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这部恩格斯称之为“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中,马克思从实践的角度对费尔巴哈以宗教来确定人的本质问题进行了批判,并指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提出科学的实践观.这使得马克思本人彻底摆脱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新世界观的延生奠定了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2.
《德法年鉴》时期的马克思在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的影响下,完成了时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通过大量社会实践的分析,完成了从黑格尔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者到伟大的共产主义者的转变,为辩证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列宁在概述马克思思想发展进程时说过,马克思是由黑格尔出发,经过费尔巴哈,走向新的共产主义的。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是战斗的唯物主义,是当时唯物主义的最高成就。早期的马克思曾受到过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思想影响,而当马克思在一八四五年形成自己的唯物史观后,就决然摒弃了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并且对自己过去所受到的  相似文献   

4.
每一种思想或者理论都离不开具体的历史来解释现实的人和现实的生活,作为时代哲学精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同样如此.马克思通过实践揭示了人的三种基本生存状态:劳动生活、休闲生活和生理生活,同时也揭示了生活世界的全部奥秘和人类历史发展的的终极价值。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是在继承前人优秀的理论成果和对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的批判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一种实践的唯物主义哲学,它立足与实践。本文从三个维度对马克思哲学中的生活思想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主体性思想主要是通过对康德以来德国古典哲学中主体性范畴的批判过程中创立的,它立足于"新唯物主义"即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去理解和改造主体性范畴。马克思的主体性哲学把主客体看作是实践活动的历史生成;主客体的统一不单纯是真理的问题,而是人的自由和解放。同时,马克思的主体哲学坚持实践理性之路,因而马克思哲学的目的不仅是对世界作出正确的理解,更为主要的目的是变革现存的世界。由此,他探索人的自由的过程,也就是他的关于人的主体性思想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恩格斯晚年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视为哲学基本问题,并将其作为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依据。学界在检审传统教科书的过程中,对恩格斯的这一认识进行了反思,进而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否构成哲学以及马克思哲学的基本问题提出质疑。本文通过对哲学与具体哲学形态、"基本问题"与"中心问题"进行区别和分析,指出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通过阐明实践同思维与存在的内在关联,指出虽然具体表现形态有所差异,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仍是马克思哲学的基本问题。对思维与存在关系的当代澄明,依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俞吾金先生认为传统的哲学教科书坚执于抽象的物质观,马克思物质观则强调物质不过是人的生存实践活动中的一个基本的、历史的要素,它的根本宗旨是批判拜物教或物化(异化)观念。本文则认为,抽象的物质观不是传统的哲学教科书的观点,也不是一般唯物主义的观点;物质并非都是人的生存实践活动中的一个基本的、历史的要素;马克思物质观的根本宗旨不是导向对拜物教的批判,而是诉诸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改造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治国理政思想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基础之上的。国家观是马克思历史观中的重要内容。对国家问题的研究和批判,不仅是实现其哲学观变革的必要步骤和确立实践唯物主义原则的必备环节,也是马克思成就自己的社会学思想和政治学理论的决定性因素。如果说早期对黑格尔国家观和法哲学的批判只是为了确立自己的哲学立场,并为后续的社会批判寻求到可靠的哲学基地,那么,马克思在1845年之后的研究则展现出了他明显的政治目的和诉求。只有通过对马克思国家观的哲学基础、国家的形成和发展阶段、国家的本质及国家消亡的过渡性分析,才能揭示出马克思关于国家问题的核心思想,从而展现出对现代国家治理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涛 《法制与社会》2010,(14):281-282
在《资本论·分配关系和生产关系》中,马克思充分运用了他的哲学思维来阐述了分配关系,运用了肇始于他的新唯物主义来说明分配关系和生产关系的内在关联。本文立足于此,探究马克思哲学视域中的新唯物主义对他政治经济学的影响,尤其是其中唯物史观产生的影响。生产方式是唯物史观的核心范畴,而其内含的生产关系又是分配关系的决定因素,通过对分配关系与生产关系二者之间联系的分析,我们分析出未来社会分配形式的最终样态是按需分配。本文还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经历的史实来找到前面论述的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观主要集中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笔记本1的“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部分,由对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和对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的关系的阐述两部分组成。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观严格区分了劳动的对象化和劳动的异化,用“异化劳动”这一范畴生动地概括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但由于其异化逻辑是以先验假设为前提的,因此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还不是唯物主义的。  相似文献   

11.
陈冰 《法制与社会》2011,(35):176-178
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在1843年夏天写作的一部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标志着青年马克思思想发展的急剧转变并包含马克思在哲学领域里开创的划时代革命的最初一些萌芽。本文通过阅读手稿的文本分析青年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探讨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的逻辑起点并试图给与其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创立唯物主义史观,使人们对社会的发展有了科学的认识,对人们的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特别是思维方式的转变。因此,本文从唯物史观的形成、意义、后人的争论等方面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3.
论马克思法律观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晖 《政法论丛》2004,(1):30-33
研究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形成 ,对我们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理论的精神实质 ,正确掌握和运用法学研究的科学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人试从马克思唯心主义法律观向唯物主义法律观转变的原因和各个阶段的具体法律思想的阐述过程中 ,追寻马克思法律观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4.
论自然法学的“合理内核”张飞舟马克思、恩格斯曾吸取了资产阶级哲学家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以及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合理内核”,从而发展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导师们善于广征博取的胸襟及以身作则的精神为我们法学工作者研究西方法学流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学界有人,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新的责难。本文试图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阐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没有片面性,也没有什么不妥,而是不可置疑的科学真理。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在其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基础之上对法的本质做出了科学的揭示。在这个法的本质的揭示过程中,他充分的运用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思想区分了法的现象和本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以及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揭示出法的意志性、规律性和阶级性。  相似文献   

17.
李谦 《法制与社会》2013,(9):228-229
现代性财富问题在当代逐渐凸显出来,成为我们所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我们亟需一种科学的财富观作为先导。基于其唯物主义的历史科学,马克思的财富观蕴含着十分丰富而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意蕴。正是在马克思财富观的历史唯物主义意蕴中,财富本真的主体性回归及财富发展的可持续性要求在其中得以洞明,我们能够看到其所开示的真正财富的意义视界。  相似文献   

18.
为了对马赫主义者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曲解、攻击进行辩护和抨击,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的第二章中,列宁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对经验批判主义进行了科学的分析与批判。揭露了马赫主义的主观唯心主义不可知论及其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歪曲反映,阐明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捍卫并发展了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  相似文献   

19.
梁燕亮 《法制与社会》2010,(13):293-293
自由是马克思哲学架构的一个重要范畴,它为我们理解马克思的“人”和“社会”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点;对当前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实践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自由”这一基本概念入手,从人的本质和人的实践这两个基本点来考察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的理论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20.
浅析马克思的人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虹 《法制与社会》2010,(3):289-289
马克思以人的感性实践活动解决了困扰西方哲学的本体与现象相分离的难题,使人与世界在感性实践活动的历史性中达到辩证统一。马克思把人的解放置于核心位置,马克思的哲学思考总是指向人的现实活动或从事现实活动的人,他明确把哲学视为人类对于自身活动的反思,这就是马克思的基本哲学理念,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成为了马克思毕生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