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论我国公共危机传播中媒介角色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改革开放前政府绝对政治控制之下的政治宣传工具到改革开放后具有"双重属性"的大众传播媒介,大众媒介在公共危机传播中的角色逐步由单一的政治宣传者与鼓动员向信息传递与沟通者、舆论引导与舆论监督者、组织形象修复者等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并透过媒介的危机报道生动地展现出来。通过对唐山与汶川地震报道的比较,从中可以看到我国公共危机传播中媒介角色的嬗变以及导致这种变化的深层的社会动因。  相似文献   

2.
媒介环境和形态的变化与政府宣传工作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敏 《新东方》2007,(7):18-21
在美国公关学界有一个著名的说法:问题的关键不是政治家是什么样的人,而是媒体将她塑造成为什么样的人物。抛开其中实用主义的因素不谈,这个说法起码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媒介的各种报道对于政治家的形象乃至政府形象的塑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中国,党和国家一直有重视宣传工作,重视新闻媒介的影响力的优  相似文献   

3.
罗时英 《求索》2013,(10):13-15
刻板印象即为群体形象,是指人们对特定社会群体及其成员的特质、品性及行为的固定化或模式化的看法与信念,媒介话语下的区域经济刻板印象即为在媒介报道或渲染下,受众对某地域经济的总体心理评价与感受。在资讯发达的时代.人们更多依赖媒介呈现的信息去认知生活区域外的世界.其认知对象成了新闻媒介呈现的“拟态环境”,大众媒介话语下的拟态环境在构建社会刻板印象方面拥有强大的话语权与影响力。本研究以两大大众媒介对温州的经济报道为样本,分析大众媒介话语权下区域经济刻板印象的构建过程与话语机制.提出了构建区域经济刻板印象媒介话语的应然向径与政策导向,认为要增强消费者对某区域产品与服务的社会认同.业界与地方政府应积极创设条件,强化区域产业集群的政府呵护与资源打造,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媒介,解构传统权威、建立新权威,这是塑造区域经济正面刻板印象的重要器法。  相似文献   

4.
葛彬超 《思想战线》2012,38(4):104-107
政治属性是媒介文化与生俱来的一大属性,这决定了媒介文化具有一定的政治功能,具体表现为培养人们的政治认知、传播政治文化,监测政治环境、实现政治沟通,设置政治议程、加强政治控制等方面。媒介文化政治功能的发挥需要伦理思想的规范。媒介文化的发展要遵循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遵循"以人为本"这一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的重要命题,重视人民价值的主体性,同时充分肯定国家价值的合理性,建立一种新的文化产业管理机制,并有效发挥其意识形态作用。  相似文献   

5.
二战后联邦德国政治文化实现了由传统"权威政治"向"民主政治"的成功转型。本文从德意志的传统政治文化出发,梳理了二战后联邦德国政治文化转型的历史条件和基本历程,厘定了其政治文化转型的主要标志,并揭示出其政治文化转型的推动因素。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语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型提出了新要求.借鉴“发现学习”理论,建构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现”模型,发挥新媒体传播的问题发现、学习发现、价值发现等功能,通过改进新媒体的议程设置、提升学生媒介素养、推进文化潜性教育等突破点,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精神生活也丰富起来,在农村,沉积了两千多年的陈风陋俗也逐渐被挤出历史舞台。对于这些成就的取得,新闻媒介在农村发挥的作用功不可没。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被称为当今社会的四大媒介。那么,它们在农村的发展现状如何?农村中媒介发展还存在哪些问题?农民对新闻媒介还有哪些期盼?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对河南省北部农村地区进行了抽样调查。此次调查共抽取了50户农村家庭作为调查对象,其中包括农民(包括村干部)、教师、退休工人及…  相似文献   

8.
卜卫  李潘 《中国妇运》2006,(2):20-23
自1995年世界妇女大会举行以来,在女性和媒介倡导领域发生了许多显著的变化。依照北京行动纲领女童战略目标,结合中国主导媒体中女童报道内容的研究和媒体领域关于女童报道的其他实践,回顾十年来的历程,我们首先欣喜地注意到了十年来媒介在女童问题报道上的积极变化:1996年以来,女童问题已成为中国主导大众媒介中的一个议题。它不仅被表现在有关国家发展、教育发展、妇女发展、儿童发展的报告中以及国际报道中,也被当作教育、科技、文化、政治、法律、社会等方面的重要问题独立地加以报道。女童问题常常作为国家发展、教育发展、妇女发展或…  相似文献   

9.
舆论监督是社会监督的重要形式,是新闻媒介的一项神圣使命。我国舆论监督存在着一些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加快舆论监督的法规建设,加快媒介自身管理体制的改革,提高新闻工作者的自身素质及掌握舆论监督的艺术。  相似文献   

10.
最近,各种新闻媒介纷纷报道印度鼠疫流行的消息,居民们惊恐万状,想尽一切办法逃离.  相似文献   

11.
在传统媒介尝试转型与新旧媒介进行融合的现实语境下,为了重新获得受众的肯定,传媒界提出了将异质媒介发布的内容整合到"云端",再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等"多屏"进行传播的"一云多屏"理念。而教育类报刊可在"一云多屏"理念与具体实践中,获取契合实际的启示,并在垂直的教育服务领域向多屏方面进行转型。以纸媒向"屏媒"进军的案例为依据,由此阐述"一云多屏"理念与实践下,宏观与微观视角下教育类报刊的转型策略与路径。  相似文献   

12.
目前,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的相关研究缺失了对主体---人的关注,而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应当必然地包括人的转型.人的现代转型是经由人的现代化并塑造现代人的过程.人的现代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有着深刻的逻辑关系:人的现代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的重要内容、条件基础和价值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使命就是培育现代公民,它推动着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要素的现代转型.具体来说,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首先即是表现在其内容上的拓展;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覆盖面应当是体现对公共领域的关注;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以社会化的形式,发动社会化力量广泛参与.  相似文献   

13.
《群众》2016,(9)
正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信息传播媒介和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文化多元、选择多样的网络环境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对此,高校要以主动而为的态度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努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加强师生的新媒介素养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尊重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的同时,重视并遵从新媒介的传播规律,师生都应该具备必要的新媒介素养。培育教师的新媒介素养,要做到"一个坚持":就是在选拔任用思  相似文献   

14.
让新闻媒介成为维权工作的好帮手王明英,周玉峰如今时代.新闻媒介与人们的生活关系越来越密切,妇联组织如何利用新闻媒介的特殊作甲。有效地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在这方面陕西省妇联近几年做了不少的工作.并尝到了甜头。借助新闻媒介的社会效应.积极促进维权工作的顺利...  相似文献   

15.
信息传播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技术力量深刻地塑造着后传统社会的生态与情境,并将人类带入了媒介化时代。公共安全高度媒介化正是传播超速发展在社会公共安全领域产生深刻影响的高度概括。区别于转型社会与风险社会,媒介化社会语境下的公共安全治理倡导公共安全治理的媒介化,核心要义是基于"扩展了的媒介生态系统",剖析媒介变革影响公共安全的机理,建立适应现代公共安全治理的话语系统和解释系统,思索公共安全治理媒介化的目标导向与方法路径,以助于提升媒介化时代的公众安全度、群众满意度、社会和谐度。  相似文献   

16.
推进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媒介素养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崭新领域,是一项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的创新工程.本文在对媒介素养教育解读的基础上,阐述了媒介素养教育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领域的必要性,以及开展适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媒介素养教育的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陈波 《人大研究》2014,(10):45-45
在微信、微博、APP迅猛发展,移动互联思维日益影响并改变国人生活工作方方面面的当下,提高媒介素养已渐成共识。大众媒介是政治传播的“扩音器”,作为重要的政治群体,人大代表在媒介素养的“补课”方面,显然比一般公众更为迫切和必需。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媒介素养已成为政治干部能力生长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媒介素养内含的能力体系包括媒介属性认知能力、媒介信息获取能力、媒介信息解读能力以及媒介信息传播能力。应采取多种途径,不断加强政治干部媒介素养的系统教育和科学训练。  相似文献   

19.
日新月异的新媒体倒逼着传统新闻业加速转型。媒介融合成为全球媒体发展的前进方向。传统新闻业唯有借助网络、渠道、平台、终端等新媒体之力,积极变革传播理念、工作内容、运行机制,才是生存与发展之道。搞好民生新闻的报道就是一个极佳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新闻报道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但并不是不需要批评报道,运用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对我们的社会进行正确的监督,既是社会文明的需要,也是我们国家政治民主的象征。勿庸讳言,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有光明面,也有阴暗面,不承认这一点,便不是辩证唯物主义者。因此,我们在搞好正面宣传为主的同时,也要有针对性地对某些“反面事物”进行适量的报道。这里所说的“反面事物”,主要指错误的东西和社会上某些阴暗面。就我们社会生活的总体而言,它只是支流。对这类“反面事物”的批评性报道是整个新闻舆论宣传的一个组成部分。与正面宣传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