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邵敏霞 《传承》2014,(10):96-98
青年群体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和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青年信仰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希望。积极研究青年群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路径,有利于提高青年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网络日益成为社会思潮传播新路径和新载体的情况下,开展社会思潮网络空间传播及其对我国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影响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我国学界对此虽有所涉及,但还存在许多不足。我们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研究方法,从对"社会思潮网络传播与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相关理论的梳理、"社会思潮网络传播与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内在关系的把握、社会思潮网络传播对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影响现状及原因分析、社会思潮网络传播背景下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战略策略构建等方面系统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青年核心价值观的变革与引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代青年关于个人与集体、社会之关系的价值观在其价值观念结构中居于核心地位。当代青年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中成长起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于当代青年核心价值观的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巨大影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点相适应,当代青年核心价值观的变革和发展呈现出“集体和社会利益为主兼顾个人利益”取向主导下的多种取向并存发展的趋势。把握当代青年核心价值观变革趋势,对于引导和促进当代青年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青年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与主力军,其健康成长依赖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培育。新时代,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青年面临诸多挑战,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增强青年的价值自觉自信意识;需完善培育内容,积极回应青年成长发展面临的困惑;需充分发挥国家、学校、家庭与青年自身的作用,形成培育合力。  相似文献   

5.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集中反映我国和谐社会所追求的价值尺度和文化观念。价值观是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核心与基础,在当今价值观多样化、文化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期间,在青年大学生中旗帜鲜明地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更深层次地影响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与行为方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6.
2014年11月14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杂志社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宣传部联合主办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青年"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央编译局、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近20名专家学者分别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来看价值观的培育、青年价值观的认同机制。  相似文献   

7.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与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的影响将决定着我们社会未来的走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之一。然而,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结合大学  相似文献   

8.
陈志夫 《青年探索》2004,1(4):26-28
加强青年价值观建设是邓小平毕生心血所系.求真务实是青年价值观的精髓;育人为本是青年价值观的基础;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青年的价值目标;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是青年价值观的核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青年根本价值的取向.  相似文献   

9.
<正>主持人语:少年兴则中国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少年是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贯穿于青少年成长发展全过程。青年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有赖于执政党、国家、社会和青年之间的持续、有效的互动。作为价值观教育的载体,青年精神文化产品的变迁体现了四者之间互动关系的变化。网络社会下,新媒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应该充分地应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寄托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伟大理想和信念,也承载着我们的美好愿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美好愿景的重中之重,也是最终归宿.青年群体作为践行主体中的特殊主力军,如何发挥青年群体的作用,如何在个体、社群与国家等不同层面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以青年志愿者服务为代表的公益实践活动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需要,是一种微观的具体行为,能够进一步巩固与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青年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注解。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青年公益活动中是充分发挥公益活动实践育人功能的现实需要,能够与时俱进,为和谐社会建设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11月14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杂志社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宣传部联合主办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青年"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央编译局、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近20名专家学者分别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来看价值观的培育、青年价值观的认同机制、社  相似文献   

13.
深港所处的地缘关系是无法选择和难以改变的客观存在,两地文化流动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以文化流动的视域,基于深港青年核心价值观认同比较,需要对深港青年核心价值观认同问题进行战略考量,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高文化的辐射作用;主动实施青年文化大发展大融合战略,引领深港青年同心同向同行;有效利用地缘关系去筹划深港发展,深圳青年应有更大担当。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促进国家发展和个人成长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开展以青年志愿者服务为代表的公益实践活动正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需要,是青年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注解。  相似文献   

15.
青年对新媒体使用的时间长、频率高、类型多,新媒体使用已经成为了青年重要的生活习惯之一。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必须善于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当前青年群体的整体价值观念健康向上,但依然存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认知程度不够,诚实守信价值观知行脱节,对爱国主义理解出现偏差等问题。对于新媒体的使用,青年使用目的的娱乐性较强,对视听兼备的新媒体内容更偏爱。因此,新媒体环境下,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应该从新媒体平台建设、新媒体平台活动设计、传播契机的把握等方面着手,使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得以有效推进。  相似文献   

16.
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塑造关系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高校建设。本文通过对湖北武汉地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校青年大学生的认同感实践调查,利用多分类有序Logistic模型对青年大学生对其价值认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探索了适合高校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长效机制,以促进青年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理认同。结果发现:1我国青年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状况总体良好,但存在核心价值观认同的不均衡性、核心价值观宣传及教育方式比较落后、大学生的知行分离比较明显等问题;2专业、政治面貌、家庭经济状况、父母受教育程度、学校培养学生核心价值观方式以及授课方式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强弱具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7.
青年核心价值观的塑造:现实背景、基本内容与培育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年核心价值观的塑造是通过对主导意识形态的传播、现存价值观的丰富与变革,以及促进青年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来有力推动和谐社会意识形态建设的.体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识形态本质的青年核心价值观基本内涵是国家至上、集体为先,诚信为本、和谐为根,勇于竞争、开拓创新,科学理性、勤于探索.在和谐社会背景下,家庭、学校、政府、传媒和知识精英等动力系统合力作用,促进青年核心价值观的内化.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规约性与青年价值观的偏离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一个核心价值体系,它规约和引导着社会多元文化价值体系,对青年个体价值和青年社会价值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主导作用。青年群体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规约下具有自身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一方面青年价值观丰富发展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涵和样式,另一方面青年价值观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一定的偏离性。  相似文献   

19.
张月昕 《前进》2016,(2):57-59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实现中国梦的价值观建设基础工程,也是引领当代大学生矢志不渝、昂扬向上、为梦想而奋斗的高昂旋律和精神旗帜。一、三个"倡导"是反映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  相似文献   

20.
核心价值观与道德生活价值观之间尽管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二者也有着显见的区别。核心价值观所反映的是制度层面的东西,而道德价值观所体现的是人们日常生活规范层面的东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体现,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对中国人民的承诺、对人类未来前途命运的把握、对历史发展方向的定位。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要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要求,而不能将其与作为人民群众生活伦理规范的道德生活价值观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