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我国已经识别和确定的民 族共有56个,其中55个是少数民 族。在55个少数民族中,各有自己 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及禁忌。回、 维吾尔、哈萨克、东乡、撤拉、保安、 塔吉克、塔塔尔、柯尔克孜、乌孜别 克等10个少数民族都信仰伊斯兰 教,都有共同的清真饮食风俗习惯。 他们的这种风俗习惯来源于伊斯兰 教,而伊斯兰教是一个既注重卫生 又有一定禁忌的宗教。他们最主要 的禁忌源于《古兰经》的明训:“他 (真主)只禁止你们吃自死物、血液、 猪肉以及诵非真主之名而宰的动 物”,这些“自死物,或流出的血液, 或猪肉──因为它…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新闻、报刊、广播、文学、艺术、出版等部门,在宣传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和各族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已经得到广泛重视,并且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但是,近几年,也不断出现一些歪曲、丑化少数民族形象,不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伤害和刺激少数民族感情的作品和出版物。有的书刊和文章着意夸张、渲染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中的落后方面,违背史实,胡编乱造。有的文学作品把编造淫荡、乱伦情节说成是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歪曲、丑化少数民族。有的历史题材的小说、戏曲、…  相似文献   

3.
云南少数民族的城市化特点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剑波 《今日民族》2005,(11):24-26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边疆省份,全国56个民族在云南都有居住,其中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世居少数民族有25个,全国独有的少数民族有15个,少数民族人口达1415.9万,占全省总人口的1/3。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这其中也包括了在数量上为数不多、但又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具有特殊性的少数民族群众。随着我国地区间、民族间交往日益频繁,农村的少数民族还将大量进入城市。他们与汉族流动人口有共同的地方,即大多来自农村的贫困地区,但又与汉族流动人口有不同的地方,即在语言、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方面与汉族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4.
民族风俗习惯,是指各族人民在衣着、饮食、居住、生产、婚姻、丧葬、节B、庆典、礼仪等物质、文化生活方面的共同喜好、风习和禁忌等。它在不同的程度上反映着各个民族的传统和心理素质,成为民族特点的一个重要内容。民族风俗习惯是建立在民族生活条件基础之上的,对人们的生活和思想有着极大的影响。一般地讲,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每个民族的人都对本民族的风俗习惯有特别深厚的感情。他们往往把其他民族对待本民族风俗习惯的态度,看作是否尊重自己民族的表现。他们很自然地认为:对本民族风俗习惯的尊重,就是对本民族的尊重…  相似文献   

5.
有关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政策法规概述《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刑法》...  相似文献   

6.
长征时期,红军曾经两过少数民族众多的云南地区。能否处理好少数民族问题,直接关系到长征的成败。党和红军在云南地区坚持民族平等、反对民族压迫,坚持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实现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大联合;贯彻和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注重少数民族和宗教界上层人士的统一战线工作;支持和帮助少数民族建立自己的武装政权,增强少数民族自我解放的内生力;开展土地革命,发展经济,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水平。这些政策都在云南地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新疆十三个主要世居民族中,有十个少数民族的绝大多数群众都信仰伊斯兰教。受宗教观念、风俗习惯、禁忌心理的影响,新疆少数民族患者的临床行为有其特殊性。医方正确理解和认识这种特殊性,并作出积极应对,才能有效保护患者权利。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党的基本路线和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广大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各级党委、政府认真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在促进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保障少数民族政治权利和合法权益,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改善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当前,从总体上看,散杂居地区民族关系的状况是良好的,形势是稳定的。但同时也应当看到,在新形势下,散杂居地区的民族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涉及少数民族的矛盾纠纷有明显增加的趋势;而且,与过去相比,这类矛盾纠纷在内容上…  相似文献   

9.
中国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地理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严酷的地理环境是中国少数民族宗教信仰产生的因素之一;复杂的生态 环境,使我国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不尽相同,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适合自己民族特点的, 宗教信仰;同时,少数民族所处的环境条件,孕育了少数民族浓厚的宗教感情,进一步促进了少数 民族宗教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民族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希望和基础,是民族地区繁荣昌盛、安定团结、经济腾飞的重要保证。要发展民族教育,关键是教师,关键是要培养一大批会讲民族语言、了解民族的历史、现状及其风俗习惯的民族教师。师范学校是教师的摇篮,肩负着为民族地区培养合格教师的义务和重任。因此,研究民族教育问题,揭示民族学生的心理特点,加强民族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乃是发展民族教育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民族师范生和汉族生相比,在家庭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知识结构、智能因素、人性特征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性。这样就决定了在教学中,除了应考虑…  相似文献   

11.
徐金安 《人民论坛》2010,(10):40-41
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是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是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和心理感情。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2.
宣威市民族中学是一所独立建制的民族中学,少数民族学生占全校学生总数的32.4%,有回、彝、苗、白、傣、水等十几个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除回、彝两个民族在宣威境内有小聚居的情况外,其他各少数民族都是与汉族大杂居,他们大多来自边远山区,有着自己民族独特的风俗习惯。如此众多的民族学生在一起学习、生活,朝夕相处,民族团结教育就成了与其他普通中学相区别的一个显著特点。———宣威民中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宣威民中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实施办法”,成立了民族团结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为副组…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流动人口急剧增加,近年来,仅成都市五城区流动人口日平均流量已达100多万人次,其中少数民族人员约占1%。从成都市的情况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有的市民民族政策观念不强,对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了解不多,  相似文献   

14.
涉及民族宗教群体性事件类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鸿星 《中州统战》2003,(12):20-20
当前,民族宗教领域的群体性事件,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风俗习惯差别类。这类事件多发生于汉族与少数民族群众之间。由于部分汉族群众对一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禁忌不够尊重,导致矛盾的产生,一旦矛盾被扩大和激化,就会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二是民族利益至上类。由于有些少数民族群众曲解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常把一些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把个人之间的矛盾和纠纷上升为民族问题,从而引发一些麻烦,致使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三是民族融合摩擦类。在多民族国家,民族之间的交流、沟通融合是历史的必然。在漫长而具体的民族融合过程中,民…  相似文献   

15.
我国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改革,是少数民族自身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必然要求。本文试图就改革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如何改等问题,作一初探,以求教于诸位行家。 一、改革的必要 (一)民族风俗习惯改革是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客观需要。 所谓民族风俗习惯,是指少数民族在服饰、饮食、居住、生产、婚姻、丧葬、节庆、娱  相似文献   

16.
一、毛泽东周恩来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承认中国境内各少数民族有平等自治的权利。(引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见《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1238页。)还有少数民族问题,它有共同性,也有特殊性。共同的就适用共同的条文,特殊的就适用特殊的条文。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有自己的特点。少数民族经济特点是什么?比如第五条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现在有四种,实际上我们少数民族地区现在还有别种的所有制。现在是不是还有原始公社所有制呢?在有些少数民族中恐怕是有的。我国也还有奴隶主所…  相似文献   

17.
《今日民族》2013,(10):57-57
民族平等政策。民族平等是中国特色民族理论的基石,也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总政策,充分体现了包容性。中国共产党依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原理,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国情出发,始终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因此,在中国,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平等一员,具有同等的地位,在国家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  相似文献   

18.
厄莎·佛祖·耶稣——拉祜族的宗教信仰与社会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厄莎·佛祖·耶稣——拉祜族的宗教信仰与社会变迁钱宁拉祜族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南部山地,是一个有多种宗教信仰的少数民族。近代以来,佛教和基督教先后传入,改变了这一民族原有的宗教信仰结构,形成了多元化的宗教信仰,其中,既有属于本民族原始宗教的“鬼神崇拜”和属...  相似文献   

19.
张成洁 《前沿》2006,5(2):108-111
坚持民族团结,是我党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政策。周恩来总结了我国的历史和现实,坚定了中华民族宜合不宜分的理念。他认为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是民族团结的重大障碍,应该通过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制度,帮助少数民族进行经济文化建设,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使用稳当的协商的和平的办法等政策和措施来解决少数民族问题,实现中华民族的团结和繁荣。  相似文献   

20.
宗教问题与民族问题是截然不同的两个问题,它们都有自己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不能混为一谈。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由于历史上统治阶级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使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和科学文化落后。因而宗教对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道德、法律、感情、风俗等,都有较深的影响,有的已成为某些少数民族历史、文化难以分割的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