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是重要的上层建筑,以大学为代表的高等教育是培育人才的重要基地。在20世纪50至80年代中期,由于国民党当局重视教育,以低学费政策培养人才,不仅大大提高了台湾地区的教育水平,而且使台湾经济高速  相似文献   

2.
周志文 《台声》2013,(10):96-96
我的父亲周清辉是台湾台中市人,1948年从台湾经香港辗转回到大陆。父亲一生中坎坷不平,上世纪50年代离京下基层;60年代被迫到粮站扛了几年麻袋;70年代末在山西大学外语系担任过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培养日语人才。他亦是山西省台湾同胞联谊会的创始人之一,主持山西省台联工作10余年,使得山西省台联事业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3.
齐鲁石化公司以邓小平新时期统战理论为指针,坚持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结合企业实际,紧紧把握生产经营和各项改革,开展卓有成效的企业统战工作,有利地促进了企业两个文明建设的顺利发展。一、始终把握生产经营中心开展企业统战工作企业是经济组织,努力搞好生产经营,为国家创造最佳经济效益是企业的首要任务。长期以来,把握生产经营中心开展企业统战工作,已成为齐鲁石化公司党政领导和各级统战部门的共识。1、发挥统战对象的人才优势,为企业的生产、发展提供“智囊”作用。80年代中期建设30万吨乙烯时,齐鲁石化从四面八方汇集…  相似文献   

4.
相信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台湾著名人士赵耀东先生看到台湾英业达集团无敌科技(西安)有限公司掌门人陈准琰,一定会感慨自己的真知灼见。因为他说的那句著名的话:“陕西是根深叶不茂,台湾是叶茂根不深。陕西历史文化悠久,但是经济上与台湾比是不茂。台湾经济比大陆繁荣,但是没有根,所以两岸要互补才会根深叶茂。”在陈淮琰身上应验了。  相似文献   

5.
贾晓燕 《新东方》2000,(4):48-48
作为一个出色的教练,黄健当之无愧:50年代,他以“剪式”方法培养出女子跳高世界纪录创造者郑凤荣;60年代,他以“俯卧式”方法培养出男子跳高世界纪录创造者倪志钦;70-80年代,他以“背越式”方法培养出女子跳高亚洲纪录创造者郑达真、杨文琴…  相似文献   

6.
馋宗公案     
小苏州 上海最有名的南京路,走到底,路像女孩子的长头发一样,开了叉,一条归入延安西路;另外一条,世上本来没有路,后来走得人多了,也便成了路。80年代还是小水渠,叫诸安浜,于镇宁路架桥在浜上,桥有弧,穿白衣服的民警躲在弧下面,捉骑自行车带小孩的市民、彼此斗智斗勇。因为有水道,老旧的酒精厂留到那时,笔者小时候天天路过,看到安全生产的标语掉了几块漆,变成女王生产,脑内之下,颇有点纳闷。  相似文献   

7.
王华超 《群众》2006,(3):19-20
人类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是有一定规律的,即: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每个经济时代存在的时间越来越短。例如:狩猎采集经济时代度过了数十万年;农业经济时代经历了大约1万年;工业经济时代经历了大约200年(英国于18世纪60年代最先进入工业经济时代,美国在享受工业经济带来巨大得益和发展的同时,于20世纪50年代率先走上信息经济道路,成为信息经济时代的中心);据专家分析,信息经济时代大约持续70年到80年,其后将被新的经济时代所取代。这个新的经济时代,就是生物经济时代。  相似文献   

8.
《湖北宣传》2006,(1):24-24
《新京报》2005年10月14日刊文指出,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并作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主要目标。我们认为,尽管“新农村”的概念在上世纪50年代就提出过,但这次重提建设“新农村”,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重复,而是当前农村全面发展的一次新的重要探索。“新农村”是指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相似文献   

9.
一、凡来潼关从事科技应用活动的科技人员,可创办、领办、租赁各种所有制企事业单位,也可技术入股、按股分红;二、凡来潼关工作的科技人员,不受单位技术岗位职数限制,由用人单位直接聘任并在待遇上优惠;三、凡来潼关工作的本科生、研究生可不受就业单位范围的限制。  相似文献   

10.
方块 《人民公安》2006,(12):12-12
去年以来,陕西省潼关县工商局利用交通要道潼关大发横财。他们多次在连霍高速陕西潼关收费站处,强行对入境的货车进行拦截,以货物有质量问题为由进行罚款,数额一般都在万元以上,且不出具任何凭证,不少车主把潼关戏称为“鬼门关”。河南省巩义市一位车主张建勋,因在过潼关时被工  相似文献   

11.
数据     
《时事资料手册》2007,(2):117-117,119,121,123
近1亿 国家人口发展研究战略课题组1月11日发布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指出,由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第三次出生人口高峰的影响,2005年-2020年,20岁-29岁生育旺盛期妇女数量将形成一个小高峰,导致出生人口数量出现一个小高峰;同时,自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全国已累计有近1亿独生子女,进入21世纪后这部分人陆续进入生育年龄,将使生育水平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2.
金延锋 《今日浙江》2009,(16):54-55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以后,在浙江农村,对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探索,从未间断过,其间上世纪50年代中期的永嘉包产到户和60年代初期绍兴等地的包产到户,以及由此出现的几位“单干理论家”,都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直至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生产责任制才进行了真正的改革。  相似文献   

13.
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是瞬息。上个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对台宣传画曾经风靡大陆,有一些还随空飘、海飘进入岛内。那些打着鲜明时代烙印的对台宣传画,画面独特,风格突出,视觉冲击力强,令人过目难忘。当年,这些宣传画曾经家喻户晓;如今,岁月的冲洗使它们踪影难寻,几成收藏界的一个门类。  相似文献   

14.
知青是一个时代的烙印。这一群体从城市下放到农村,再从农村回到城市,几经辗转,伴随着上个世纪70年代末倡导的思想解放运动,他们开始松动思想上的桎梏,投入到紧张有序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在各自的岗位上,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中有一部分人在上个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成了教授、作家、导演、艺术家、官员乃至洋博士;也有一部分下海经商,之后又成了企业家;也有的一部分人成了“4050”下岗失业人员。回首他们走过的路,酸甜苦辣早已化作历史的尘埃,只是那时候,他们还年轻……  相似文献   

15.
莫晨 《浙江人事》2006,(8):25-25
20世纪90年代以来,浙江劳动就业领域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非公经济从业人员队伍迅速壮大,成为吸纳劳动力的主渠道。做好非公经济人才工作,建设一支与非公经济发展相适应、结构便于的人才队伍,对推动浙江经济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全面实现新世纪发展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化软实力与法律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功国  冯生成 《新东方》2008,(12):51-53
一、文化软实力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Joseph·Nye)在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专著《美国定能独霸世界吗?》及其后续著作中,提出了“软实力”(softpower)的概念,认为软实力是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一种感染力、吸引力、影响力,是精神价值所带来的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它相对于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等硬实力而言,虽然包括文化的感染力、政治制度的吸引力、外交的说服力,但主要指精神文化的决定性力量。  相似文献   

17.
上个世纪70年代,在我很小的时候,因为武术在世界上走了一圈;后来因为电影,90年代在世界上走了两圈;最近这几年里,我又为了公益走了好几圈。我希望成为世界公民,但是我永远记得我是100%的“MadeinChina”,要对得起“MadeinChina”这个品牌。  相似文献   

18.
辛业芸 《时事报告》2012,(11):73-76
超级稻,这样一个超级吸引人的名称,承载着全世界水稻育种专家们的光荣与梦想。在超级稻诞生前,我国水稻发展史上,单产曾经出现过两次重大突破。第一次是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矮化育种,主要通过降低株高,使品种的耐肥抗倒性和收获指数大幅度提高。第二次是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杂种优势利用,使我国水稻平均亩产提高到400公斤以上,高产地区突破500公斤,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水稻单产的这两次重大突破,均给我国水稻生产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深刻改变了我国水稻生产的育种方式、种植结构、栽培技术以及管理模式。1981年,日本最早提出水稻超高产育种。继日本之后,中国、韩国和国际水稻研究所先后开展超高产育种研究。国际水稻研究所确定的目标是比现有高产品种增产20%,或者绝对生产潜力达到13~15吨/公顷。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水稻所提出了新株型育种理论,并利用包括我国沈农366在内的粳稻种质资源作为骨干亲本,选育出新品系。1994年,通过小面积试种,该品种获得了超高产。这一消息,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媒体称“可以解决国际粮食安全”,并将这一神奇的品种称为“超级稻”。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世界经济出现的大趋势。目前江苏省已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国际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加入WTO之后,将在更广泛的领域和更高的层次参与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的压力和世界经济的波动不仅对经济发展,而且对人才开发产生深刻的直接影响。如何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农村普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定了农户在农业生产中的主体地位,给予了农户最大程度上的生产自主权和产品支配权,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是,农户生产规模受限于自然人和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而联系起来的家庭规模,存在生产技术水平低、专业分工水平低和社会化程度较低的“三低”状况,为了克服这一矛盾,80年代中期以后,广大农民群众在坚持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兴办了各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组织。根据我们对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典型调查研究认为,要办好农民专业合作社,一要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二要以农民为本,让农民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三要有懂经营、会管理、有技术的能人和大户当领头人;四要立足于农产品的精深加工,打造特色产品和品牌价值;五要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专业生产基地创办现代农业企业;六要各级政府全面组织、指导、扶植农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