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查处税收执法人员玩忽职守犯罪,应严格把握税收执法人员的一般工作失误与玩忽职守犯罪的界限。税收执法人员履行职责造成工作失误时,如具备免责事由的,不构成玩忽职守罪,不应追究其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2.
本专栏《关于玩忽职守犯罪的政策法律探讨》,《浅论贪污罪受贿罪的数罪并罚》、《完善对妨害司法行为的惩戒性规范》三篇文章,由上海市检察学会供稿。 (一) 近几年来,国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案件非常突出,据统计,1988年1月至1990年9月,上海市各级法纪检察部门共受理玩忽职守案件274件,直接经济损失8730万元;其中立案侦查  相似文献   

3.
人民警察玩忽职守的行为往往会带来严重的危害后果,不仅会严重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还给公安队伍带来负面影响。警察玩忽职守犯罪案件的发生,既有体制上的原因,也有具体制度上的原因;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查处警察玩忽职守案件,一是要扫除对这类犯罪在认识上的障碍,二是要提高检察机关侦查玩忽职守案件的能力,三是要严格规范司法者的自由裁量权。  相似文献   

4.
玩忽职守罪与滥用职权罪是渎职类犯罪的两个重要的罪名.玩忽职守罪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滥用职权罪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客观方面两罪都可以表现为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玩忽职守罪与官僚主义是两个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概念前者是犯罪问题,后者是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问题。本文在论述玩忽职守罪时,为什么首先要提出官僚主义的问题呢?因为导致玩忽职守罪的基本原因,主要是由于严重官僚主义所造成的。官僚主义者的严重渎职,对我国当前的四化建设危害极大,经济上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损失,动辄几万,几十万,甚至上千方,大大超过由于贪污和其他犯罪造成的损失。仅从报刊上已披露的材料来看,足以令人触目惊心。例如1981年被列为国家水利建设项目的山西  相似文献   

6.
黑社会性质犯罪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社会性质犯罪在我国呈上升趋势,如何将黑社会性质犯罪控制并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其发展成为黑社会组织犯罪成为当务之急。为了控制黑社会性质犯罪,首先,在司法实践中要正确认定黑社会性质犯罪;其次,在立法上对黑社会性质犯罪加以补充完善;第三,要加强对黑社会性质犯罪的社会控制;第四,加大对黑社会性质犯罪的打击力度,坚决打击洗钱及金融机构、财政部门的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犯罪活动。  相似文献   

7.
浅议滥用职权罪王振昌乔永成修订后的刑法对渎职犯罪作了大量的修改和补充,从玩忽职守罪中分解出了滥用职权罪,并在形式上采用了一般规定和特别规定相结合的立法体例。即对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和徇私舞弊罪,既保留了原有的一般的犯罪规定,又对多发部门、常见...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人们比较重视同严重刑事犯罪活动作斗争,而对于国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导致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重大损失的犯罪行为则认识不足,斗争不力。往往只以政纪、党纪处置了之。以广州地区为例,1984年以来市属县、区法院受理的玩忽职守案件总数仅十一宗,且均为一般性案件,而那些造成国家巨大经济损失的玩忽职守犯罪却没有受到法律的追究。这种状况是极不正常的,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势必影响经济建设的发展,值得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一、几种为玩忽职守罪开脱罪责的错误论调  相似文献   

9.
玩忽职守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我国《刑法》虽已纳入这个罪名,使打击此类犯罪有法可依。然而,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酝酿制定于产品经济时代,立法者在考虑法规条文时,按其模式概括,把人分两群——非干即群,物分两类——非公即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党工作重  相似文献   

10.
在安全生产领域中行政监督人员的监督过失往往被以玩忽职守追究刑事责任,但在其行为与最终危害结果因果关系之间所呈现的"间接性"使得因果关系的认定出现混乱状态。对此,应当结合玩忽职守罪的特殊犯罪构造,以"三阶判断"考察不作为行为与最终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限制刑法的扩张适用。同时,在安全生产领域应当引入信赖原则,以完善对于非法定免责事由的规范性考察。  相似文献   

11.
根据有关法律规定:人民警察在必须实行正当防卫的时候,放弃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严重损失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因此人民警察的这种不作为行为成为犯罪必须具备犯罪构成的四个条件。此行为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犯罪客观方面,人民警察放弃职守,不履行法定义务。犯罪主体是人民警察。犯罪主观方面是故意。成立的罪名是玩忽职守罪。在认定此犯罪时,还应当地清罪与非罪、此罪与被罪的界限。  相似文献   

12.
故意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是重于同类型过失犯罪的.各国刑法多以"处罚故意犯罪为原则,处罚过失犯罪为例外";过失犯罪的种类在立法上大大少于故意犯罪,且其法定刑明显轻于同类型故意犯罪.但我国刑法中的故意与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滥用职权犯罪和玩忽职守犯罪等少数犯罪的法定刑却是相同的,有必要予以区别、修正,以实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和刑法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3.
渎职犯罪与贪污贿赂犯罪同属于职务犯罪,但渎职犯罪并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目前渎职犯罪缓刑适用过多,可能影响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信赖。只有正确认定渎职犯罪的规范构造才能正确量刑。基于刑法教义学,否定将主观方面的差异作为区分滥用职权罪与玩忽职守罪的标准,重新认定滥用职权罪的罪过形态和主观徇私的地位,并进一步对渎职行为和重大损失结果进行规范认定,进而推出行为类型的差异,才能得出滥用职权罪与玩忽职守罪的界定依据。此外,在司法实践中,渎职犯罪与相关犯罪出现竞合时应当以数罪并罚为处理原则,以从一重论处为例外。规范认定渎职犯罪并对其进行精准打击,符合刑事政策上的合目的性。  相似文献   

14.
职务犯罪是指掌握一定权力的单位和个人利用职务之便牟取私利的犯罪活动。它包括贪污、行贿受贿索贿、挪用公款、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和营私舞弊等犯罪行为。当前,我国的职务犯罪比较普遍,呈上升趋势;大案要案触目惊心,恶性案件骇人听闻;单位犯罪遥遥上升;公款行贿时尚风气;被提拔与犯罪同步进行;班子集体犯罪,罪犯一窝一窝;丈夫犯案,妻子子女齐犯罪;营私舞弊升级换代,假官员,弹冠相庆,滥用职权,玩忽职务等等,是当前职务犯罪问题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5.
财产监管人员的不作为,以是否是国家公务员为标准分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不作为与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不作为。在盗窃罪中,财产监管人员与犯罪行为人有共谋的,按盗窃罪的共犯处罚。没有共谋的,财产监管人员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故意不作为按滥用职权罪定罪处罚,过失不作为按玩忽职守罪定罪处罚;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故意不作为按故意毁坏财物罪定罪处罚,过失不作为的作非犯罪化处理。  相似文献   

16.
关于滥用职权罪的罪过形式,观点颇多,但实际上,其罪过形式只能是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司法实践中将本应定玩忽职守罪的过失行为,以及将虽出于故意但已构成其他更为严重犯罪的行为定为滥用职权罪的做法令人质疑。在目前情况下,应按照特别法优于普通法以及重法优于轻法的原则处理第397条滥用职权罪同其他相关条文间的法条竞合关系。另外,没有必要将滥用职权罪的主体再次恢复为“国家工作人员”,应提高和增设该罪的法定刑,将该罪和玩忽职守分列两个条文,重视对该罪未遂的惩处。  相似文献   

17.
对分散于刑法分则不同章节中的64种职务犯罪加以归纳,可以建立以同类客体为标志的职务犯罪体系和以犯罪特殊主体为标志的职务犯罪体系。在确认“徇私舞弊罪”是一个被遗漏的独立罪名后,可以创新性地建立以“徇私舞弊”、“滥用职权”和“玩忽职守”三种基本行为方式为标志的职务犯罪体系。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刑法中应当提倡结果加重构成犯的概念,刑法分则中以结果出现为犯罪成立要件的,不一定都是结果犯,而可能是结果加重构成犯。对于滥用职权罪和玩忽职守罪等罪来说,实质上包括双层次的危害结果,属于结果加重构成犯的范畴,其罪过形式类似于结果加重犯的罪过形式。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税务人员玩忽职守罪呈上升趋势,文章从税务人员玩忽职守罪行为认定的依据、结果认定的标准以及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入手,分析税务人员玩忽职守罪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0.
2008年至2012年7月,海南省昌江县检察院立案查处玩忽职守犯罪8件13人。由于查办渎职犯罪案件成绩突出,今年7月,该院获得高检院查办渎职犯罪案件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这些渎职犯罪行为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数百亩天然阔叶林及国家二级保护珍贵树种青皮树被盗伐滥伐;非法越界采矿最终酿成3死1伤的恶性事故;"国家造林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