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莹 《桂海论丛》2018,(3):108-112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以顺应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社会现实。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采取一系列新思想、新举措才能实现突破。首先,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科学配置社会治理治权,整合社会各方利益诉求,推动社会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发展运作机制。其次,要加强制度建设,德法共治,运用法律和制度规定理清各社会治理主体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职责范围,要加强和巩固党在社会治理中的领导地位。再次,要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实现社会治理手段的与时俱进。最后,要加强公共安全体系、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全方位构建社会管控体系。  相似文献   

2.
邵胜 《中国民政》2011,(12):31-3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今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相似文献   

3.
培育发展社会组织是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的必由之路。目前,武汉市的社会组织还未能在参与社会治理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主要原因在于:政府顶层设计缺失;社会组织自身生存能力弱;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界定不清。为促进社会组织发展和参与社会共治,政府一要强化党建工作在发展社会组织过程中的引领作用,二要优化顶层设计,三要整合社会优势资源,加强培育和扶持,四要进一步理顺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关系,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五要加强对社会组织的分类管理,六要加快建设智慧社区,为社会组织发挥作用搭建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4.
瞿磊 《桂海论丛》2011,(Z1):31-34
一、创新社会管理要求领导干部具备现代公民意识创新社会管理是我国改革的新任务。社会管理的创新不仅包括社会管理体制和政策的创新,还包括领导干部社会管理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创新。在协调利益关系、处理社会矛盾的社会管理活动中,各级领导干部不仅要具有领导意识,同时要具有公民意识;不仅要善于领导思维,同时要善于公民思维。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认为社会稳定是一种能力而非状态,维护社会稳定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要维护中央的权威;要维护农村的稳定;要通过国家对社会的积极控制来实现社会稳定。认真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的社会稳定思想,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社会管理创新离不开执政党的组织基础。面对社会管理创新这一重大任务,必须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增强基层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基层党组织要通过转型,推进党建工作的社会化;要适应社会管理创新以人为本的要求,发挥好服务功能;要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和工作方式,服务社会,扩展党的社会基础;要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利益表达和利益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要矛盾构成社会问题的核心,思想政治教育是解决社会问题的必不可少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主要矛盾为思想政治教育制造问题意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所呈现的新特征为思想政治教育回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可能提出的新要求和产生的新影响提供了思路和依据。思想政治教育要积极调整自身以应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要更加关注社会思想和价值观层面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现实,要把新时代提出的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的新要求和人们精神需求上的新需要结合起来,要继续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条主线。  相似文献   

8.
"十二五"时期浙江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工作的目标是:力争通过五年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齐抓共管格局进一步完善,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社会大局稳定的局面进一步巩固;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明显增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能力明显增强,社会管理服务的能力明显增强,保障经济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率继续位居全国前列。要达到上述目标,要主动服务"第一要务",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全面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化解社会矛盾;要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要坚持公正廉洁执法,提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和水平;要推动重心下移,夯实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健全完善体制机制,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供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9.
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的重心在于注重弱势群体的社会公平,维护和发展弱势群体的各种正当利益,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公平。首先要树立科学的利益公平观,进一步强化党和政府社会治理主体的问题意识;其次要建立和完善弱势群体社会公平的制度保障机制,从根本上确保弱势群体的社会公平的实现;最后要强化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营造社会利益主体之间沟通顺畅、和谐互动的环境与氛围。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把社会组织放到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高度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论述。我们要重视社会组织的作用,发挥社会组织的活力,但同时对于不同类型的社会组织要采取不同的扶持发展策略。对于那些有利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社会组织要大力扶持发展,对于可能会影响社会稳定的社会组织要制定相应法律予以规范和限制。  相似文献   

11.
冯必扬 《群众》2011,(5):72-73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意义,把社会管理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我们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需要做多方面的工作,其中之一是必须加快社会组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推动社会治理创新路径,要坚持群众路线,突出社会公平感;要坚持群众路线,扩大群众参与;要坚持群众路线,培育和规范群众组织,承接社会职能,从而与政府管理形成良性互动,进一步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3.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社会的发展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提出了更高要求。要不断提高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认识;要建立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逐步实现组织模式从精英实践向大众实践转化;同时要建立健全服务保障体系,加大社会协同力度;不断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运行机制和科学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构建:障碍因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着观念、体制、社会、环境和就业等方面的障碍因素。破除这些障碍因素,一是要加快社会经济管理体制改革,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提供制度保障;二是要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保障弱势群体的利益;三是要合理规划产业发展结构和教育结构,提高劳动者文化素质,促进就业;四是要建立全民资源节约型社会,加大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力度;五是要改革政府职能,建设法治社会,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  相似文献   

15.
以法律建设促进社会管理科学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需要加强法律建设。加强法律建设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阶段性特征的集中反映,是维护社会管理科学化的重要保障,是促进社会管理科学化的重要内容。通过法律形式来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要不断保持与时俱进,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16.
<正>社会治理创新从源头上、根本上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这是社会治理创新的关键。如果说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要解决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那么社会体制改革,社会治理创新的核心问题就是要处理好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简单讲就是政府做减法,社会做加法。政府要减少行政审批,转变政府职能,实现从管制、管理到服务的重大转变;政府要瘦身,从大政府变成小政府。而社会要做加法,要大力培育社会组织,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必要性:摆脱我国立法“二难”境地的一条途径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社会关系已经是千头万绪,错综复杂。经济和社会的调整、协调发展,迫切要求现代法制不仅要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确认和保护作用,而且要对社会经  相似文献   

18.
汪寅 《当代广西》2011,(18):15-15
稳定是硬任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完成这个硬任务的关键要靠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我们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不仅“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更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9.
农村社会管理的误区、选择与制度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究我国农村社会管理理论与实践机制,最为根本的是要创造与实现保障社会现代化建设的一整套社会条件和社会机制。农村社会管理应以农村社会建设为工作轴心和基本内容。农村社会管理要有明确的顶层设计,以促进农村社会体制改革、确立良性社会机制、保障社会民生、规范社会事业建设、促成社会结构优化为目标,紧紧围绕社会建设进行制度上的整体安排。  相似文献   

20.
构建和谐社会 发挥社会舆情的社会化整合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在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体制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是要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简单地说,社会舆情是指社会舆论反映的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