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明确提出"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党员主体地位的本质是党员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履行义务是行使权利的基础,行使权利是履行义务的保证,因而实现党员主体地位必须将党员权利与义务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
《天津支部生活》2006,(3):47-47
党员标准即党章对党员提出的基本条件和要求。这些标准由三个方面的内容构成,即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条件、做一名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以及党员的基本义务和权利。这三者互相联系,各有侧重,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规定了党员标准,构成了党员标准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3.
围绕党员主体地位的实现,只有发展党内民主,民主才不会流于形式.而发展党内民主的实质在于,如何在党员权利和义务的辩证统一中体现和确立党员的主体地位.并以此形成党内政治生活的基础秩序.  相似文献   

4.
《党课》2007,(10):65-65
我是一名入党不久的新党员,对党员的八项义务和八项权利都熟悉,在尽党员义务方面自认为很坚决,可是在行使权利方面却不知道怎样去做.特请贵刊指导!  相似文献   

5.
李蓉 《四川党史》2003,(2):22-25
权利与义务作为既矛盾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多种关系。正确认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有利于在实践中正确把握和处理好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进而确保权利义务价值的实现。一、权利与义务的一般关系(一)权利义务的一般关系与具体关系权利义务的一般关系是对特殊和具体权利义务关系的抽象化和普遍化。因此,权利义务的一般关系概括了所有特殊或具体权利义务关系的现象和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权利义务主体的广泛性。凡受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的主体都是法律关系的主体,也即权利义务的主体。所以,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相似文献   

6.
《党课》2006,(4):17-18
党章第一章第三条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履行下列义务:  相似文献   

7.
权利与义务是道德内涵中的一对重要范畴,当前我们的实践中存在忽视道德权利的倾向,存在着道德权利与义务不一致的现象,这既有历史的遗留原因,也有当前认识上的误区,我们必须积极探索建构有效的社会运行机制来消除道德权利与义务不一致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8.
马滕 《理论学刊》2006,(9):89-90
受众在大众传播中的权利包括知情权、隐私权、话语平等权、补偿权。受众在大众传播中的权利包括帮助传播者搜集、制作、传播信息义务;对大众传播者的需要和动机进行监督批判的义务;全面客观、及时准确地反馈传播信息的义务;了解传媒、掌握传媒、充分利用和保护传媒的义务;选择积极有益的传播内容、自觉抵制消极庸俗的传播内容的义务。  相似文献   

9.
权利与义务是道德内涵中的一对重要范畴,当前我们的实践中存在忽视道德权利的倾向,存在着道德权利与义务不一致的现象,这既有历史的遗留原因,也有当前认识上的误区,我们必须积极探索建构有效地社会运行机制来消除德福不一致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0.
保障党员在党内的民主权利,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基本要求。中国共产党关于党员权利的理论,直接来源于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建党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党员权利理论的中国化形态。新时期,深刻认识党员权利理论,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可以澄清当前对党员权利认识存在的权利本位和义务本位误区;另一方面可以廓清中外政党关于党员权利和主体地位指导理论的差别;同时,研究党员权利理论,可以反映新时期党内不同的利益需求。保障党员权利,是市场经济发展对党内民主建设提出的现实要求,也是一个党走向现代化和成熟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1.
党务信箱     
《党课》2020,(1):62-65
1.我是一名预备党员,与父亲同在一个党支部。请问支部大会在讨论接收我为预备党员表决时,我的父亲是否需要回避?答:支部大会讨论接收预备党员进行表决时,发展对象的直系亲属是本支部党员的,不需要回避。党员有行使表决的权利,不能因为是发展对象的直系亲属就被剥夺这一权利或者要求回避。党组织和其他党员要充分信任其可以正确行使党员权利。  相似文献   

12.
《求实》2014,(10)
党内民主建设的主体是党员。健全和保障党员权利是提高党内民主建设科学化的基本前提。作为党的总规矩和总章程,党章逐渐将党员权利加以明确化,并经历了一个由确立到取消再到确立最后到不断完善的过程。十二大以前修正的党章对党员权利的健全和保障不力,制约着党内民主建设的发展。文化大革命后,十二大修正的党章及时将党员权利进行了确定。此后修正的党章又对党员权利进行了健全和完善,有力地推动了党内民主建设的科学化。但是,由于受到各种现实条件的限制和约束,党章规定的党员权利还没有得到真正贯彻和落实,以致于党内民主建设的科学化水平还受到相当程度的制约。  相似文献   

13.
图片报道     
杨坤  张扬 《当代贵州》2009,(5):50-50
党员标准即党章对党员提出的条件和要求。党员标准由三方面构成,一是申请入党的条件,就是党章第一条的规定;二是党员的基本条件,就是党章第二条的规定;三是党员的义务和权利.就是党章第三、四条规定的党员必须履行的八项义务和享有的八项权利。这三方面内容互相联系,各有侧重,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规定了党员标准的各个方面,共同构成了党员标准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4.
列宁在论及党内民主时,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党员权利思想,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为后世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其基本点包括:党员权利是党最高权力机关的基础;党员参与党内事务处理的权利;保障党员选举权、罢免权的制度建设;保证党员履行监督权;党员发表不同意见的权利等。  相似文献   

15.
郑洪杰 《学习论坛》2005,21(9):53-56
《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的正式公布,对于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证党的兴旺发达,具有制度保证与巩固基础的作用。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继承与发展相统一,广泛性与重点性相统一,把《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的内容落到实处,真正保障党员的权利。  相似文献   

16.
党员民主权利的充分行使,是确认和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的必然要求,是党员能够积极参与党内活动,认真履行党员义务,在党的事务与决策中发挥主体作用的关键。党员充分行使权利,必须通过架构具体、科学、操作性强的制度和机制来实现。否则,保障党员充分行使权利就只能停留在原则、概念的层面,发展党内民主很难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17.
试论权利本位与党员权利保障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权利为本位的党内立法,体现了党与时俱进的先进性。在权利本位党内立法的基础上,实现党员在党内的主体地位、激发党员在党内活动中的积极热情、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这是新的历史时代对党的新要求。我们党在党员的权利保障方面有过重大失误,也取得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在我们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和条件以及执政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的情况下,要不失时机地推进改革,建立和完善党员的权利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8.
纵观我国近些年来引咎辞职的案例,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的特征:各个引咎辞职者都是因为没有履行好自己的政治责任、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等而辞去公职来做出交代.责任是义务的范畴,所以探讨引咎辞职的问题应该从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中来寻找.当代社会对政府人权利和义务分配的失衡是当前我国引咎辞职发展不完善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季辉  郭宇 《世纪桥》2009,(1):39-40
党员具有党员与公民的双重身份,因此,党员既享有党员权利又享有公民权利,本文从分析党员权利与公民权利的各自涵义入手,阐述了其区别与联系以及如何保障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党课》2013,(23):33-34
党员意识,首先是一种角色意识。党员意识是对党员这一政治身份的认同感,是行使党员权利、履行党员义务的内在自觉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