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1948年5月25日,董存瑞手托炸药包,炸毁敌人桥型暗堡的刹那,到底喊的什么,是人们关心的一个话题。电影《董存瑞》的镜头是烈士高呼:“为了新中国,前进。”《董存瑞的故事》等书籍写的是烈士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那么董存瑞到底喊没喊过这两句话呢?第一个报道有关董存瑞舍身炸碉堡消息的是齐肃,文章题目是《共产党员奋不顾身董存瑞自我牺牲使隆化战斗胜利完成》,刊登在1948年7月11日《群众日报》1版上。文中写道:“……董存瑞为完成任务,置个人生死于度外,毫不踌躇地一手托着炸药包,一手拉导火索,在强烈的爆炸声中敌碉堡毁灭,董存瑞同…  相似文献   

2.
夏维福  刘滨 《党史纵横》2004,(11):27-27
2004.11党史纵横1957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董存瑞》在全国广泛播放,使“董存瑞”的英雄形象为更多的人熟知,它甚至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提起“董存瑞”,人们就自然会想起他舍身炸碉堡的英雄事迹,我们的耳边就会想起英雄牺牲前高呼的:“为了新中国,前进!”在小学课本以及《董存瑞的故事》等书籍上也会看到这样的描写:“为了新中国,冲啊!”其实,董存瑞牺牲前说的并不是这句话,那么董存瑞牺牲前究竟喊了什么呢?董存瑞出生在原察哈尔省(今河北省)怀来县南山堡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从七岁开始,董存瑞就跟随着父亲、姐姐下地干活,放羊、…  相似文献   

3.
1948年6月8日,中共东北野战军第十一纵队委员会决定:追认董存瑞同志为纵队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命名英雄生前所在部队的六连六班为“董存瑞班”。原冀热察行署决定,把隆化中学改名为“存瑞中学”。1950年9月,全国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又追认董存瑞同志为全国战斗英雄。为了缅怀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英勇牺牲的董存瑞烈士,隆化县人民1954年在县城西北的苔山脚下伊逊河东岸修建了董存瑞烈士陵园。  相似文献   

4.
开心一刻     
《廉政瞭望》2013,(13):80-80
家教 老马在睡梦中喊了几声初恋女友的名字,老婆推醒他,警觉地问:“你在喊谁?”老马忙掩饰:“我做梦当老师了,在叫学生回答问题。”老婆问:“那你一节课怎么总是叫同一个学生回答问题?”老马一愣,紧接着回答:“因为我做的是家庭教师。”  相似文献   

5.
快乐大叔 《党课》2011,(19):99-100
小时候爱听相声,对常宝霆先生说的一个“小段儿”印象很深.作品讽刺了一部分说话不讲究艺术的人,结果在生活中闹了笑话并引起他人不快的例子。记得作品里有一个负责上菜的服务员,张嘴就喊:“谁的肠子?”顾客无奈,只得回答说:“我的肠子。”服务员接着问:  相似文献   

6.
“刘三姐来了,中午没休息啊!”不论是走在田间地头,还是来到企业、农家,所到之处,乡亲们都热情地跟内江市威远县两河镇相合村党支部书记刘阳英打若招呼。当记者问及为什么喊刘三姐时,乡亲们笑着说:“刘三姐在家排行老三,我们从来不喊她书记,都喊她三姐,因为这样叫着亲切。”一声“刘三姐”,道小了百姓由衷的拥戴。  相似文献   

7.
治治“牢骚病”蒋鹏飞不知从何时起,在我们的干部队伍里流行起一种“牢骚病”,染上这种病的人牢骚满腹,怪话不断:刘“形势,不看大局,捕风捉影,以偏概全;对组织,埋怨关心照顾不够,处处强调个人困难;对工作,有了任务叫担子太重,没了任务又喊虚度光阴;对同志,...  相似文献   

8.
张薇 《廉政瞭望》2014,(15):61-63
1984年的那天,董贵生从包里掏出阵亡通知书、抚恤金稻粮油票摆在桌子上,又拿出装有杨模山遗物的军挎包。杨爸爸沉默了,杨妈妈顺势操起手里的菜刀追在他后面一路喊:“我不要这些东西,你还我儿子,还我儿子!”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要体现时代的要求,做到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带头执行党和国家现阶段的各项政策,善于开拓,积极进取,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在战争年代,共产党员始终是冲锋在前,这当中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如:全国著名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董存瑞,手托炸药包勇炸碉堡,塑了一代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抗日战争时期的刘胡兰,在敌人面前,她坚贞不屈,视死如归。毛泽东同志为她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相似文献   

10.
《党课》2006,(5):89-90
董存瑞,1929年10月15日出生于察哈尔省(今河北省)怀来县南山堡的贫苦农民家庭,抗战爆发后,他的家乡成了抗日游击区,13岁的董存瑞机灵聪明,很有骨气,被称为“南山堡的王二小”。他曾掩护八路军干部,并当上了儿童团团长。从1945年参加八路军至1948年牺牲前,他共立大功3次、小功4次,荣获3枚勇敢奖章和一枚毛泽东勋章,并在一次爆破比武中夺得“爆破元帅”的称号。  相似文献   

11.
腊月纪事     
雪花飘进腊月深处家里养的那头年猪已肥得滚圆自酿的米酒溢出诱人的芳香孩子们在雪地里喊:“过年了,过年了”……捏惯锄柄的大手又玩起沉默多年的龙灯把欢乐和笑声洒满山村的每个角落农家人的腊月升腾起吉祥的红光也升腾起来年的希望一团喜气在福字的光芒里团聚腊月纪事@陈钰  相似文献   

12.
春日里,篮球场上,小伙子们汗流浃背地投球、灌篮,打得酣畅淋漓,中年人在一旁喊好、鼓掌,阵阵笑声在夜幕下的海河之滨回荡;“职工之家”里,有人在看电视,有的在话吧、书吧、网络会所消遣娱乐……这一幕幕就发生在于家堡“建设者之家”,是滨海新区外来建设者业余生活的一个侧影。  相似文献   

13.
《天津支部生活》2010,(7):38-38
2009年冬一个雪后的早晨,89岁的老党员陈宝珍刚起床便听到楼下传来一阵阵欢快的笑声。走近窗户一看,原来是她的老伙伴们正在楼下扫雪,于是她也拿起工具下了楼。虽然年龄大,但陈宝珍身体不错,抄家伙便融入了这支特殊的扫雪大军,一边干一边向社区党支部书记吴立军“抱怨”:“组织义务劳动,怎么能不喊我呢?”吴立军赶忙解释:“本想喊您的,考虑到您年龄太大……”  相似文献   

14.
一是制度“失守”:多年来,从上至下禁止公款吃喝招待的规定不能说不全面,狠刹“吃喝风”的重申“禁令”不能说不严格,但往往是“雨来地皮湿、雨过地皮干”:长此以往,形成了“规章制度——重申规定一一再度禁令”的住复,导致了规定写在纸上,制度挂在墙上,要求喊在嘴上,大吃大喝照常的状况。  相似文献   

15.
吴展团 《党课》2013,(6):102-103
据日前中国宁波网报道,宁波一名五年级小学生写的寒假作文,在网上被疯狂转发,不到五个小时,有一万多条转发,近2000条评论。微博网友“我们1班”发微博称:“下午开始批阅寒假作业,改到一篇奇文。”作文题为《历史乱套了》,文章天马行空,胡编乱造,说孙悟空娶白骨精生慈禧太后、董存瑞娶李时珍生毛泽东、赵本山是毛泽东的后代等。  相似文献   

16.
今年,在南岸区黄桷桠镇政府庆“七一”演出现场,发生了一件趣事:乐曲声中,真武山社区几位胖妈妈,踩着云步登场了,6位演员往舞台中央一站,舞台显得很拥挤了,但一位大妈还在喊:“莫忙,后面还有10个人。”  相似文献   

17.
今年第8期《大众电影》发表了一篇题为《〈董存瑞〉“:真实”创造的经典》一文,称没有人亲[看见董存瑞托起炸药包的情景,这一英雄壮举完全是事后根据一些蛛丝马迹推测出来的。这种说法引起了董存瑞生前战友及一些教育专家的质疑,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队官兵要求尊重英雄用生命和鲜血写下的历史。与此同时,该文对艺术感染力很强的电影《董存瑞》的创作过程,也有一些与事实根本不符的描述,并没有正确介绍电影《董存瑞》文学剧本真实的创作情况。笔者前些年有缘与电影《董存瑞》的编剧之一、著名军旅剧作家董晓华相识相知,曾向他详细了解过电影《董…  相似文献   

18.
在江苏省盐城新四军纪念馆,陈列着数百件文物和数千张照片。在陈列馆第三展厅里,北京新四军研究会“沿着伟人足迹前行”寻访团的成员正在仔细聆听讲解员热情的讲解,忽然,听见寻访团副团长乔泰阳兴奋地喊声:“这是我父亲。”大家循声望去,只见乔泰阳激动地用手指的那张照片.醒目地挂在展览墙的正中。这是一张陈毅和五个人的合影照片,可是令人费解的是谁也不知道照片里的五个人中哪一位是乔泰阳的父亲乔信明将军,  相似文献   

19.
承德隆化,是董存瑞烈士牺牲包包方。50年前J董存瑞挺身举起炸药包的瞬问<回回话伙便记成车共和国的一段辉煌。今天,约人移田先注的目光再次投向此地的时候,是因为另一度还有硝烟却更为激烈的战斗:在反腐败斗争机随此要医院院长郑这清受贿114万元落入法刚据浙这茨“98河北第一受贿案”n一一。这几年,随着反腐力度的合功者大,抓出几个腐败分子已很难构成新闻的速前回回F但郑逸清一案还是引起了很大波澜,上百利医爱案发生在一个尚属贫困的山区县医院,此事本身就足0发人深省,受贿人是郑选清更让知情人迷惑和惋惜:一个把长期亏损的县…  相似文献   

20.
贫穷的外套     
李乔 《党建文汇》2008,(2):48-48
农夫回家时,发现屋里有个衣不蔽体的陌生人:“嘿,”他大声喊,“这是我的家,你赶紧离开!”“尊敬的先生,”陌生人回答,“从今天起,这儿也将是我的家了,您怎么可以把我赶走呢?”农夫奇怪地问:“我以前怎么没见过你,你到底是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