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赵阳  孟东庆 《法制与社会》2010,(27):135-136
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逐渐增多,各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日渐突出,导致涉法涉诉上访案件呈上升趋势。本文首先提出了上访案件呈现出的新特点,进而分析当前信访案件多发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具体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信访制度作为一种有中国特色的制度设计,50多年来在表达群众意愿,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实施民主监督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拟通过分析我国现行信访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3.
刘千乔 《中国监察》2010,(20):38-39
随着改革的深入,利益格局的调整,各种社会矛盾凸现出来,新形势下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尤其是越级访、集体访、重复访持续增加,成为信访举报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切实解决好“三访”问题,已成为当前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中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种利益关系的进一步调整,尤其是经济较为发达的乡镇,村民信访反映问题不断上升,一些信访矛盾因处理不当出现激化对抗,影响了党群干群之间关系,影响了当前农村社会的稳定,影响了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本文试结合浙江省苍南县农村的实际,就引发农村信访问题作粗浅调查与思考。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农村赌博现象成为阻碍三个文明建设一个突出性的社会问题,本文探讨了新时期农村赌博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屈群苹 《法制与社会》2013,(29):139-140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的新老矛盾交互重叠,纷繁复杂。只有以党的十八精神为指导,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转变工作作风,畅通信访渠道,规范信访秩序,完善矛盾纠纷排查机制,优化地方治理结构,将利益冲突的缓解内化于农村公共事务的治理过程之中,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相似文献   

7.
谈晓敏 《法制与社会》2012,(30):213-214
政治冷漠是民主制度的大敌,是对个人政治权益的忽视。消除政治冷漠,扩大政治参与,有助于解决农村的政治和经济矛盾,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与持续发展。本文从政治意识、经济、文化、组织等方面探讨了我国农村政治冷漠现象普遍存在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分析抢劫、抢夺、盗窃、故意伤害等犯罪的特点及原因,提出打击多发性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10.
赵群芳 《法制与社会》2012,(28):156-157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各地不断汹涌澎湃的招商引资热潮的到来,因征地拆迁引发的信访问题呈规模型、集约型、尖锐型地爆发出来.且集体上访成为常态,严重地影响社会稳定.从涉及拆迁问题的群众信访所反映的情况看,目前房屋拆迁领域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需要高度重视,处理不好,可能会影响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举讼与息讼     
近年来,部分媒体赞扬当事人“打索赔一元钱官司”,实际上是鼓励诉讼。从当事人的诉讼动机、诉讼成本、诉讼心态、诉讼引导、诉讼指导思想诸方面来说,“举讼”与“息讼”各有利弊。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乡村关系冲突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现行“乡政村治”格局中,以乡镇党政机构为主要组织形态的乡政权与以村民委员会为主要组织载体的村治村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冲突或矛盾,引发和加剧乡村关系冲突的因素,包括规范化的制度供给短缺,乡镇政权地位与功能的特殊,村委会双重角色的失衡,乡政村治拥有的资源不对称等。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乡村治理模式变迁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改革开放前以人民公社体制为载体的控制型治理模式与20世纪80年代开始确立的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乡政村治"治理模式。在这两个阶段,农村社会呈迥然相异的发展状态。反思乡村治理模式对农村社会发展的影响,可得到如下启示:乡村治理须以经济社会的现实发展为基础,乡村治理须尊重农民的意愿与创造性,乡村治理不应割裂历史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4.
信访工作中既要防止消极的拒民思维,又要防止过度的迁就思维,因为二者均为“人治”的思维方式。本文认为,信访工作中的法治思维是指:政府要从消极被动的守法者转变为积极主动的用法者;对于信访者的诉求要坚持法律的底线:政府要有作为诉讼主体进行依法维权的思维。政府在信访工作中践行法治思维的条件是:领导重视、经济发展、严格执行考核机制、信访干部职业化。此外。政府信访工作中践行法治思维还应处理好与治理思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以权力为依托,从事黑社会性质犯罪,是当代农村有组织犯罪的重要类型之一。黑社会性质,组织头目往往凭借手中权力,拉帮结党,欺压百姓,严重败坏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危害农村社会治安。只有加强基层政权组织建设,及时改善干群关系,才能有效遏止犯罪势头。  相似文献   

16.
吴明高 《政法学刊》2009,26(6):46-51
在城市房地产开发建设涉及的征地、拆迁、施工、商品房销售、交付使用、物业管理等环节中,由于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行政管理缺位,开发商缺乏自律,物业管理不规范等原因,都可能引发矛盾纠纷。必须通过加快房地产法制化进程,严格行政管理,加强信息公开,建立诚信监督机制,提高司法效率,构建矛盾纠纷调解机制等措施来化解矛盾纠纷,保护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7.
李爱荣 《行政与法》2006,(12):55-58
对于乡村社会来说,影响法律控制的关键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人们能否接受法律所提供的权利观念,二是法律能否为人们的权利提供保障,法律是否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普法来说,第一个方面相对容易实现,而对第二个方面,则不仅要求基层政府依法行政,而且也要求乡村自治组织真正发挥自治职能,能够为个人权利和政府权力之间提供一个缓冲地带,从而真正实现法律对乡村社会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8.
杨辉解 《政法学刊》2007,24(3):68-72
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新形势下党赋予公安机关的新的重大历史使命。但是,当前农村治安形势不容乐观:重大刑事案件时有发生;“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开始由城市向农村转移;群体性突发事件还将持续上升;农村封建迷信沉渣泛起,邪教组织屡禁不绝等等。对此,公安机关要充分发挥基石作用,把维护农村社会政治稳定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首要任务;充分发挥打击违法犯罪的尖刀作用,严厉打击涉农犯罪;充分发挥在社会治安防范中的骨干作用,构筑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充分发挥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主力军作用,进一步加强农村地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9.
论农村环境保护法的实施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的实施机制关系法的有效性,现行单一化的环境保护法实施机制影响了其有效性的发挥。农村环境保护的现实状况决定了农村环境保护法的实施机制必须从实然的单一化走向应然的多元化,构建共生互补、协调配套的多元化实施机制。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以及活动本身存在的问题,并从新农村建设入手,试图寻找一条适合新农村建设活动的新思路,以期切实提高"三下乡"活动的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