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辛颖 《学理论》2009,(14):113-114
奏议是我国古代臣僚向帝王进呈进言的文书的统称。我国古代奏议最早可追溯至商周时期。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公文体制的确立期,秦汉奏议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工具性色彩,在社会管理和公务活动中具有谋政、诤谏、陈情、信息、档案等五大功能。通过研究秦汉奏议,我们可以概括总结出古代奏议类文体的功能和作用,这对于我国公文学的研究和发展具有积极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形而下层面,人的存在境况,主要取决于人和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三组关系.文学要在此岸世界的形而下层面,展示其审美的价值取向,就应该以自己的形象真实、情感倾向和语言艺术,通过对环境、政治以及道德问题的关照,对应地给人提供和谐的生态环境、进步的政治理念和健全的道德良知.惟其如此,才能表达文学对于人的世俗关怀.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3,(35)
《白蛇传》是中国民间家喻户晓的美丽传说,也作为民间"四大传说"之一广为流传,这个优美而带有神话色彩的故事从产生到成型,经历了几代文人的润色,白蛇从单纯的无情蛇妖到有人性的善良蛇仙,许仙从陷害娘子的无情无义到维护娘子的情义至尽,人物性格发生了重大改变。《白蛇传》的故事演变过程和文学价值值得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4.
文学作为用语言表达的情感化、形象化的人文意识,是为了满足人追求真善美的需要,作为人的"发展的需要"的核心部分的审美需要而存在并显示其价值的.文学与经济、政治以及哲学人文科学在价值方面的不同,决定了文学在人的需要系统中的价值定位,印文学的价值是把认识价值和教育价值包孕在娱乐价值之中的感染性的、综合的审美价值,是一种精神价值,一种自由的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官吏的理想人格是中国传统行政文化的精华部分,也是公仆人格思想的来源之一。深入探讨中国古代官吏理想人格的理论基础和核心内容,既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又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学格局呈现出多样性与丰富性的面貌。本文从思潮的分流、流派的多元、题材的拓展、个性的凸现等角度予以了简要的论述,指出30年代文学并非传统所谓的左翼文学一统天下,而是多种文学思潮齐头并进,显示了独立的、成熟的文学品格。  相似文献   

7.
姜文姬 《学理论》2010,(12):102-103
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信息传播事业是封建文化专制主义的一部分,历来都被统治阶级所掌握,清朝也不能例外。但是面对清政府的言论出版之禁,太平天国的农民领袖们冲破了种种舆论枷锁,采取一切可能采取的方式,将自己的宗教思想、革命理想及纲领政策等传播出去,在革命进程中起到了教化思想、宣传动员、提供新闻信息等作用,为我们展现了中国近代社会信息传播的一个横断面,也为传播学中的媒介发展史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内容。  相似文献   

8.
中国行政价值研究现状综述及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价值是行政哲学的一个基础理论领域.中国行政学界对该领域的基本认识与研究可分为两个阶段,即价值中立时期与行政价值研究起步时期.价值中立时期把价值问题与价值研究排除在行政学研究之外;而在行政价值研究起步时期,行政价值问题及其研究已经列入国内学术界的视域范围.但是,总体说来,国内行政学界基本上把行政价值等同于行政价值要求、价值观乃至于终极价值目标体系,对价值问题的认知基本上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主流范式.行政价值研究有进一步深入展开的必要,却面临着巨大的困境与挑战.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在新时期的重要历史使命,如何凝聚力量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是当今各界都高度关注的话题。立足科学社会主义的分析,结合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实施内容和评价标准,对照科学社会主义的内涵和外延进行分析,力求将科学社会主义对和谐社会建设的指导价值进行客观充分展现。  相似文献   

10.
陈清清  傅琼 《学理论》2014,(2):295-296
在传统中国社会,古代宗族教育以其自身特点,对宗族子弟进行教育,这种教育不仅传承了我国传统文化,促进了个人以及封建社会的发展,也为我们当代的教育事业提供了借鉴经验。重视家庭教育、道德教育以及教育途径的拓宽都是宗族教育在当代的价值体现。我们应该进一步探析宗族教育的内涵以及当代价值,为现代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1.
张宇红 《学理论》2010,(1):131-132
价值原则是一项法律制度最基本的理论问题,它决定着该项法律制度的价值取向和立法精神。公证制度价值原则的确立与实现,既是公证立法最基本的理论需要,也是我国公证事业健康发展的实践要求。本文试图以"法的价值"学说为理论基础,通过对我国公证制度现状、性质、特点及存在弊端等方面的分析研究,确立我国公证制度的价值原则,并对价值原则的确立依据、及其内容等作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2.
民本思想自形成后便长期存在于古代中国社会.其原因主要是它披上德治主义的合法外衣、匹配重农抑商的合法政策以及与尊君构成失衡的一体两翼关系.民本思想长期存在的主要价值体现为直接价值和根本价值.前者在于它是社会秩序的润滑剂,后者在于它成了人文精神的表演场.它的长期存在还揭示了古代中国一直没有解决好的问题:周期性存在的民生问题、无法摆脱的农民造反和治乱循环之周期律、难以实现社会的持续性发展以及王朝体制存在诸多制约社会发展的弊端.  相似文献   

13.
从讨论质量和价值的本质出发,阐述了质量的价值和质量创造价值的过程及原理。质量价值产生的两种方式为:功能的增长必然导致价值的增值;根据质量交换规律而以质量换回价值,定义了一种质量的经济价值计算方法:事物质量的经济性价值等于事物的总经济价值与它的抽象成本性价值之差。所有人类活动产物的价值都是人的行为质量的价值,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按行为质量分享广义资源的时代。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的官僚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制度体系中的轴心性的制度。对于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研究是近来学术界的一个热点。本文从讨论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含义范围出发先后分析了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两种不同的形态,解释了这一制度背后隐藏的精神,及其转化问题。指出了汉代以后的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特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养生思想的发展在战国时期齐国的稷下学发展过程中达到了高峰,长生不老术的兴盛与邹衍的学说有着直接关系.长生不老术从战国时期的齐国萌芽,在秦始皇、汉武帝那里发展到了极致,而到东汉时期道教形成以后,也就逐渐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流派.长生不老术最初应当是养生思想发展的另一阶段,与后来道教中的造神运动还不能相提并论,与后来人们认定的迷信更不可归为一隅.在诸子驰说、风云趺宕的战国时代,长生不老术所反映的只不过是人类对于生命价值的认知程度,是对生命高度珍视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6.
西周、西汉、大唐立国之初,一些政治家和思想家自觉地对前朝的成败得失进行了反思和总结,由此产生了三次史鉴思潮--"夏殷之鉴"、"过秦褒周"与"以古为镜".在史鉴思潮的推动下,三个王朝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开明的政治、经济政策,从而造就了三个著名的升平治世--"成康之治"、"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三大治世与史鉴思潮之间的必然联系表明:欲兴邦安国,必以史为鉴!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5,(14)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大制度创举,它有效地摆脱了以血统和出身作为选官标准的人才选拔制度所带来的危害,使人才选拔制度走上了公平、标准化的发展之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产生顺应了特定时代的发展需要。虽然它在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弊端丛生,但是其对于中国古代社会所产生的积极意义是不容忽视的。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较客观地论述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所产生的积极意义,从而为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正名。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方财政稳定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涛 《公共管理学报》2011,8(1):44-51,125
传统财政理论认为,中央政府是稳定政策唯一合适的承担者,然而,Gramlich得出地方政府的财政政策至少在短期内是有效的结论,并提倡地方政府实施稳定的财政政策。本文利用1995—2008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西藏除外)的财政收支面板数据和GDP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Prais-Winsten PCSE方法实证分析了地方财政收支行为与宏观经济波动的关系,得出在宏观经济处于繁荣阶段时,地方财政收支违反了"逆周期"操作规则,是"顺周期"的结论。认为,地方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财政纪律松弛,财政约束缺失,以及《预算法》的缺陷是导致"顺周期"的原因。为此,本文最后提出了通过建立地方财政预算稳定基金和中期预算制度,修订预算法等相关措施来构建中国地方财政稳定机制的设想。  相似文献   

19.
自从1980年代在国内兴起之后,政治发展理论的研究经历了引介、理论初创、深入发展三个阶段,清晰展示了政治发展理论研究的发展脉络.经过近三十年的努力,国内政治学界在政治发展的主要研究领域获得突破性进展,收获了一批丰硕成果.当然也存在着诸如研究范围狭窄、未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对西方政治发展理论的研究不够深入等问题.这需要国内学者的继续努力,以便推进国内政治发展理论研究的进一步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