑英对邓小平理论的贡献(尉英,李玉林)关于…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能否在当代中国居于指导地位,与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的研究和运用有关。在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解中,有三种不良的倾向:第一种是附加的理解,马克思本来没有而由别人强加给马克思;第二种是教条的理解,把马克思的理论当作万古不变的信条;第三种是曲解,按自己主观的臆想来理解马克思的本意。这些不良倾向,是割裂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历史与现实关系的结果。我们很多人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解是通过流行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来实现的。很多流行的教科书,主要是根据前苏联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解编撰的。马…  相似文献   

11.
剥削范畴及其功能作用的重新界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传统政治经济学对剥削的定义无论内涵还是外延均过于狭窄,与现实情况不完全吻合:对剥削的判别采用了一些非经济的标准,偏重特定主体和特定物的标准,过分强调质的标准;对剥削产生、存在条件和原因的解释突出生产力,未离开雇佣关系,局限于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或垄断;对剥削功能作用的分析不全面,尤其是对其积极作用、微观作用、对被剥削者的作用分析不够。  相似文献   

12.
对中西经济学辞书关于剥削一词释义所作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权威性辞书我国的《政治经济学辞典》 《辞海(经济分册)》和西方的《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对“剥削”一词作的概念性释义作了比较分析。认为我国传统的释义有较大的局限性,而“帕氏”的释义却有一定的可取性。根据历史和现实的实践和理论需要作者提出了对剥削概念含义的新见解。  相似文献   

13.
吕海彦 《学理论》2011,(17):29-30
异化劳动是贯穿《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逻辑主线。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基本内容有四:劳动者与劳动对象异化;劳动者与劳动本身的异化;人与自己类本质的异化;人和人的异化。异化劳动理论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最早试图从经济学角度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规律的代表性观点,为工人阶级武装起来反抗资本家的剥削提供了理论指导,同时也是引领我国在经济建设中坚持以人民为导向的现实指南。新时代赋予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新的研究视角,在新的历史方位下,充分掌握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基本内涵;准确认识新时代我国存在异化现象的多重因素;全面探索新时代克服异化现象的路径依赖,对促进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索引     
凡偏本索引原文者,请与编辑部咨询室联系.私(北京1122信箱) 总论论科学社会主义的生命力/阎希伦//聊城党政学刊, 1991。1.39~41在改革开放中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高昌礼//山东 社会科学(济南),1 901一i~6曲折不是失效坚持就是胜利: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 体会/李成宝//文明导报(广州),1991.9.13~14 无产阶级专政马克思的“跨越资本主义卡夫西峡谷”设想是东方社会 的津展道路吗?:所谓“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质疑/葛橱先//现代哲学(广州),1。。1.:.1。一24奋中国革命的两盆任务与马克思的“不断革命论”:学习毛 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相似文献   

16.
批判理论是从马克思到法兰克福学派一脉相承的哲学理念。这一理论发展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经济学—哲学—社会主义批判;卢卡奇等第一代西方马克思主义以物化与主体性为核心的批判理念;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研究纲领的批判理论。批判理论的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者面对资本主义社会变迁的基本理论立场。  相似文献   

17.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现代化、全球化的消长高 放 1 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赵 曜 1 7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要求倪德刚 1 9论道德规范的劝导力和说服力杨 彬 1 11论公共权力运行过程的监控蔡小慎 ,张志刚 1 13面向新世纪的创新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理论跃迁———试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向第三代领导集体过渡的理论拓展王庆五 2 1马克思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当代思考布成良 2 6当代国际社会政治文化协调发展之路孙正甲 ,张文静 2 9创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江泽民创新思想研究于钦读 2 12乡政村治 ,实现…  相似文献   

18.
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的命题须纳入正义的视阈进行思考.马克思经济正义论的核心理论是劳动价值论.马克思的归宿正义论指出劳动创造使用价值,财富应归劳动者所有;马克思的交换正义论的实质是以价值为基础的等价交换;马克思的分配正义论即按劳分配论.劳动价值论是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的主要正义论依据.但是纯粹以劳动创造使用价值与价值为依据的归宿正义与交换正义只是主要的而不是唯一的归宿正义、交换正义.按劳分配是商品经济主要的分配正义.但是该理论只是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的设想,且没有认识到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正义性.所以增加群众的财产性收入命题又对劳动价值论提出了发展的要求,提供了发展的理论契机与空间.  相似文献   

19.
杜旭宇教授在《剥削范畴及其功能作用的重新界定》一文中引用“技术剥削”的概念及其相关语句是不准确的,提出的“把剥削者与被剥削者固定化不切合实际”的中心观点也是值得商榷的。大力发展三资和私营经济并不意味着要否定剥削的存在,应该把马克思主义的剥削理论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结合起来,既有勇气尊重现实,允许资本存在,又有勇气承认剥削、正视剥削,更有能力扬长避短,把资本剥削性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只有这样才可能促进社会、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真正构建起当前我国社会所需要的和谐。  相似文献   

20.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异化劳动"论是与"实践人本主义"并存的天才创意,"异化劳动"论是"实践人道主义"的理论基础和前提。"异化劳动"论是马克思由"国民经济学"这一形而下的科学理论提升(不是科学逻辑推导)到形而上的实践人道主义。故它在《手稿》中处于非常特殊的"中介"地位。"劳动异化"论是从经济科学通向人道哲学的"云梯"。"异化劳动"导致私有财产和人的自我异化,那么未来哲学性理想社会就要扬弃异化复归人的理想类本质、理想的脑体劳动和共产主义博爱关系,马克思由此天才地创意出当做人道主义理解的共产主义的哲学性理想或理想性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