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2015年3月15日,“明星官员”仇和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在接受组织调查”.一个多月后的4月24日,随着其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资格被罢免,仇和的政坛演出在反腐风暴中谢幕. 从云南省省委副书记岗位落马的仇和,曾先后主政江苏宿迁和云南昆明.在位期间,他“以人治推动法治,以不民主推动民主”的施政理念和作为一直颇受争议;他落马以后,不断有媒体起底其背后的复杂政商关系.  相似文献   

2.
2月27日,《中国青年报》用整版篇幅以“仇和新政”为题报道了2007年12月23日起任中共昆明市委书记的仇和在昆明的一系列活动和新措施。仇和在江苏任职期间,以铁腕主政著称,早为备受争议的地方官员之一。到昆明后,仍不改铁腕作风,新措施新风气扑面而来,继续引来好评和争议。  相似文献   

3.
《法人》2008,(7):87-87
闻名全国的文明城市张家港,也是全国最早提出建设法治城市的地方之一。多年来,在建设全国文明城市的同时,张家港市扎实推进依法治市工作,积极进行法治城市建设的实践和探索。从2006年开展“法治江苏”创建活动以来,进一步加强长效工作机制建设,突出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三项重点。  相似文献   

4.
依法治路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2010年是全面贯彻“五五”普法教育、落实“十一五”依法治路工作规划各项目标的完善总结年,也是全面贯彻《法治山西建设实施纲要》,  相似文献   

5.
要解构和反思“普法”这个关键词,不妨首先对普法工作中频频提及的“依法治国”这个概念作一解析,因为这关涉到“普法”的基本价值取向。 依法治国的关键首先就是依法治“吏”而不是依法治“民”,这已是法学界达成的基本共识,中央有关高层领导也有类似讲话。法治的重点对象理应是作为公共权力行使者和公共事务管理者的各级官员。然而,依然有不少领导干部将依法治国误读为“依法治民”,只要自己辖区的老百姓被法令管得老老实实、服服贴贴,不上访、不闹事就可高枕无忧地稳坐官位。这种将法治视为约束和管制老百姓的思维定势其实是带有封建专制色彩的法律工具主义的体现,显然与“遏制公共权力和保障个体权利”的现代法治理念格格不入。  相似文献   

6.
全国各大报刊都报道了中共宿迁市委书记仇和的改革措施,社会各界对其人、其事评价不一。有人认为社会需要仇和这种大胆改革的人,有人认为仇和这种人是为了获取政绩以达到升迁的目的,也有人认为仇和的改革只会造成社会混乱。笔者从社会治理模式的角度分析认为仇和现象、仇和模式是一种人治现象、人治模式。它是和法治现象、法治模式相对而言的,是在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在特定的社会环境条件下所特有的人治现象、人治模式。  相似文献   

7.
此次地方人大常委会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出台决定,是人大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主动回应当前疫情防控工作法治需求的积极作为,不但为依法战“疫”提供立法支撑,也为政府依法科学有序防控疫情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为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应急、及时、有效的法治支撑。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是法治社会,法治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主导和保障作用。建设法治政府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法治政府依法管理社会,维护社会秩序,把冲突控制在秩序范围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法治政府依法规范自己的权力,各级政府都要对自己作为或不作为的行为负责,打造负责任的法治政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完善立法,调适政府与公民的关系,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纠纷是法治政府的职责,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马建良 《法制与社会》2011,(32):196-19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认识深化的基础上,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的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谐社会,民主法治是首要要素。法治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本标志和重要途径,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正处在体制转轨和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一些地方、部门和领域的腐败现象还比较严重,给社会带来不和谐的因素。作为我国反腐败的重要职能部门之一的检察机关反贪部门,必须增强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转变执法理念,依法履行惩治和预防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的职能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廉洁高效的法治环境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韶华 《中国司法》2005,(12):82-8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命题。胡锦涛总书记进一步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总书记对“和谐社会”内涵的阐述表明“民主”与“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两大“支柱”。而与法治紧密相关的司法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本文就是对和谐社会必定是法治社会,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司法是法治的核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构建和谐社会,实行法治,必须强化司法能力建设进行了探讨。一、和谐社会必…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为首,清楚地表明了法治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任刚军 《政府法制》2005,(19):46-47
全面实行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地方政府必须重视的重要工作,是建设现代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构建和谐社会对地方政府提出的时代要求。立法工作是依法行政的基础,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制度保障。本文就依法享有规章制定权限的地方政府领导与立法工作的关系,作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3.
2015年3月15日,中纪委发布消息称,“明星官员”云南省委副书记仇和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次日,中豪商业集团对外宣布,该公司董事长刘卫高因个人原因辞去职务. 这样的一个结果,似乎满足了人们对“政商关系”、“权力寻租”的所有猜想.至于在这场政商关系中是否存在利益输送等问题,仍有待司法机关进一步查实.但毋庸置疑的是,刘卫高商业版图的急速扩充始终围绕着仇和仕途的扶摇直上进行,两个人“不一般”的关系早已成为公开的秘密.  相似文献   

14.
县级以上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撤销由它任命的“一府两院”组成人员职务,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一项重要职权,也是促进“一府两院”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形式。如何有效地行使好这项职权.本文试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法治是他律     
法律和道德的基本区别之一在于前者是他律,后者是自律。法治的完备化,法律的他律性更加突出。在传统社会中,许多本来依赖于自律的行为也逐步他律化、法律化了。比如,官员的个人品行,在发达法治国家都已成为法律问题,由《官员道德法》加以规范。有一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特点是自觉,这是不准确的。他律是法的特点,法都具有他律性,否则就不需要法。我们经常讲到的法律自觉,与道德自觉其实并不是一回事。法律自觉是一种“不得不自觉”,如同卢梭所讲的“逼迫自由”。我们不能因为某人守法就否认法律的他律性。其实,普遍和…  相似文献   

16.
“五五”普法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紧跟全区法治建设、政治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按照“贴近实际、突出特色、务求实效”的工作思路,以“法治六进”尤其是“法治进机关”工作为载体,着眼学用结合、在“治”上下功夫,在工作实践中突出了“一学”(学法要实实在在,打牢基础)、“三抓”(抓制度的完善和落实、依法规范从政行为,抓依法尽责、提高工作效率,抓“阳光”政务、强化民主监督)、“促两无”(无群众投诉、无违法违纪案件)的务实做法,收到实效,促进了以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为基础的依法治区工作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7.
张立 《法制与社会》2012,(4):140-141
本文认为“依法治党”所依之“法”是一个包括三个层次的复杂概念,即国家宪法和法律、党法党规、法治精神.“依法治党”如何去“治”也应该在三个层次上铺开,即进一步完善党规党法的制定、执行和监督;进一步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大力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最后,树立法的权威、依法执政、充分发挥党员及领导干部遵法守法的模范带头作用,是依法治党的主体应该着重关注的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尽管和谐社会的评判标准不一,然而“和谐社会是法治社会”的命题,不证自明。亚里士多德说过:“法治应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已制定的法律得到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既然“法治”的前提是“良法之治”,“刑事法治”的前提也应当是“良好的刑事法之治”。当前在我国它至少应当包含公正、理性、注重人权保障、兼顾惩罚犯罪与预防犯罪以及密切关注犯罪个案等内容。  相似文献   

19.
2015年3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答中外记者问直播刚刚结束,官方便迅速发布消息:云南省委副书记仇和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 沉寂许久的仇和再一次回到公众视野,或许是他官场生涯的最后节点.在过往两年中,人们熟悉的个性官员仇和似乎已经削去棱角.从一名时刻搅动舆论旋涡的明星官员到一名涉嫌违纪的部级领导,仇和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这位明星官员的另类旅途又为何走向这个终点?  相似文献   

20.
在今日中国,和谐社会已然成为现时代最突出的特色,实现社会和谐,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美好憧憬和基本价值,也是全体人民不懈努力的奋斗目标和理想追求。新时期新形势下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适时地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的执政治国理念和社会发展战略,努力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的和谐社会。本文从我国和谐与法治的现状入手,阐述和谐社会与法治的关系,最后论述和谐视域下法治精神培育,以从本质上体现和谐社会与法治社会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