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物化劳动能否创造价值在理论界已成为热点。长期以来 ,在经济理论界中 ,在政治经济学教材中 ,一般认为物化劳动只能转移价值 ,不能创造价值。钱伯海老师认为 ,物化劳动是创造剩余价值的主要源泉 ,并认为物化劳动只能转移价值的观点是一种理论扭曲。① 两种观点全然不同 ,回答这个问题还得坚持、发展劳动价值论。一、劳动论与劳动价值论劳动这个概念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著中涵义十分广泛 ,并不一定和价值的创造联系在一起 ,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就需要劳动 ,即使是到了共产主义 ,劳动依然是人类社会生存、生活的必要手段或条件。…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对古典经济学和黑格尔劳动哲学的双重扬弃,具有重要的革命意义。当代西方学者将非物质劳动理解为价值的来源,试图否认劳动价值论的有效性,实际上,这种做法在根本上混淆了财富创造和价值生产的本质区别。作为一种直接劳动,非物质劳动只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而价值的实体依然是去除一切质性规定的抽象劳动。同样,所谓知识价值论本身就是一个值得反思的概念,不论是作为使用价值的知识,还是被资本吸纳的知识或资本化的知识生产,知识本身并不创造价值,抽象劳动仍是价值的最终实体和来源。从这个角度而言,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依然具有不可代替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3.
赵英杰 《学理论》2013,(4):78-79
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划分是从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的角度出发的,对于金融领域雇佣劳动的性质问题需要另做说明。金融领域的雇佣劳动属于非生产劳动,但同样为金融资本家创造剩余价值,但金融利润却不是直接来自于金融领域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而是来自于生产领域中形成的剩余价值的再分配,金融领域中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部分抵消了金融领域活动的资本所产生的费用。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政治经济学理论认为,物化劳动不能创造价值。本文从微观角度对此结论进行分析,认为物化劳动能够增生价值。在将物化劳动划分为实体性要素和智体性要素两类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物化劳动增生价值的两种形式:实体性要素通过“隐性价值”“变现”而增生价值;智体性要素通过“智能拟人”而增生价值。同时,本文分析了物化劳动增生价值的四个运作条件,即发现价值落差、发掘要素潜力、优化资源配置和实现市场价值。由此,可以确认企业家、管理者劳动的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5.
流通领域的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劳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承认流通领域的劳动也创造价值是对马克思关于流通领域价值创造原理的一种更新或更替,属理论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流通领域的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与事实相符,是劳动形式变化和劳动内容延伸的结果和表现,是以总体劳动者的总体劳动的形式参与价值创造的。  相似文献   

6.
物化劳动创造价值与否的争论长期争执不下,其原因是由于学者们将"知识产品"等同于物质形式,对知识产品具有的"价值溢出"作用缺乏认识。在综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新经济增长理论相关原理的基础上,本文得出了知识产品的价值溢出模型。这一模型提出的意义,不仅在于坚持了马克思劳动价值一元论,还在多个领域内拓展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7.
国民生产总值是不是价值量指标 ,如何用劳动价值论来说明 ,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社会经济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和新挑战。这应当从如下两个方面加以探讨和说明 :其一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否会增加社会价值总量 ;其二 ,第三产业作为非物质生产部门是否创造价值。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20,(7)
随着技术发展和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机器人投入到生产领域,大量的产品通过机器人生产出来,生产效率得到极大提高。与此同时现实中关于机器人生产产品的争论和研究也越来越多,学术界出现了一些声音认为"机器人会取代了工人参与生产劳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已经过时",还有的学者认为"机器人生产产品的劳动创造了价值"等等,如何正确认识机器人生产的价值属性和社会价值成为当下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9.
关于流通领域劳动价值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仪元 《理论探索》2005,1(3):59-61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石。那么流通和供求关系是否创造价值,流通中的劳动是否创造价值?实际上,流通和供求关系并不创造价值,供求双方讨价还价模型证明了只有劳动决定商品价值,因此说,流通领域的劳动才是创造商品价值的劳动。  相似文献   

10.
当今时代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在智能生产和生活下,整个社会领域都在智能化作用下发生深刻变革。人工智能通过对人类智能的模拟正在不断替代人的劳动,劳动创造价值过程呈现新的特点,使人们发出人工智能是否会替代人类劳动的时代之问。对此,需要运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人工智能时代“劳动”的本质予以揭示,从本质上看,人工智能依然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现实化;智能化生产的劳动过程表现为一种协作的生产方式,出现间接劳动对直接劳动的现实替代;智能化生产作为人类劳动技术的进化,提升了劳动生产率。要在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基础上,通过智能化重塑劳动价值观念,促成人的劳动解放;以人工智能充分展现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人工智能应用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更多自由时间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作为无产阶级反封建和反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武器 ,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但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都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核心———活劳动创造价值、物化劳动不创造价值的理论正面临着挑战。现实表明 ,不仅是活劳动而且是劳动要素整体共同创造了价值。与此同时 ,必须对与劳动价值论相关的理论和范畴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2.
胡仪元 《理论探讨》2007,1(4):105-107
传统经济学把流通领域的一切劳动都视为非生产劳动,通过深化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和重新解读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承认流通领域的部分劳动也是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但是,纯粹流通过程,即在交换过程中如何坚持劳动价值论仍然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难题。在考虑流通的情况下,一方面存在历史时间价值的作用,另一方面存在机会成本的作用。消费者在自己生产的个别劳动时间价值(最高购买价格)和先进企业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价值(最低售价)之间讨价还价,形成讨价还价模型。通过讨价还价,使其通过交易换得的价值比自己生产的价值量要多,实现交换的劳动节约,从而把劳动价值论贯彻到底。  相似文献   

13.
《社会科学》1996年第4期刊登了方华同志《劳动价值论新探》一文,读后令人颇收教益。但是,方文(下同)依据其“总劳动投入形成总价值、即总劳动投入多少总价值就创造多少”的理论“新基点”得出“金融劳动、科学文教劳动、行政国防劳动等社会必需、有效的劳动是社会总劳动的构成部分”,“因而也创造价值”的结论(在当前劳动价值论的话题中,这种观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笔者读后尚存疑虑,主要分歧在于:方文所谓的“总劳动”(包括了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是否能创造经济学意义上的总价值?现就此问题向方华同志作进一步的请教。一…  相似文献   

14.
三、经纬财富——从价值创造和财富创造到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  学习和认识劳动价值论,要解决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正确理解价值创造与财富创造的关系,以及与此紧密相关的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的关系。  1价值创造与财富创造生产决定分配,分配必须有对象。只有在生产劳动中创造了价值和财富,分配才有对象。价值创造与财富创造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能把两者绝对地对立起来,也不能等同起来。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没有使用价值,也就没有价值。这…  相似文献   

15.
确定创造商品价值劳动范围的一个新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的以劳动的生产性还是非生产性作为区分创造价值与否的劳动界限标准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商品价值的创造要从使用价值的创造角度来规定,因此创造商品价值的劳动是创设、增加、转移和保存商品使用价值的劳动。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创造了人类,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物质财富的增殖,精神财富的丰富,无一不是劳动的产物。作为意识形态中“人的价值”,毋庸置疑,同样是由劳动创造,并在劳动中得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而现代市场经济的大背景,同马克思所处的历史时代相比,作为商品价值的表现,无论在实质内容、形式过程,还是实践运作上都有很大的变化。当然马克思所处的历史时代与现代市场经济时期的价值表现,亦有历史继承关系,亦有不少共同之处。一、现代市场经济的价值表现仍是一种社会关系的表现市场经济,实际上是社会化了的、扩大化了的商品经济的高级形式。作为商品的价值,仍然是由劳动所创造。尽管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生产某种商品的劳动是比以前更少,且物化劳动代替了更多的活劳动…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20,(9)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无人工厂的全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作为一种新型的生产方式得到了广泛的推崇,工厂的"无人化"、高利润的特征使得人们对工厂价值来源问题产生争议,同时也有一些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理论提出质疑,从分析无人工厂的价值来源出发,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理论在解释无人工厂的相关问题时依然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劳动依然是工厂创造价值的源泉,并且在工厂无人化的驱使下,资本家的剥削本质并没有消失。  相似文献   

19.
“劳动创造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历史唯物主义和自然辩证法的一个基本原理,它在恩格斯的《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中得到了相当完整的论述。随着科学的进步,这一学说在得到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受到了不断的话难,许多论者认为人类同样是自然选择的产物,人类进化完全是生物学的问题。本文拟对劳动与自然选择进行粗浅的分析。一自然选择学说是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内容,它是进化论得以战胜“目的论”和“特创论”的有力武器,尽管在本世纪提出了“中性学说”等非达尔文进化论,但自然选择学说仍被公认为是关于生物进化的科…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 ,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 ,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认识。对此 ,就自己的再认识谈几点看法 :一、劳动的普遍性与合法性人类活动的任何结果都凝聚着劳动 ,劳动普遍存在于人类活动之中。劳动结果无论是有形还是无形 ,是有收益还是无收益 ,都不影响劳动的存在。在商品经济社会里 ,劳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生产出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各类商品 ,并通过交换而实现其通过劳动所创造的价值。通过劳动生产出的商品形态多样 ,除了各类有形的物品外 ,资金、技术、商誉、使用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