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在思考中国革命问题时,始终是既着眼于农村,也关注城市;既强调农村工作,强调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又明确中国革命的根本目的是最后夺取城市。因此,当瓦窑堡会议确立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总路线,党的白区工作重又提到党的重要工作日程上来后,毛泽东就以政治家的深谋远虑,始  相似文献   

2.
罗重一  杜领军 《世纪桥》2008,(19):14-17
中共六大虽然正确地认识到建立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极端重要性,但却错误地认为中国革命必须走"城市中心"的道路。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的"农村中心"革命道路取得民主革命最终胜利的事实说明,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并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才能指导中国的革命与建设取得胜利。  相似文献   

3.
中共六大虽然正确地认识到建立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极端重要性,但却错误地认为中国革命必须走"城市中心"的道路.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的"农村中心"革命道路取得民主革命最终胜利的事实说明,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并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才能指导中国的革命与建设取得胜利.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创建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实践上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井冈山的道路,已经引导中国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并且以其独创性的新鲜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学习和研究井冈山根据地的历史,正确地评价其历史地位和作用,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  相似文献   

5.
“建立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基本经验之一。它构成了不同于俄国革命先占城市、后占农村的另一条革命发展道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学说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对这一道路理论的研究,自然成为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中国现代史的重要课题之一。近  相似文献   

6.
从“五四”算起,到1949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三十年间的中国革命光辉灿烂,震撼世界。其中南昌“八一”起义后由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胜利道路,尤其彪炳史册,光照千秋。中央苏区的革命斗争,在《星火燎原》等纪实文学中,曾经有过艺术的反映,受到读者好评,但还未达到家喻户晓的  相似文献   

7.
《世纪桥》2016,(12)
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农村根据地,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思想。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与壮大,使国民党统治集团感到极大的恐慌和震惊,蒋介石调动全国的反革命军事力量对各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多次发动大规模的"围剿",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红军被迫撤离中央根据地开始举世闻名的长征。1936年10月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三大主力红军在西北胜利会师。中国共产党在极端艰难曲折的斗争中逐步发展成熟壮大,使中国革命步步走向胜利,走向辉煌。  相似文献   

8.
海陆惠紫革命根据地,是大革命失败以后,广东党组织独立领导创建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1927年的广东党组织领导的紫金县"四二六"武装暴动拉开了广东党组织独立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随之海丰、陆丰、惠阳各地群起响应,暴动最终取得胜利并建立各县人民政权,从而使海陆惠紫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毛泽东才溪乡调查60周年,重温毛泽东《才溪乡调查》这篇光辉著作,倍感亲切。他从事革命的调查实践和伟大精神,不仅对过去建设革命根据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毛泽东为什么要写《才溪乡调查》呢?因为:第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从实际出发,探索和开创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样一条独特的、光明的正确道路,建设和巩固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使之成为争取全中国胜利的坚强的前进阵地”;第二、进一步总结和推广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所取得的经验,脚踏实地地领导广大贫苦农民向封建  相似文献   

10.
<正>1927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井冈山道路。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篇,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1.
宋锦华 《世纪桥》2020,(5):42-44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为党领导各地武装斗争树立了典范,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是建立农村根据地,由农村走向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终走向全面胜利的发端。本文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来分析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特质,通过对这些精神特质的分析来感悟党的优秀品质与高尚情操,为传承与弘扬革命精神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正>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创建了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成功道路,成为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的光辉起点。于是,在中国革命的史册上,井冈山赢得了"中国革命摇篮"的美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1.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有利条件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在大革  相似文献   

13.
穆子 《党史文苑》2006,(2):30-31
井冈山位于江西省西南部,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其中心地点为茨坪.这里是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和著名的红色旅游景区.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末,毛泽东、朱德等在这里创建了中国革命史上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此后,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因此,这里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朱德称赞井冈山为"天下第一山",郭沫若游览井冈山后发出"万岭不思游"的赞叹!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农业、农村、农民”的思想,是整个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学习毛泽东“农业、农村、农民”思想,领会其基本精神,无疑对新时期的农业、农村、农民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一、农业、农村、农民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1、农村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举世皆知,毛泽东的伟大贡献之一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建立了新中国。农村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农村、没有农村革命根据地,就没有中国革命胜利。毛泽…  相似文献   

15.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坚持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第一次革命中,领导中国人民坚持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则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开创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以毛  相似文献   

16.
闽西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人继井冈山之后开辟的又一块农村根据地。在这里,毛泽东,邓予恢、张鼎丞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制定和完善了党的土地革命政策,开辟了中国革命新路,制定了建党建军纲领。进行了民主执政的实践,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刘运喜 《党史文苑》2004,(10):11-15
大革命失败后,刘少奇长期从事党的白区工作,对白区的党组织建设、工人运动及其斗争策略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提出了一系列正确的思想主张,为党正确指导白区工作,保存和积蓄革命力量,争取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独特的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叶心瑜 《福建党史月刊》2008,(8):I0004-I0004,49
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为挽救革命,寻找中国革命的新道路而进行的艰苦斗争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一大批共产党人,经过创建、发展红军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实践,逐步找到了一条推动中国革命走向复兴和胜利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转变道路与近现代民粹主义思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革命是通过走在农村发动群众,建立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取得胜利的。农民在这场革命中扮演了主要角色。但是,这是否意味着未来的社会主义也建立在农民小生产的经济基础之上呢?“民粹派”主张不经过资本主义而在封建经济的基础上直接建立社会主义;“西化派”认为必须经过西方那样的资本主义生产力充分发展之后才能建立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人根据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对国情的认识,做出了这样的历史选择: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国外有的学者根据马克思曾经论述的:近代史就其近代性和进步性而…  相似文献   

20.
横贯福建南北的闽江,是福建的交通大动脉,在革命战争时期,也是闽北革命根据地与闽中、闽东、闽南各红色区域联系的必经之路。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共福建省委决定在福州成立闽江工作委员会,恢复城市工作和白区工作,并以福州为基点向外县发展。1945年冬,省委派苏华、饶刚生、陈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