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脏大神经封闭对草食家畜胃肠弛缓的治疗试验王凯,彭永鹤(青海畜牧兽医学院西宁810003)(西宁市奶牛场)草食家畜胃肠弛缓(包括反刍动物的前胃弛缓和马属动物的肠弛缓)是临床上极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尤其是舍饲的奶牛及黄牛,常发生前胃弛缓,有些地方牛的前胃...  相似文献   

2.
犏牛和黄牛的瓣胃阻塞、真胃阻塞、真胃阻塞并发瓣胃阻塞,虽然发病没有前胃弛缓多,但治愈率低,死亡率高,损失较大,而有关这类疾病的病因、病理、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等论述所见不多,特别是瓣胃和真胃阻塞时瘤胃的临床病理学(包括瘤胃运动机能的扰乱程度、胃内容物理化性质的改变以及积水等)相关变化的研究更属少见。本文就笔者4年间(1975、1979、1981,1982)在甘肃武威地区通过临床综合检查、手术探查或剖检确诊的10例瓣胃阻塞、14例真胃阻塞、21例真胃阻塞并发瓣胃阻塞和5例真胃阻塞并发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发病后瘤胃机能状态作概括报道,以期为开展役用牛胃肠病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将60例役牛原发性前胃弛缓根据临床症状分为消化不良型(33例)和外感型(27例),以13例健康役牛作为对照,研究了原发性前胃弛缓和自由基代谢相关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及其胃肠道激素胃泌素(GAS)、胃动素(MTL)的关系.结果表明,原发性前胃弛缓病牛不论消化不良型还是外感型,血清SOD与GSH-Px活力较健康对照组牛显著降低(P<0.05或P<0.01),血清MDA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两种类型前胃弛缓病牛血浆GAS、MTL均较健康对照组极显著降低(P<0.01),消化不良型前胃弛缓病牛血清GAS和MTL又明显低于外感型前胃弛缓病牛(P<0.05).提示役牛原发性前胃弛缓的发生、发展与体内自由代谢失去平衡和胃肠道激素的变化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牛创伤性心包炎发病率虽不高,但对病畜危害甚大,在病的初、中期常被误诊,以致拖长病程。故尽早确诊非常重要。现结合临床实践谈几点诊断体会。 创伤性心包炎多发生于创伤性网胃炎之后,其症状可分前驱症状和心包炎症状。在接触患牛时首先要通过问诊,了解有无前胃弛缓或顽固性前胃弛缓等前驱症状。心包炎的症状是: (一)体温变化 病初体温升高至39.5~40℃以上,多数呈稽留热(一般给解热和抗菌素等药体温不下降),少数呈弛张热。病到后期,病程延续过久则体温往往下降,脉搏增减与体温升高不相适应,即体温降至常温而脉搏仍增多。  相似文献   

5.
牛前胃弛缓的中药治疗笔者1986年以来选择全县范围内牛前胃弛缓的自然发病成年牛50例,用中药大绒、甘遂各10~30g,甘草30~60g,党参、炒白术、山楂、神曲、麦芽、茯苓、陈皮各20~50g,灌服治疗,1剂治愈者17例,治愈率占34%12剂治愈者2...  相似文献   

6.
(一)发病情况和病因笔者从1962年初至1988年底,共收治前胃炎病牛32例,犊牛、成年牛、公母牛皆有。这些病例均因瘤胃积食、前胃弛缓等前胃疾病大剂量灌服蓖麻油或多次大量投服高渗盐类泻剂所致。这些药物在前胃停留,刺激前胃上皮变性,粘膜脱落,运动机能减弱,内容物后送迟滞。分解产物积  相似文献   

7.
一专业户饲养的一头黑白花乳牛,因患前胃弛缓、瘤胃慢性膨胀。防疫员用500ml松节油1次灌服,约1小时左右牛发病。 临床症状 患牛病初口唇痉挛,头、颈直伸,可视粘膜呈树枝状充血,后期粘膜呈紫红色,体温  相似文献   

8.
一、前 言 “牛。这是农民的宝贝”。 在我国广大的南方,水稻田劳动的主要耕畜是水牛。它不仅能在平坝工作,也适应于山区梯田。贫下中农爱如珍宝,社员称它为活的拖拉机。 水牛的前胃包括瘤胃、网胃、瓣胃。其疾病主要有:瘤胃积食、瘤胃臌气、前胃弛缓、创伤性网胃炎及瓣胃阻塞。这些疾病在临床上经常见到。严重地影响水牛的生产力,威胁着水牛的健康和生命。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马属动物肠阻塞、急性胃扩张、急性结肠炎、急性肠炎、脑炎、破伤风、难产、烧伤等3821份病例的临床研究,检查出1120例急性心衰竭病马;对牛的前胃弛缓、瘤胃积食、瘤胃臌气、瘤胃酸中毒、重瓣胃阻塞、创伤性网胃炎、犊牛病毒性肠炎、流感、烧伤、难产等1991病例的临床研究,检查出194例急性心力衰竭病牛,总结提出牛马急性心力衰竭临床诊断标准与治疗规范,使马的急性心力衰竭治愈率达40.27%(451/1120),牛的急性心力衰竭治愈率达42.49%(96/194)。  相似文献   

10.
促反刍注射液(Injectio Cufanchu)是我校兽医药理教研室与实验兽药厂研制的一种复方静脉注射液,其主药为葡萄糖、氯化钙、氯化钠、安钠咖等,每瓶装500ml。起初我们用于治疗马属动物的疝痛,效果不错;又试用于治疗奶牛的多种疾病,屡见良效。仅1988年以来的不完全统计,收治牛前胃弛缓375例,瘤胃积食158例,奶牛产后低钙血症68例,犊牛血红蛋白尿症43例,牛腹腔手术后的促机能恢复12例,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中西药结合治疗牛百叶干牛百叶干(瓣胃阻塞)是临床多见而治疗棘手的一种前胃疾病,笔者于1990年以来用加味当归苁蓉汤结合西药治疗牛百叶干87例,治愈83例。病因长期饮水不足使津液耗损,或过度劳役致牛瓣胃运动机能减弱而传导无力,日久使百叶干涸成百叶干结之...  相似文献   

12.
黄牛前胃弛缓和瘤胃积食临床上多见。据报道,瘤胃pH、纤毛虫与瘤胃消化功能有着密切关系,当前胃疾患功能障碍时,甚至在患畜尚未表现出临床症状以前,瘤胃内环境就发生了相应变化。但有关这方面的资料国内至今尚无系统报道。为此,笔者对黄牛前胃弛缓和瘤胃积食时瘤胃pH,纤毛虫数、活率,虫体大小比率进行了测定。 (一)材料和方法 1.材料来源:1981年9~11月于驻马店地区兽医院以就诊病牛为对象,经检查确诊为前胃弛缓和瘤胃积食后采样。正常牛系采用健康无消化系统病的黄牛。 2.测定方法:部分黄牛按张文龙法(见《山东畜牧兽医》1980年第3期,22~24页)用金属注射器于左肷下角处抽取瘤胃液,部分黄牛按中村良一法(见日本《家畜内科诊断学》第265~268页)用胃导管经鼻腔  相似文献   

13.
洗胃术适用于牛过食精料及有毒物质,泡沫性臌气等,并且是治疗前胃弛缓的较佳方法。但是,当瘤胃内容物为糊状时(过食碳水化合物或泡沫性臌气时皆易出现),往往给洗胃术带来困难。鱼石脂内服有驱风、止酵、消肿及消炎作用,并使瘤胃糊状物溶解。笔者通过4例病牛,洗胃前灌服鱼石脂,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据统计,在牛非传染性内科病中,前胃疾病占50%。为了早期确诊这类疾病,一些兽医工作者曾在临诊与治疗上做过不少探索。但是,病牛在发病过程中体内所发生的变化,特别是血液学和血清生化指标的改变,却报告很少。为此,我们进行了本项试验,以期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数据。(一)材料与方法1.实验动物:(1)病牛:利用甘肃农大黄羊镇家畜病院住院的前胃病病牛,共62例。这些病牛经全面系统的  相似文献   

15.
牛的三胃阻塞、四胃炎、四胃扩张等病,是诊断治疗都比较复杂和困难的疾病,临床症状以排黑干粪球或排粪停止为主要特征。过去,我们多采用投服盐类泻剂和植物油或大承气汤为主进行治疗,效果往往不佳。近几年来,我们在临床治疗中经过反复观察,全面分析研究了致病因素、病理变化和发病机制,采用中西药物结合疗法,收到了满意的效果。自1980年10月至1982年11月先后收治病牛135例,治愈131例,治愈率达97%以上,现将治疗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治疗牛慢性前胃弛缓,过去多应用兴奋瘤胃蠕动的药物,效果不甚理想。笔者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及尸体剖检,注重了消炎、补液、强心与脱敏。共治48例,治愈44例,好转2例,治愈率为91.6%。 (一)治疗方法 糖盐水或葡萄糖1000~1500毫升、庆大霉素40~80万单位、氢化可的松200~300毫克、10%安钠咖20毫升,混合一次静脉注射。并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地配合其它药物如石蜡油、蜂蜜等。 (二)体会  相似文献   

17.
牛患前胃疾病常与肝胆有一定关系。近年来,我们根据“治病必求其本”的原则,运用腹皮代赭汤治疗肝胃不和所引起的腹胀性消化道疾病,用金龙茵陈汤治疗肝胆郁热所引起的脾胃不能运化的消化道疾病,获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大山楂丸治疗耕牛前胃弛缓笔者1992年以来用大山楂丸配合西药治疗耕牛前胃弛缓255例均获痊愈,用药一次治愈的180例,二次治愈的50例,三次治愈的25例,方法简单易行,效果显著。用中成药大山楂丸20丸、大黄碳酸氢钠片200片、碳酸氢钠100片,食母生...  相似文献   

19.
胰岛素系由机体的内分泌腺(胰岛腺)分泌的一种激素,市售的药用胰岛素多由动物的胰脏提取。人医多用来治疗糖尿病,兽医除用来作某些家畜的催肥外,临床很少应用。为了验证和探索胰岛素对家畜胃肠疾病的治疗效果,我们进行了胰岛素治疗耕牛前胃弛缓的试验。  相似文献   

20.
我们用藕叶治疗牛的慢性消化不良50余例,总有效率达95%以上。 方法 取干藕叶350克(鲜品也可用,但量要大)碾碎,用3000毫升开水浸开,候温1次连渣灌服。 病例 1978年本县大李庄乡陈桥村1头母牛几天来吃草减少,不好好喝水,不断磨牙,不时发出呻吟。胃蠕动弱,次数减少。诊断为慢性消化不良并前胃弛缓。1981年7月七里河村1头母牛,体形消瘦,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