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运用唯物史观对资本主义展开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从社会制度层面探讨了人类与自然、社会协同发展的规律性,触及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反生态本质,提出了以"物质变换"为特征、以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为原则的劳动实践观,基于劳动价值论的物质财富观,注重自然资源循环利用的经济生态观,倡导节约消费的适度消费观,超越资本逻辑、解决社会各种利益矛盾的社会正义观.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发掘经典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资源,可以拓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态视域,为推进绿色发展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起源问题尤其针对起源内生性机制的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的重要环节,但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薄弱之处。在马克思思想发展历程中,存在一个区别于外部理论来源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起源的内生性机制,即青年马克思在直接接触英法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之前对各种蕴含政治经济学思想的理论资源的思考和探究。进而,这些思考和探究构成了马克思后来系统研究政治经济学、开展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内在理论准备。起源的内生性包括理论和历史的双重维度:理论维度是指马克思对以黑格尔法哲学为中介的政治经济学的思考,历史维度是指马克思对以法国大革命史为代表的政治经济史的探究。通过“史论结合”的内生性探索,马克思超越了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二重性分裂以及市民社会的自我分裂,从国家哲学批判转向市民社会批判,为系统地进行政治经济学批判夯实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3.
"政治经济学批判"一直是马克思著作的核心论题。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不仅揭露了人的存在的二重性,而且深入到"政治经济体系的结构性机制",揭露了劳动和资本之间的"对抗性"交换,资本成为"一种普照的光",个人现在受资本的统治。所以,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目的并不是"提出一种全新的、独特的经济理论",而是"政治经济学批判",即揭露"物和物的关系"掩盖下的"人和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在这种新形势下,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构筑我们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是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重中之重,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不断地深化研究。马克思主义以批判的视角对黑格尔哲学、古典政治经济学及资本主义进行理论分析、坚持了历史性和物质性,得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资本关系不是永恒存在的、不能将其超历史化这一结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则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对工人、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和压榨的本质,并批判地指出了古典经济学中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资本本质认知上存在的某些肤浅及错误观点。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思想并从这一视角出发,研究马克思主义是正确领会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主义这三项内容内在关系的前提,是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把握历史发展潮流、正确制定国家社会发展战略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6,(10)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给传统电视媒体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电视媒体面临着受众数量减少、内容更新缓慢、传播优势减弱等困境。媒体融合给电视媒体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通过不断拓展电视媒体的传播形式,利用视频直播、微视频、动漫、微信、微课程以及楼宇电视、户外显示屏等方式,提高宣传教育工作的覆盖面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7,(6)
《资本论》将政治经济学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中解放出来,使之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它揭示了资产阶级的核心价值观实践理念绝不是欧洲中心主义的线性发展观,而是一种尊重不同国家或民族具体差异的开放道路。通过破除政治经济学的迷雾,推进社会进步,使身处不同文明的人民包容互鉴、相互尊重、和睦共处。"一带一路"战略不同于《资本论》所揭示的资本逻辑,中国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精神,并与沿线国家和衷共济、"亲诚惠容",努力再现古丝绸之路的荣耀与辉煌,共同铸就团结、发展、繁荣、文明的希望之梦,这是人类的共同价值向往。  相似文献   

7.
胡建东 《理论探讨》2024,(1):122-128
在资本主义社会,抽象权力由天国降至尘世,形而上学与资本逻辑结成“神圣同盟”,二者一道实现了对人的双重“抽象统治”。为破除“抽象统治”,马克思将致思旨趣转向“此岸世界的真理”。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揭露了“抽象统治”的内在机理:商品、货币、资本等社会的“物”的存在,掩藏了存在背后的“形式规定”,亦即“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社会关系。在揭露这一机理的过程中,《资本论》贯穿着形而上学批判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双重逻辑进路,且二者形成了互构关系:政治经济学批判通过对现实历史的科学揭示,为在形而上学层面破解存在秘密奠定了实证基础;形而上学批判则为政治经济学批判明确了前提、对象和方法。在这种高度统一中,马克思开辟了终结形而上学和资本逻辑双重“抽象统治”的“新唯物主义”道路,为人的自主活动和自由解放指明了历史方向。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在探寻社会历史奥秘的过程中,其研究视角发生了两次转变,从政治批判到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转变使他摆脱了旧的历史观,创立了唯物史观;从政治经济学批判到人类学研究的转变使他揭开了东方社会历史发展的奥秘,发展和丰富了唯物史观.唯物史观形成及其运用过程中的两次转变,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这门学科的性质:它是一种认识的工具和方法,而不是僵死的教条.  相似文献   

9.
诞生于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其严密的逻辑体系和科学的哲学基础揭开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神秘面纱"。为了深刻研究并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说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就必须明确其来龙去脉。任何社会科学都有时代局限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不例外。迎接挑战,再铸辉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出路与发展前景是超越传统政治经济学固有的范式,跟上时代步伐,实现现代化,以构建起理论现代化的桥梁。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现代化,即坚决反对教条主义,突破"传统范式"与"西化范式"。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资本逻辑的存在有着其客观的必然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主导地位,秉承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精神,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在承认资本、驾驭资本、利用资本、发挥资本文明性的同时,处理好资本逻辑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保持合理张力的问题。这也是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时代意义及其实践价值之彰显。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基石,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纵观西方义务教育的改革历程:从学生入学权力角度经历了自由入学、就近入学、选择入学,从国家经费保障角度经历了干预、免费、收费;从义务教育本质角度经历了私有、公共、多样。其改革历程给我国义务教育改革的重要启示为:扩大教育的选择权、国家承担义务教育全部费用、义务教育学校类型多样化。  相似文献   

12.
梁云飞 《学理论》2012,(23):42-4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文化是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马克思主义哲学必将在文化形态上随之转向.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为源,不断民族化、大众化、世界化的发展进程.马克思哲学是文化意识形态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形态领域的研究对于新形势下大众化文化传播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从这一视阈出发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传播的再认识必将会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媒体融合趋势,促使学术期刊必须重视自身传播力的建设问题。基于新媒体对学术期刊传播力的双向影响机制,学术期刊应该主动通过媒体融合优化工作流程,打造立体传播模式,同时从优化编辑队伍结构、拓展服务功能入手提升期刊社的内在实力,以此来提升传播力。  相似文献   

14.
张开 《理论视野》2014,(2):23-26
本文对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所涉及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了分析,例如: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两条不同道路、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简单范畴"和"具体范畴"、对"劳动一般"的不同理解、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在国际社会上的竞争已经不局限于传统的政治、经济、军事这些硬实力的竞争,信息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软权力对一个国家战略地位所起的作用逐渐提升。国家形象是国家软权力的重要部分,一个正面的、健康的国家形象对于一个国家的和平发展至关重要。在当前国际局势下,中国应该如何改善国家形象对于中国外交政策的顺利实施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分析在跨文化传播背景下影响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17.
西方“道德灌输批判”的意义及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道德灌输在西方国家具有悠久的历史。从古代希腊、罗马一直到近代英国、法国、德国和美国等资产阶级国家 ,无不注重道德灌输在教育以及阶级统治中的作用。早在古希腊文明发展史中 ,思想道德灌输就很受重视。在古斯巴达国家 ,统治阶级对所有 7~ 30岁的贵族子弟实施“战士教育”,除了军事训练外 ,还对他们进行严格的政治道德灌输。在雅典 ,德育已被看成学校教育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 ,学校开设的道德课可以说是西欧学校进行课堂道德灌输的最早记录。在古罗马 ,基督教被定为国教 ,它支持世俗政权 ,教给人们服从和忠诚的美德 ,训练国家的成员要尽…  相似文献   

18.
农村税费改革是我国农村的又一场新的伟大变革。本文从公共选择和制度激励的角度出发 ,建构了一个我国农村税费改革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框架。作者认为 :我国农村税费改革是基于体制转型与制度变革下的一个配置效率与再分配的公共选择过程 ,其成败的关键在于形成一种新的有效的公共选择机制和制度激励结构 ,并使之对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发展、维护农村稳定等发挥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9.
周辉  鲍卫国 《学理论》2009,(23):35-36
在信息传播全球化的背景下,美国等西方国家挟其优势的传播资源占据了强势地位。在西方强势媒体中,关于中国的报道大多是负面的,中国的形象被这些媒体有意无意的扭曲、丑化,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中国的国际声誉①。我们要通过网络塑造军队良好的国际形象,除了加强军事对外宣传网站建设外,更重要的是立足于现有的传播资源增强网络传播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具有多层多样性特征,建设多维度人民福利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支撑。为保证福利建设更好地满足人民需要,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好地坚持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的基础性支撑作用,围绕人民需要展开生产力布局,依循人民性路径进行宏观调控,防止人民福利建设的工具化倾向。在上述基本保障的支撑下,从大福利的视角推进建设,全力解决贫困人口福利供需矛盾,调整社会资源,加速福利建设整体性布局,提升发展质量带动人民福利建设,让经济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助推新时代人民生活从物质富裕向全面美好跃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