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1世纪正向我们奔来,怎样去迎接它,是现实而又有重大意义的课题。可以说,现在,人类正处在有史以来的最重要的战略选择时期,因为当前的决策,关系着国家在21世纪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甚至一国的沉浮。这也是发达国家政府、跨国公司、重要的国际金融机构正在加紧...  相似文献   

2.
《理论视野》2008,(2):63-63
《光明曰报》2008年1月29日刊登记者金振蓉的报道说,中科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今天发表以国际现代化为研究主题的《2008中国现代化报告》。报告提出了二十世纪我国国际现代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我们党历来重视从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着眼,分析党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制定党和国家的战略、方针和政策。进入新世纪,我国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从国内来说,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从国际来说,国际局势和国际关系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国际格局正在进行重大的调整。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必须坚定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坚定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完成新世纪三大任务,要求我们不仅要制定正确的国内发展战略,而且需要制定正确的国际战略。  相似文献   

4.
发展观与发展战略——21世纪可持续发展初探周毅发展是文明社会的永恒主题,是现代人类精神文明进步的自觉意识。它是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理性揭示和发展目标的总体设计。二战后,百废待兴,世界许多国家都忙于战后的恢复、重建和发展,各种研究发展问题的新理论、新战略...  相似文献   

5.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世界上头号发达国家,中美两国将继续维持一种既有广泛共同利益,又有重大分歧,既合作又斗争的关系,仍会呈现出时好时坏、曲折前进的复杂局面  相似文献   

6.
20世纪最后的一年,国际形势的发展大体上保持了冷战结束后的基本趋势:总体缓和,局部动荡,时而剧烈,时而趋缓;地区冲突时起时伏,此起彼落;世界经济和贸易呈现强劲发展势头,世界总产值和国际贸易额增长率达到了20世纪最后十年的最高水平;国与国特别是大国之间,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之间,利益交错,相互关系有所改善和加强。  由于相互经济贸易关系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密切,同时又由于各国存在的不同利益,以及冷战思维依然起作用,又造成国与国之间关系不时恶化,影响着国际形势。  处于世纪之交的2000年国际形势的…  相似文献   

7.
在 2 1世纪即将来临的时刻 ,本文论述了 2 1世纪中华民族的时代主题和时代任务 ;在探讨中国现代化发展历程的基础上 ,揭示了中国 2 1世纪现代化事业的领导主体和指导原则 ;在总结 2 0世纪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经验和教训的同时 ,就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2 1世纪所应遵循的理念和价值观念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2000年的钟声迎来了新千年 的曙光,人们对未来怀着莫 大的期望。在即将到来的新世纪,世界将向何处去?最近,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举行了一次国际政治形势发展趋势研讨会,对下世纪初国际政治的走向作了探讨。 一、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普遍的愿望,在今后一个较长时间内世界大战打不起来,但冷战结束以来,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依然一个也没有解决。 展望21世纪,国际形势缓和的趋势是否不可逆转,尚难作定论。美国、俄罗斯认为未来仍可能发生核战争。克林顿在1999年2月26日发表的外交政策讲话中明确说:“依然存在潜在…  相似文献   

9.
冷战结束后,亚太地区呈多极格局。从目前的情况和发展的趋势来看,对世纪初,亚太地区可能会呈现六极格局,即美国、日本、中国、俄罗斯、东盟和印度六极。美国凭借其在亚太地区的强大经济影响和军事存在,在亚太事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以原苏联为首的华约解体后,美国几十年来一直坚持的“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似乎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克林顿政府给了亚太地区与欧洲一样重要的地位,美国将在欧亚两个地区各部置1()万美军。IJ本向来视亚洲为实现其做“政治大国”、做未来世界战略格局的“一极”战略目标的第一台阶。明确提出了…  相似文献   

10.
从近年来美国所公布的一系列关于军事安全战略的报告,可以看出美国现政府关于21世纪美国军事安全战略的构想。 一、军事安全战略目标与重点。 2002年美国《国防报告》将美国防务政策的目标确定为确保美国以及盟国的安全;阻止未来的军备竞赛;遏制并消除对美国国家利益的可能威胁;如果遏制失败,则以军事手段坚决击败任何对美国的威胁。美国政府认为,“9·11”事件说明美国在本土防卫方面还存在漏洞。因此, “9·11”事件后,美国对其战略重点进行了调整。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中国学术期刊走势初探王妍人类社会已迈进到21世纪的大门口.许多学者断言,21世纪世界各国的竞争,将是文化的竞争。学术期刊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无疑将承担着一种为本国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充当阵地和战场的历史使命。而当前中国社会的状况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2.
一、消费热点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 ,我国的消费体制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由传统的供给导向型转变为需求导向型 ,卖方市场让位于买方市场 ,生产者主权也让位于消费者主权。消费在经济中的作用十分明显 ,积极寻找和培育我国城乡今后的消费热点 ,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将有以下重要意义。①消费热点的形成和发展 ,有利于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市场经济是市场取向 ,生产者生产什么 ,生产多少 ,主要取决于消费者的意愿和爱好。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民生…  相似文献   

13.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21世纪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今后我国建设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目标和任务,这是我国21世纪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条件决定的。在实现过程中,要实施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重点培育战略产业,实施科教兴国和科技创新战略,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创新战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调整农业和乡镇企业结构以及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和乡镇企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瞭望》1996,(35)
自从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布朗提出“2030年谁来养活中国人”的疑问之后,中国的粮食问题一时成为海内外谈论的焦点。中国是占世界人口1/5的大国,中国的粮食问题自然是一桩大事,引起关注是不奇怪的。由于各自不同的立场和观察研究方法,经济学家们提供了不同思路的研究成果,在粮食问题上形成了不同观点的争论。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国家的综合国力竞争中,除经济、政治、军事等因素外,科学技术的影响亦与日俱增。而科技领域的竞争规律又不同于经济领域的比较优势,它以绝对优势为准则。当前日本特别注意在科技领域与美、欧的争夺,大有从“经济大国”向“科技大国”发展的势头。  相似文献   

16.
一、深圳应对我国知识经济做出重要贡献过去的20年,人力资源投资对于深圳经济的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展望下一个世纪,世界要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人力资本对经济社会发展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九十年代初以来,美国经济增长得比较快和比较健康,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知识经济有较快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原因。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需要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抢占知识经济的制高点。当然,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从总体上看还是处于初期工业化阶段,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劳动密集型产业还会是我们的比较…  相似文献   

17.
从区域、性别、留学生的角度,阐述20世纪末21世纪初德国高等教育扩张的特点:东德的高等教育扩张比西德快;参与高等教育的女性增长率从1980年开始一直是正增长,在1990年到1995年是剧烈增长,至2002年增长率超过男性;德国学生数量的增长是由于留学生数量的增长。  相似文献   

18.
齐志坚 《学理论》2010,(24):1-2
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是伴随着21世纪初国际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和国际政治多极化趋势的日益明显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中,经济全球化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经济背景,而政治多极化趋势则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政治背景,二者共同构成了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可以说是中俄两国关系史上比较好的时期,两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适应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发展的新特点,在相互关系中既排除了意识形态因素,也摒弃了冷战思维的干扰,建立了长期稳定的睦邻友好、互利合作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21世纪,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将会继续得到巩固与发展。一、中俄关系的发展及其特点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从1992—1994年为第一阶段,中俄关系在原来已改善的中苏关系的基础上继续得到发展,双方都视对方为友好邻邦;从1994—1996年为第二阶段,随着俄罗斯改变…  相似文献   

20.
我国幅员广大,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因此,必须按照当地实际情况制订发展战略。笔者对广州市的城市发展战略提出一些初步设想,以期引起对我国城市发展战略研究的兴趣。 广州是华南最大的城市,老工业基地,也是传统外贸中心和水陆交通枢纽之一。它作为通商口岸已有数百年历史,世界知名,具有工业基础雄厚,有广大农业后方基地,劳动力资源丰富,科学文化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