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钟腾谟 《黄埔》2010,(1):60-62
改革开放30年,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人们日常消费需求得到满足后,出门旅游已成生活时尚,其中自助游、自驾游更是引领潮流,成为普通百姓度假休闲的新方式,下面是一位黄埔老人和家人的自驾游经历。  相似文献   

2.
王天玺 《创造》2011,(3):74-77
人们对文化产品需求的形成既取决于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又取决于人们的精神文化素质,前者是形成文化产品需求的物质条件,后者是形成文化产品需求的精神条件。  相似文献   

3.
王守颂 《前沿》2014,(13):146-148
休闲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是在基本物质生活需要满足之后,对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它可以让人摆脱物质主义的束缚,自由自觉地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实现人的生存意义。今天,休闲逐渐成为影响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的核心因素,是人们生活质量的风向标。  相似文献   

4.
徐缨 《群众》2011,(6):60-61
民生的改善,不仅仅是指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精神生活上的改善。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左右时,文化需求进入快速增加期;到达或接近7000美元时,这种需求将进一步放大,进入“井喷期”。对于人均GDP已经超过12000美元的常州来说,精神愉悦、文化满足与物质富足已成为当代民生不可或缺的三个支点,如何以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来推进文化民生幸福,常州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5.
刘纪兴 《政策》2006,(2):50-51
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期《政策聚焦》栏目专门就此组织一组文章, 介绍有关情况,研究有关问题,阐述有关政策,希望能对推动我省文化产业发展有所帮助。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是推动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全省各地一定要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努力实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经历了30多年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显著提高,社会基础设施也有了很大改进,各级党委和政府对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也日益重视,但社会风尚还不尽如人意,还存在许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公民道德意识还不够强,社会上违反公德和职业道德的现象还不少,特别是一些“经济人”还缺乏“道德人”意识。为此,在当前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题。  相似文献   

7.
向炜 《重庆行政》2019,20(1):58-60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精神生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因此,提高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补齐居民生活的文化短板,是人民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重庆市大渡口区全力建设“高质量产业之区高品质宜居之城”,要全面提升大渡口区居民生活的品质,补齐居民生活的文化短板是题中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所拥有的财产数量、种类愈来愈多。因财产侵权行为所引发的纠纷也大批量出现.表现为审判实务中这类案件数量的大幅攀升。财产侵权案件往往牵涉当事人的切身利益,甚至是整个当事人“家底”.因此矛盾往往异常尖锐。正确处理财产侵权案件。对和谐司法建设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9.
连晓鸣 《今日浙江》2008,(12):15-16
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是富裕起来的浙江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浙江的经济、政治、社会发展为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提供了物质等方面坚实的基础。浙江人民历来在精神文化方面有较高的追求。改革开放30年,我省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社会对精神文化需求,也明显提高。据省统计局的资料表明,进入新世纪,浙江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陈忠科 《今日海南》2000,(11):19-20
不断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是我们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一是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二是继续实行"一省两地"产业发展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1.
周凌  孟大伟 《群众》2009,(4):52-53
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物质和精神财富的结晶,是一个民族灵魂和血脉的传承与延续。在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也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已经成为我国人民在满足基本物质需求后的热切愿望。  相似文献   

12.
"需要"应是唯物史观最根本的范畴,是唯物史观的出发点.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严重忽视需要的社会历史内容,与马克思恩格斯的需要理论有根本区别.需要是发展的,在物质生活需要的基础上,产生了精神生活需要和政治生活需要.各个领域的需要又分化为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3.
厉志海 《政策瞭望》2007,(11):26-28
近几年,我们从衢州实际出发,围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这一核心,以改善农村环境面貌为突破口,以"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为抓手,按照"因村制宜、创新机制、体现特色、务求实效"的原则,着力发展特色生态经济,建设绿色生态环境,培育乡村特色文化,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衢州特色的村庄整治、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4.
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群众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显著改善,对精神文  相似文献   

15.
心理学研究表明,婚姻是社会稳定的粘合剂,是维持家庭幸福和个人事业发展的基础与平台。随着社会进步与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军人对婚姻质量的关注、婚姻精神层面的追求也越来越高。近期,笔者通过对部队580名24—30岁的适龄官兵开展的“关于部队青年官兵婚恋观问题”的问卷调查表明,青年官兵的婚恋观正呈现出与时俱进的特征,他们在对待婚恋的问题上,日益凸显出成熟、理性和客观化的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