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东突"恐怖活动日益频繁,呈现常态化发展趋势。在恐怖活动指数、活动模式、袭击地域、目标和工具等方面,"东突"恐怖主义均呈现明显的常态化特征。这将使得"东突"恐怖主义活动在一定时期内保持数量上的较高水平,特别是小规模的恐怖袭击活动可能持续增加。这一态势是内外因素勾联、互动的结果,既与境内宗教极端主义思潮的泛滥有关,也受到全球日益复杂的反恐形势的驱动,在很大程度上也与外部势力对其纵容和支持分不开。"东突"恐怖主义威胁在一定时期内的常态化,加上中国自身的脆弱性,提出了建立应对恐怖主义常态化的长效机制的要求。这一长效机制应针对"东突"恐怖主义的复杂成因,实行多管齐下:一方面,需要加强内部治理,对恐怖主义进行综合治理,消除分裂主义与恐怖主义的生存土壤;另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国际反恐合作,挤压"东突"恐怖主义在境外的生存空间。但我们也要警惕掉入"全球圣战运动"陷阱的危险,重蹈美国式反恐的覆辙,要加强在各种双边和多边机制下的合作,特别是与伊斯兰世界和联合国框架下的反恐合作。  相似文献   

2.
为什么要研究美国刚刚宣布的反对伊拉克的战争?像任何一次战争一样,为战争进行辩护的舆论宣传与真正战争目标之间总是要有很大差距。这次战争真的是要消除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于美国及其盟国的威胁吗?真的是为了使一个专制政权民主化,或者阻止未来的恐怖主义袭  相似文献   

3.
人们对“纽约港事件”的关注,首先集中在对恐怖主义的认识上。可以说,这次恐怖事件也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造成损失最严重,影响最大的恐怖事件,它标志着世界范围内的恐怖主义浪潮的一个高峰,标志着恐怖主义从一般的行动上升为世界规模的战争,标志着世界恐怖主义性质的变化,可能也使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恐怖主义现在已经超过了美国一再声称的所谓“导弹武器的扩散”的威胁,超过了毒品的威胁,成为对人类生存、安全和生活价值观念的最大威胁。  相似文献   

4.
网络恐怖主义与“一带一路”网络安全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晓风 《国际展望》2016,(4):116-132
网络恐怖主义是网络空间与经济社会运行融合和国际恐怖主义演变两大趋势互动的结果,当前网络恐怖主义主要表现为宣扬恐怖理念、招募组织成员、发布恐怖信息、传授恐袭技能等网络支恐活动。对"一带一路"合作而言,网络恐怖主义意味着助推地区恐怖主义势力发展,阻碍信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干扰"一带一路"合作社会基础等不利影响。推动反恐和网络安全合作,可以提升"一带一路"倡议在促进共同安全方面的吸引力,保障"一带一路"合作项目顺利实施,预防恐怖主义在网络空间滋生和蔓延。作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国,中国可以通过区域反恐合作和网络安全合作,建立打击网络恐怖主义的共识,促进应对网络恐怖主义的政策协调和机制合作。  相似文献   

5.
"9·11"事件以来,恐怖主义作为非传统安全中最突出和最现实的威胁,其危害不断上升,已成为人类社会将长期面临的诸多全球性问题之一.国际反恐斗争与合作已成为新世纪各国安全战略的重要内容,对未来世界战略格局演变将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美国在反恐旗号下,先后发动了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前者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积极配合,取得了很大成功;后者却遭到激烈的反对,自身也陷入了泥潭,并引起了恐怖主义的巨大反弹.  相似文献   

6.
卷首语     
《国际展望》2010,(1):96-96
<正>伴随着新世纪"零零年代"的逐渐远去,我们迎来了全新的"壹零年代"。过去的十年,我们不断面临挑战,恐怖主义、战争暴力接踵而至,大规模流行性疾病相继暴发,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日渐凸显,金融危机波及全球经济严重衰退;我们也见证了世界的大发展、大变革和大调整,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  相似文献   

7.
从某种程度上讲,9·11事件是一道分水岭,它开辟了全球打击恐怖主义的新时代。3年后的今天,当反思和检视这场特殊战争的得失时,我们不得不承认,恐怖与反恐怖的魔道之争正呈现出白热化和僵持不下的局面:一方面,"基地"老巢被端,类似"9·11"规模的恐怖事件没有再发生,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民主试验田已经开垦;另一方面,美国本土不断拉响的恐怖主义警报,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印度的孟买、沙特的利雅得、莫斯科的大剧院、马德里的火车站……所有这些所给出的,又分明是另外的答案。  相似文献   

8.
今年3月20日,美国以伊拉克支持国际恐怖主义和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伙同英国、澳大利亚发动了“伊拉克自由行动”的战争,并仅用28天时间就实现了推翻萨达姆政权和占领伊全境的战争目标。这次伊拉克战争与12年前的海湾战争相比,除名称不同外,其内容也有很大差别,不能简单称之为第二次海湾战争。两次战争相比较主要存在以下五个不同。  相似文献   

9.
伊拉克战争后海湾的安全局势每况愈下,伊朗核问题、恐怖主义、格局失衡、宗派战争和革命隐患成为困扰海湾主导国美国的重大挑战。严峻的形势迫使美国推出奥巴马主义,以接触伊朗作为解决核扩散和海湾安全的重要政策和手段。2015年7月签署的伊朗核问题最终协定证明奥巴马主义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美伊能否完全和解,伊朗能否成为美国的地区帮手仍存在变数。"跷跷板效应"的存在也加大了美国同海合会国家的分歧。海湾地区的权力转移让海湾地区格局从美国主导型向域内大国参与—域外大国主导型演变。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恐怖主义危害上升."9·11"事件一方面使恐怖主义这种非传统安全因素凸显,另一方面美国又以反恐为名强化霸权主义.这不禁发人深思: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究竟是什么关系?怎样才能有效地反对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  相似文献   

11.
2011年12月15日,驻伊拉克美军在巴格达举行降旗仪式,标志着长达近九年的伊拉克战争正式结束。2003年,美军仅用三周时间便占领巴格达,推翻了萨达姆政权,但“开启一场战争远比结束一场战争难得多”,伊战不仅使美国深陷“帝国的过度扩张”,更是让数十万人付出生命的代价。美国防部长帕内塔在撤军仪式的讲话中承认,伊拉克今后仍将面临恐怖主义、国家分裂、  相似文献   

12.
<正>非洲萨赫勒地带[1]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地区之一,也是民族和宗教矛盾的结合带与冲突带,[2]其北部的西亚北非地区是恐怖主义泛滥的重灾区。由于全球反恐斗争的发展,国际恐怖主义及"基地"组织借助地缘上的便利不断向萨赫勒地带扩散。这为该地带本土恐怖主义与国际恐怖主义的联合提供了契机,同时也给中国在该地区的利益构成了巨大威胁。  相似文献   

13.
李伟 《当代世界》2021,(10):26-30
美国以"反恐"为名,在阿富汗进行长达20年的战争,最终以狼狈撤军收场.腐败无能的阿富汗政府迅速垮台,阿富汗塔利班(以下简称阿塔)重新掌权后,接手的是一个千疮百孔、民不聊生的"烂摊子".与此同时,阿富汗境内恐怖主义丛生,这既是阿未来安全稳定的障碍,也是国际社会面临的严峻威胁.因此,如何反恐成为阿新政府能否融入国际社会的"试金石"和实现经济重建的前提与基础.阿塔能否解决这个棘手问题,成为国际社会最大关切之一.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以来,美国对生物武器、生物恐怖主义及生物技术滥用等蓄意生物威胁问题格外关注,逐步推动其议题"安全化",并不断加强应对蓄意生物威胁战略的构建与发展。在安全化理论的视角下对这一战略的形成和演进进行审视和研究,会发现呈现出了两种不同的状况:合理的安全化和"过度安全化"现象并存。合理的安全化部分基本实现了美国应对蓄意生物威胁的战略目标,满足了预防生物武器威胁的安全需求;而对生物恐怖主义的"过度安全化"操作导致美国肆意发动生物反恐战争,反恐形势"越反越恐",对生物技术滥用问题的"过度安全化"也造成国家资源的浪费。这一战略对全球生物安全也产生了双重影响,在促进和推动美国与其他国家、相关国际组织生物安全合作的同时,也有可能触发"生物安全困境",阻碍生物科学技术的交流与进步,并恶化国际生物安全环境。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网络安全事件层出不穷,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在这种背景下,现有战争法在网络空间的适用性问题成为当前国际讨论的热点之一。图为2013年12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就加强打击网络恐怖主义的决议进行表决。  相似文献   

16.
这是美国的一位资深学者对“9·11”事件的反思之作。作者在文中指出,深深陷入美伊战争和伊斯兰恐怖主义对美国的战争的困境中,这条道路不是美国应选择的,美国不应选择一条借助单边主义军事行动来建立全球秩序或美国帝国的道路。美国应该选择的是一条在民族国家之间进行多边安全合作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自普京总统执政,开展第二次车臣战争以来,车臣问题一直困扰着俄罗斯当局.车臣残匪不断制造恐怖袭击事件.5月9日,发生在车臣首府格罗兹尼体育场庆祝活动现场的爆炸,使车臣总统卡德罗夫、国务委员会主席伊萨耶夫等6人当场被炸身亡,俄驻北高加索联合部队司令等50多人受伤.这起惨案在俄国内外引起强烈震动,普京总统称将对恐怖主义分子实施"打击和报复".  相似文献   

18.
本土恐怖主义正成为一个全球性现象,尽管也有着深刻的外部原因。新疆与内地爆发的多起暴力恐怖事件表明,中国所面临的本土恐怖主义风险和威胁正呈上升态势。"东突"有相当深刻和长期的内生性根源,复杂的外部因素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不仅造成了严重且深远的危害,更加剧了中国应对本土恐怖主义的困难。要有效应对本土恐怖主义,就必须采取综合治理方法,提高反恐预警、预防与应急管理能力,充分动员国际社会、国家、社会与公民等多元行为体的力量,形成全民反恐新格局。  相似文献   

19.
面对日益严峻的本土恐怖主义威胁,欧洲主要国家在2010年开始采取反恐怖主义极端化措施。各国政策在目标对象设定和实施方式上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呈现出一种较为明显的反极端化"欧洲模式"。但这一模式并未有效遏制极端思想的蔓延,一方面是因为相关政策不再强调对恐怖分子个体成因的追问,导致个体层面的预防与干预失去了明确的目标和评判标准;另一方面是因为试图加强与穆斯林地方社群的合作的方式虽然弥补了个体预防的不足,但同时也强化了主流社会对于穆斯林"嫌疑群体"的认知,对反恐怖主义极端化工作的成效带来负面影响。"欧洲模式"遭遇的这两方面困境是我们判断欧洲未来恐怖主义发展趋势、参考借鉴解决相关问题的经验时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金玲 《当代世界》2015,(3):42-44
<正>巴黎《查理周刊》遭到恐怖袭击之后,欧洲面临自"9·11"事件以来最为严峻的恐怖主义威胁。欧洲国家纷纷加速完善反恐立法,严格反恐措施,包括加强控制圣战嫌疑分子流动、加大对网络的监控力度以及赋予情报机构更广泛权力等举措。欧洲恐怖主义威胁的上升并非偶然,是长期以来欧洲内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以及外交政策等多重因素相互交织的结果。欧洲目前加强对恐怖主义的控防措施,只能治标,难以治本。采取综合措施,应对恐怖主义滋生的根源,将是欧盟反恐面临的长期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