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当前,群体性纠纷时有发生,传统的公民诉讼代理制度在司法实践中暴露出诸多的问题,文章通过公民诉讼代理制度价值理论的分析和制度基础的探讨,尝试提出完善我国公民诉讼代理制度的一些设想。以期待更好地解决民事纠纷,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公民诉讼代理制度的法理学分析入手,比较分析国外相关制度,剖析我国公民诉讼代理制度的现状,从而提出该制度在我国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3.
从法理上讲,民事诉讼中的委托代理是民事代理与诉讼程序的结合,其既具有民事代理所要求的合意性,也具有诉讼程序所要求的司法性.公民可否作为诉讼中的委托代理人,考量的核心因素在于司法性对合意性的规制.从普遍性的合意自由代理到限制性的公民代理,实质上是将代理关系从当事人与代理人之间的私法关系上升至国家诉讼程序的司法关系.我国《民事诉讼法》对公民代理人的规定,纯粹以身份划范围,以专业性等同司法性,与诉讼程序司法性的要求并不契合,应当予以改进.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法律限制特定人群的诉讼资格,并以诉讼代理制度对之作相应补救。这是诉讼代理制度产生的重要原因。在清朝,这种代理老幼、生监、笃疾等诉讼的人通称为抱告。抱告一方面保全了官员、生监、妇女等人的身份或体面、维持社会风化,避免官员利用权势干预司法;另一方面为老幼、妇女和废疾当事人向官府提供了可能的替代受罚者。抱告制度的关注点在于限制当事人的诉讼资格,强化代诉人的法律责任,体现了传统王朝在司法审判方面维持统治秩序的意志贯彻,而对代理诉讼中其它复杂现象轻率简单处理。  相似文献   

5.
【裁判要旨】我国诉讼法均允许普通公民担任当事人的代理人参与诉讼,但对公民代理人能否据此收取报酬,诉讼法则没有直接规定。实践中,普通公民进行诉讼代理并收取报酬的情形大量存在,由此也引发了许多纠纷。本案从诉讼代理业务的特性出发,注重发挥法官在事实调查程序中的能动作用,对公民代理人是否构成从事诉讼代理业务的事实进行查明;同时,通  相似文献   

6.
诉讼代理是为弥补当事人诉讼行为能力而设立的,指定诉讼代理制度是其中一类.我国民事诉讼法曾对此制度进行过规定,但后来被取消.本文首先介绍了指定诉讼代理制度的概况以及在我国的历史沿革,其次分析了恢复这一制度的理论、实践必要性,其次从法治、公平、效率三个方面阐述这一制度所具备的正当性,进而对恢复这一制度的相关配套规定进行规划构想.  相似文献   

7.
职业公民代理是伴随公民诉讼代理制度而来的一种社会现象。随着转型期矛盾的多发性,职业公民代理人在劳动、土地等纠纷中的不断涌现,扰乱了正常的法律服务市场,威胁着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在缺乏国家法的有效规范下,各地纷纷出台了相应的治理规定,但由于没有上位法支持,而饱受批评。考察职业公民代理治理的制度发展及各地实践,探寻我国职业公民代理的合理规制机制,是实现法治社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立法对于公民代理制度的严格化规定对职业公民代理问题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过分增加了公民代理的阻力、滋生新类型职业公民代理、提高了职业公民代理的隐蔽性等问题.诚然,公民代理应当有所规制,但是这种规制不能违背立法最初制定公民代理制度时的本意.本文希望立足当前公民代理的现状,找出问题所在,从而提出一些具有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郭翔 《北方法学》2015,(4):120-126
由于2012年的《民事诉讼法》限制委托代理人范围的规定,导致超出该范围的委托成为"违法公民代理"。在否定委托行为法律效力时,基于委托代理制度的功能及程序安定要求等多种因素考虑,应当肯定后续诉讼行为的效力。为防止"违法公民代理"发生,应对判断委托代理人资格至关重要的"近亲属"标准予以明确化,并通过配套机制,促使相关人员配合法院完成对委托代理人资格的审查。  相似文献   

10.
11.
民事诉讼中代表人诉讼制度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 ,人们之间的联系与交往越来越密切。这种联系与交往使得人们遭受同一种或同一类不法侵害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在司法实践中 ,表现为因环境污染、飞机船舶遇难、食物和药品中毒以及假化肥、假种子、假农药等产品质量问题 ,使得社会上众多的受损害的人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案件成倍地上升 ,人民法院应如何审理和解决这类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人数众多的案件 ,众多的当事人应如何参加诉讼 ,有效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需要。为此 ,立法者在参考和借鉴国外立法例和总结我国审判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  相似文献   

12.
当公司的利益受到侵害而公司怠于或拒绝追究侵权人责任时,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是一种重要的司法救济手段。尽管新修订的《公司法》明确规定此种制度,但是该条规定比较原则,可操作性不强。本文从新修订的《公司法》一百五十二条的规定入手,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完善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介绍了公益诉讼制度的基础概念,之后分析我国现有制度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最后通过借鉴西方国家已有制度和司法实践的相关做法提出自己的建议,以期帮助完善我国的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4.
论公司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在我国的完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郑曙光 《河北法学》2002,20(6):43-48
公司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在国外许多国家大多以立法形式予以确认 ,而我国公司法却未确认这一制度 ,我国现有的民事诉讼法也未将股东代表诉讼作为一种诉讼形态作出明确的规定 ,这给股东权益保护带来了很大缺陷 ,同时也使司法工作中无法处理该类纠纷案件。建立和完善公司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是《公司法》乃至诉讼法上的一个新课题 ,在修改我国《公司法》、《民事诉讼法》时 ,应力求构建一整套较为完善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5.
建立公民立法参与制度,是立法民主化的重要表现。本文对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应我国的国情,建立公民立法参与制度的原则、活动方式以及公民立法参与在立法活动中所处的地位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刚刚起步,制度建设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如何构建一个完善的环境公益诉讼体系,发挥这一制度在保护环境、恢复生态方面的效用非常关键。而作为美国公益诉讼制度之一的公民诉讼制度经过四十多年的实践,已有数百起判例经验,在保护环境方面取得了实证的效果,可以作为我国构建环境公益诉讼的参照。本文拟从公民诉讼的角度,对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我国群体诉讼快速增长,但1991年设立的代表人诉讼制度却未能充分发挥作用。该制度的运行障碍主要来自法院与当事人。示范诉讼尤其是职权型诉讼因其契合能动司法的精神,而且可以节约诉讼资源、提高诉讼效率,适合作为代表人诉讼制度的补充,而成为域外群体诉讼解决的有效途径。引入该程序时应当注意示范案件的选择、公告和权利登记、未参加示范诉讼的当事人权利保障及判决的扩张等程序问题的规范。  相似文献   

18.
我国涉外民商事诉讼管辖权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有关涉外民商事诉讼管辖权的规定实施已15个春秋,面对新形势下日趋复杂的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以及轰轰烈烈的民事司法改革大潮显然已捉襟见肘。鉴于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将民事诉讼法的修改纳入本届人大立法规划内,这无疑为完善我国涉外民商事诉讼管辖权制度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对该制度作一全方位的扫描,着重分析其亟需弥补的缺陷与不足,推动我国国际私法学界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并对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工作产生持续、有效的影响,是极为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公共利益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为维护公共利益的公益诉讼也应运而生。但在其发展和运用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司法与立法脱节的现象。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妥善的解决,维护广大民众公共利益最终将会落空。  相似文献   

20.
代表人诉讼制度设计缺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实证调查表明,代表人诉讼制度不是法院处理群体纠纷案件的唯一方式。当事人人数多少及其相互关系、案件类型、审判成本、外部压力等都是影响法院处理群体纠纷方式的因素。代表人诉讼制度设计存在明显缺陷,导致这个在理论上和立法上被赋予高度期待的制度在实际运作中遭遇重重障碍,群体纠纷案件处理结果成为多方力量博弈的产物。该制度的缺陷提醒我们:法治建设过程中不能抛开国外法律制度产生的特定历史背景、文化基础和制度环境,简单化理解,甚至曲解他国立法,"为我所用"式地盲目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