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0年7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实施的《关于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予以司法救助的规定》(以下简称《司法救助规定》),使我国的司法救助制度大大向前迈进一步。一大批“有理无钱”的当事人通过减、免、缓交诉讼费用得以进入诉讼程序,行使和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但在司法实践中,司法援助仍存在一些有待补充和完善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2.
警察救助伴随着现代警察制度的建立而产生,作为一种警察行政行为在实践中广泛存在。警察救助对于维护公共秩序、保护公民合法权益有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警察救助范围不明确,救助的程序模糊,救助性强制措施规定不明确,对相关权利人的救济制度有待构建。要不断完善立法,健全警察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3.
窦梅 《中国人大》2008,(17):43-43
从2007年3月份开始,武汉市洪山区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区人大代表和"一府两院"的同志对司法救助在区内外的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调研发现,办案过程中涉法涉诉特殊困难群体的合法权益未能最终得到实现而深陷困境的情况是政法各部门面临的共性问题,由此而引发的社会矛盾和涉法涉诉问题普遍存在。洪山区人大常委会决定把司法救助纳入对"一府两院"的重点监督工作。  相似文献   

4.
张健 《人大建设》2007,(11):56-56
编辑同志: 几个月前。我弟弟被一辆小轿车撞成重伤。现仍在医院抢救治疗,已花去医疗费8万元。可肇事司机仅给我们8000元就不再管了,并说他买的有保险,法院判多少让保险公司赔多少。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肇事司机负全责。现在,我们准备起诉肇事司机和车主,可我们没钱缴纳诉讼费。请问,我们能否中请司法救助?应该提供哪些材料?  相似文献   

5.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作为救助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各地检察机关积极开展国家司法救助工作并取得了不少成效。然而,分析实践样本,可以发现目前还存在立法层次不高、计算标准不够细化,案源数量下降、宣传引导力度不足,证明出具存难、调查核实不够规范,救助方式单一、资金管理效率不高等问题。可以从完善立法规定、规范计算标准,强化宣传引导、拓展救助案源,规范救助程序、强化调查核实,强化协作配合、优化资金管理等方面进行完善,构建完备的检察机关国家司法救助制度,以提升国家司法救助工作质效。  相似文献   

6.
刘红军 《人大建设》2009,(12):46-47
好钢用在刀刄上2009年春节的喜庆氛围还未散尽,郑州市中原区居民孙霞、郭忠(均系化名)的平静生活就被一起刑事案件彻底打破。2月23日一早,邻居杜某因怀疑孙霞、郭忠在背后说其坏话,携菜刀先后将两人砍伤。两人随后被送进医院紧急治疗,各花费8000余元治疗费。突如  相似文献   

7.
《时事资料手册》2000,(4):80-80
司法救助,是指人民法院对于民事、行政案件中有充分理由证明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但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实行诉讼费用的缓交、减交、免交。  相似文献   

8.
关于我国专项救助制度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专项救助制度是社会救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为了解决困难群体在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的特殊困难,满足其专门需要的制度安排。目前我国已经开始了专项救助制度建设的探索,本文通过对我国专项救助制度建设现状的概述,进而对制度建设状况从价值取向和建制理念、制度设计、制度实施三方面进行评价,发现制度存在建制理念不够清晰、制度设计不够公平以及实施不够有效等问题,本文针对此提出了完善我国专项救助制度建设的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9.
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是世界各国刑事司法领域保护被害人的一项重要制度,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能够体现国家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彰显司法的公正与人性。我国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存在法律制度缺失、"先刑后民"制约被害人获得赔偿、判决难以执行等问题。建立健全我国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应结合我国实际,借鉴国外先进的做法;打破先刑后民、刑民一体的审判格局,赋予民事诉讼独立的品格;修改立法,对被害人提出的精神损害赔偿予以支持;设立预先救助机制,避免对被害人的二次伤害;完善救济途径,丰富救济内容,建立心理援助机构。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东盟民事司法协助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国—东盟各国间互涉民事案件呈现增长趋势。现行的中国—东盟民事司法协助制度已不能完全适应现实的需要,中国—东盟民事司法协助机制亟待完善。文章对中国—东盟民事司法协助制度构建前提及协助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析。  相似文献   

11.
民事救助义务是民事作为义务的一种,大陆法系国家有明确且一般性的民事救助义务立法,英美法系虽然坚持无救助义务规则,却承认了越来越多民事救助义务的例外情形。随着见死不救的案件逐渐引起社会的关注,我国对民事救助义务的立法成为一种社会需求,但是将道德义务上升为法律义务,还应当借助救助者与被救助者的关系类型以及救助行为的合理性等因素来限制民事救助义务的范围。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阐释WTO 协议关于司法审查的规定及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司法审查制度中的一些不足,并继而从完善我国司法审查的依据、标准、范围和程序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构想.  相似文献   

13.
解读我国公务员工资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规定,对公务员实行国家统一的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工资制度;以实际业绩确定公务员工资待遇,进一步改革和规范对公务员的津贴补贴。同时国家实行工资调查制度,将工资调查比较结果作为调整公务员工资水平的依据,以确定合理的工资水平。建立起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使公务员的工资始终处于合理水平,保持公务员的工资水平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相似文献   

14.
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保障,司法和谐理念的提出不仅是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又一创新,也为我国民事诉讼模式的转换提供了导向。我国民事诉讼模式改革的历史实践证明,职权主义、当事人主义都不是理想的选择。结合我国国情、顺应世界司法改革潮流、建立协同主义的民事诉讼模式,应当成为改革的方向。构建协同主义民事诉讼模式就要合理分配当事人与法院之间的诉讼权限,建立起协同诉讼的机制和诉讼关系。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司法官员之一,包拯曾经树立了一个伟大的司法伦理形象;对包拯的司法形象进行分析研究,可以给我们今天的司法伦理建设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司法承诺规则在侦查讯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侦查讯问有很强的对抗特征,较量的双方必然要采取一定的手段,这种思维的对抗具有博弈性。司法承诺规则能够保证犯罪嫌疑人得到某种利益,使犯罪嫌疑人自愿同司法机关协作,从而有效地降低侦查成本,提高侦查效率。文章在对司法承诺规则作详细介绍的基础上,从实体法和程序法两方面对其进行了构建,以实现侦查讯问中司法承诺的法治化,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工作。  相似文献   

17.
WTO与我国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TO的法律体系几乎包容了所有国际贸易以及与国际贸易相关的活动 ,尤其是为各成员国政府的行政行为提供了规范、透明的法律准则。WTO法律框架中对政府行为司法审查的制度安排无疑会对我国行政法制的建设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论民事诉讼上自认成立要件及我国立法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诉讼上自认成立要件学界看法不一,本文主要从成立要件角度对诉讼上自认的理论进行探讨,并结合我国立法实际,谈一些个人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作为司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司法理念直接作用于司法人员,是指导司法实践的重要因素。加入WTO后,首先需面对的不是急于掌握并运用WTO的具体规则,而是应在宏观上加强、调整与提高对某些基本法律思想、观点及法律心理的认识,即要以现代司法理念更新旧有的某些思维,以适应并融合在WTO这个先进意识框架之内。  相似文献   

20.
民主与司法是两种不同的权力和政治过程,不能以一种事物的属性来改造另一种事物,否则就会对事物造成破坏,因此让一种事物他化的提法本身就是错误的。而宪法是民主的产物和最高体现,所以权力的合宪化就是权力民主化的最高体现,司法权的民主化也只能表现为合宪化而不是受宪法外权威的操纵和支配,因为那只会使司法权异化并根本上破坏权力的民主性质。因此,司法权对这些因素应当进行抵制而不是迎合,司法合宪化才是民主的真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